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67 Views
人 机 工 程 学. Ergonomics. 主讲教师:李 明 13504413507 lim.cn@163.com. 第九章 工作空间与工作岗位设计. 第一节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第二节 工作空间设计 第三节 工作岗位设计 第四节 工作姿势与肢体施力. 第九章 工作空间与工作岗位设计. 第一节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一、 GB/T 13547-1992《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 简介 1 .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 6 项). 表 9-1 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 (单位: mm ).
E N D
人 机 工 程 学 Ergonomics 主讲教师:李 明 13504413507 lim.cn@163.com
第九章 工作空间与工作岗位设计 第一节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第二节 工作空间设计 第三节 工作岗位设计 第四节 工作姿势与肢体施力
第九章工作空间与工作岗位设计 第一节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一、GB/T 13547-1992《工作空间人体尺寸》简介 1.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6项) 表9-1 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 (单位:mm) 图9-1 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
第二章第四节计算公共汽车扶手横杆高的例子中,就用到了表9-1中4. 1.2 双臂功能上举高”的数据。
2.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5项) 图9-2 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 表9-2 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 (单位:mm)
3.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6项)3.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6项) 图9-3 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
表9-3 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男子)(单位:mm) 表9-4 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女子)(单位:mm)
二、通过小样本测量建立人体尺寸回归方程的方法二、通过小样本测量建立人体尺寸回归方程的方法 1.小样本测量与人体尺寸回归方程 • 工作中要用某项人体尺寸,而国标及文献中没有相应的数据,怎么办? • GB/T 13547-1992建议:用小样本测量建立人体尺寸回归方程来获取数值。只要进行几十个个体的某项人体尺寸测量,经简单的数据处理就行了。 • 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各人体尺寸间具有线性相关性。欲求的人体尺寸为因变量y,国标中有的人体尺寸为自变量x,两者有一次方程的关系: y=ax+b • 上式中的a和b是两者线性相关的常数。 • 通过小样本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目的就是确定a、b这两个常数。
2.示例和说明:回归方程自变量的选取 例1 . GB/T 13547-1992给出“男子跪姿体长GC”对于“男子身高H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GC = 18.8 + 0.362H 由上式即可用男子身高H 算出男子跪姿体长GC。 ①从GB/T 10000-1988中查得男子身高 H50=1678mm; ②将H 值代入上式即得到男子跪姿体长GC50的数值 GC50= 18.8 + (0.362×1678)= 626mm (精确到mm)
例2 GB/T 13547-1992所给“女子俯卧姿体高FWG ”对于“女子体重W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FWG= 314.5 + 1.048W W 的单位:kg 于是,①从GB/T 10000-1988查得女子体重 W50=42kg, ②将W 值代入上式即得到女子俯卧姿体高FWG 的数值 FWG= 314.5 +(1.048 ×42)= 359mm (精确到mm) 讨论 建立回归方程时怎样适当地选取自变量 在例1中,求跪姿体长GC时以身高H 为自变量; 在例2中,求俯卧姿体高FWG时却以体重W 为自变量。 这是因为:跪姿体长与人体高矮相关,而俯卧姿体高显然与人体胖瘦、即人的体重相关。又例如手指的长度都表达为手长的线形回归方程,而指关节宽、掌厚等都表达为手宽的线形回归方程,等等。
3.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之一。用数据处理软件来做回归分析,快捷简便。 • 以例1中两参量的关系为例,简要说明工作步骤如下。 ①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测量样本对象。例如是男子、女子,老年人等。对“小样本”,没有明确的数目规定,但测量数一般不宜小于40~50个。 ②测量每个个体的自变量(身高H)和因变量(跪姿体长GC),得到数据组: ③将数据输入电脑中的数据处理软件,就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三、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原则 ①GB/T 13547-1992数据为裸体测量所得,使用时需加穿着修正量。 ②数据为标准姿势下测量所得,使用时需加姿势修正量。 ③百分位数的选择遵循GB/T 12985-1991的原则。 ④需要其他尺寸数据时,可在小样本测量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回归方程进行间接计算。
第二节 工作空间设计 一、工作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 • 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给出工作空间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如下: ①操作高度适合操作者的身体尺寸及工作类型,座位、工作面(工作台)保证躯干自然直立的身体姿势,身体重量得到适当支撑,两肘置于身体两侧,前臂呈水平状。 ②座位调节到适合于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③身体、头、手臂、手、腿、脚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④操纵装置设置在肌体功能易达或可及的空间,显示装置按功能重要性和使用频度布置在最佳或有效视区内。 ⑤把手和手柄适合于手功能的解剖学特性。
二、工作高度的安排布置 • 50百分位身高的成年男子(不计鞋底厚度),立姿正视、侧视手臂活动及手操作适宜范围如图9-4所示。 图9-4 立姿手臂活动 及手操作的适宜范围 正视 侧视 图9-5 立姿工作的高度安排
三、水平工作面 • 图9-5为水平面内手操纵范围的描述,对中等身材中国成年男子的立姿和坐姿工作均适用。 图9-5 水平面内手臂活动及手操作的范围
四、脚的工作空间 • 脚操作的灵敏度、准确度比手操作差,但操作力大于手操作。 • 脚操作多在坐姿下采用;坐姿下有臀部支承身体,必要时两脚均可进行操作;但立姿下只能由单脚进行操作。 • 坐姿、立姿下脚的工作空间范围及适宜性如图9-6所示。 图9-6 脚的工作空间范围
第三节工作岗位设计 一、工作岗位的类型与选择 • 分三种类型:坐姿、立姿和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说明如下。 1.坐姿工作岗位 • 特点 全身较放松,不易疲劳,身体稳定,易于集中思考和精细操作。手和脚可同时工作。但活动范围小,手和手臂的操纵力也小。 • 适用范围操纵范围和操纵力不大,精细的或需稳定连续进行的工作。
2.立姿工作岗位 • 特点 活动范围和操作力大。长时间站立使人疲劳,对精细工作不利。 • 适用范围 操纵范围和操纵力大,非连续的长时间工作。 3 .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 • 特点 能交替体现坐姿、立姿工作岗位的优点,对身体和精神均较有益。 • 适用范围 工作形式较为多样的工作。
二、工作岗位的尺寸设计 • 在GB/T 14776-1993《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 设计原则及其数值》中,对三种工作岗位都给出了具体尺寸数据。 图9-7 坐姿工作岗位的尺寸图示 侧视 俯视 表9-6 以人体尺寸为依据的工作岗位尺寸 (单位:mm)
图9-8立姿工作岗位尺寸 图9-9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尺寸 表9-7 不同类型作业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与高度 (单位:mm)
精细的工作对象离头部要近,以便能看得仔细;重作业操作中要挥动手臂、甚至借助腰的力量,工作对象位置宜低于肘高;一般较轻作业则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立姿下工作台的高度,因作业类型不同而与立姿肘高有不同的相对关系,参看图9-10。 精细作业 轻作业 重作业 图9-10 立姿不同作业工作台面的适宜高度
第四节工作姿势与肢体施力 一、工作姿势对工效的影响 1.工作姿势 图9-11、9-12是工作姿势对工效影响的两个示例。 a)弯腰抬重b)直腰抬重a)弯腰播种b)直腰播种 图9-11 两种抬重姿势对比 图9-12 两种播种姿势对比
2.工作体位 肢体在施力时状态和姿势称为工作体位。 图9-13是强迫体位(工作体位不良)工作的示例。 图9-13 在不良的体位下清砂 表9-8 中等身成年男子施力点的适宜高度示例 ----------------------------------------------------------------------------------------------------------------- 说明 双手提 用手扳 向下施 手摇摇 向下 水平方 水平方 向下拉拽 起重物 动杠杆 加压力 柄手轮 锤打 向锤打 向拉拽 图示 适宜高度 500 ≈750 400 800 400 900 850 1200 H /mm ~600 ~700 ~900 ~800 ~1000 ~950 ~1700 ------------------------------------------------------------------------------------------------------
3.动态施力和静态施力 工作中肌肉交替地进行收缩与舒张,称为肌肉的动态施力。 工作中肌肉持续地收缩着用力,称为肌肉的静态施力。 动态、静态施力在生理上有何不同?解释见图9-14 。 图9-14 不同施力状态下肌肉的需血量和供血量 解决工作姿势问题的两种方法: 第一,改变不良姿势; 第二,使人体得到合适的支撑、靠垫。
4.改善搬运工效的示例 改善工作姿势、工作体位和减少静态施力可以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 图9-15 单人搬运包装箱的两种情况 图9-16 便于四人搬运的大包装箱 表9-9 几种搬运方式的能耗及对比(负重30kg,行走1km) ------------------------------------------------------------------------------ 搬运方式 一前一后 头顶 背包在背 背包带 用手拽 扁担挑 双手提 跨肩负荷 套挂前额 住背包 图示 (有文献指出:扁 担肩挑行走时节奏 性好,能缓解疲劳, 能耗低。) 能量消耗/kw 23.5 24 26 27 29 30 34 相对值 100 102 111 115 123 128 145 ------------------------------------------------------------------------------
二、肢体施力的合理方法 • 肢体合理施力提高工效是人机学的中心内容,除与工作姿势、体位有关外,还与产品(工具、设备等)设计等方面密切相关,下面简略介绍。 1.双手协同工作 • 人们非右利者,即左利者。但研究证明,通过练习,非优势手是能很好协同工作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双手协同工作与主要靠优势手工作,对工效的提高有时可达很多倍。
2.增强动作的节律性 节律性,即全身协调地动作,让徐疾、强弱在流畅的变换中形成节奏感,这对轻松和高效有莫大效果。 示例:图9-17。 图9-17 按一定顺序拧紧螺钉 3. 轮换和交替 长时间单调的操作使工效降低、差错增多。应使操作得到轮换和交替。例如同一岗位上不同操作工序的交替、人员岗位的轮换等。 4.身体的安稳与支靠 凡需要持续头部偏转、抬臂举腿,躯干前倾侧偏的,都应设置支撑或垫靠。让操作者安稳、放松地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工效。 5.重力的利用 让地心引力“帮忙”,而不是制造麻烦。例如让物重、体重固定工作对象,而不用手脚来压紧;让重力“帮”物件移动;把重工具适当吊挂以免用手举提,等等。 6.动作的均衡与顺畅 肢体施力最好对人体左右对称,操作动作平稳连续取圆弧轨迹、避免直线转折,改往返运动为回旋运动,让工具作有固定导向(如导向槽、孔)的运动,等等。
工业设计教研室 南湖校区教学主楼(机电)351室 欢迎访问设计·工大网design.dept.ccut.edu.cn 请继续关注下一章 设计·工大网: http://design.dept.c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