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33 Views
電腦硬體發展史. 化材一乙 4a240056 陳敏漢. 電腦 computer. 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資料進行處理的工具而 計算機硬體 是人類處理運算與儲存資料的重要元件 這也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項工具,包含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蘋果電腦,微軟等等. 早期的計算工具. 電腦又稱計算機硬體,一開始是用來 處理 運算與儲存 資料
E N D
電腦硬體發展史 化材一乙 4a240056 陳敏漢
電腦 computer • 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資料進行處理的工具而計算機硬體是人類處理運算與儲存資料的重要元件 • 這也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項工具,包含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蘋果電腦,微軟等等
早期的計算工具 • 電腦又稱計算機硬體,一開始是用來處理運算與儲存資料 • 計算-歷史上算盤是人類的專門用來計算的工具,西方則是安提凱希拉儀器(少說2000年歷史),據信用途是計算天體運行週期,協助古人籌備宗教節日和提醒穀物收割。此裝置由37道青銅齒輪和刻度盤組成,齒輪彼此咬合,有一組齒輪的作用甚至是模擬月球的運動方式。這項技術工藝失傳後,直到1600年後人類才有能力發明出複雜度旗鼓相當的計算機械。1623年,德國科學家施卡德建造出世界已知的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成為計算機世代之父,這部機械改良自時鐘的齒輪技術,能進行六位數的加減,並經由鐘聲輸出答案,因此又稱為「算數鐘」
早期的計算工具 • 法國人湯瑪斯以萊布尼茨的設計為基礎,率先成功量產可作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器,後來命名為湯瑪斯計算器(Thomas Arithmometer),此後機械式計算器風行草偃,直到1970年代的150年間,有十進位的加法機、康普托計算器、門羅計算器以及科塔計算器等相繼面市。
卡片時期 • 1801年,法國人雅卡爾發明提花織布機,利用打孔卡控制織花圖樣,與前者不同的是,這部織布機變更連串的卡片時,無需更動機械設計,此乃可程式化機器的里程碑。 • 美國統計學家赫爾曼·何樂禮在1890年開發出一種排序機,利用打孔卡儲存資料,再由機器感測卡片,協助美國人口調查局對統計資料進行自動化製表,結果不出3年就完成戶口普查工作。
19世紀:程式化計算機 • 可程式化是通用計算機的重要定義 簡單來說只要變更指令的儲存序列,通用計算機就能模擬其它形式的計算機。 • 1823年,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始建造以蒸汽引擎驅動的差分機用來比較數字間的差異,經歷10年未能成功,巴貝奇遂漸轉而研究設計得更為完整,直接利用打孔卡輸入和儲存資料的分析機,只可惜最後巴貝奇窮其畢生精力都未能造出任一完整的差分機或分析機
20世紀初:桌上型計算器 • 1941年夏天誕生的阿塔納索夫-貝瑞電腦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子電腦,它使用了真空管計算機,二進制數值,可復用記憶體;在英國於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電腦(Colossus computer)第一部全電子化的桌上型計算器是英國人研發的ANITA Mk.VII,以數字管和177個微型閘流管來顯示數字。1963年6月,佛萊登計算機公司發表EC-130型計算器,這款計算器是全電晶體設計,配備一個5吋大的陰極射線管(CRT),可顯示13位數字,採用後置波蘭表示法,當時售價2200美元。EC-132型計算器則新增平方根和倒數功能。1965年,王安實驗室研發LOCI-2型計算器,是一款可顯示10位數字的電晶體桌上型計算器,使用數字管顯示,並可執行對數運算。
類比計算機 • 是一種根據類比信號原則,使用電路來構件相應求解問題的計算機1930年,現代電腦之父萬尼瓦爾·布希發明微分分析器,類比計算機科技至此達到頂峰,大部分的零件都已經被製造出來,終於,賓州大學的摩爾電機工程研究所打造出最具影響力的數位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值積分計算器
早期的數位電腦 • 阿塔那索夫貝理電腦(ABC)、Z3電腦、巨像電腦和ENIAC也在手工精心打造下誕生,使用包含繼電器或真空管的電路,以打孔卡或打孔帶作為輸入和主要(非短期)儲存媒介。 • 值得一提的是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電腦。它是圖靈完全的電子電腦,能夠重新編程,解決各種計算問題。另外它的計算速度比機電機器提高了一千倍 這在當時是跨時代的發明呢!!
今日 電腦 • 電腦使用度爆炸性的成長,這些全仰賴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的獨立發明積體電路(或微晶片),引領英特爾的馬辛·霍夫和Federico Faggin佛德里克·法金發明微處理器。在1960年代,大量的電腦技術和過去的第二波電腦世代重疊,直到1975年後期,第二波電腦世代的機器仍在持續量產,像是UNIVAC 494。 • 微處理器的誕生連帶刺激微電腦的發展,輕便小巧,物廉價美的電腦成為個人及小公司唾手可得的工具,微電腦在1970年代初登場,到了1980年代後就已經成為家家戶戶都可看到的產品了。第一款流行的個人電腦是出自蘋果電腦公司的創辦人之一Stephen Gary Wozniak(不是賈伯斯喔),不過他的第一部電腦Apple I出現得比KIM-1和Altair 8800晚,第一部具有圖形音效能力的蘋果電腦也晚於Commodore PET。電腦逐漸成為微電腦架構的天下,再加上來自大型電腦的特色後,現如今已主宰大部分的電腦市場。
個人電腦 • 世界公認第一部個人電腦,則為1971年KenbaCorporation推出的Kenbak-1 • 筆記型電腦 最早商業化銷售的現代筆記型電腦是PowerBook 100 • 平板電腦是一種小型的、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以觸控式螢幕作為基本的輸入裝置。它擁有的觸控式螢幕(也稱為數位板技術)允許使用者通過觸控筆或數字筆來進行作業而不是傳統的鍵盤和滑鼠。多數的平板電腦更支援手指操作,使用手指觸控、書寫、縮放畫面與圖案。
參考資料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8%88%E7%AE%97%E6%A9%9F%E7%A1%AC%E9%AB%94%E6%AD%B7%E5%8F%B2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8B%E4%BA%BA%E9%9B%BB%E8%85%A6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6%9D%BF%E9%9B%BB%E8%85%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