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1.2k Views
第七章. 染色体病. 宋朝霞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染色体病案例. 1 、多发流产: 王女士结婚 7 年间,先后怀孕 3 次,尽管夫妻双方健康,怀孕期间无感冒史和服药史,可每次都在两三个月时自然流产。第三次流产后,王女士来到哈尔滨市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发现,她的第 2 号和第 11 号染色体出现平衡易位。. 染色体病案例. 2 、不孕、不育. 患者,男, 28 岁,于 2000 年结婚,性生活基本正常,但至今(已 4 年)未生育。
E N D
第七章 染色体病 宋朝霞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染色体病案例 1、多发流产: 王女士结婚7年间,先后怀孕3次,尽管夫妻双方健康,怀孕期间无感冒史和服药史,可每次都在两三个月时自然流产。第三次流产后,王女士来到哈尔滨市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发现,她的第2号和第11号染色体出现平衡易位。
染色体病案例 2、不孕、不育 患者,男,28岁,于2000年结婚,性生活基本正常,但至今(已4年)未生育。 检查:患者身高1.78m,体重75kg,心率82次/分,心音正常,呼吸正常。精神状态尚可,反应正常,智力正常。皮肤较细腻,喉结较小,无胡须,乳房有轻微发育,小阴茎,小睾丸。精液检查无精子。 染色体检查为:47,XXY。诊断结论:Kelinefelter综合征。
染色体病案例 2、不孕、不育 患者,女性,19岁,因身材矮小,性征发育差,闭经就诊。 病史:出生体重、身长均正常,母亲妊娠期未使用过药物。8岁时发现身高比较矮,当时没在意,12岁时发现比同龄人矮许多,现已19岁,看上去像10多岁的小孩,身材矮小,性征发育差,原发闭经。 检查:身高1.4m,体重35kg,有轻微蹼颈,肘外翻。乳房未发育,乳距宽。外生殖器发育不良,阴毛稀少。B 超检查,子宫小,卵萎缩。 染色体检查:45,X。诊断结论: Turner综合征。
染色体病案例 3、发育畸形
染色体病案例 3、发育畸形 一名男性患儿,10个月大时,家长发现其生长发育明显迟缓,遂于2008年7月到赤峰市计生服务中心咨询检查。医务人员经详细询问其病史并进行体检后发现:该患儿为足月顺产的第二胎,出生后有窒息史,羊水多。就诊时患儿不会独坐,不会爬,能逗笑,反应欠佳,进食很好,尿便正常。体格检查的主要阳性体征为:患儿眼距宽,鼻梁塌陷,双侧外眼角下垂,腭弓高,双手通贯掌,经专家综合分析考虑为染色体病。
内容提要 一、人类正常染色体:形态结构、核型、多态性 二、畸变染色体:数目畸变、结构畸变、发生机制、 畸变的传递 三、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
第一节 人类正常染色体 一、 形态结构
染色体显带核型 • Q带:氮芥喹吖因(QM) • G带:胰酶+Giemsa • R带:热磷酸缓冲液+Giemsa或QM • C带:Y染色体 着丝粒 副缢痕 • N带:AgNO3+Giemsa, NOR • T带:染色体末端结构异常
染色体显带 Q-; G-; R-; • 热磷酸缓冲液+Giemsa或QM Q-带 G-带 G-, R-带及模式图
染色体带命名的国际体制 界标 2 Xp 区 1 带 1 1 2 3 4 5 6 7 8 Xq28 Xq 2
三、染色体多态性 chromosome polymorphism 染色体多态性: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的一些恒定的染色体微小变异,包括形态结构、带纹的宽窄和着色强度等。 1、长度多态 2、 随体多态性 3、副缢痕多态 4、Q、G、C带的多态性
2、 随体多态性 不同个体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所含的随体数量及大小都不同。有的随体非常大,且呈现双随体结构;有的则很小,甚至缺如。一般来说,随体的数量在2~10之间。 15号染色体随体增加的G带核型图
3、副缢痕多态 在1、9、16号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差别尤为突出。Y染色体上该区域的个体差别很明显。 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加的G带核型 Y染色体缺失G带核型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aberration • 染色体数目异常(numerical abnormality) 种类与形成机制 • 染色体结构畸变(structural aberration) 种类与形成机制
染色体畸变 • 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 自发畸变 自发产生或看不出明显诱因产生的染色体畸变。 • 诱发畸变 因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 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 物理因素 • 化学因素 • 生物因素 • 年龄因素 • 遗传因素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 1、整倍体(euploid) 多倍体(polyploid) 三倍体(triploid):3n=69
四倍体(tetraploid):4n=92 双倍染色体(diplochromosome)
染色体数目异常 • 形成原因 • 双雄受精(diandry)或双雌受精(digyny) • 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 • 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
染色体数目异常 • 2、非整倍体(aneu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少于二倍体(46条)时称为亚二倍体(hypodi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多于二倍体时称为超二倍体(hyperdiploid)。
染色体数目异常 • 非整倍体(aneuploid) • (1)非整倍体改变的类型 • 单体型(monosomy) • 三体型(trisomy) • 多体型(ploysomy) • 复合非整倍体
染色体数目异常 • 非整倍体(aneuploid) • (2)非整倍体形成机制 • 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 减数分裂不分离(meiotic non-disjunction) • 有丝分裂不分离(mitotic non-disjunction) • 染色体丢失(loss) 后期延迟(anaphase lag)
减数分裂不分离 初级不分离(primary non-disjunction) 父母均为正常二倍体,只是在生殖细胞形成时,由于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导致受精后产生三体型患儿,称为初级不分离。 次级不分离(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由于父母一方为三体型,其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的不分离,称为次级不分离。
有丝分裂不分离 有丝分裂不分离(mitotic non-disjunction)是指发生在受精卵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即可形成嵌合体(mosaic)。 嵌合体(mosaic)指体内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Mitosis mosaicism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染色体结构畸变:指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重排。 基础:染色体断裂和/或断裂后的异常连接 衍生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 “平衡的”与“不平衡的”
染色体畸变的描述:染色体命名 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 p—短臂 q—长臂 del—缺失 dup—重复 i—等臂 inv—倒位 rob—罗氏易位 t—易位 der—衍生染色体 ter—末端 46,XX,t(1;2)(p21;q23) 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变化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种类 • 缺失——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 重复——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 倒位(inversion) • 易位(translocation) •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
缺失 deletion,del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重复(duplication,dup) • 重复——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Insertional duplication
插入 insertion, ins 正位插入 倒位插入
4q24 倒位(inversion,inv) •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4q13
4q21 倒位(inversion,inv) • 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4p14
20q12 4q25 易位(translocation,t) •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