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63 Views
第四核能發電廠. 台灣目前擁有的核電廠. 第一核能發電廠 — — 商業運轉中 第二核能發電廠 — — 商業運轉中 第三核能發電廠 — — 商業運轉中 第四核能發電廠 — — 增加預算 ING. 台灣核電廠興建背景. 最早的核一廠是列於 1960~1970 年代十大建設中, 之後的核二核三廠屬於此計畫的延伸計畫,當時台 灣的火力發電的進口來源地中東地區局是長期不穩 定,因此為確保台灣電力的供應,於 1970 年核准核 核一廠興建。. 核電廠發電占台灣總發電量比例. 取自自由時報. 取自維基百科. 核四廠興建動機及背景.
E N D
台灣目前擁有的核電廠 • 第一核能發電廠——商業運轉中 • 第二核能發電廠— —商業運轉中 • 第三核能發電廠— —商業運轉中 • 第四核能發電廠— — 增加預算ING
台灣核電廠興建背景 • 最早的核一廠是列於1960~1970年代十大建設中, 之後的核二核三廠屬於此計畫的延伸計畫,當時台 灣的火力發電的進口來源地中東地區局是長期不穩 定,因此為確保台灣電力的供應,於1970年核准核 核一廠興建。
核電廠發電占台灣總發電量比例 取自自由時報 取自維基百科
核四廠興建動機及背景 • 1973年及1979年中華民國分別歷經第一次石油危機與第二次石油危機衝擊,為因應石油危機後之能源情勢,政府能源政策改採「能源多元化」。 • 核四的興建計畫在1980年代便已提出,1985年5月因貢寮當地民眾強烈反對,總統蔣經國指示行政院暫緩興建。
核四廠設備簡述 廠區面積:480公頃 全場數位化儀控系統:傳統式乃是由全廠各處拉線至控制室,若某處發生故障,維修人員只能確定發生系統而不知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全面數位化的優點在於光纖可無時差傳送大量訊息,且經由設定與蒐集各項參數,維護人員可大幅降低查修與維護所需要的時間。 民航局劃定本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9(核能第四廠),晝夜連續限航。
第四核能發電廠興建歷史 • 核能第四發電廠計畫,台電於1980年5月提出,編列新台幣110億元,並執行31億餘元。 • 1986年發生車諾比事件,隨後民主進步黨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成立,台灣反核活動由此展開;同年7月,未執行的79億預算遭立法院凍結。 • 1992年,立法院預算委員會通過解凍核四預算案;1995年、1996年又分別通過核四預算1126億餘元。 • 1999年3月17日 核四廠正式動工。 • 2000年5月20日 總統陳水扁指示「核四再評估」,暫緩核四工程各項採購與工程招標。 • 2001年1月30日,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第一次臨時會,最終以135:70的比數表決通過決議:行政院應繼續執行相關預算,立即復工續建核能四廠。 • 2006年3月9日 經濟部呈交行政院文件指出核四追加預算規模約543億餘元。
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政府決定對核四進行檢視和補強,原預計商轉日期延至2015年。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政府決定對核四進行檢視和補強,原預計商轉日期延至2015年。 • 2011年6月13日 立法院審查100年度總預算附屬單位營業及非營業部分預算案,其中包含核四140億追加預算。在國民黨團人數優勢之下,民進黨提案全數遭到否決,通過140億追加預算 • 2013年1月10日 核四已四度追加預算,目前累計二千八百卅八億元。台電評估第五次追加預算超過三千億元大關,上限三千三百億元,代表第五度追加預算最高達四百六十二億元。 • 2013年2月25日 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是否續建由公民投票決定。國民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表示,核四公投要和政治脫鉤,盼8月就能進行公投。
反核四浪潮 • 2011/3/11 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事件, 此事件再一次引起世界各國對於核能 安全性的質疑,台灣也在其中。
災難一:迥異世界作法,宛如拼裝車的核四 • 過去台灣的核一、核二、核三廠,都是直接購自美國廠商的產品,例如奇異公司(GE)的發電機組、美國貝泰設計顧問公司指導現場施工等,但當初政府為了提高發電廠自製能力,卻讓核四廠成了「拼裝產品」。 • 台灣電力公司在一九九五年把興建核四工程原先的統包規畫改成分包,將最重要的核島區分包給數十個包商。 • 使用公開招標的方式,代表著: 誰出價低,誰就可以興建。
災難二:建在活火山和地震斷層附近 • 離貢寮鄉核四廠二十公里處的海底,有活火山分布;除了台灣核四之外,世界上另一座核電廠蓋在離活火山這麼近的地方,只有菲律賓的Battan核電廠,這座電廠附近至少有二處火山,Battan核電廠從一九八五年完工以來未曾運轉,原因之一就是當地的火山潛伏危機。 • 核四周邊的地理隱憂不只有火山,根據台電公司本身的核電廠址選定標準,距廠址八公里內,不能有長度超過三百公尺之活動斷層,而「枋腳斷層」距離核四原子爐的爐心,卻只有不到兩公里
災難三:台電擅自變更核四設計,並隱匿實情 • 核四工程督導組長林俊隆認為:「奇異設計規格過高!」 • 對規格上的更改,台電承認確有其事,但澄清:「有關墊片部分,台電已向原能會承諾尼奧普林材料不會使用於電纜線製造,導線管配件出線盒之墊片係以金屬板鎖固,露出空氣部分極少,即使發生火災,亦不易燃燒,且墊片數量甚少,故應無燃燒釋出有毒氣體之顧慮。」 • 四電廠一號機主控室發生火災,儀控設備中的不斷電系統故障失靈,這則公安事故經媒體披露之後,環保團體去追查核電廠建廠管制現況報告,才發現從三月分到五月分的報告,都沒有這樁核安事故,整件事被台電和原能會封鎖三個月,若非有內部人員向周刊爆料,全台灣恐怕沒有人知道。
災難四:過度自信,不能戒慎恐懼的心態 • 位於石門區的核一廠,號稱可以阻擋十公尺海嘯的防海嘯閘門,被媒體當場問出閘門需要三十分鐘才能完全閉合,當時核一廠的掩飾說法是:「需要另外準備吊車才能作業,所以要三十分鐘。」但後續卻被查出真正的事實是:「門型吊車因長期遭受海水腐蝕,在二十幾年前就已損壞」。處處隱瞞,就是台電給外界的觀感,民眾不信任,是台電自己造成,也是核四的第四個危機。 • 日本,向來就是以施工嚴謹和要求高規格工安而著稱的國家,但面臨突如其來的天災,福島核電廠還是釀成巨大的災害,而對比台電公司,似乎還沒在日本這次天災中,學到面對自然力量所應該抱持的絕對審慎態度。
台灣舉行的六次公投 •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一案,簡稱為「強化國防」,由總統陳水扁依《公民投票法》的「防禦性公投」條款提出,於2004年3月20日與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此案遭到否決。 •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二案,簡稱為「對等談判」,由總統陳水扁依「防禦性公投」提出,於2004年3月20日與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此案遭到否決。 •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三案,簡稱為「討黨產」,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游錫堃領銜提出,於2008年1月12日與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同日同時舉行。此案遭到否決。 •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四案,簡稱為「反貪腐」,由前財政部部長王建煊領銜提出,於2008年1月12日與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同日同時舉行。此案遭到否決。 •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五案,簡稱為「台灣入聯合國」,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游錫堃領銜提出,於2008年3月22日與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此案遭到否決。 • 全國性公民投票第六案,簡稱為「務實返聯公投」,由第十二任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領銜提出,於2008年3月22日與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此案遭到否決。
以上所有的公投案遭到否決的原因: 參與投票人數未達投票權人總數之 二分之一
公民投票之規則 • 參與投票人數達投票權人總數一半以上,即投票率達50%以上。 • 有效投票數超過同意者,即過半數規則。 • 反之,以上任一條件不符合者均為否決。 • 50%的投票門檻對通過公投案造成一定難度,因為不投票的反對效益比投反對票高、反對者只要想辦法讓選民不投公投票就可以達成目的。
本次核四公投之主文 你是否支持核四停建不得運轉?
鍵盤核四公投主文分析 • 首先,先單從主文來分析: 你是否支持核四停建不得運轉? 停不停建與運不運轉完全是兩回事,這就好像在問:你是否要吃糖果及毒藥? 很詭異吧?
鍵盤核四公投規則分析 • 前面有說過了,一個公投案要成立投票人數必須超過擁有投票權人數的一半。 • 台灣目前擁有投票權人數約為一千八百萬人,也就說,公投投票人數必須超過九百萬人。 • 用這個邏輯可得知: • 同意核四不得興建及運轉人數高達八百九十九萬九千有百九人九人→未達九百萬人→投票率未達百分之五十→此案否決→核四得興建且運轉。 • 馬英九2012選舉得票六百八十九萬。
講這麼多,最主要的用意就是希望讓各為了解核四講這麼多,最主要的用意就是希望讓各為了解核四 這個議題、了解核四公投,這件事關乎各位的未來 及生命安全,本魯蛇希望各位有空可以多與各位的 家長或是擁有投票權的人多提這件事,請他們多注 意核四公投,假如核四公投案真的通過,希望大家 都能去投票,不管投的是同意還是反對,不要再讓 投票人數未達總人數之二分之一而否決這件事發生 不要再讓政府操控各位
我不同意你,但我誓死捍衛你有說話 的權利。 ——伏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