500 likes | 656 Views
---- 马德贤. 2013 年我关注到的两会热点解答. ---- 马德贤. 一、人代会、政协会.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人大会,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今召开十一届,两届期间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要是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民主法治、贯彻落实中共政策路线、注重民生保障、维护公平正义,通过新的领导集体人选、新的法律,修改宪法等等。
E N D
---- 马德贤 2013年我关注到的两会热点解答 ---- 马德贤
一、人代会、政协会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人大会,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今召开十一届,两届期间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要是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民主法治、贯彻落实中共政策路线、注重民生保障、维护公平正义,通过新的领导集体人选、新的法律,修改宪法等等。 政协会议,一般与人大会同期召开。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民主协商机构,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2013年两会的三个历史意义 (一)确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领导人的领导地位。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关键一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实现中国梦,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的关键时期。(二)实现中国梦,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的关键时期。 过去5年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粮食“九连增” 农民增收 “九连快”;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离我们越来越近,难度也越来越大。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区动荡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干扰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阻力仍然存在,内外部面临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繁重而十分艰巨。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起点, 是中共新一届领导人的重要承诺。 新一届政府按照十八大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制定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线图。 进一步汇聚力量、凝聚人心,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信仰,前仆后继为构建现代化的政治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艰苦奋斗的一年。
(一)改革依然牵动人心 两会的改革内容是最受普遍关注的,政治改革成为最为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焦点是将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这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又一进展。 构建现代化的政治文明,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一提这个问题就是要照搬别人的模式。 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急剧跃升,也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如果说有“中国奇迹”的话,那实质是“改革奇迹”。
(二)反腐是万众瞩目的期待 中共领导人反复强调,反腐败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人民期待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们必须拿出具体措施来兑现关于遏制腐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承诺。 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在反腐倡廉、改进作风、关心弱势等方面均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显示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的决心和魄力。 习近平曾警告:“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他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并提出“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近日,习近平再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表态反映未来中国将更加突出法治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美丽中国的蓝图 • 北京雾霾天气和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课题, “美丽中国”、“环境保护”成为“两会” 成焦点中关注的焦点。 • 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今年两会的热点,更是地方政府高度注视关键。解决围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的关系。 • 中国大陆股市在两会当日重挫下行,也难掩“两会”热点股持续活跃,环保、绿色农业等两会关注概念股逆势上涨。反映中国经济存在脆弱性和风险性。
(四)稳定房市看作为 中国“两会”的召开经济政策的脉络逐渐清晰。新政府极有可能将出台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来抑制当前市场上出现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恢复宁静与稳定。 新颁布的“国五条”的实施细则如此迅速落实,可见新政府已经看到住房市场价格上涨严峻性,更重要的是已经显示了新政府上任之后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决心,会坚决把住房市场带上健康发展之路以及新政府上任后将要做好的第一件大事。 楼价是此届“两会”热点议题。中央强调,“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随着这项国策的落实,内地楼市将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对股市造成的波动也会减弱。 中共十八大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转化为具体施政方案的盛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正值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进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此次大会确立的国家发展蓝图和新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将引导和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目标迈进。
(一)社会保障 • 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 • 有人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 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
主要问题;“双轨制”问题; 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 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
有关专家认为; 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目前三轨并存。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目前三轨并存。 • 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我国应该是三大保险制度并存。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
贫富差距问题; 调查显示,81.1%认为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 36%希望个税调整速度与人均收入增速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 76%的人认为现行最低工资线普遍过低。对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认为应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应切实查处贪污腐败等行为,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
三大利益群体是收入分配的阻力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问题在中国也日益凸显。 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展没有期望中那样迅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中国已经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 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度将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改革整体进度的一个窗口,而要想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所作为,首先必须着力破解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
专家看法:收入分配改革滞后 解决关键在于“公平”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一次分配公平性较差,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较弱,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因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分配过程的不公开而不断扩大。 解决不公问题,必然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触及一些既得利益群体,这是改革难点所在。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发展方向,不下决心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为国家长治久安解决好分配问题,就会造成问题的积累,而且哪个社会阶层都不满意。
一是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分配改革作出整体部署。一是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分配改革作出整体部署。 二是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三是提低控高,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加大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控力度,加强对社会上高收入者收入的个税调节。 四是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垄断行业改革,改进完善土地、矿产、能源等各种资源配置制度; 五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一定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落实收入分配改革政策
解决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 针对煤炭、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遭到公众诟病,规划强调要改革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实行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
(二)医疗改革; 解决医院投资不足,规模达不到病源要求,造成看病难的问题。 医疗保险与发展不协调等等方面得到改进的问题,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 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
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要建立健全医疗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专业人才薪酬待遇,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市场化和公益化问题 政府要给医疗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政策、经费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要及时拨款、购买标准要逐年提高等等,同时要为机构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政策分析:异地医保报销正有序推进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符合转诊及异地安置条件的职工、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到指定联网医院住院,可享受即时结报,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其余部分由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 随着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和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群众异地就医人员逐年增多,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异地就医以及费用报销等问题日益凸显。
实现全国“一卡通”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三)地产调控 目前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力度重点放在政府的土地控制上。 希望2013年保障房建设继续大面积铺开。普遍关心“申请资格公平合理”, “分配程序公正透明” 。
专家观点 房市须调控、房价应合理 但应避免经济硬着陆。房价回归合理价位是调控的目的,而限购限价、建保障房均是调控手段。舆论普遍认为,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将来自于地方政府。 房地产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许多地方都是“土地财政”,在楼市不景气、土地卖不出钱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同时还背负着保障房建设出资的大头,这一点会促使很多地方政府有动机弄虚作假。 限购令不可能永远实施,现行行政手段只是为过热的地产市场暂时降温、争取时间,重点仍是优化资源配置,使房价长期回归理性。
中国房地产泡沫 • 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是严重泡沫。房地产调控是既定政策,房地产价格必须稳中有降,以便赢得重要行业与地方财政与房地产松绑的时间。 • 担心中国房地产价格雪崩式下降,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央在两难之间。
政策背景 • 飙升的房价已成为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之痛。在从农村向城市、从较不发达城市向较发达城市的大量人口迁徙和城市新贵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混在一起,投机者在不完善制度中的推波助澜,将普通商品房价格推向了平民收入难以企及的高点,与此同时,低价保障房的供应仍远远不能满足收入较低人群的需求。
教育公平 • 高考设置地域录取线、加分等多道附加规则最让人感到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 择校费、赞助费的存在暴露出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距,财政资金应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 中国开展12年制义务教育,会出现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财力难以保障,无法向幼教延伸还是向高中延伸难以确定等问题。
原因分析: • 实现“异地高考”最大的阻力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担心的是,教育资源不足和人口压力过大。” • 如果整个社会城乡之间不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务工人员子女在随迁地高考也不会成为问题。 • 教育资源在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一旦取消户籍限制,“高考人口”向大城市和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大量迁移将会发生。
(三)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 提出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自律,发挥监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为和企业公之于众。
加大食品安全惩罚力度 问题食品;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诚信的缺失。 提高违法成本,加强连带责任惩罚,设置经济、法律重罚以及终身黑名单制。
食品安全不完全是监管的问题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入市场数量很多,门槛条件参差不齐,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 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得从根本治理,否则将会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增加、家庭健康医疗负担加重、人力资源遭受损失等等问题。
食品安全门槛低、处罚轻、高暴利、低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对于明知是地沟油而予以销售的,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制售地沟油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判死刑,且要严格把握适用缓刑条件。。
(四)物价问题 • 2011年CPI上涨幅度较大,解决物价上涨根本上要靠解决供给关系;政府应该加强物价杠杆作用,使广大民众吃饱吃好;降低生活成本,减少生活压力。
普遍感觉物价上涨较快 • 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政府将从五方面采取措施稳定物价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 第二,要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 第三,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第四,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 第五,要控制好流动性。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五)三农问题 • 对于流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最亟待解决。关键在于升学、考试对随迁子女不设门槛。对于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加强执法力度,追讨欠薪应变成长效机制,纳入政府考核。对于流动人口带来的一些问题,可通过放宽入户入籍条件,给予安家落户资格来解决;应该为外来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而对“农民上楼”的看法,农民的生活方式需要合乎农情,不能强搬硬套;居住条件改善,还能逐步获得城镇户口。
专家看法: •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青年返乡 加强对村干部权力监督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问题还是令人担忧。大量农村优秀青年通过上大学、参军、打工等形式离开农村,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剪刀差”变成人力资源“剪刀差”。 • 国家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有志从事农业的青年返乡,重新构建双重循环回路,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并给予一定的荣誉与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人留在农村,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规范和加强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 尤其是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敏感领域的监督。 •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六)“三公”经费; • “三公”经费作为反腐倡廉的选项内容,受到高度关注。2011年,共有9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2010年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即“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截止2011年11月1日,仅有京沪陕三个省级政府公开其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
普遍不满 “三公”公开情况 • 关于“地方政府公开‘三公’经费‘难产’的主要原因”,认为是较高的“三公”经费公开后可能招致舆论压力,认为没有具体的公开标准,开展这项工作确实需要一定时间。 • 要建立问责制,对未及时公布和数据弄虚作假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要坚决问责,树立公信力和威慑力。 • “要将公布‘三公’纳入真正的监督体系,不要为追求政绩而公布,要真正实现人民监督目的。这才是‘三公’经费公开的最终目的。”
“三公”统计口径应统一 •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尽快建立和落实问责制度、建立审计核查制度、应建立强制公开“三公”经费制度,将‘公款大吃大喝’入罪”, ‘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提案”,认为合理的“三公”经费支出可以理解,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自上而下取消公款招待,强化“三公”经费预算、使用、监督、审计和公示制度。
专家看法: 公款单位都该公开“三公”经费 需建立严格问责机制 最重要的是把“三公”经费公布得更加详细、彻底,政府部门最好能做到财政透明,给百姓一个明白交待。 将接待费每一笔的去向都如实告知,甚至细化到每一顿饭的菜单,“如果菜单上出现了鲍鱼、鱼翅、燕窝,是否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一目了然”。
希望尽快出台《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 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不得摊派、转嫁相关费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经费的预算、决算、绩效考评情况。
欢迎指导。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