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電話調查方法 Telephone Survey Methods

電話調查方法 Telephone Survey Methods. Introduce. * 導論與產生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 * 處理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與選取受訪者與獲得合作 * 監督:建立訪談人員的工作架構與結論. 戶藉資料的不易取得 訪問完成率低 無人在家 難以接近 拒絕接受訪問 品質低落 訪員偏差 欺騙 訪少報多 第三人影響. 時間不經濟 經費太龐大 妥協的誤差. 傳統造府調查的日益困難. 電話訪查新興的優點. 電話普及 電信技術進步 訪談過程電腦化 集中作業:增加效率可防弊 現場即時監聽 研究主持人可以在場協助.

Download Presentation

電話調查方法 Telephone Survey Method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電話調查方法Telephone Survey Methods

  2. Introduce *導論與產生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 *處理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與選取受訪者與獲得合作 *監督:建立訪談人員的工作架構與結論

  3. 戶藉資料的不易取得 訪問完成率低 無人在家 難以接近 拒絕接受訪問 品質低落 訪員偏差 欺騙 訪少報多 第三人影響 時間不經濟 經費太龐大 妥協的誤差 傳統造府調查的日益困難

  4. 電話訪查新興的優點 • 電話普及 • 電信技術進步 • 訪談過程電腦化 • 集中作業:增加效率可防弊 • 現場即時監聽 • 研究主持人可以在場協助

  5. 電話調查方法Telephone Survey Methods Paul j. Lavrakas 如何建構對話的內容 如何進行對話與化解對方拒絕答覆問題 Telephone Survey Methods 如何訓練電訪員訪談等相關課題 如何隨機地選取電話號碼 如何取得 對方進一步 的合作

  6. 電話調查的歷史 *蟄伏期 1929-1940 1929年蓋普洛以造府訪問的方法,進行一項廣播收聽率的調查,同時以電話訪問作驗證,發現到:造府訪問與電話訪問的調查發現幾乎具一致性。 *萌芽期 1941-1960 電話普及率上升,由37%題升至78%,因USA國情緣故,使電話調查逐漸在檢討公共政策何行銷兩方面扮演起吃重的角色。 Blankenship,1977認為: 1.柯樂立公司1955年為Harvard Business做的讀者階層研究,電話樣 本1000份,成功率高達75% 。 2.Hooper Inc.1956年研究女性內衣的意見及品牌偏好的情形,分別以造府訪問 、電話訪問進行 , 結果發現兩者的調查品質沒差異 ,而發現電話訪問較經濟。 3.Benton & Bowles公司執行一項實驗, 研究造府訪問與電話訪問間的異同 ,發現:電話訪問的可信度較其他兩種方法高出良多。

  7. 電話調查的歷史 *蓬勃期 1961迄今 進入60年代之後 , 以電話訪問為主的正式研究紛紛出現探討電話民意調查的專書 如: 1. 1977年 Blankenship(白更生)的 “Professional Telephone Survey” 《專業電話調查》 2. 1978年 狄門 “Mail and Telephone Survey: The Total Design Method” 《函件和電話調查: 整體社會方法》 3.ROC民意測驗協會在民國69年亦開始實施電話調查至70年底,該會共計實施調查355宗 顯示電話調查有以量取勝之趨勢。

  8. 進行電話調查面臨的挑戰 ●為達「足夠精確」目標,進行電話調查時面臨的挑戰計有: 1.整體性調查誤差 total survey error Groves(1989) 指出: * 身為調查研究人員必須注意到,使用方法中對於控制及測度涵蓋範圍之誤差、未獲回應之誤差、及測量方法之潛在影響。 * 將關切重點置於抽樣誤差上,是一種「不完整無法讓人滿意的方式 」 。 Fowler,1993;Fowler & Mangione,1990 )認為 * 造成不精確與偏差的所有潛在根源,會構成 total survey error. ~~~因此在規劃、實施、解釋一項調查案時,應該對每一種根源都加以個 別考慮。 2.抽樣誤差 *造成抽樣誤差的根源在於以一個母體中所有構成要素,僅有其中的某個樣本部分被加以研究, 而不是對所有的構成要素都進行全面性普查研究 。 3.涵概範圍之誤差 例如:使用電話調查的方式並不適用於:沒有電話的家庭、無家可歸的遊民,就屬於涵蓋範圍的誤差。

  9. 進行電話調查面臨的挑戰 4.未獲回應之誤差 譬如:電訪員電訪時,合格受訪者出外出不在或因其他因素無法接受電訪, 此即為未獲回應之誤差。 5.測量方法之誤差 在調查案中, 並非所有被記錄在問卷調查表內,以及和感興趣的現象/資 都是正確無誤的。因為,問卷調查表的本身、訪員、受訪者、資料搜集時使用之模式都可能是會產生誤差的變數。 * 設計問題的遣詞用字拙劣, 搭配問題的答案很容易造成 受訪者曲解的方式排列。 *訪員行為會影響受訪者的答案。

  10. 進行電話調查面臨的挑戰 6.調查成本 Groves(1989) *為降低和測量各種不同種類的調查誤差潛在影響所做的努力,都會與實際成本有所牽連。 *可實施某種程序以測量其概略的誤差大小,並在闡釋調查結果時將其列入考慮,在成本上或許是能夠承擔的。 *可參考Groves 1989 “調查誤差與調查成本” (Survey Errors and Survey Costs). 小結: ~~~ Groves認為:規劃、實行及闡釋一項可能是精確無誤的調查, 乃是一種必須運用的方法、且相當耗時的過程; 雖如此,但仍是值得初學者的我們全力以赴。

  11. 電話調查之展望 1970年/USA家庭擁有電話者佔90% 理論上是一種可行之抽樣方法 以USA為例 *電話調查方法在過去25年間,經歷重大發展演進: *電話調查方法,以過去70年來,由面對面調查(face-to-face surveying)所發展出來的各種方法論為其理論基礎。 1980年中期 電話調查已成司空見慣與 獲青睞的方法

  12. 電話調查之展望 *集中作業: 增加效率兼可防弊, McMillan,1965發現訪員集中在一起 做業,訪問的效率會提高,平均1hr可以多訪問50%的受訪者。 *現場可即時監聽 *研究主持人可以在場協助

  13. 電話調查之展望 優點: *整體資料搜集過程中,不論是抽樣、受訪者的選取、問卷調查表中詢問的項目、電腦式電話訪談(CATI) 、資料記錄等,具有品質管控方面的優勢(Frey 1989) 。在其它調查模式中則無法提供品質管控的機會。 *成本效益性(Cost Efficiency)較親自訪談(in-person interview)可做更有效率的資料搜集。 *蒐集資料與相關後續處理的速度,可以在短時間內蒐集到所需要的調查資料。 *訪問過程電腦化~~CATI電腦式電話訪談 1.訪問程序自動化 2.便於複式問題 3.避免疏忽 4.減免印刷費 5.保存資料容易

  14. 電話調查之展望 主要缺點: *複雜性及時間長度上無法避免會受到限制。 1.就複雜性言: 需受訪者閱讀某些資料後才能作答的問題,可經由影像電話(videophone)的科技輔助方式來解決。 2.就時間長度上言: 一般人在電話中與電訪員交談 20 or 30 分鐘以上,是一件讓受訪者感到相當厭煩的事情;尤其是對年長者言更是如此(聽力/體力/語言障礙因素等) ,易造成未獲回應之誤差。 *經驗分享: 行政院921地震賑災小組委託CNA 進行一項921地震災區現狀與需求協助的現況資料的電話調查,一共分三梯次進行,每梯次為期3天,總計進行9個電訪的工作天,尚不包含資料的分析與統計。整體報告出爐約10至12天左右。 此份電訪問卷共計42道題目,其中尚包函2題開放題,參與電訪者皆經挑選過,為CNA top 級的資深訪員,其中多位資深督導亦陪同輪流上線電訪,以期能順利完成工作,電訪員必須為災民們忠實的記錄下他們希望的協助需求,整體言電訪過程平均最長時間為25分鐘, 最短為17分鐘, 差異性在電訪員經驗與技巧的整合運用上受到災民們悲傷情緒的影響致整個電訪過程速度無法快速進行, 拒訪率不低, 一般言資深訪員的拒訪率很低,以4 h計平均為3 至6 通左右,但在此案中,拒訪通數平均為8..5通/成功通數最高為13 /最低為9通。其中於此次中喪偶的年輕夫婦拒訪率高,老年者反而較少拒訪。

  15. 電話調查之展望 規劃一項調查案時,會面臨的挑戰是: 在能取得的既有資源之下實行計劃,應思考how to 運用不同的抽樣模式與資料搜集模式,以降低各種可能會出現的調查誤差。 Dill man & Tarnai 1988 said: *每一種基本的調查方法(模式)對於其答案而言,都會產生某些特定的限制….將一種以上的方法(模式)結合運用,即使無法完全克服,至少可減輕個別方法(模式)中所出現的這些特定限制。 *混合模式的調查設計,可使每一種方法(模式) 中之潛在優點都獲得最高集致的運用,同時得以避免它們那些棘手的缺點。

  16. 小結 整合運用 可將不同之模式最具創意性的組合

  17. 電話訪問過程基本步驟 傳統電話訪問基本步驟(paper-and-pencil-interviewing,PAPI) 1.決定一份抽樣計劃(sampling design) 確認抽樣結構(sampling frame)/在抽樣單位(sampling unit)中,選取受訪者時所使用的方法。 2. 選擇在抽樣中將被使用的方法,便於從抽樣結構中產生電話號碼的群集。 3. 針對每份抽樣樣本電話號碼製作一份訪談表格。 4. 發展一份草擬問卷調查表,將其表格化。 5. 發展一份草擬的簡介/選項表單及打退堂鼓時所用的聲明表單,以供電訪員使用。 6. 雇用電訪員與監督人員,制定與訪談有關的時程表。 7. 先進行指引性測試(pilot-testing),藉此修正調查程序及方法。 8. 印製最後定稿的問卷調查表及其他各種表格。 9. 對訪談人員及監督人員進行訓練。 10.進行完全受到監督的訪談。 11.對已完成的問卷調查表進行校訂育編碼的工作,並將所有資料轉換成電腦可判讀的格式。 12.對資料進行分析,編制各種調查報告等。

  18. 電腦輔助式電話訪談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 CATI 1.輔助工具: 控制抽樣群體分配, 替訪員撥出適當電話號碼, 能統計電訪員績效數據, 可輔助監督人員做出各種人事上之決策。 2.能被正確運用在某些適當之調查研究中,可改善最後資料的品質(資料的有效性) 。 3.降低整體性調查誤差 * 降低/管理/處理 某抽樣體有關聯性潛在的未涵蓋範圍之誤差與會獲回應之誤差。 * 降低和訪談人員的言詞行為有關聯性潛在的測量方法之誤差。 * 降低和資料處理有關聯性潛在的測量方法之誤差。 小結: 對關心降低整體性誤差者言: * CATI 確能提供極高之保證效果 * 有科技上的輔助仍不能忽略“人為品質控制程序上之必要性。 是故: 整體言 ~~在電話訪問過程中,可利用CATI電話訪談,使人類在品質控制上原能做到的程度獲得更好/更效性的提升~~

  19. 產生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 *抽樣群體 定義:為獲得希望中之完成數量(final sample)時, 會被訪談人員使用 之整組電話號碼。

  20.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1990年Henry提供有關制定抽樣設計決策的實用導引: *決策制定階段有三: 1. 抽樣前 2. 抽樣時 應包含明確之決策定義 3. 抽樣後 決策制定階段所應包含明確之決策因子定義, 引用Groves1989 & Henry1990的研究述之如下: 1.推論之母體Population of Inference 研究者所希望歸納之結果中的群體、環境及時間。 2.目標母體Target Population 即指將被調查的限定母體。 3.結構母體或抽樣結構Frame Population or Sampling Frame 即目標母體的操作,通常都是存在於名簿的形式中。 4.將以何法產生抽樣群體 5.最後樣本大小

  21.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Paul j. Laveakas 認為: 研究員須在一個機率樣本(Probability Sample)或是非機率樣本(Nonprobability Sample)之間做一選擇。 *Henry 1990 提及機率樣本的最大好處: “ 對於使用機率樣本所產生的偏差與可能的誤差, 都可以及被嚴密的檢視估計;但是在非機率樣本時,則無法達到這項目標 ” 。 *換言之,只有在使用機率樣本之情況下,對於整體性調查誤差中, 因為抽樣誤差所導致的部分, 才能夠被計量化, 所不同的是: 機率樣本可以提供抽樣結構中的每一項要素, 都有被選擇的機會。 當這種選擇前的機率並不相等時, 調查人員可以利用精確的調查後調查方式(加權)來彌補。

  22.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機率樣本種類 系統化樣本 簡單隨機樣本 群集樣本 層級化樣本 多階段式樣本

  23.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 選擇決定用何種抽樣設計前應考量到下述肆點: 決定使用何種抽樣設計前應考量 參. 有那些人將 被抽樣? 壹. 該項調查的目的 何在? 肆. 可用來支援該項調查的來源有那些? 貳. “被遺漏的”電話 號碼之普及狀況有多高?

  24.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判定某種抽樣設計適當性時, 調查目的是最主要考量因素: 壹. 調查 目的有4: 4. 摘 要 1.母體參數測量 2.估計多變量間的彼此關係 3.評估研究案

  25.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貳.有那些人將會被抽樣? *以最符合經濟效益 者為選取之依據 從成本觀點考量 既有之具 代表性之名冊(具特定族群) 隨機選取式撥號(範圍較廣)

  26.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被遺漏的電話號碼之普及性 *建議:若被遺漏的電話號碼在預估的比例 >10%至15% 就應該避免使用電話簿的抽樣方式(作者:Paul j. Lavrakas) 參.影響估計 母體參數 在抽樣地區中 居民之流動性 在抽樣地區中未登錄Tel No. 之家庭比例

  27.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肆. 產生抽樣群體及訪談時, 各種來源數量的可取得性 *選擇該使用何種方式產生抽樣群體時,會對其造成直接影響的一項實際考慮因素是: 如何在產生抽樣群體的成本以及進行訪談的成本之間,取得一個協調(trade-off) *抽樣群體大小 *將被訪談的最後樣本大小 人工或電腦產生 名簿抽樣 隨機選取撥號抽樣

  28. 選擇一種妥善有效的抽樣調查 *隨機選取撥號 1964 Cooper 倡導隨機選取撥號(Random Digit Dialing,RDD) 1. 是一組機率抽樣的技巧, 對只擁有一支電話的家庭言, 可提供非零機率的聯繫, 但無法提供均等的機率。 2.若對有多支電話家庭言, 通常在對此類資料進行分析之前都必需經過抽樣後調整(加權)的處理, 以便修正這種選取方面的不均等之機率, 至於這種調整是否有絕對必要,完全取決於該項調查之目的。 *作者對隨機選取撥號歸納出的一般性原則: 1.當使用抽樣的群體離中心城市越遠時, 則擁有未登錄電話號碼的家庭比例就會越低。 2.未登錄電話號碼易發生 “未涵蓋範圍之誤差” 情形,可藉由隨機選取撥號來降低這個潛在性的問題。 3.決定採取 “隨機選取撥號” 時, 就可用人工或電腦的方式, 來產生訪談人員所要處理的電話號碼之群體。通常在此過程中, 電腦是較受到青睞的。 4. 理論上言, 藉由電腦以產生隨機選取撥號的抽樣群體的任一種方法, 都可使用人工完全成; 實務上, 為對人工處理方式進行調整而花費的時間,通常都較為可觀的。

  29. 產生大部份隨機選取撥號抽樣群體 *優點 : 選取抽樣群體時不須有一份在某樣抽樣區域內的所有可能的電話號碼名簿。 *產生之步驟 , 依序如下: 1 .搜集電話前三碼 2. 判定在每個前三碼中的電話線路數量 3. 確認在後四碼中的無效範圍 4. 簡單隨機選取撥號抽樣法與多階段隨機選取撥號抽樣 端視研究員對成本考量之決擇。

  30. 由人工產生之隨機選取撥號抽樣群體 *兩種基本技巧 1. 亂數表 Random Numbers Table 利用選取一連串連續的數字,逐次將其附加在每個電話號碼的前三碼之後。 Exp. 547196353826 864/ 866/ 869 864-5471 866-9635 869-3826 2. 添加數字 Added-Digit 用於從電話號碼簿中直接抽樣而得的電話號碼之上。 Exp. 1) 往上+1 : 869-5025 +1 869-5026 2) 往上+11 : 869-5025 +11 869-5036

  31. 由電腦產生隨機選取撥號抽樣群體 *沒有CATI可利用的人們言,訪談開始進行前必須先產生一個足夠龐大的隨機選取撥號的電話號碼抽樣群體。 *有CATI系統可用者,就不需事先必須先產生一個足夠龐大的隨機選取撥號的電話號碼抽樣群體,因為,CATI一次只產生一個電話號碼, 供電訪員在需要時使用。

  32. 以索引名錄/名冊為基礎的 抽樣群體 *名冊即為抽樣結構 *可藉由系統化或隨機方法行之, 不會太過複雜。

  33. 混合模式的抽樣群體 *作者發現: 1.人們對結合一種以上之抽樣及資料搜集模式的調查, 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有日益增高的現象。 2.將不同的調查模式加以結合的引人之處, 乃是在於: 如果某種模式的限制 ,能夠被另一種模式的長處所抵銷時, 則整體性調查誤差就可能因而降低。 3.對正要規劃應該以何種方法產生抽樣群體的調查人員來說 ,利用混合模式來組合其抽樣結構時, 會需要額外的時間與資源。

  34. 抽樣群體的大小 *原則上理想的電訪案是: 所有撥出的電話都應該是有效的,訪員撥出的電話可聯繫到每一個被選取受訪者, 同時亦不會有被拒訪的現象發生。 *上述情況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 *為降低被拒訪的比率, 就需要數量上足以cover研究者想完成的訪談數目,以符合該項研究調查目標的最後樣本。 *當調查的設計目標, 是為了要估計出存在於某既定母體中的某種變數之程度, 所使用的方法是屬於機率抽樣,會造成非抽樣誤差的所有其他潛在根源都是固定時, 則該項調查在測量值方面的精確度,會隨著樣本大小的增加兒獲得提高。 小結: 測量值的精確度與樣本大小的增加是呈正向關係的。

  35. 處理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選取受訪者與獲得合作處理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選取受訪者與獲得合作

  36. 處理電話調查的抽樣群體 ● 如何產生專供電話調查所使用 的抽樣群體 ● 電話調查在整個資料蒐集, 所提供的集中化管理 ●將探討在該抽樣群體中電話 號碼的控制與使用 ●如無須下載所得及稅籍資 料,則無須先申請GCA ●辦理網路申報可用GCA 或以納稅義務人身分證號 加上戶口名簿戶號申報 ● 將探討在該抽樣群體中電話 號碼的控制與使用 1.使用訪談表格說明 2.藉由使用一份拒絕作談報告表, 控制所有被拒答的訪談表格的處理 3.處理抽樣群體所可能碰到的各種 意向型態 4.抽樣群體的處理如何會與電話調查 中各種不同回覆率產生關聯 5.針對混合模式調查中抽樣群體的處理 6.針對電腦輔助式電話電話訪談系統 在降低未獲回應之誤差所能提供的 潛在好處作彙總 目 標 藉由降低未獲回應之誤差的潛在威脅 ,來完成資料的收集,並使其成為 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37. 與控制抽樣群體有關的議題 • 調查人員必須應用某種正式的監控制度, 來控制訪談人員 所撥接出去所有電話號碼 • 藉此除去訪談人員在安排再回電時間表上所承擔的包袱, 而使改善訪談人員的效率獲得改善 • 在監控抽樣群體三個基本步驟: • 1.提供訪談人員一個小規模電話號碼的群體,以讓他們據此開始 • 進行訪談 • 2.訪談期間,監督人員必須將額外的電話號碼提供給所有的訪談人員 • 3.在開始下一階段訪談前,前一階段已被處理過的號碼群體,必須 • 先被專門負責整理

  38. 與控制抽樣群體有關的議題(Conti) 利用訪談表格, 認定重新安排最佳的個別再訪次數 (原先拒 絕訪談的人們) • 此和電腦輔助式電話訪談中,(顯現於螢幕上)和書面式訪談表格,有異曲同工之處 • 電腦輔助式電話訪談和書面式記錄訪談(PAPI)之差別: • 電腦輔助式電話訪談能夠將自動化的決策規則設計到 • 系統程式中,以取代在書面記錄訪談中必須由人腦來作決策 • 由抽樣群體中的每一電話號碼,都分別使用一份單獨的訪談表格(如次頁圖3.1) • 可以建立一套歷史記錄(訪談紀錄)說明某個特定號碼,每一次被撥接後所發生的狀況

  39. 訪談表格的範例(圖3.1.p124) • 訪談記錄(書面式) • 訪談人員報告表 1.責任 2.生產力掌握 • 提供一種正式的架構 • 號碼應有詳盡的意向 (每次聯絡後的結果,以代碼表示) 代碼之組合(如表3.1) • 留下註解 • 再次處理與後續追縱 的重要與要求 • 在使用電腦輔助式電話訪談, 資訊都會被自動記錄 • 西北大學調查研究室所使用 (圖3.1.p124)

  40.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 • 顯示每次聯絡結果 • 可很快與有效率將表格 作分類 • 可撥通但卻無人接聽 • 西北大學調查,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比例 • 必須要讓電話鈴響過七聲或更多 • 在期間內都重新再被處理,直到至原定之重覆撥接次數達成為止 • 忙線中的訊號 • 再次撥接號碼(如30mins)1至2次,才使用此代碼 • 避免固定忙線訊號(通話數量過多造成擁塞的信號音), • 作出錯誤認定

  41.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Conti) • 答錄機 • 擁有者,調查為在30歲以下的成年人,白種人,以及 • 那些擁有較高所 得與教育程度的人 • 擁有者70%-75%,主要為了不錯失別人打進來的 • 電話(即為連結者群體) • 留下訊息應是簡單.有禮貌.且標準化的 • 由不住在該戶家庭中的人所接聽 • 說明用意,了解住戶何時返家(在注意事項欄中記錄) • 住戶拒絕回答 • 研究顯示約有2/3至3/4例子(Lavrakas et al.,1992) • 沒興趣(40%)沒時間(20%)不願意(10%)不做任何回應即掛電話(10%)(Lavrakas et al.,1992) • 不做任何回即掛電話,賦予另一個單獨的意向代 • 碼(15H) • 使用一份拒絕作答報告表 • 拒答率(Refusal rate)將會對潛在的未獲回應之誤差造成影響,並進而威脅到調查的外在效度

  42.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Conti) • 無效的電話號碼 • 所撥電話以錄音訊息告知已經更改 • 不應該撥接更改後的號碼,以避免抽樣機率扭曲 • 將此無效號碼擱置一旁,不再進行處理 • 暫時斷話 • 所撥電話以錄音訊息告知暫時斷話或故障待查 • 如調查時間夠長,在幾天後將此份表格進行第二 • 次的重新處理 • 非住家用途 • 研究顯示約有1/4至1/3比例 • 對於以一般大眾為對象調查中,訪談人員不得針 • 對公司行號或其他非住家用途的場所進行訪談: • 因為它將牴觸了在所有公民的調查中,作為其基 • 礎的機率抽樣假設 • 來話轉接的處理-以它的使用狀態作判定,而不是 • 由被接聽的場所來作決定

  43.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Conti) • 沒有符合資格者 • 此結果要在表格中惕除,不作進一步處理 • 只是聯絡上而已 • (正好不在家)在訪談表格中,記錄性別,姓名,或是其 • 他與該受訪者有關的資訊,協助後續將再聯絡 • 排定某個特定時間再進行聯繫,代碼30A,協助表格 • 再被處理 • 暫時無法聯絡上 • 受訪者在幾天內,或者更長的時間都不會在家的 • 情況 • 如果調查進行時間夠長,待適切時間再重新處理 • 長時間無法聯絡上 • 在表格中惕除於進一步處理之列 • 除非該調查進行期間,事後延長原先所規劃時間

  44.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Conti) • 殘障的障礙 • 停止處理此表格,或再尋另一位受訪者,但這項決定要與該項調查的整體抽樣相互一致(Henry,1990) • 受訪者有語言上的障礙 • 此結果要在表格中惕除,不作進一步處理 • 若再尋另一位受訪者,此決定亦要與該項調查的整 • 體抽樣相互一致(Henry,1990) • 被選的受訪者拒絕作答 • 在隨機選取撥號的調查中,約佔1/3 • 需將住戶拒絕回答,及受訪者拒絕回答加以區別 • 鼓勵訪談人員寫出和該項拒答之特質有關的簡 • 短說明,或者使用拒絕作答報告表

  45.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Conti) • 只進行了部份的訪談 • 過程中有某些事情發生:註明何時再次聯繫且由 • 原來的訪談人員作聯繫 • 受訪者拒絕繼續作答,且拒絕再次聯繫,使用代碼 • 36R • 受訪者與訪談人員之間所出現的個性衝突:將任務交付另一位訪談人員進行 • 完成訪談 • 以完成的調查表經過完整性的編輯,並且進行過任 • 何開放式的編碼後,就該將確認號碼記錄 於該份 • 訪談表格中

  46. 利用訪談表格監控抽樣群體(Conti) • 簡化訪問表格(圖3.2.P152) • 時機:訪談時間很短.只是單次調查,即可簡化 • 用法:寫下簡短的附註,說明每次聯絡後的狀況, • 取代數字式的意向代碼 • 就與分級有關的典型調查而言,這種簡化表格已 • 經足以應付其需求 • 摘要 • 針對每個電話號碼使用一份 個別的訪談表格,對於降低潛在的未獲回應之誤差而言,應該被視為一種必須,但並非足夠充份的作法

  47. 拒絕作答報告表 • 拒絕作答報告表,改變受訪者拒絕回答的初衷,以及未獲回應之誤差,了解更多與潛在的未獲回應之誤差有關的特性 • 賦予某種基本的人口統計學代碼 • 對拒絕回答的強度作出不同等級 • 在選取那些原先被拒絕回答的案 • 例再進行改變其心意的嘗試,及 • 要由何人執行應該遵循決策原則 • 以隨機選取撥號進行調查,所使 • 用問卷調查表約耗費20-30mins情 • 況下 ,改變其初衷的成功率介於 • 25%-30%

  48. 處理抽樣群體時的預期 • 以名簿為基礎的抽樣群體 在所有進行過程中,對於不同意向代碼的狀況要有切合實際的預期心理 • 據西北大學調查(1988年),完成訪談(71%),無法聯絡上(16%)特殊母體參與意願高,並且和其職業有所關聯 • 區間式調查 • 在完成一項調查時所必須撥接的電話號碼次數(p164) • 經過一段期間再次進行訪談,成功要件:取決於在抽樣區域內的住戶移動型態(Lavrakas&Settersten,1991) • 大型城市,約50-60%可以再度訪談到,城郊比率高達70-75% • 原先在第二波行動被聯絡到,超過90%成功訪談 • 據西北大學調查(1992年),處理每個號碼的平 • 均撥接次數約為七次,且歷年的增加 • 主要原因:答錄機增加.不易聯絡受訪者等 • 在隨機選取樣本,最後意向結果之分配 • 重覆撥接與未獲回應 • 市場研究認為三次的重覆撥接為最洽當次數,而學術認為十次甚至更多 • 容易聯絡到群體大部份屬女性.教育程度較低,未就業,已婚,年紀大,且健康狀況較不佳 • 據西北大學調查(1992年),完成訪談(33%),無效電話號碼(29%),非住家用途(more than 15%) • 取決於某項特定調查的地理區域,及產生抽樣群體所採用的方法

  49. 抽樣群體意向結果,回覆率.未獲回應率 • 未獲回應的比例 回覆率是以某個範圍來作考量,而不是以一個單獨的數值來作考慮 • 與未獲回應的特質有重大相關性(拒絕回答) • 住戶的拒絕回應,受訪者的拒絕回答,以及只完成部份訪談,未獲回應率約為28%-32% • 抽樣群體的有效比率 • 據西北大學調查(1992年),全球性隨機選取撥號調查,有效電話測量值為71%,在1991年地方性調查為79% • 藉由電話前三碼來作層級化處理,並將空置後 • 四碼範圍加以過濾得作法,實際可行 • 加權方式調整未獲回應的誤差 • 將樣本人口統計上的特徵,與存在母體中的同樣特徵相較之下所得的差異,加以調整 • 用來作為彌補未獲回應誤差的統計上的加權,與那種為了調整選取時不相等的機率,而被例行性及適當採用的抽樣後的加權,是不同的(ex.在隨機選取號碼中,擁有一個以上的住家電話,抽樣到的機會較大) • 完成率 • 總體完成率(33%) • 若取決之某項特定調查的地理區域,及產生抽樣群體所採用的方法使用得當,及雇用較強之訪談人員,未獲回應率會更低,完成率會提高

  50. 在混合模式之調查中的抽樣群體 因回覆率的下降,在抽樣群體中,日益增加,有一部份以電話,一部份以郵件,有一部份是特過個人式訪談來作的混合模式調查(Dillman,1998) • 混合模式優點運用的極致 激勵受訪者完成郵件式的問卷調查表 提高電話訪談的成功率 成本/效益--- 和電話調查所需費用幾乎相同,進行為兩倍,雖然如此,卻可讓未涵蓋範圍之誤差,以及未獲回應之誤差都出現極為可觀的降低,也抵銷它在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期間上的缺點 • 最大的優點: • 可以提供寄送預先通知函,以提醒受訪者即將到來的調查,建立訪談人員之可信性 • 據西北大學調查, 透過郵件 , 電話 ,以及訪談等方式來處理的一個抽樣群體作為實例: • 獲得一個高達92%之回覆率(66%透過郵件回覆,15%透過電話, 11%藉由親訪方式) • 8%未成功訪談,大部份由年紀大,及家中沒有學齡兒童的住戶們所組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