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定彥的偉人報告

定彥的偉人報告. 關帝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一個備受崇拜的神靈,除關帝廟外,不少私人神龕都立有關帝像,每日參拜,祈求關帝保佑。關帝的形象相當統一,下巴掛著長長的美髯,面色赤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左手拿著翻開的 《 春秋 》 ,右手拿著巨大的關刀,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表現出文武全才、智勇相全的形象,令人望而敬畏。 崇拜關帝的信眾,包括平民、商人、警務人員,甚至為非作歹的黑社會成員。究竟關帝是一個怎樣的神靈,體現了何種價值觀念,滿足了哪些功能,以至不同背景的人都奉其為守護神?. 桃園結義.

in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定彥的偉人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定彥的偉人報告 關帝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一個備受崇拜的神靈,除關帝廟外,不少私人神龕都立有關帝像,每日參拜,祈求關帝保佑。關帝的形象相當統一,下巴掛著長長的美髯,面色赤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左手拿著翻開的《春秋》,右手拿著巨大的關刀,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表現出文武全才、智勇相全的形象,令人望而敬畏。 崇拜關帝的信眾,包括平民、商人、警務人員,甚至為非作歹的黑社會成員。究竟關帝是一個怎樣的神靈,體現了何種價值觀念,滿足了哪些功能,以至不同背景的人都奉其為守護神?

  2. 桃園結義 關羽年少時已胸懷大志,心懷家國,喜歡打抱不平。一次因見本縣官員貪財好賄,仗勢欺人,酷害黎民,乃憑一股正義之氣,將縣令殺了,因而亡命逃遁,奔赴涿郡。時劉備正籌組軍隊,關羽與張飛共歸劉備旗下,三人更在桃園結為義兄弟。 三人結拜後,雖身分地位有別,三人的關係卻非比尋常,充分體現結義的精髓。從陳壽在《三國志》中的描述,可見一斑:「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關公的人格與神格》,頁26,轉引自《三國志》)桃園結義是關羽一生的轉捩點,而結義背後所呈現的義氣為先,更成為關帝崇拜的核心主題。

  3. 刮骨療毒關羽一生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中,刮骨療毒一幕可說是最具英雄式浪漫主義的味道,在戰績以外突顯了關羽的英勇剛毅。刮骨療毒關羽一生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中,刮骨療毒一幕可說是最具英雄式浪漫主義的味道,在戰績以外突顯了關羽的英勇剛毅。 話說關羽在戰役中為流矢所傷,左臂中箭,箭上的毒令他每逢陰雨的日子便隱隱作痛。因其毒已入然入骨,軍醫(《三國演義》認為這軍醫是華陀,史書《三國志》則沒有提及)需要為他破臂作創,刮骨去毒,才能根治此病症。關羽於是便伸出手臂,一邊與軍將對飲,一邊任由軍醫治理,談笑自若。 刮骨療毒一事,在小說《三國演義》和史書《三國志》均有提及,而行文簡約的《三國志》更以近百字為此作特寫,可知此事是何等令人印象深刻。

  4. 下邳屆降,一宅分兩院 關羽雖堪稱為一代武將,斬殺文醜,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蹟更使他威名遠播;不過他卻算不上是百戰百勝的長勝將軍,他也曾有多次戰敗的紀錄。 其中一次,關羽在下邳,為保劉備妻妾,屈降於曹操手下。曹操甚為欣賞關羽,一直想羅致旗下,惟關羽常念及當日與劉備與張飛結義的情義而拒絕之。 關羽被擒,曹操給他一道難題,使他與義嫂同囚於一宅。關羽為保與義兄劉備的情誼,刻意與義嫂保持距離,隔院挑燈夜讀《春秋》,嚴守男女之禮。 自古英雄多好色,不過關羽恪守「朋友妻,不可窺」的信約,為他贏取守禮盡義的好名聲,更成為日後結義關係的典範。

  5. 敗走麥城關羽一生最大的挫敗,在於麥城之敗、荊州之失,而關鍵更是敗之在驕。敗走麥城關羽一生最大的挫敗,在於麥城之敗、荊州之失,而關鍵更是敗之在驕。 當時三國鼎立,孔明力主與吳國孫權結盟,合力抗曹,而這取向亦成為蜀國的基本國策。然而,在向關羽女兒招親作政治婚姻一事上,因關羽恃才傲物,屈辱吳個使節諸葛謹,加速吳蜀國交的破裂,形成蜀國兩面樹敵之勢。後來吳國將領呂蒙、陸遜等人,紛紛向孫權進言,藉攻擊關羽志盈氣驕的弱點,兼以懷柔政策潰散關羽軍隊之軍心,力挫關羽,繼而收復荊州,最後關羽亦因此被敵軍處斬,頭顱被「借花敬佛」地送到曹操手中。 麥城之敗,突顯了關羽其實並非有智有謀,反之,更連驕兵必敗的道理也不能恪守,終至被敵人有機可乘,更連累國家失去荊州據點,實在是他人生的一大污點。

  6. 關羽的義──義氣、信義 觀乎關羽的一生,他所呈現的「義」,與孟子所講的義,雖有相近的精神,卻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嚴格來說,關帝崇拜所重視的,是平民百姓口中的所謂「義氣」、「信義」。由於民眾對關帝的印象,多是建基於俠義小說《三國演義》,或由《三國演義》演化出的戲劇、皮影戲、說書人口中的故事,故每每強調了關羽那充滿浪漫英雄主義的俠義精神。 俠義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在關羽的身上隨處可見──光明磊落,慷慨大度,濟弱扶傾,恤危救困;對待朋友更親如手足,休戚相關,禍福與共,肝膽相照,赴湯蹈火而不辭,不計犧牲,見利不忘義,見色不貪淫;面對社會則急公好義,行俠疏財,嫉惡鋤肝,大則安邦定國,小則安撫良民。 在關帝崇拜中,這些俠義精神雖然得以傳頌,但信眾崇拜關帝的用心卻非為俠義精神,而是另有所圖。俠義精神只是監守關係的工具,目的仍停留在私利的獲取。商人崇拜關帝,是利用信義來保佑經商順利;軍人崇拜關帝,是為了建功立業;讀書人崇拜關帝,只為求一官半職;地下組織崇拜關帝,只為了使社團成員不背叛社團;君王推崇關羽,不斷封諡,只為順應百姓,安撫民心。凡此種,皆與孟子所說的「義」相距甚遠,即使每天掛在口邊,也不能使生命提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