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44 Views
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二). 721E 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实验目的. 1 、掌握 721E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结构与操 作方法 2 、学习末知溶液的浓度测定方法 3 、制作 CuSO 4 标准曲线,求得未知 CuSO 4 溶液的浓度. 主要内容.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吸光度的测量 定量分析方法 721E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721E 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分光光度法. 问题: 如何测定溶液中某一种物质的浓度? 提示 (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络合滴定、沉淀等 )
E N D
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二) 721E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实验目的 1、掌握721E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结构与操 作方法 2、学习末知溶液的浓度测定方法 3、制作CuSO4标准曲线,求得未知CuSO4溶液的浓度
主要内容 •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 吸光度的测量 • 定量分析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分光光度法 • 问题:如何测定溶液中某一种物质的浓度? • 提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络合滴定、沉淀等) • 光分析:经历了目视比色、光电比色和分光光度法几个不同阶段。 • 分光光度法:利用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度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 • 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其浓度有关,浓度愈大,颜色愈深
图1-1 电磁波谱 光的基本性质 •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 波长(λ)、频率(υ)和光速(c)之间的关系是 υ=c/λ • 电磁波谱图 •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约为380~760nm • 近紫外光:280~380nm
溶液的颜色 • 当白光通过某一溶液时,该溶液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光而让那些未被吸收的光透射过去,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 • 被吸收的光与透射过去的光称为互补色光
A λ(nm) 图1-2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 吸收曲线 •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可得到一条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之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用λmax表示。 • 在正常情况下,选用不同浓度的某种溶液,最大吸收波长是固定不变的。 应用: • 可作为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
散射光 入射光Io 透射光It 吸收光Ia 反射光 光吸收的基本概念 • 条件: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均匀的、非散射的溶液时 • I0=Ia+Ir+It • I0为入射光强度 • Ia为吸收光强度 • Ir为反射光强度 • It为透射光强度
透光率与吸光度 • 透光率(Transmittance, T) • T=It/I0×100% • 透光率的变化范围:0-100% • 吸光度(absorbance,A): • 透光率的负对数,又称为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 • A= -lgT= lg(I0/It) • 吸光度的变化范围: 0 - ∞
Lambert定律(1760年):A=k1L Beer定律(1852年): A=k2C 光吸收基本定律 • Lambert-Beer定律 条件:单色光,稀溶液 A=kLC 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度 (Absorbance) 溶液浓度 液层厚度 吸光系数 • 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 吸光度的测量 • 定量分析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钨丝灯 光源 氢灯或氘灯 棱镜 可见光 单色器 紫外光 光栅 玻璃 吸收池(比色杯、比色皿) 石英 可见光 光电管 紫外光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检流计 显示器 数码管显示 分光光度计 仪器结构:
分光光度计的误差 • Lambert-Beer定律偏离的原因 • 物质浓度太高,改变了被吸收光的折射率 • 仪器的局限性 • 入射光的波长不纯;杂散光的干扰;光电检测器的疲劳现象 • 非对称的化学平衡 • 因其浓度、pH、溶剂和温度的改变,发生解离、缔合、溶剂化和互变异构等化学变化而发生偏离。
测量条件的选择 • 入射光波长 • 一般选用被测物质溶液的λmax。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 控制适当的吸光度测量范围 • 最小误差出现在T%=20-65% (A=0.2 -0.7)的范围内 • 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的选择 1、溶剂参比 • 当被测试液、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处都无吸收时,可用纯溶剂(如蒸馏水)作参比溶液。 2、试剂参比 • 当被测试液无吸收,而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时,可用不加试样的“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 3、试样参比 • 若被测试液本身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而显色剂等无吸收时,可用不加显色剂等的“试样空白”作参比溶液。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 吸光度的测量 • 定量分析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定量分析方法-1 • 标准对照法 • 根据Lambert-Beer定律得: As=abcs Ax=abcx • 标准对照法的优缺点
定量分析方法-2 • 标准曲线法 • 配制一系列不同的已知浓度的测定物溶液,按测定管同样处理显色,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 • 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测定时每一个浓度至少应同时做三管(平行管),取其平均值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 Ax • 测定未知溶液的吸光度,直接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物的浓度。 Cx • 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定量分析方法-3 • 摩尔吸光系数法 • 摩尔吸光系数ε是溶液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 在已知ε的情况下(查文献),读取测定液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即可根据下式求得测定液的浓度。 • C=A/ε • 摩尔吸光系数法的优缺点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 吸光度的测量 • 定量分析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721E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1.电源开关 2.“波长调节”旋纽 3.方式设定键 (MODE) 4. “100%T/0A”键 5.“0%T”键 6.比色皿架(样品 室) 7.比色皿架拉杆
功能键介绍 1.电源开关 2.“波长调节”旋纽:设置波长。360-760nm. 3.“MODE”键:设置测试方式:T与A 4. “0%T”键: • 将比色皿架处于“调零透射比”位置,调T为零。 5.“100%T/0A”键: • 使比色皿处于“参比样品”位,用于调整“T为100%”或“A为零”。 6.比色皿架:插放比色皿,有4个槽位。 7.拉杆:推或拉比色皿架拉杆,听到“咔嚓”声时,比色皿已置光路中。第一声“咔嚓”,表示比色皿处于“参比样品”位,第二声“咔嚓”, 表示比色皿处于“调零透射比”
仪器预热与调试 • 开机前,先确认仪器样品室内是否有东西挡在光路上。光路上有东西将影响仪器自检甚至造成仪器故障。 1.打开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20分钟。 2.用“波长调节”旋钮将波长设定在要使用的分析波长位置上。 3.盖好样品室盖。用“方式设定”键(MODE)改变测试为透光率(T)方式。 4.调“T=0”:用比色皿选择拉杆使比色皿槽处于“调零透射比”位置,在T方式下,按“0%T”键,调透光率为零。 5.调“T=100”,推或拉比色皿架拉杆,使比色皿槽处于“参比样品”位置,按“100%T”调100%透射比。
样品测试 1.将参比溶液和被测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 • 拿放比色皿时应持其“毛面”不要接触“光面” • 比色皿内的溶液面高度不应低于2.5cm • 被测试的样品中不能有气泡和漂浮物 • 比色皿外的液体用滤纸吸干 2.打开样品室盖,将盛有溶液的比色皿分别垂直插入比色皿槽中,盖上样品室盖 • 比色皿的“光面”要与光源在一条线上, 垂直放置 • 参比样品通常放在样品架的第一个槽位中 3.调“T=100”:将参比溶液推入光路中,用“MODE”键改变测试为“T”,按““100%T/0A”键调整T=100或A=0 • 仪器在自动调整过程中,显示器显示“BLA”,数秒后显示100。 4.调“T=0”:拉比色皿架拉杆,使比色皿槽处于“调零透射比”位置,在T方式下,按“0%T”键,调T=0 5.重复步骤“3”和“4”,至“T=100”和“T=0”不再改变。 6. 按 “MODE”将测试方式设置为A方式 7.拉比色皿架拉杆,使比色皿槽处于“样品”位,仪器自动显示该样本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 吸光度的测量 • 定量分析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 721E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721E分光光度计操作练习 • 已知CuSO4溶液的浓度5%,测定末知CuSO4溶液的浓度 • 方法 1、制作CuSO4标准曲线,测定未知CuSO4溶液的浓度 2、利用标准对照法测定
Reagents & Materials • 5% CuSO4 • X% CuSO4 • dH2O • Test tubes • Pipettes • Spectrophotometer • Cuvette
实验操作 • 取6只试管,按右表操作 • 混匀,在波长650nm,用蒸馏水(参比溶液)校正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记入右表。 方法一: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轴,绘制标准曲线。 • 读取未知浓度CuSO4溶液的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方法二:以任意一管为标准管,计算未知浓度CuSO4溶液的浓度。
1. 标准曲线法 2. Cuso4 (x%) 5ml , Ax Ax Cx X% CuSO4: Ax=? Cx=?
=? 2. 标准对照法 Calculation: 5%CuSO4 --- the standard, A标准=? x% CuSO4, A测定=?
讨论 •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措施。 • 思考题
下次实验 • 血清总蛋白与白/球比值的测定 • 书写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试剂等,实验步骤暂不写 • 第一、二、三组同学制作ppt并演讲 • 组长安排本次做清洁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