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ICD 电风暴的原因机制及处理

ICD 电风暴的原因机制及处理.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心脏中心 汤宝鹏. 前言. 电风暴又称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室速风暴、 ICD 电风暴、儿茶酚胺风暴。 其发病急、病情重、复苏难、病死率高,预后恶劣。 因此,迅速识别、及时救治,每可挽救患者生命。. 电风暴 - 定义. 电风暴( Electrical storm , ES ): 24 h 内自主发生≥ 2 次的 VT / VF 事件,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 2006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和 SCD 预防指南) ICD 电风暴

iola-reev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ICD 电风暴的原因机制及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CD电风暴的原因机制及处理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心脏中心 汤宝鹏

  2. 前言 电风暴又称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电风暴、儿茶酚胺风暴。 其发病急、病情重、复苏难、病死率高,预后恶劣。 因此,迅速识别、及时救治,每可挽救患者生命。

  3. 电风暴 - 定义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 24 h内自主发生≥2次的VT/VF事件,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006室性心律失常诊疗和SCD预防指南) ICD电风暴 24 h内出现≥3次的互不相连的需要ICD进行干预的VT/VF事件,每 次事件相隔≥5 min (AVID研究) 对于无休止的VT或VF,ICD治疗后即使只有1跳正常心跳,也有学者认为应包括在电风暴范畴 Nademanee:近期MI发生≥20/d;或每h≥4次VT/VF Credner:24h内发生需ICD干预≥3次的VT/VF事件 AVID试验:24h内出现≥3次互不相连的VT/VF事件,每次事件相隔≥5min ACC、AHA、ESC,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SCD预防指南

  4. 电风暴发作

  5. 电风暴发作

  6. 电风暴的发生率 • 二级预防的发生率为10~60% • ES的定义 • ICD植入指征 • 药物治疗 • 随访时间 • 如果用AVID研究的定义,并随访1~3年 • 二级预防:发生率为10~28% • 一级预防:发生率为4%(MADIT II) • 电风暴的发生率报告尚不一致,国内尚无统计资料,国外多为ICD患者的相关资料,发生率一般介于10%~25%之间。

  7. 电风暴的发生率

  8. 电风暴的发生时间 • Credner报告 • 10%发生率,4.44.5 m • AVID 研究 • 20%发生率,9.2  11.5m MADIT II研究 4%发生率,11.1 9.4m

  9. 电风暴发生的季节性

  10. 电风暴的常见病因 • 器质性心脏病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 • 急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 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其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电风暴发生率最高

  11. 电风暴的常见病因 • 遗传性心律失常 • 长QT综合征 • 短QT综合征 • Brugada 综合征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家族性阵发性心室颤动 • 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

  12. 电风暴的常见病因 • 非器质性心脏病 非心源性疾病发生电风暴并非少见。 •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 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 • 急性重症胰腺炎 • 心脏型过敏性紫癜 • 嗜铬细胞瘤危象 •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13. 电风暴的诱因 • 电解质紊乱 • 电解质紊乱占所有电风暴促发因素的 10%, • 以重度血钾、镁过低或过高和重度酸中毒时极易诱发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和电风暴 • 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是促发 ICD 电风暴的常见原因之一( 占 19% ) • 心肌缺血 •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在所有电风暴的促发因素中占 14%。

  14. 电风暴的诱因 • 药物影响 • 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 交感应激 • 在电风暴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但促发VT/VF,且使其顽固而不易转复 医源性电风暴 • 在药物中毒、围手术期和某些创伤性临床诊治操作和试验时发生

  15. 叶利钦 电风暴的预测因素 • 预测因素 • 低射血分数 • 宽QRS波 • 无ß受体阻滞剂或ACEI治疗 ES发生时的心律失常 • 单形VT:86~97% • 单纯VF:21% • VT /VF:3~14% • 多形VT:2~8% • ES的心律失常与植入ICD前心律失常有关 • 因VT植入者,ES时VT:VF为64%:28% • 因VF植入者,ES时VT:VF为14%:45%

  16. ES发生时的心律失常及ICD治疗

  17. CRT-D术后的电风暴 • CRT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发生率3~4% • 机制:左室心外膜起搏所致 • 增加复极离散度,早后除极,多形性VT • 起搏引起折返性单形性VT • 发生在植入后早期,需关闭左室起搏或行RFCA

  18.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 器质性心脏病变是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 • 在各种心内外和先后天性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 引起心肌细胞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形态、功能、代谢和/或遗传性或获得性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和离子流异常 • 导致相似的心肌细胞电生理 异常,成为发生电风暴的病 理基础。

  19. 狄兰.托马斯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1.启动交感极度激活 • 急性心肌缺血:ACS • 躯体创伤 • 精神创伤 •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损伤 • 原发性室速、室颤,电转复 结果:内源性CA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20. 交感兴奋后的瀑布反应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2.交感激活对离子通道广泛有害作用

  21. β-AR激动剂 儿茶酚胺 Ca2+ Na+ β-AR (+) G蛋白 • (+) • (+) K+ cAMP 蛋白激酶A Ca2+ 其他作用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2.交感激活对离子通道广泛有害作用 交感激活后,受体被激动与G蛋白耦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cAMP生成,cAMP增加后,使蛋白激酶A 磷酸化 • (+) Na+内流↑ • K+外流↑ • Ca++内流↑

  22. Vagus nerves 迷走神经 Sympathetic nerves 交感神经 心率增快 电不稳定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3、中枢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 中枢交感兴奋性增强,(延髓腹外侧核) • 降低室颤阈值 常表现为 • 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和室上性 • 猝死 Lipid soluble betablocker

  23.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4:心室颤动阈下降,易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 心肌缺血-机制 • 缺血早期膜电位降低和动作电位时限缩短,引起异位自律性增高和不应期缩短,易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 动作电位振幅和Vmax降低以及不应期离散,引起传导性降低,易发生折返性心动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 膜电位震荡,引起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易发生触发性心律失常 • 缺血损害心脏脂肪垫内神经元功能,继而增加心电不均一性和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24. 5、高儿茶酚胺直接损害心肌 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 复极异常:Niagara样T波 • 心肌损害:心尖球囊综合征

  25. ICD电风暴—机制 • ICD对心肌的损伤 • 多次电击导致肌钙蛋白升高,恶化心律失常基质,增加心律失常易感性 • ICD放电的致痛性和交感神经激活 • ICD放电引起患者疼痛、恐惧或焦虑等会使中枢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使ICD电风暴常有反复发生趋势,形成ICD介导的电风暴 • ICD误识别放电 • 快速房颤、ICD功能异常及电磁干扰等

  26. 电风暴的预后和临床意义 • AVID试验:二级预防 • ES是独立的预测因子:死亡风险增加2.4倍 • ES后头3个月:死亡风险增加5.4倍 • MADIT II试验:一级预防 • 发生ES患者死亡风险 增加7.4倍 • ES后头3个月:死亡 风险增加17.8倍

  27. 电风暴增加死亡率 经年龄、性别、LVEF和NYHA校正后,ES者(n=32)心脏性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无ES者(n=137)

  28. 发生电风暴患者的死亡模式 •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均提示 • ES患者主要死于非心脏性猝死 • 尽管ES的急性处理较成功,但随后的死亡率很高 • 尤其是ES后头三个月,需要积极干预 • 预后差的原因 • 心脏本身病变 • 电击对心肌的损伤和炎症,甚或重构不能忽视 • 心肌损伤和顿抑可激活神经激素,加重心衰,导致死亡

  29. 电风暴的处理原则 •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 确定诱因及触发因素 • 抑制心脏重构 • 预防再发ES及死亡 • 加强随访,尤其在ES后头几个月

  30. 电风暴 - 治疗 去除病因及诱因 血运重建 纠正心力衰竭、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镇静、驱除医源性致病因素 

  31. 电风暴的具体治疗措施 • 纠正诱因 • 静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 β受体阻滞剂仍然是治疗ES的主要药物 • 镇静和抗焦虑 • 过度的紧张易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并引起低钾,更易诱发VT/VF,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国外有报道,对于ES非常顽固的患者应用全身麻醉,收到不错效果 • 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断术 • ICD进行超速起搏 • 导管消融

  32. 药物治疗 • 其它药物 • Brugada综合征发生的电风暴应首选异丙肾上腺素,病情稳定后,可选用口服异丙肾上腺素、异波帕胺、西洛他唑等。 • 对原发性短QT综合征可选用奎尼丁、氟卡尼或维拉帕米。对难治性电风暴可选用溴苄铵。

  33. 调整ICD参数 • 合理程控和调整参数,避免ICD的误识别和误放电 • 重新设置ICD 的快速VT区域 • 调整心率稳定性和突发性 • 调整腔内电图宽度 • ATP治疗 • 调整ATP的VV间期和阵数 • 调整Burst和Ramp的联律间期及起搏周期

  34. 射频消融 • 对药物难治性电风暴进行射频消融 • 短期疗效满意 • 长期疗效尚需联合应用相关药物和ICD等。 • 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心脏移植等尚在研究之中

  35. CRT-D术后的电风暴 • InSync ICD意大利注册研究 • 631例植入CRT-D患者 • 平均随访1911m,45例(7%)发生ES • Cox回归分析:二级预防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容易发生ES • ES发生与CRT反应性呈负相关 • ES患者中,CRT无反应率高 • CRT无反应患者中,ES发生率高 • ES患者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36. 心力衰竭 • Hrey be 等对 230 例植入ICD的患者研究发现,第一次ICD 不当电击在心功能分级较高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的时间早,NYHA 分级Ⅲ或Ⅳ级的患者 2 年无电击生存率分别是79%和 70% ,而NYHA 分级Ⅰ或Ⅱ级的患者分别是92% 和 88%。 • 经校正后分析显示, 严重心力衰竭是发生第一次ICD不当电击的独立预测因素。 Am J Cardiol, 2006, 97( 4) : 544-546.

  37.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的经验 • 患者,张冰,42岁,剧作家,2011年1月7日饮酒后发生室颤,经体外除颤 抢救成功。入院检查“扩心病”。 • 2011年1月15日 植入美敦力 CRT-D 7298 • 考虑患者发生事件很快晕厥 • 参数设置 VF 治疗RX1 25j RX2-6 35j • 患者于3月26日晚上10点因大量饮酒后,突然心悸,胸闷及气短,ICD连续 放电4次,急诊入我院。 • 查体,脉搏116次/分,血压140/80mmHg,双肺未见阳性体征,心界扩大, 心尖位于左锁骨中线外0.5cm,率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未见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 • 入科心电图示:快速心室起搏心率或阵发性室速

  38. 发病时心电图

  39. 程控记录 #14 患者Mar 17:10 发生室性事件,诊断VF

  40. 腔内电图 V.Average Cycle 280ms VF ON 320ms(188bpm) 事件进入室颤区域 ICD FD 室颤诊断成功

  41. 腔内电图 • ICD释放25.3j能量,之后恢复窦率.给予胺碘酮150mg静推,氯化钾10ml,5%葡萄糖500ml静点胺碘酮450mg微量泵以6ml/h泵入,给予镇静、补钾补镁至正常值 • ß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5mg 静脉推注,并口服25mg)

  42. 程控记录 患者 18:31 再次被ICD治疗 诊断VF

  43. 腔内电图 VF诊断成功,一次25.3j放电 患者恢复窦率

  44. 程控记录 #16 患者 20:24 又一次发生放电事件,ICD也进行了治疗

  45. 腔内电图 事件发生腔内心电图

  46. 进一步处理 • 患者不再出现VT/VF以及ICD放电 • 此后逐渐增加ß受体阻滞剂用量(美托洛尔持续静脉滴注并50mg 每天2次口服),并将ICD起搏频率逐渐降至60次/分 • 出院带药: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bid;洛订新20mq bid 胺碘酮0.2qd,缓释钾 0.5 tid;

  47.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受体阻滞剂的突然减量往往是电风暴的诱因之一 • 在ICD电风暴期间,应尽快使用静脉受体阻滞剂 • 受体阻滞剂是治疗LQT的基石,应大剂量应用 • 至于何种剂型最佳,目前尚无定论 • 大剂量的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乏力等 • 合理利用VRS功能消除短长周期现象,预防VT发作

  48. 快速起搏的作用 • 暂时性的提高ICD的起搏频率,是治疗长QT综合征患者出现ES的有效方法 • 减少室早后的长间歇 • 缩短QT间期 • 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减少其诱发的早后除极(EADs) • 但起搏器综合征是可能的副作用 • 双腔ICD可能更为适合

  49. 遗传性心律失常 小 结 β受体阻滞剂 拮抗心血管事件链每一个环节 阻断恶性循环 围手术期 高血压 慢性心衰 急、慢性冠心病 降低高危病人心脏性死亡与心梗发生率 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减少猝死 改善心肌缺血,减少猝死 抑制交感活性 减少猝死 一线药物地位无改变 中流砥柱,使猝死下降30%-40%

  50.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