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04k Views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介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防护所. 第一部分 放射防护基础. 一、同位素 一种元素所有原子都有相等数目的质子, 但其中子数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一种元 素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原子。例如元素氢 ( H )的原子序数为 1 ,原子核中只有一个 质子,但氢原子核有三种不同类型:. 三种不同类型 “ 氢 ” 元素名称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原子量 A 氢 — 1 1 1 0 1
E N D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介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防护所
一、同位素 一种元素所有原子都有相等数目的质子, 但其中子数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一种元 素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原子。例如元素氢 (H)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核中只有一个 质子,但氢原子核有三种不同类型:
三种不同类型“氢” 元素名称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原子量A 氢—1 1 1 0 1 氢—2 1 1 1 2 氢—3 1 1 2 3 氢—1(氢), 氢—2 (氘), 氢—3 (氚)
◆定义: 这些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排在同一位 置,称之为同位素。
二、核素 ◆具有一定质量数、质子数和核能量状态的一类 原子称为 核素。用符号 表示。 其中,X:元素符号 A:质量数 Z:原子序数(质子数) 例如: 、 , 也可简写成 125I、131I。
三、放射性衰变 ◆定义:放射性核素放出粒子后变成其它类 型的新 核素,其放射性随着时间增加而减 少, 称这种现象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的速率与温度、压力及化学过程无 关。
四、放射性衰变种类 ◆α衰变 α射线(α粒子)实际上就是带有两个正电荷的氦的原子核 (氦核流)。 原子核发生α衰变的一般过程可以写成: + (α)+ Q 其中 称为母体核素称为子体核素;Q为衰变能, 如: + + 4.937 MeV
+ + + + + + + + + 衰变 从母核中射出 的4He原子核 238U4He + 234Th 放射性母核!! 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
◆β衰变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这些电子是从衰变核中发射出来的,β衰变可以看成是母核内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称为反中微子的过程。β衰变的一般衰变式是: + + D + Q 式中D代表反中微子是比电子的质量还小得多(仅为电子的1/200)的中性基本粒子,穿透性极强,一般探测器不能测到。 + + D + 1.71 MeV
反中微子 + + + + + + + + + + - 中微子 衰变 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多 质子转变成中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转变成质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γ衰变(同质异能跃迁) 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所产生的子核常常 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或叫做核激发状态,在退回到 基态时以γ光子的形式释出多余的能量,此过程称 为γ衰变或γ跃迁。
-- 0.31MeV 1 1.17MeV 2 1.33MeV
+ + + 光子 + + + + + + - 中微子 衰变
◆ 衰变特点: • 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 • 常常在 或 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 激时发生 • 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 • 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 类别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 β+衰变
五、半衰期 ◆定义: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 核数减少至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半衰期(T1/2)。
◆常见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T1/2=4.5×108年、T1/2=433年 T1/2 =74天、T1/2=5.26年 T1/2 =6.02小时T1/2=30.17年 32PT1/2 = 14.26 天 3HT1/2 = 12.33 年 14C T1/2 = 5692 年
六、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活度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 间间隔内发生的衰变数与该时间间隔的比值。 ◆定义:单位时间内核的衰变量称为放射性 活度。
◆活度单位:贝可,符号 :Bq ●贝可定义:每妙一次核衰变, 即: 1Bq = 1s-1 原(旧)单位: 1 居里(Ci) =3.7×1010核衰变 / 秒 1毫居里(mCi)=3.7×107核衰变 / 秒 1微居里 (μCi) =3.7×104核衰变 / 秒
◆ 贝可与居里的换算关系如下: 1Bq =1s-1 = 2.703×10-11Ci 1Ci=3.7×1010Bq 1mCi=3.7×107Bq 1μCi=3.7×104Bq
七、X射线 ◆X射线的产生的条件: 1.电子源—产生电子(灯丝); 2.高电压场—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高真空的 空间(免遭气体分子的阻挡),加速电子; 3.阳极靶—电子撞击。
八、常见射线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X射线 n(中子)射线
九、辐射量及单位 ◆吸收剂量(D ) 吸收剂量是用来表示在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中 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适用于 任何类型的致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和任何被 照射物质。吸收剂量用D表示, ●定义:dε除以dm而得的商, 即: D = dε/ dm
●吸收剂量单位: 戈瑞,符号: Gy 原来使用的单位: 拉德(rad),1rad = 10—2Gy 1rad = cGy 1Gy = 100rad
◆当量剂量(H ) 即使在吸收剂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辐射 类型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 各不相同。例如,0.1Gy的快中子吸收剂 量产生的生物学损伤与1Gy的γ射线的吸 收剂量所产生的生物损伤近似相同。
●当量剂量以 H 表示, 即: H = D · Q · N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数 N:其他修正因数 (N=1)
表 不同种类辐射的品质因数 射线种类 品质因数 X、 γ射线、电子 1 热中子、中能中子 3—8 快中子(0.5—10MeV) 10 质子 10 α粒子、裂变碎片、反冲核 20
●当量剂量单位: 希沃特,符号:Sv 1Sv =1×103 mSv 1mSv=1×103μSv
第二部分 电离辐射对人体 的影响
一、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天然辐射(天然本底) ●宇宙射线(中子、质子、电子、光子等) ●天然放射性核素(铀系、钍系、锕系、40K、 87Rb、 3H、14C 等 ) ◆人工辐射 ●医疗照射 ●核能生产 ●核爆炸
天然辐射源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 辐射源 世界平均年有效剂量(mSv) 外照射 宇宙射线 0.4 地表 0.5 内照射 吸入(主要是氡) 1.2 食入 0.3 总 计 2.4
2000年天然和人工源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 辐 射 源 世界平均年有效剂量,mSv 天然本地 2.4 医学诊断检查 0.4 大气层核试验 0.005 切尔诺贝利事故 0.002 核电生产 0.0002
二、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和特点 ◆对象 躯体效应—受照着本身的反应 遗传效应—受照着后代的反应 ◆时间 近期效应—60天内出现 远期效应—大于60天出现 ◆性质 随机效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无剂量阈值。 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有剂量阈值。
辐射所致各组织器官确定效应的剂量阈值 组织器官 效 应 单次照射剂量阈值(Gy) 皮肤 红斑(X、γ线) 5—8 暂时性脱毛 3—5 永久性脱毛 7 造血系统 受照者50%死亡 2—3 眼睛 晶体混浊(X线) 2 白内障(100%) 7.5 白内障(X 线, 随访35年) 5 睾丸 暂时性不育 0.15 永久性不育 3.5 卵巢 不育 2.5—6
三、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与射线有关的因素 ●射线种类和照射方式:( 、、、X、n 等;内照射、 外照射 ) ●照射剂量和剂量率 ●分次照射和间隔时间 ●照射部位和面积 ●腹部>盆腔>头颈>胸>四肢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放射敏感性 ●动物种系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 ●不同组织、细胞间的差异 *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 *中度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皮肤>唾液腺>肾>肝 *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组织:肌肉、软骨、骨、结缔组织
四、常见的几种效应 ◆急性放射病—机体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受到 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 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损伤。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大剂量:1Gy 以上
◆慢性放射病 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低剂量率,超剂量限值电 离辐射作用,所引起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以 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 疾病) 电离辐射: X、、n 外照射;α、β内照射 累积剂量:1.5 Sv
◆胚胎效应 胚胎发育过程中直接受到射线照射,常称之为宫内 照射。(确定性效应)
●胎儿发育早期,小剂量(0.05—0.1Gy) 照射,可引起 器官异常 ●ICRP 84号报告建议: *怀孕妇女的医疗照射应正当性判断,并以最优化条件拟定减少胎儿照射的程序; *怀孕的工作人员在妊娠中胎儿剂量<1mGy时,可在辐射环境工作; *胎儿剂量<100 mGy时终止妊娠是不合乎正当理由的。 ●建议:胚胎受到>0.1Gy的照射,可实行人工流产, 以免生出畸形胎儿。
◆内照射放射损伤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形成的照射为内照射。由体内放 射性核素引起的损伤称为内照射放射损伤。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伤口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 全身均匀型分布、 亲骨型分布 亲肾型分布、 亲肝型分布 其它分布
● 32P 吸收入血后,可迅速进入不同组织器官,主要选则 定位于骨组织内,其次为肝、脾、肾、 肺、心脏和 肌肉,其他部位则很少。据推算, 32P对人的致死量 为3.7×108 Bq/kg体重 (10mCi/ kg) 。 若60 kg体重的人,其总活度约为600mCi。
◆放射性白内障 电离辐射外照射引起眼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剂量:2Gy 以上
◆放射性皮肤损伤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大剂量外照射所 引起的急性放射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 电离辐射: X、 及β外照射 剂量: 3Gy 以上 主要症状:脱毛、红斑、水疱、溃疡
第三部分 放射防护法规、 标准
一、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部 门 规 章
◆现行法律、法规5部 ●国家主席令第60号《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6号《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124号《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