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物理衔接教学思考与实践

物理衔接教学思考与实践.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周洪池 江苏 • 建湖高中 2012-7-10. 物理难学比例调查. 搞自 《 物理教学 》2012 第 6 期. 物理衔接教学. 一 、物理衔接教学 的思考 二、知识台阶衔接教学实践. 一 、物理衔接教学 策略. 初中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台阶分析 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初中衔接教学的策略分析. 初中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 初中教师对高中教材了解较少 初中教师的知识视野较窄(宽度) 初中教师的知识站位较低(深度) 初中教师的能力水平被“固化”.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台阶分析.

ina-burk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物理衔接教学思考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物理衔接教学思考与实践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周洪池 江苏•建湖高中 2012-7-10

  2. 物理难学比例调查 搞自《物理教学》2012第6期

  3. 物理衔接教学 • 一、物理衔接教学的思考 • 二、知识台阶衔接教学实践

  4. 一、物理衔接教学策略 • 初中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 •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台阶分析 • 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 初中衔接教学的策略分析

  5. 初中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 • 初中教师对高中教材了解较少 • 初中教师的知识视野较窄(宽度) • 初中教师的知识站位较低(深度) • 初中教师的能力水平被“固化”

  6.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台阶分析 1.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质点、轻绳、轻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绝热材料、点电荷、电场线、磁感线、等势面、分子电流、光子、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2.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合功的问题,可先求力的矢量和再求合功,也可先求个力的分功再代数和求合功。速度、位移、加速度、动量、冲量等问题,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的一大专题。

  7. 对于生动鲜活、内涵深刻、形象抽象一体化的“图象法”,初中涉及的不多,即使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外表,避开它深刻、抽象的本质。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 3.图象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高中应用图像要去解决大量抽象的问题。

  8. 4.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4.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初中的计算,也只是根据公式,代入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而已。初中的“量”和“数”,主要是静态的。而到高中,“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如v=v0+at。在高中,更多的注重变化规律问题的探讨,甚至有很多“变化范围”、“极值”,“多元性变化”问题的讨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

  9. 5.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初中物理是对知识的“品尝”和“欣赏” 高中物理是对知识的 “逻辑”和“演绎”,是以“演绎推理”为主线的大量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0. 6.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要远比“理解”它难度大 进入高中,要“真学物理”,要打造出个“物理的头脑”。高中物理要涉及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问题,这在初中是没有的。而这些思想,在理解上似乎简单,但在应用上难度很大。

  11. 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发育期,这期间要经历青春期、个性品质形成期、行为习惯养成期,心理不成熟。表现为: 凭兴趣办事 依赖性强 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注意力不集中 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个性差异很大 有很大的可塑性

  12. 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和运用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到初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初三学生归纳能力稍好,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明显。

  13. 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一定的能力。不单单能对一些简单的陈述性问题进行讨论,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性问题,通过讨论还能解决老师讲授所起不到的作用。学生的发散思维比较活跃,特别是物理学科,学生兴趣较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潜在的开发空间,但深入、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他们“举三反一”的归纳能力不错,喜欢讨论、探究式的学习。但他们“举一反三”的演绎推理能力薄弱,不能独立的进行大块问题的深入分析。

  14. 2.习惯特点 主动性差 自主性差 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缺乏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

  15. 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致力于向学生展示结构完整、知识完备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养成了依赖、等待的惰性,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教师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不可能安排、呈现好所有的细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追寻、探究其解决方案。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材为我们的教学开拓了一条新路,教材突出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历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搜集数据等环节中感受、体验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思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平时可以针对学生所感受到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将科学探究的某些环节有机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致力于向学生展示结构完整、知识完备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养成了依赖、等待的惰性,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教师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不可能安排、呈现好所有的细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追寻、探究其解决方案。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材为我们的教学开拓了一条新路,教材突出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历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搜集数据等环节中感受、体验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思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平时可以针对学生所感受到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将科学探究的某些环节有机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16. 初中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些正是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动力来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新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构建探索性学习的平台,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推动其施展出学习潜能,使他们在探索研究的体验中领悟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到高中自主而独立的学习方式奠定基础。

  17. 实际上,高中物理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情境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构。在这些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思维方法,诸如类比和迁移、抽象和形象、顺向和逆向、收敛和发散等等。作为物理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实践,把重点放在引导与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

  18. 事实上,高中物理知识中有些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将与初中物理联系较紧密的高中物理知识适时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顺利地实现“同化”和“顺应”过程,从而促使他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扩展。

  19. 在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中,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试题,此类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是部分到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但它是以学生所具有的初中知识为基础和相关的思想方法,依靠学生自己的“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将这类问题的命题思想迁移到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将会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深化,有助于跟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从而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做好有益的铺垫工作。

  20. 初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愿学、乐学”。

  21.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堂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会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22. (2)思考习惯:初中学生更多的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方法并重,概念、规律、实验教学应增加启发性,不要包办代替,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余地,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把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2)思考习惯:初中学生更多的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方法并重,概念、规律、实验教学应增加启发性,不要包办代替,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余地,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把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23. (3)实验素养:教育学生在做实验时要认真细心、实事求是,实验规范,独立操作,手脑并用,加强交流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对每一个学生实验,应要求学生理解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24. (4)解题习惯:注意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4)解题习惯:注意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25.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概括、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26.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初中教学该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把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5.认真研读高中物理教材,把握教学的尺度 初中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后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便在教学中适当把握,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7. 二、知识台阶衔接教学实践 • (一)从游戏活动到实验探究 • (二)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模型 • (三)标量与矢量 • (四)极限思维与加速度 • (五)状态与过程 • (六)从看得见的物到抽象的场 • (七)从宏观到微观 • (八)从经典时空观到相对论 • (九)从经典到量子化

  28. (一)从游戏活动到实验探究 • 学生在小学学习《科学》时,已经经历了不少科学活动。在科学活动中注重的是趣味性,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曾经历过若干次精彩有趣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与物理实验有很大区别。物理实验要注重实验原理、器材选择、条件控制、步聚编排、数据采集、计算讨论、结论归纳、误差分析等,科学活动则注重器材条件步聚和现象,缺少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活动。

  29. 初学物理的同学从游戏活动到物理实验是个台阶。处理这个台阶时教师要将学生从无目的的趣味活动引导到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规律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总结和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相同的玻璃杯,在杯中加上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发出不同的声音,非常美妙有趣,这就是游戏。若教师让学生进行敲击杯子、将水倒入另一杯水中、在杯口吹气,这三种情况都能发出声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再由学生总结任何振动的物体(固、液、气)都可以发出声音,并得出声源的概念,这就是实验。初学物理的同学从游戏活动到物理实验是个台阶。处理这个台阶时教师要将学生从无目的的趣味活动引导到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规律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总结和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相同的玻璃杯,在杯中加上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发出不同的声音,非常美妙有趣,这就是游戏。若教师让学生进行敲击杯子、将水倒入另一杯水中、在杯口吹气,这三种情况都能发出声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再由学生总结任何振动的物体(固、液、气)都可以发出声音,并得出声源的概念,这就是实验。

  30. 实验可以分为多类,从实验的本身的性质可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从实验的操作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做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要预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中对每一步骤、每一个器材都要进行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这个器材?有没有更好的器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科学、严谨和规范。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今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的基础。实验可以分为多类,从实验的本身的性质可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从实验的操作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做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要预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中对每一步骤、每一个器材都要进行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这个器材?有没有更好的器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科学、严谨和规范。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今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的基础。 实例分析

  31. 浮力秤

  32. 浮力天平

  33. 用鸡蛋做的物理实验 • 1.做测量实验 • 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 2.做惯性实验 •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这是由于惯性,鸡蛋还在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硬纸片是受力飞出。

  34. 3.做惯性实验 •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当外力作用使其旋转时,整个鸡蛋就能旋转平稳,且时间较长。而生鸡蛋由于惯性,壳内液体蛋清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它与蛋壳间存在的摩擦阻力使整个鸡蛋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 4.做压强实验 • 用几个指头靠紧同时用力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并且鸡蛋与手掌的接触面积大,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35. 5.做大气压实验 • 6.做浮力实验 •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 8.做热胀冷缩实验 •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 • 10.做分子热运动实验

  36. (二)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模型 •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具体存在的物质,但在形成概念规律时要构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又分为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对象模型有:质点、杠杆、滑轮、弹簧等;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37. 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具体事物,具体事物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相关的变数很多,对于初学物理的中学生来说无法将具体的事物运动或变化情况搞清楚,因此在中学物理中要建立物理模型来抽象这种复杂的变化。建立模型要忽略次要因素,如在初中建立杠杆模型时,不能考虑它的质量,要不然杠杆问题就要变复杂,有些问题在初中将无法解决。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具体事物,具体事物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相关的变数很多,对于初学物理的中学生来说无法将具体的事物运动或变化情况搞清楚,因此在中学物理中要建立物理模型来抽象这种复杂的变化。建立模型要忽略次要因素,如在初中建立杠杆模型时,不能考虑它的质量,要不然杠杆问题就要变复杂,有些问题在初中将无法解决。

  38. 从具体物体到模型的抽象的思维衔接教学可以用比较法:将具体事物和模型进行比较。如杠杆和木杆进行比较如表所示:从具体物体到模型的抽象的思维衔接教学可以用比较法:将具体事物和模型进行比较。如杠杆和木杆进行比较如表所示: • 通过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掌握物理学常用的思想方法。

  39. (三)标量与矢量 • 在初中时学生就涉及到了矢量(力)这个物理量,只不过没有单独提出来,进入高中后矢量就是经常用到的物理量了。由于矢量的方向性以及与标量有不同的运动算法则,所以学生很难跨上这个台阶。对于矢量的理解,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有方向的物理量就是矢量吗?电流是有方向的,但电流不是矢量。而角速度、角加速度、角动量等物理量是矢量,这种矢量在中学阶段是不作要求的,中学生又难以想象这种矢量。

  40. 学习不同矢量时要用不同的方法,如用位置坐标引入位移矢量,用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力这个矢量,同时还要与数学中的平面向量接轨,进一步认识矢量。实际教学中我还采用了举例法:已知某人离我们300m,我们只能确定这个人位于以我为圆心,300m为半径的圆的范围内。若告诉我们某人离我们300m,方向在正南方,我们就能确定他的具体位置了。通过类似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矢量存在的重要性,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矢量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学生逐步认识矢量。矢量的运算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但进行位移矢量运算时以位置与路径的关系为铺垫,进行力矢量运算时则抓住“等效”这个关键词,学生有了初步的矢量概念后再进行其它矢量的教学就容易多了。学习不同矢量时要用不同的方法,如用位置坐标引入位移矢量,用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力这个矢量,同时还要与数学中的平面向量接轨,进一步认识矢量。实际教学中我还采用了举例法:已知某人离我们300m,我们只能确定这个人位于以我为圆心,300m为半径的圆的范围内。若告诉我们某人离我们300m,方向在正南方,我们就能确定他的具体位置了。通过类似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矢量存在的重要性,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矢量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学生逐步认识矢量。矢量的运算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但进行位移矢量运算时以位置与路径的关系为铺垫,进行力矢量运算时则抓住“等效”这个关键词,学生有了初步的矢量概念后再进行其它矢量的教学就容易多了。

  41. (四)极限思维与加速度 • 伽利略具有非常丰富的想像力,建立了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矢量变化率。学生用极限思维准确建立瞬时加速度概念相当有困难,所以教学时应联系实际问题,先从简单的直线运动开始。

  42. 用定量计算的方式对一些数据处理、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例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由零增加到17m/s,迫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哪个速度改变快?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对构建加速度概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累积法则是用逆向思维对加速度进行巩固,我们可以以向银行存钱进行类比,加速度就类似于每日向银行存钱的数量,一但今天不存钱了,银行里户头上的存款是不会减少的,日存钱量多了,银行户头上的存款增加得会快些(不计利息)。对应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大了,速度增加就会快些。用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可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用定量计算的方式对一些数据处理、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例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由零增加到17m/s,迫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哪个速度改变快?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对构建加速度概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累积法则是用逆向思维对加速度进行巩固,我们可以以向银行存钱进行类比,加速度就类似于每日向银行存钱的数量,一但今天不存钱了,银行里户头上的存款是不会减少的,日存钱量多了,银行户头上的存款增加得会快些(不计利息)。对应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大了,速度增加就会快些。用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可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加速度的概念。

  43. (五)状态与过程 • 在中学物理学习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有过程量和状态量,认识和分清状态量与过程量,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如在力和运动关系中,过程量有力、时间、位移、加速度;状态量则是速度。功能关系中,过程量有力、位移、时间、热量、功;状态量则是能。认识和分清这些物理量,对学生学好物理的主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44. 在学习这些物理量时,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识别,如上述时间、位移,显然是过程量;另外的辨别方法就是看其积累效应,如力作用在物体上经过一个过程的空间(时间)积累而引起的变化是物体的速度(能量),热传递和做功则会导致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所以经过积累后发生变化的物理量为状态量。在学习这些物理量时,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识别,如上述时间、位移,显然是过程量;另外的辨别方法就是看其积累效应,如力作用在物体上经过一个过程的空间(时间)积累而引起的变化是物体的速度(能量),热传递和做功则会导致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所以经过积累后发生变化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45. (六)从看得见的物到抽象的场 • 电场、磁场是人眼看不到、人手触不到的客观实在,是一种物质。强行灌输这种物质的客观性,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迷惑,更有可能使学生感到恐惧,因为部分学生想像不出这是一种什么物质,日常生活中没有这种物质与之对应,人的感观又不能受到这种物质的刺激,对初学电场或磁场的同学来讲这是抽象的。

  46. 假设法:在研究过电场的力的特性后,让同学们想像,如果人能生长出一个触角,触角的末端有一个带电小球,当我们进入电场后这个小球就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使触角弯曲,从而刺激人的感观使人产生感觉。这种感觉与人的其它感觉器官一样,只不过人类没有这种本领而已,这种感觉就如人能感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光”一样。假设法:在研究过电场的力的特性后,让同学们想像,如果人能生长出一个触角,触角的末端有一个带电小球,当我们进入电场后这个小球就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使触角弯曲,从而刺激人的感观使人产生感觉。这种感觉与人的其它感觉器官一样,只不过人类没有这种本领而已,这种感觉就如人能感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光”一样。

  47. 类比法:在电场中放入检验电荷,可以测量电场强度的大小。刚学习时学生很难弄清楚场源电荷和检验电荷,更搞不清量度式是怎么一回事。初中学习温度测量时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与检验电荷量度电场一样,在测量温度时不会考虑温度计液泡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对液体温度的影响;在量度电场时也不考虑检验电荷对电场的影响。因此刚学电场时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温度来类比检验电荷测电场,将抽象的问题联系到实际看得见的问题,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有一定的帮助。类比法:在电场中放入检验电荷,可以测量电场强度的大小。刚学习时学生很难弄清楚场源电荷和检验电荷,更搞不清量度式是怎么一回事。初中学习温度测量时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与检验电荷量度电场一样,在测量温度时不会考虑温度计液泡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对液体温度的影响;在量度电场时也不考虑检验电荷对电场的影响。因此刚学电场时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温度来类比检验电荷测电场,将抽象的问题联系到实际看得见的问题,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48. 逻辑推理法: “电场”和“磁场”这两个重要概念就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的。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对电荷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电荷间、磁体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和磁场。这样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49. (七)从宏观到微观 • 学生不能直接感受微观世界,初学时不清楚微观世界物质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时遵循什么规律。所以从宏观到微观,要学生有较丰富的想象能力,理解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时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50. 做好实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材上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什么?布朗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说明了什么?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如何操作?如何测量?实验的结论应由学生亲自得出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有了这些经历后就能较轻松地建立分子动理论观念。学生通过估算分子的大小、分子的质量则可以更进一步地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做好实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材上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什么?布朗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说明了什么?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如何操作?如何测量?实验的结论应由学生亲自得出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有了这些经历后就能较轻松地建立分子动理论观念。学生通过估算分子的大小、分子的质量则可以更进一步地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