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16 Views
除颤器的测试. 包括:功能测试和 电安全检查 由于除颤器是抢救用的医疗仪器,它应时刻处在完好的状态,以备随时使用,所以,应对除颤器作周期性检查,通常建议每月检查一次。 负载: 因为除颤器的设计是根据人体的阻抗为 50Ω 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在测试时也必须在二个电极之间加上 50Ω 的负载。. 除颤器的 功能测试.
E N D
除颤器的测试 • 包括:功能测试和电安全检查 • 由于除颤器是抢救用的医疗仪器,它应时刻处在完好的状态,以备随时使用,所以,应对除颤器作周期性检查,通常建议每月检查一次。 • 负载:因为除颤器的设计是根据人体的阻抗为50Ω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在测试时也必须在二个电极之间加上50Ω的负载。
除颤器的功能测试 • 除颤器实际输出能量测量:通常分别设置除颤器的能量为10、20、50、100、200、360J及最大功率并依次测出实际输出功率,列成一张对照表,这样既可以使医生比较精确地知道每次除颤所给予病人的实际能量,又可以与前一次测试作比较以判断该除颤器工作是否正常。 • 除颤器的放电波形的测试:看其是否与厂商说明书中提供的标准波形相符合,但作此项测试时要利用存储示波器或用同步照相机技术。 • 同步触发和延迟时间测试:仅对于有同步功能的除颤器。
除颤器测试仪和测试器材 • 以上测试项目,可以用专门的除颤器测试仪进行测试,也可以用下列器材组成测试系统,即一个50Ω无感型线绕电阻,一个1000:1的分压器,一台存储示波器,一台心电信号模拟器或信号发生器,一台电子计时器来进行测试,输出能量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
其它功能测试: • 关机后能否自动通过内部电路进行放电, • 有同步功能的,关机后能否自动从同步回复到非同步; • 带有心电放大显示电路及起搏器,则还要分别测试心电放大与显示功能和起搏器的功能。 • 便携式除颤器还要测充电时间,以判断电池是否工作正常,通常要把这类仪器经常插上电源,保持可充电电池充足,以应付紧急需要,对镍镉电池还要经常作充放电,以延长寿命,能量测量和电池检查一般每月一次。
电安全检查 • 测量仪器接地电阻、机架漏电流(常规) • 检查电极手柄上的防护圈是否完好无损 • 电极与大地应绝缘良好,放电电流不会经大地而旁路。
电外科器械 Electro-surgical Unit, ESU
电刀 • 电外科器械(Electro-surgical Unit, ESU),俗称电刀,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的作用的医疗仪器。又常被称为“高频电刀”。 • 高频电流经人体会产生热量,但不会引起电击和肌肉剌激。 • 高频正弦波电流流经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切割、干燥和烧灼。
高频电刀的功率一般不超过300W,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可给出不同的功率和波形。适合于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妇科等外科手术。可用于普通外科无血切口,内脏组织块切除、治疗和去除皮肤疾患,去除多余毛发以及控制出血。高频电刀的功率一般不超过300W,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可给出不同的功率和波形。适合于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妇科等外科手术。可用于普通外科无血切口,内脏组织块切除、治疗和去除皮肤疾患,去除多余毛发以及控制出血。 除了常规高频电刀,还有氩气电刀和高频消融仪等,还有利用高频电流在尿道内运作的前列腺治疗仪。另外,起类似功能的还有利用非高频电流能量的微波电刀、超声刀等。
氩气是一种性能稳定、对人体无害、不会燃烧或爆炸的惰性气体。在高频高压电流作用下,能产生大量导电性极好的导电离子,使能量得以迅速、均匀地传递到创面,产生特殊止血效果,并减少组织损伤,使手术后创面愈合加快。氩气是一种性能稳定、对人体无害、不会燃烧或爆炸的惰性气体。在高频高压电流作用下,能产生大量导电性极好的导电离子,使能量得以迅速、均匀地传递到创面,产生特殊止血效果,并减少组织损伤,使手术后创面愈合加快。 • 射频消融仪是利用射频能量,通过心导管释放在人体心脏的异常心电传导组织上,使其局部组织热化,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至坏死,将“房室结”和房室旁道消融,以达到治疗目的。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设备。设备主要由射频功率源、功控和显示三部分构成。关键技术是治疗功率的有效控制,安全要求较高。
治疗效应与机制 高频电流→作用电极→人体组织相应→高电流密度→局域上足够热量→控制性的破坏组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高频电刀工作示意图
电外科治疗效应--切割 • 作用电极的边缘尤如手术刀时刀口,表面积非常小。 • 极高的电流密度→电极边缘有限范围内的组织的温度迅速而强烈上升→该处组识中的细胞液很快蒸发→组织被利索切开。 • 连续的无衰减正弦电流能产生非常好的切割作用,但几乎无任何止血功能。
电外科治疗效应--凝血 • 凝血是通过高温使组织蛋白质变性而封闭组织(无蒸发作用),从而阻止液体渗出或出血。一般有两种技术:干燥和电灼。 • 干燥仅在电极与组织紧密接触时发生。相对而言,电流的波形对干燥效果并不重要,而电极与组织的接触面积必须足够大,电流或功率密度必须足够低,这样才能避免表面组织层细胞液的蒸发。即处于低输出电压、低输出阻抗的工作状态。 • 电灼是指电极提供高的开路电压(常为几千伏)→电极与被凝结组织保持微小间隙→之间的空气电离并产生火花→火花很快熄灭→释放的能量在下一次放电产生以前扩散到组织中去→表面凝结,但不出现切割。烧灼的效果取决于电流波形,即要求输出电压具有高峰值系数(Crest factor)和短的作用周期(Duty Cycle)。
电外科器械的临床效果的决定因数 电极的几何形状 高频电流的幅度、波形和作用时间。
电极与工作方式 • 电极可分为作用电极和扩散电极。根据需要,作用电极有各种不同的形状。 • 电极的工作方式有: • 双端单极法 • 双端双极法 • 单端法
双端单极法 • 作用电极:将高频电流引到病人身上的电极,此电极与组织的接触面积相当小,故电流流过组织的电流密度很高。 • 扩散电极:其作用仅是提供仪器输出电流回路。在使用时,要求与病人有良好的接触。由于扩散电极面积较大,电流密度较小,不会产生如同作用电极的治疗效果。 • 扩散电极有软性电极和平板电极两种。
双端双极法 • 两个作用电极(无扩散电极),在二个电极上都有治疗效果。电极形状如同镊子。这种电极也常用于各种显微外科手术中,如神经外科、脑外科、眼科等,常用于止血。 • 另一种常用的是笔状态电极,外形如同一支墨水笔,二个电极都在笔尖处。此种电极也可通过内窥镜使用。
单端法 在电外科电流为射频的情况下,病人与周围空间和大地间因电容效应呈低阻抗,因此,可以不用扩散电极及电缆,而只用单个作用电极实现电外科作业。 该技术最严重的缺点是,因为电外科发生器是接地型的,如果病人无意中与接地物体有导电性接触,那么这个触点就可能成为意外的电流通路,如果接触病人身体的面积很小就可能引起烧伤。另外,病人与地之间的藕合电容是个变量,它随病人在房间中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因素而变化,可能会导致电外科器械功能不良。
安全性保障 • 使用单端法是危险的,一般不采用。 • 当使用双端法时,如果扩散电极与仪器的连接不良也可能造成相当于单端法的效果。这也是很危险的。 • 电刀设备中要有自动检测电极是否连接完好的电路。如果自我检测发现电极连接不良,则仪器报警,同时不能输出电流。以可减少这种危险性。
输出回路接地方式 • 这也是与安全有关的,主要有三种方式: • 直接接地 • 参考接地 • 浮地(隔离):采用隔离输出回路,不接地。其安全性最高。
直接接地:缺点是扩散电极直接接地,有很大可能因使用不当而此病人直接接地,如果病人与其他电气装置相连,这个装置也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接地通路,电流经过这个电气装置而形成回路,造成意外伤害。直接接地:缺点是扩散电极直接接地,有很大可能因使用不当而此病人直接接地,如果病人与其他电气装置相连,这个装置也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接地通路,电流经过这个电气装置而形成回路,造成意外伤害。 参考接地:指输出回路接一个与频率有关的阻抗,通常是电容。对高频,与直接接地没有原则的不同,但至少可以使五十赫兹市电电流受到限制。另外,在作用电极的电缆中串联一个电容,它能通过射频电流,但阻止低频电流通过。因为我们知道,射频电流产生电外科热效应,而低频电流导致电击和。神经、肌肉的电刺激。
输出波形和发生器 • 最有效的切割电流波形是连续的或非调制的正弦波。它具有纯切割性,没有任何凝固和止血作用。真空管和晶体管电路技术都都同样能产生连续波,连续波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50kHz一4MHz。 • 最有效的烧灼电流波形是高峰值因数高调制的电流波形。这种调制的正弦波可以通过电子技术而获得,也可通过火花塞技术获得。
用电子技术产生烧灼电流波形 • 如Bovie 400-SR型电刀,其电路核心是晶体振荡器,它产生1.75MHz的射频信号,当此机工作在切割模式时,晶体振荡器产生的射频信号经功率控制及激励器、功率放大器放大,送输出电路。而当处于凝血模式时,高频信号在激励器中受脉冲电路产生的信号的控制,成为间歇振荡波,再送到后级功率放大器。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频率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的改变可通过凝固调制电路实现。 • 在切割模式时,随着占空比的逐步减少而凝血效果逐渐明显,同时切割效果逐渐变差。在凝血模式时,占空比不超过30%。
用火花放电产生烧灼电流波形 • 利用火花放电产生凝血波形已有很长的历史,当电压超过打破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时,电感线圈中的能量周期性地释放和储存,就产生了调制了的振荡波形。放电的结果使系统产生周期性震荡,其频率取决于线圈的电感和与线圈两端相连接的电容。典型的阻尼振荡频率是500kHz,波形谐波成分丰富。 • 火花隙式电刀的优点是止血效果非常好,其缺点是体积庞大,而且火花隙间隙的调整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