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举,称其 “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 。. 制作人:丁基月. 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作者介绍. 导入新课. 课文导读. 文章特色. 随堂练习. 导入新课. 恩格斯:.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祭 文. 茨威格:. 《 世间最美的坟墓 》. 韩 愈:. 《 祭十二郎 》. 作者简介. 退之. 韩昌黎.

i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祭十二郎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祭十二郎文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 制作人:丁基月

  2. 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作者介绍 导入新课 课文导读 文章特色 随堂练习

  3. 导入新课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祭 文 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 韩 愈: 《祭十二郎》

  4. 作者简介 退之 韩昌黎 • 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 ,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 ,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 。 古文 唐代古文运动 《昌黎先生集》

  5. 教学目标 体会抒发的情感 把握抒情的方式

  6. 一、韩愈和十二郎 韩愈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7. 二、文章线索 追悔之情 思念之情 人生无常 痛悼之情 宦海沉浮 骨肉之情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8. 三、课文赏析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心意。打发建中从远路备办了应时佳肴作祭品,告慰于你十二郎的灵前: • 年月日 ,季父愈闻汝之七日 ,乃能衔哀致诚 ,使建中远具时羞(通“馐”)之奠 ,告汝丧十二郎之灵: 赏析:《祭十二郎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首告闻丧以致哀。表哀悼之情。

  9. 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常常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那时你还小,恐怕已记不得了;我那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 • 呜呼!吾少孤 ,及长 ,不省所怙(hù) ,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mò)南方 ,吾与汝俱幼 ,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 ,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 ,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 ,在孙惟汝 ,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 ,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 ,惟此而已。”汝时尤小 ,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赏析:此段叙骨肉之情。叔侄之间情同骨肉,亲如手足。这就为下文哭祭志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接着历数了韩家迭遭不幸,回忆了许多生活往事,尤其是嫂嫂指着自己和志成所说的悲痛至极之语,写出了自己和志成在继承韩氏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0.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家看望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你送嫂嫂的灵柩来河阳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要求回去接家眷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没来得成。那一年,我在徐州辅助军事,派去接你的人刚要启程,我又罢职离开了徐州,你又没能够来。我想,你跟随我到东边,东边也是异乡客地,不能久住;从长远打算,不如西归河阳老家,将家安顿好再接你来。唉!谁料到你竟骤然去世离开了我啊!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使早知如此,即使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 吾年十九 ,始来京城。其后四年 ,而归视汝。又四年 ,吾往河阳省坟墓 ,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汝来省吾;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明年 ,丞相薨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是年 ,吾佐戎徐州 ,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 ,东亦客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 ,莫如西归 ,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以为虽暂相别 ,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 ,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赏析:此段抒悔恨之情。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南奔北走,叔侄在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这是无法挽回的悔恨,这种悔恨和自责,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对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

  11.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 ,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 ,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 ,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去年,孟东野前往江南,我托他带给你的信中说:“我还未到四十岁,却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诸位叔伯父和各兄长,都是在健康壮盛时便过早去世,象我这样衰弱的身体,难道能够活得长久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只怕我早晚死了,而你将会怀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料想到年少的死了,而年长的却反活着;身强的夭折,而病弱的却反保全了生命? 赏析:采用“反差”叙述手法以增强抒情效果: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

  12.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 ,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夭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却不能承受他的遗留的福泽?为什么年少身强的反而早死,年长衰弱的却反活着呢?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这是梦,那么是传送的消息不真实吗?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却又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唉!这是真的了!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竟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本当继承家业的,竟不能承受他的遗泽!这真是天公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 赏析:在上段的基础上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段笔调低沉,抒情的气息亦愈加浓郁。特别是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更是如泣如诉,悲痛至极,达到了抒情的高峰。在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 幻想的破灭之后,情不自禁的向天理、神明、寿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问天无语,问神不应,遂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的念头,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

  13. 虽然 ,吾自今年来,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 ,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 ,志气日益微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其无知 ,悲不几时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 ,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 ,如此孩提者 ,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 虽说如此,我自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没多久,不就跟着你去死了么!如果死后能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 现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刚五岁。年轻身强的都不能保全,象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呢?唉,悲恸啊!唉,悲恸啊! 赏析:两段相互配合,发后嗣难成之悲。上段自慰——死后有知,则想见之日不久;死后无知,则可摆脱悲哀。下段自然写到死期将至,两家后代难于成立,连用两个“呜呼哀哉”,既表现了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神的无可奈何之状,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惘之中而不觉。

  14.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脚气病,时常发作的很厉害。”我想:“这种病,江南人是常有的。”未曾为你这种病而担忧。唉!难道你竟然因为这种病而丧失了生命吗?或者因为有别的疾病而导致丧生呢?你的信,我是六月十七日收到的。孟东野说:你是在六月二日去世的,耿兰报丧时没有写明月日。大概东野派来的差使,不知道向家里人问清楚月日;而耿兰的丧报,又不知道应当说清你死的月日。或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差使,差使信口胡说以应付他罢了。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 ,江南之人 ,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 ,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 ,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 ,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 ,乃问使者 ,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赏析:以回忆的口气,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想了解十二郎死因和死亡的日期,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导致弄不清侄子确切的死亡的日期。这段文可以说是全篇中写得最平的,无论是用辞上还是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似乎是多余的话。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恰恰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

  15. 今吾使建中祭汝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 ,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 ,並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奶妈。他们家中有粮可以守你的灵到丧期结束,那么就等到丧期完了再接他们来;如果不能等到丧期结束,就立即接他们来,其余奴婢下人,都让他们守你的丧。如果我有能力给你迁葬,最终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墓地里,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赏析:叙后事之安排,以安慰死者在天之灵。

  16.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你活着时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你去世了我不能抚摸你的遗体表达我的哀思,入敛时我不能靠在你棺木旁,下葬时我不能亲临你墓穴边。我的行为背负了神明,而使你年少夭折。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我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共同生活,又不能和你相互陪伴一同去死;如今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时你的影子不能与我的形体相依偎,死后你的魂灵不能和我在梦里相聚会。这实在是我造成的,又能怨恨谁呢!那苍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何时才有尽头!从今以后,我没有心思活在人世了!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 ,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 ,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 ,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 ,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 ,一在地之角 ,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 ,其又何尤。彼苍者天 ,曷其有极! 自今已往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 ,于伊、颍之上 ,以待余年 ,教吾子与汝子 ,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 ,待其 嫁,如此而已。 赏析:进一步抒发了与十二郎“生不能相养以其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的内疚和遗憾。韩愈在这里以两个“不能”而愧对“神明”,愧对父兄,也愧对夭殁的十二郎。于是痛极生悲,发出“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呼喊,甚至“无意于人世”,只求“数顷之田”抚养子孙以待余年。读完全文,我们仿佛看到未老先衰的韩愈正在十二郎的墓前对死者哀伤地叙说,边哭边诉,呼天抢地,神志惶惑,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17. 文章特色 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但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却一反传统文风,而运用散文形式写成此文,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四言韵语或骈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适应情感变化而抒发作者与十二郎的骨肉之情,只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才能更好地把作者巨大的悲痛曲折婉转地抒发出来。韩愈是成功的,而且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说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主要鉴于三点: 其一是行文质朴自然,情深语切,感人至深。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

  18. 李密的《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这话说得不假,韩愈用真情打动了所有的读者,假如没有真情实感,韩愈文才再高也难写出“使酷吏读之,亦不觉泫然流涕”的动天地惊鬼神的这篇佳作。李密的《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这话说得不假,韩愈用真情打动了所有的读者,假如没有真情实感,韩愈文才再高也难写出“使酷吏读之,亦不觉泫然流涕”的动天地惊鬼神的这篇佳作。 其二是语言运用上的复沓重叠,回环转折,变化多姿。 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有“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19. 其三是在语助词的运用上,也颇显功力。 祭文的文字不是一气贯注的,尤其是“痛哭为文章”的《祭十二郎文》,更是在“夹哭夹写”中完成的,这就需要靠助语的穿插缀合,以表示抑扬顿挫。例如“呜呼哀哉”一语,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尤其是“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这一段,由于语助词的运用,使人在萦系中见真挚、于呜咽处见沉痛的艺术魅力。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无愧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20. 知识要点归纳 • 一、重要虚词其:1、其后四年 ,而归视汝。[指示代词“那”]2、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人称代词“他的”]3、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人称代词“我的”] 4、呜呼!其信然矣![人称代词“它”,指死讯]5、其然乎?其不然乎?[“其……其……”,“是……还是……”,表选择关系。]6、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选择关系

  21. 其他虚词 1、乃:季父愈闻汝之七日 ,乃能衔哀致诚 ,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 东野与吾书 ,乃问使者 (才) 2、始:汝之子始十岁(才,刚)吾年十九 ,始来京城。(初次)4、抑: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或者)5、比: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近来)6、然: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虽然 ,吾自今年来,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这样)7、而: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如果,表假设) 其无知 ,悲不几时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并且,表并列) 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表修饰,“往往”是“剧”的状语) 吾年未四十 ,而视茫茫( 却,表转折)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因而,表原因)

  22. 二、重要实词 •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心意)使建中远具时羞(备办)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谋生) 请归取其孥(家眷)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得成)将成家而致汝(安家)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骤然)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离开职守)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悲哀)未可以为信也。(真实)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家业)不克蒙其泽矣(能/受到/福泽)

  23. 重要实词 • 所谓理者不可推(天理、自然规律)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没多久)又可冀其成立耶(希望)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严重)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吾实为之 ,其又何尤(责怪、怨恨)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没有心思)敛不凭其棺 (靠着)窆不临其穴。(下葬)

  24. 重要句式 • 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 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 )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

  25. 随堂练习(一)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怙:依靠,这里指父亲 B.诚知如此 诚:如果 C.比得软脚病 比:近来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就 2、选出与加点字不同类的一项( ) A.汝不果来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 C.左右欲刃相如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A D

  26.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而强者不可保 B.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殁以六月二日 C.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D.不克蒙其泽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克勤克俭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建中远具时羞 B.吾上有三兄 ,皆不幸早世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D.敛不凭其棺 C D

  27. 5、下列加点的词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是( ) A.粪土当年万户侯 B.将成家而致汝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下列三句和其它一句不同的是( )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B.惟兄嫂是依 C.其又何尤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A

  28. 7、下列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即使让我做官高禄厚的公卿宰相,我也不肯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啊。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 C.如此孩提者 ,又可冀其成立耶? ——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又怎样能奢望他们成立呢? D.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C

  29. 随堂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完成1-3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首句是说,新年已到,还没有芬芳的鲜花,这就透露出在漫漫寒冬中就盼春色的人们那种________的心情. 2、三、四句使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又有灵性,饶有情趣,富有__________色彩。 急切 拟人 浪漫主义

  30. 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二月初惊见草芽”与“草色遥看却近无”都是借“草芽”来传送春的消息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一、二两句同是叙事中含情,但前句“未有芳华”抑,后句“惊见草芽”扬,显得波澜起伏。 • 三、四句流露了诗人对雪花越俎代庖的遗憾和怅惘,这“却嫌”、“故穿”等词语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 D.全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 4、默写韩愈名句 • 蚍蜉撼大树__________ •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 C 可笑不自量 行成于思毁于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