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962 Views
第一章 19 世紀的民族主義與文化發展. 一、十九世紀的局勢 ( 一 ) 民族主義 發展 ( 二 ) 拉丁美洲 的獨立 ( 三 ) 德國 的統一 ( 四 ) 義大利 的統一 ( 五 ) 巴爾幹半島 的獨立 ( 六 ) 日本 明治維新 ( 七 ) 社會主義與 浪漫主義 的發展. 一、 拉丁美洲 ( 中、南美洲 ) 的獨立 ( 一 ) 背景: 西班牙 、 葡萄牙 在中、南美洲 的殖民地 ( 二 ) 獨立的原因 1. 民族主義的刺激 2. 美國獨立 與 法國大革命 的刺激 3. 階級衝突
E N D
一、十九世紀的局勢 (一) 民族主義發展 (二) 拉丁美洲的獨立 (三) 德國的統一 (四) 義大利的統一 (五) 巴爾幹半島的獨立 (六) 日本明治維新 (七) 社會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發展
一、拉丁美洲(中、南美洲)的獨立 (一)背景:西班牙、葡萄牙在中、南美洲 的殖民地 (二)獨立的原因 1. 民族主義的刺激 2. 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的刺激 3. 階級衝突 (1)出生於西、葡本地的白人,有政、 經特權 (2)出生於拉丁美洲的白人→爭取獨立 (3)印地安與白人混血 (4)印地安與黑人,地位最低
(三)過程 • 1808年,趁拿破崙入侵西、葡,拉丁 • 美洲各地宣布獨立 • 2. 獨立勢力中以玻利瓦貢獻最大 • 3. 拿破崙下臺後,西班牙企圖鎮壓獨立 • 4. 美國、英國予以支持,美國總統發表 • 「門羅宣言」,申明不容許歐洲干涉 • 美洲的事,因此各地大多獨立成功 • 5. 中南美洲雖然獨立卻受美國控制 • 6. 中南美洲的獨立多半靠有實力軍人推 • 動,造成「軍人干政」的惡例
三、德國的統一 (一)背景 1. 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 2. 近世:普魯士王國 (二)統一的原因: 1. 拿破崙征服的刺激 2. 維也納會議─「德意志同盟」的鬆散 3. 奧匈帝國的阻撓 4. 民族主義的刺激
(三)過程 1.1834年,普魯士領導成立「德意志關稅同盟」,促進經濟統一 2.1848年,「法蘭克福會議」,曾協商 日耳曼地區的統一,但因奧國阻撓而 沒有結果 3.1862年,普王‧威廉一世任命「鐵血 宰相」俾斯麥執政,國勢強大 4.1864年,「丹麥戰爭」,與奧國並列 稱霸
5. 1866年,「普奧戰爭」,成為日耳曼 區域盟主 6. 1870年,「德法戰爭」,排除國際阻 撓 7. 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成為 純日耳曼的國家 8. 1890年以後,進行擴張政策,躍升歐 陸強權
四、義大利的統一 (一)背景: 1.自中世紀以來四分五裂 2.18世紀以來,法、奧兩國常常介入 (二)統一的原因: 1. 民族主義的刺激 代表: (1)燒炭黨 (2)青年義大利黨 2. 馬志尼成立「青年義大利黨」 ,鼓吹恢復「古羅馬的光榮」
(三)過程 1.「薩丁尼亞王國」是當時義大利的本 土政權,有資格帶動統一 2.薩丁尼亞王‧伊曼紐二世以加富爾為 首相,積極推動統一 3.1859年,「薩奧戰爭」,提升薩國威望 4.加里波底組「紅衫軍」征服義大利的 外來政權,並將土地獻給薩王
5.1861年,「義大利王國」成立 6.1866年,利用「普奧戰爭」完全排 除奧國勢力 7.1870年,趁「德法戰爭」的時機, 攻下羅馬,完成最終的統一
五、巴爾幹半島的獨立 • (一)背景: • 1.自古以來種族複雜,主要是斯拉夫人與 • 希臘人 • 15世紀以後,由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宗教開始複雜,主要是希臘正教與伊斯蘭教
(二)獨立的原因 • 土耳其人不給非伊斯蘭教信徒平等的 • 權利 • 2. 19世紀,鄂圖曼帝國衰微─「近東病 • 夫」 • 3. 19世紀,因戰略因素,歐洲強權介 • 入,主要是俄國、奧國與英國
(三)獨立的過程 • 在英國的協助下,希臘首先獲得獨立 • 其餘地區在歐洲強權的介入下,大都 • 獨立成功 • 3. 雖然脫離土耳其,但很多都被歐洲強 • 國變成各自的傀儡 • 4. 宗教與種族問題變得更複雜,成為 • 「歐洲火藥庫」,也是第一次世界大 • 戰的引爆點
六、日本明治維新 (一)背景: 1. 西元前1世紀:出現國家 2. 西元5世紀:國家統一,統治者稱 「天皇」,萬世一系 3. 西元12世紀:「幕府時代」,大權操 於「大將軍」,諸侯爭戰不止 (1)天皇成為傀儡 (2)「大將軍」是最大的諸侯與實際統 治者 (3)諸侯培養「武士」效忠自己,強調 盡忠、尚義、不怕死的精神
4. 西元16世紀,歐洲人開始與日本頻繁 接觸 5. 西元17世紀:「德川幕府」(江戶幕 府)統一日本,但實施「鎖國政策」 (特許船可到琉球、朝鮮作生意) ,只有中國與荷蘭可到長崎作生意 (1)日本閉關自守 (2)「蘭學」(荷蘭文化)成為當時唯一 能進入日本的歐洲文化
(二)維新的原因 • 19世紀,與中國同時被歐美侵略 • (1)1854年,美國率先打開日本門戶 • (2)日本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 民族主義興起 • (1)「尊王攘夷、大政奉還」 • (2)鼓吹學習西方文化
(三)維新的過程 • 1868年,明治天皇掌權 • 學習歐美長處,進行「明治維新」→ • 器物、制度、思想全面改革 • (1)君主立憲 • (2)新式軍隊 • (3)日本工業化 • 1894年,「甲午戰爭」擊敗中國,成 • 為亞洲強權 • 4. 1905年,「日俄戰爭」擊敗俄國,成 • 為世界強權
七、19世紀的社會文化發展 (一)社會思想類 1. 背景:歐美工業化更發展,貧富懸殊 更嚴重 2. 發展:社會主義的極端「共產主義」 被提出 (1)集大成者:馬克思 (2)主張:廢除一切私有制度,全部 財產歸於社會,共同分享
(二)政治類:自由主義的再發展 1. 追求政治民主 2. 追求民族的自由 (三)文藝類: 1.浪漫主義的發展 (1)特色: ①強調情感與直覺 ②不遵守既定的規則 ③主要題材為自然、愛情與民族特色 ④崇拜英雄
(2)代表 ①英:拜倫─詩篇 ②德:哥德─「少年維特的煩惱」 ③德: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2. 寫實主義的發展 (1)特色:對社會下層階級的關懷 (2)代表: ①英:狄更斯─「苦兒流浪記」 ②法:雨果─「悲慘世界」 ③法:杜米埃─「三等車廂」
3. 「印象派」畫風的發展 (1)特色: ①強調個人對外界的主觀感受 ②變化「光」與「影」表現 ③畫出畫者對事物的瞬間感受 (2)代表: ①法:莫內─「日出」 ②法:梵谷─「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