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神木职教中心 --- 孟改兰

神木职教中心 --- 孟改兰. 胆道疾病的护理. 胆道解剖生理. 胆道解剖生理. 胆道系统 : 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 Oddi 括约肌。 肝内胆管 : 毛细胆管 → 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内左、右肝管 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胆道解剖生理. 第一节 胆石病和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cholelithiasis). 流行病学. 成年女性,尤其肥胖或多次妊娠和服用避孕药者多见。男女之比约 1:3; 随年龄增长差别缩小。

ini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神木职教中心 --- 孟改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神木职教中心---孟改兰 胆道疾病的护理

  2. 胆道解剖生理

  3. 胆道解剖生理 • 胆道系统: 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 • 肝内胆管: • 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内左、右肝管 • 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4. 胆道解剖生理

  5. 第一节 胆石病和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cholelithiasis)

  6. 流行病学 • 成年女性,尤其肥胖或多次妊娠和服用避孕药者多见。男女之比约1:3;随年龄增长差别缩小。 4F征:Female, Forty, Fat , Fetation • 近年来,胆囊结石多于胆管结石,胆固醇结石多于胆色素结石 。 • 自然人群发病率10%。 • 约20%~40%胆囊结石可终生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手术或尸检时偶然发现,即所谓“ 静止结石”,故实际发病率较临床为高。

  7. 胆石病因 • 胆道感染: • 大肠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将胆汁中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与钙结合成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沉淀后即成为胆色素结石。 • 感染与梗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 菌落、虫卵、成虫尸体成为结石的核心。 • 代谢因素: • 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如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增多,当比例低于1:13时,胆固醇便沉淀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

  8. 胆石的类型 • 胆固醇结石: • 80%位于胆囊内,外观灰黄色,椭圆形,质硬,剖面呈放射状。X线不显影。 • 胆色素结石: • 75%位于胆管,以胆红素为主。外观棕黑或棕红色,多为泥沙样,质软而脆,剖面呈层状。X线不显影。 • 混合性结石: • 60%胆囊、40%胆管,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混合而成。因含钙盐较多,X线显影(阳性结石)。

  9. ⑴、⑵、⑸混合结石 ⑶胆色素结石 ⑷胆固醇结石

  10. 胆石分布 • 胆囊结石: • 约占全部结石的50% • 肝外胆管结石: • 约占全部结石的20%~30% • 肝内胆管结石: • 约占全部结石的20%~30%

  11. 胆石分布

  12.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 • 病因:综合因素所致,基本因素是代谢因素。 • 胆汁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 • 促成核因子,分泌粘液糖蛋白 • 胆囊收缩能力降低,胆汁淤滞 • 临床表现 • 约20%~40%为静止性胆囊结石。 • 症状性胆囊结石主要表现 • 胃肠道症状:进食后,特别是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隐痛不适、饱胀、嗳气、呃逆等,常误诊“胃病”。

  13. 胆囊结石 • 胆绞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或上腹剑下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有时为夜间发作。 • Mirizzi综合征:胆囊管或胆囊颈部较大的结石,因持续嵌钝和压迫导致肝总管狭窄、胆囊胆管瘘、反复发作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 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但未合并感染时,胆汁中的胆色素被粘膜吸收,并分泌粘液致胆囊积液。积液透明无色,称“白胆汁”。 • 其他:继发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诱发胆囊癌

  14. 胆囊结石 • 辅助检查 • 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 • 口服法胆囊造影,可了解胆囊功能 • CT、MRI价格昂贵,不宜常规采用 • 处理原则 •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观察、随诊 • 有症状和并发症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 • 开腹胆囊切除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15. 胆囊切除术

  16. 电视腹腔镜技术

  17. 电视腹腔镜技术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22. 胆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 • 分类: • 原发性胆管结石:胆管内形成,与肝内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有关, 胆色素结石为主。 • 继发性胆管结石:来于胆囊, 胆固醇结石为主。 • 肝外胆管结石 • 肝内胆管结石

  23. 肝外胆管结石 • 病因 • 胆道感染、异物、梗阻、代谢因素 • 继发性胆管结石 • 病理: • 胆管梗阻:一般为不完全性,近端扩张。 • 继发感染:脓毒症。感染与梗阻互为因果。并发胆道出血。 • 肝细胞损害:肝细胞坏死、肝脓肿形成。终致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 胆源性胰腺炎:

  24. 肝外胆管结石 •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 • 腹痛: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恶心、呕吐。 • 寒战高热:约2/3出现寒战、高热,一般弛张热,体温可达39~40℃。 • 黄疸:部分性或间歇性梗阻,黄疸轻且呈波动性;完全性梗阻,黄疸明显,进行性加深。 • 体格检查: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如有胆囊肿大可被触及,有压痛。

  25. 肝外胆管结石 •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WBC↑、 N↑;血清胆红素值及1分钟胆红素比值↑;血清转氨酶和/或碱性磷酸酶↑;尿中胆红素↑,尿胆原↓或消失;粪中尿胆原↓ • 影像学检查:B超、PTC、ERCP、MRCP、CT • 处理原则 • 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 胆肠吻合术 • Oddi括约肌成形术 • 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术

  26. 胆总管探查取石

  27. 肝内胆管结石 • 病因 • 病因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 • 我国农村仍然较常见 • 左叶>右叶;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 病理:具有肝外胆管结石的病理外,还有 • 肝内胆管狭窄 • 胆管炎 • 肝胆管癌

  28. 肝内胆管结石 • 临床表现 • 单纯肝内结石:症状不典型,可右上腹持续闷胀痛和胸背不适,多无黄疸。 • 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与肝外胆管结石相似。 • 合并梗阻和继发感染:出现寒战、高热,甚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 • 体格检查:肝不对称性肿大, 肝区压痛及叩痛。

  29. 肝内胆管结石 • 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B超、PTC、CT、MRCP • 处理原则: • 高位胆管切开及取石术 • 胆肠内引流术 • 去除肝内感染病灶:切除肝叶(段)。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炎利胆类中药。 • 胆道残余结石的处理:经胆道镜取石钳、网篮取石;或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后分别取出。

  30. 胆道感染 • 分类 • 按部位:胆囊炎,胆管炎 • 按发病缓急和病程经过:急性、亚急性、慢性 • 病因 • 梗阻因素:胆囊管或胆囊颈机械性阻塞,胆汁淤积,高浓度的胆盐致化学性炎症,继发细菌感染成化脓性。以结石梗阻居多。蛔虫钻胆,带入细菌。 • 感染因素:主要为大肠杆菌。

  31. 胆道感染 • 化学性因素:高浓度胆盐,胰液返流进入胆囊。 • 其他因素:如胆囊动脉血栓形成,致胆囊缺血坏死、穿孔;创伤、手术等。

  32.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急性胆囊炎约95%为结石性胆囊炎。 • 病因 • 胆囊管梗阻:结石 • 细菌感染:细菌通过胆管逆行侵入胆囊,或通过血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胆囊 • 病理 • 单纯性胆囊炎 • 化脓性胆囊炎 • 坏疽性胆囊炎 • 胆囊穿孔

  33. 急性胆囊炎 • 临床表现: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3:1。 • 腹痛:脂餐诱发,或夜间发作。突发性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腰背部。结石引起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非结石引起者,持续性疼痛。 • 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嗳气 • 发热: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出现寒战高热,表示病情加重或已发生并发症。 • 黄疸:10%~25%有轻度黄疸,黄疸较重且持续,表示有胆总管结石并梗阻可能。

  34. 急性胆囊炎 • 体格检查—体征 • 腹膜刺激征:不同程度、范围腹膜刺激征。 • Murphy征:阳性 • 胆囊肿大:可扪及肿大、有触痛的胆囊 • 肝区叩痛 • 黄疸

  35. 急性胆囊炎 •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80%WBC↑;血清转氨酶↑,AKP ↑较常见;1/2血清胆红素↑;1/3血清淀粉酶↑。 • 影像学检查:B超,准确率65%~90%。 • 处理原则 • 非手术治疗: • 禁食、胃肠减压; • 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抗生素抗感染; • 维生素K、解痉止痛对症。 • 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

  36. 胆囊造瘘术

  37.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 病因病理 • 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长期慢性炎症 • 约70%~95%合并胆囊结石 • 胆囊壁增厚,纤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胆囊功能丧失,常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 • 胆囊管长期梗阻→胆汁潴留,胆色素吸收,胆囊粘膜分泌粘液→白胆汁→胆囊积液

  38. 慢性胆囊炎 • 临床表现 • 平时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诊为“胃病” • 多数有胆绞痛史 • 厌油脂饮食、腹胀、嗳气 • 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 • 少有畏寒、高热、黄疸 • 体检:右上腹胆囊区轻触痛和不适感;Murphy征可阳性

  39. 慢性胆囊炎 • 辅助检查 • B超: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机能减退或消失。显出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 • 口服法胆囊造影:不显影。 • 纤维胃镜:鉴别消化性溃疡、胃炎。 • 处理原则 • 慢性胆石胆囊炎均应择期手术。

  40.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急性胆管炎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 急性胆管炎和AOSC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 AOSC为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目前在国内书刊上AOSC与ACST是互为通用的。

  4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病因 • 结石、蛔虫、胆管狭窄、肿瘤、其他(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等)。 • 病理 基本病理改变:胆管完全性梗阻和胆管内化脓性感染 • 胆管充血、水肿、粘膜上皮糜烂脱落,形成溃疡,肝细胞肿胀、胆小管内胆汁淤积 • 病变晚期肝细胞大片坏死,胆小管可破裂形成胆小管门静脉瘘,在肝内形成多发性脓肿→胆道出血 • 细菌和毒素经肝静脉进入体循环,引起脓毒症、MODS。

  42.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临床表现: • 胆道疾病史或胆道手术史。 • Reynolds五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Charcot三联症)、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症状。 • 体征:体温39~40℃以上,脉搏快弱,120次/min以上,血压下降,皮下瘀斑或全身发绀。剑突下及右上腹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可有肝肿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胆囊。

  43.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WBC>20×109/L,N↑,胞浆内可出现中毒颗粒。BPC↓,BPC<(10~20) ×109/L表示预后严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受损。 • 影像学检查:B超为主,必要时CT、ERCP等。 • 处理原则: 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减压。 • 非手术:胆囊穿刺置管、PTCD或ENAD • 手术: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 • 术前准备:抗生素、纠正体液失衡、抗休克、激素、维K、吸氧、降温

  44. 第二节 胆道蛔虫病 (biliary ascariasis)

  45. 胆道蛔虫病 • 寄生于小肠的蛔虫钻入胆道所致。 • 占胆道疾病的8%~12% • 儿童、青年多见,农村较为多见。 • 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 临床特点:症状体征分离。

  46. 胆道蛔虫病 • 病因病理 • 蛔虫有钻孔习性、喜碱厌酸。 • 寄生环境改变:高热、腹泻、饥饿、胃酸度降低、饮食不节、驱虫不当、手术刺激等。 •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收缩不良)。 • 蛔虫钻入的机械刺激,引起Oddi括约肌强烈痉挛收缩,出现胆绞痛,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 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死在胆道内,成为结石核心。 • 蛔虫可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可引起胆囊穿孔。 • 蛔虫带入的细菌导致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重症胆管炎、肝脓肿等。

  47. 胆道蛔虫病所致并发症

  48. 胆道蛔虫病 • 临床表现:症状重,体征轻是本病特点。 • 症状: • 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 常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蛔虫) • 疼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如常人。 • 合并胆道感染时,出现畏寒、发热及轻度黄疸。 • 体征: • 体征不明显,仅有右上腹或剑突下轻压痛。 • 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肝脓肿出现相应体征。

  49. 胆道蛔虫病 • 辅助检查 • B超首选 • ERCP • 处理原则 原则:控制感染、驱除蛔虫和防治复发。 • 非手术治疗: • 解痉止痛:阿托品、654-2 或维K,度冷丁。 • 利胆驱虫:30%硫酸镁、食醋、乌梅汤、氧气。 • 控制感染:针对大肠杆菌选用抗生素。 • ERCP取虫: • 手术治疗:胆总管探查取虫+T形管引流;术后驱蛔。

  50. 护理评估 • 术前评估 • 健康史:个人史、家族史、既往病史 • 身体状况: • 腹痛:诱因、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放射痛 • 黄疸:黄疸有无、出现时间、程度 • 辅助检查:B超、CT、生化等 • 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及家属对疾病认识,经济状况 • 术后评估 • 麻醉方式、手术种类、手术经过 •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引流是否通畅、有无并发症 • 病人及家属心理反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