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 likes | 1.06k Views
第十三章 零 件 图. 返回. 五、画零件图. 1 、表达方案的选择. ( 1 ) 零件表达方案选择的一般原则. 完全 : 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 正确 : 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 3 )选其它视图 首先考虑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再补全次要形体的视图。. 清楚 : 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2) 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几何形体、结构 —— 要分清主要和次要形体. 1 ) 分析零件. 功用 —— 形状与功用有关. 加工方法 —— 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 加工 状态(轴、盘类). 零件的安放状态.
E N D
第十三章零 件 图 返回
五、画零件图 1、表达方案的选择 (1) 零件表达方案选择的一般原则 • 完全: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 • 正确: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 3)选其它视图 首先考虑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再补全次要形体的视图。 • 清楚: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2)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几何形体、结构——要分清主要和次要形体 1)分析零件 功用——形状与功用有关 加工方法——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 加工状态(轴、盘类) 零件的安放状态 工作状态(支架、壳体类) 2)选主视图 投射方向能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的形状特征 返回
五、画零件图 1、表达方案的选择 (3)视图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① 优先选用基本视图。 ② 内、外形的表达,内形复杂的可取全剖;内外形需兼顾,且不影响清楚表达时可取局部剖。 ③ 尽量不用虚线表示零件的轮廓线,但用少量虚线可节省视图数量而又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时,可适当采用虚线。 (4)在多种方案比较中的择优原则。 ① 在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 ② 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返回
五、画零件图 端盖 齿轮 键 轴套 滚动轴承 端盖 1、表达方案的选择 (5)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1)轴类零件 ①分析形体、结构: 由于轴上零件需固定及定位,故要求其形状为阶梯形并有键槽。 返回
五、画零件图 A ② 选择主视图 1、表达方案的选择 (5)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1)轴类零件 安放位置: 加工状态, 轴线水平放置 投射方向: A向 ③选择其它视图 用断面图表达键槽结构 ④AutoCAD环境下的画法 设图块画轴段;分解画倒角;移动、倒圆画键槽。 返回
任意指定一点作为第一个角点 指定另一点角点时在键盘上输入: @1,1 回车 返回
选中所作矩形,并创建块 单击创建块命令后回弹出块定义对话框 返回
五、画零件图 A 1、表达方案的选择 (5)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2)盘类零件 ①分析形体、结构 盘类零件主要由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柱面所组成,其厚度相对于直径小得多,成盘状,周边常分布一些孔、槽等。 ②选择主视图 安放状态:符合加工状态,轴线水平放置 投射方向:A向 通常采用全剖视图。 ③选择其它视图 用左视图表达孔、槽的分布情况。 • AutoCAD环境下的画法 多采用阵列命令画出均布的孔、槽结构。 返回
五、画零件图 轴承孔 支撑板 底 板 A (5)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1、表达方案的选择 3)支架类零件 ① 分析零件 • 功用:支撑轴及轴上零件。 • 形体:由轴承孔、底板、支撑板等组成。 • 结构:分析三部分主要形体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 • 支撑板两侧面与轴承孔外表面相交等。 ②选择主视图 ——支架的工作状态。 • 零件的安放位置 • 投射方向 ——A向。 主视图表达了零件的主要部分:轴承孔的形状特征,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三个螺钉孔的分布等都得到了表达。 返回
五、画零件图 A A B 1、表达方案的选择 (5)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3)支架类零件 ③选其它视图 方案一: 选全剖的左视图,表达轴承孔的内部结构及两侧支撑板形状。 B A-A 选择B向视图表达底板的形状。 选择移出断面表达支撑板断面的形状 返回
五、画零件图 B B 1、表达方案的选择 (5)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3)支架类零件 ③选其它视图 方案二: 选全剖的左视图,表达轴承孔的内部结构及两侧支撑板形状。 B-B 分析比较: 第二方案优于第一方案 俯视图选用B-B剖视表达底板与支撑板断面的形状。 • AutoCAD环境下的画法 多采用偏移、修剪命令分别画出各部分结构,如有倾斜部分可打开极轴角作图或水平作图后旋转。 注意边画图边整理,注意对象捕捉的应用。 返回
打开系统,设置图层及样式。 执行直线命令,绘制点画线。 返回
重复偏移,画出其它轮廓线 返回
选中所有轮廓线,转换图层 返回
画出斜视图中的点画线 用圆命令画出圆轮廓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