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472 Views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溶解平衡和溶解度. 授课:方友京. 江 西 南 丰县第 一 中学. HCl 气体. HCl 气体. 因 NaCl(s). Na + (aq) + Cl - (aq) 。 通入 HCl 气体 Cl - 浓度上升平衡左移, NaCl 析出. 饱和 NaCl 溶液. 有 NaCl 固体析出. 一 溶解平衡.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扩散的速率与溶质的粒子结合成溶质固体速率相等的状态. 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没有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称为不 饱和溶液。. 【 探究实验 】. 向 饱和 NaCl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
E N D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溶解平衡和溶解度 授课:方友京 江 西 南 丰县第 一 中学
HCl气体 HCl气体 因 NaCl(s) Na+(aq) + Cl-(aq)。通入HCl气体Cl-浓度上升平衡左移,NaCl析出 饱和NaCl溶液 有NaCl固体析出 一 溶解平衡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扩散的速率与溶质的粒子结合成溶质固体速率相等的状态. 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没有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称为不 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 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HCl气体 【小结】 可溶电解质也存在溶解平衡。
【练习】饱和石灰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Ca(OH)2(s) Ca2+(aq)+2 OH― (aq), 加入下列浓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通常我们讲的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等。对于溶解平衡来说, 非气体溶质在溶液中可忽略压强的影响。 浓度、温度对溶解平衡分别有什么影响?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A B A. Na2CO3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水 苯 100克水中加入40克NaCl不能全溶解 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铵全溶解 NaCl晶体不溶解 NaCl晶体溶解 【探究实验】观察下列实验现象: (1)将NaCl晶体加入到苯中 (2)将NaCl晶体加入到水中 (3)200C将质量均为40克的氯化钠和硝酸铵分别加入到100克的水中。 【实验现象】: (1)不溶 (2)溶解 (3)氯化钠不能全溶解,硝酸铵全溶解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量不同,不同物质在同条件下在 同一溶剂的溶解量不一定相同。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 通常所说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是指在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在101kpa 273k时1体积水里最大溶解0.024 体积的N2. 二 溶解度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 3、规律: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降低如氢氧化钙,气体 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降低,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g 大于10g 大于1g 小于1g 小于0.01g ° 4、溶解性等级 三 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 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意义: (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 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 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曲线以 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 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 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1、 m溶质: m溶剂= s:100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2、m溶质:m饱和溶液= s:(100+s)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 】 题型一 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有关计算 解:m质= n 克 m剂=(m-n)克 根据概念 n:(m-n)= S:100 【 所以 mn 100n (g) S= 四 溶解度的计算 例1、在一定温度下,n克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克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 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20℃时的KNO3饱和溶液131.6g,求其 中含KNO3和H2O各几克? 31.6:(100+31.6)=m质:131.6 解:S:(100+ S)=m质:m液 m质=31.6g 所以 m水=131.6-31.6=100g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 需要水多少克? 解析:S:100=40:mH2O 36:100=40:mH2O m H2O =40×100÷36=111.1 g
【题型二 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液的有关计算】 例4.已知硝酸钾在20°C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20%的硝酸钾溶液150g,欲想达到饱和应加 入多少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150 g溶液中 m质=150×20%=30 g mH2O=150-30=120 g ①若加入KNO3 ,设加入 xg KNO3可达到饱和 则: 120:(30+ x)=100:31.6 x=7.92 g ②若蒸发H2O,设蒸发 y gH2O可达饱和 则: (120- y ):30=100:31.6 y=25.06 g
【题型三 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的有关计算】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时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 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解: 263.2: m质=(100+ S 20℃) : S20℃ 263.2: m质=131.6:31.6 m质=63.2 g 所以mH2O=263.2-63.2=200 g 若加入KNO3,设需加KNO3质量xg (63.2+ x):200=110:100 x=156.8 g 若蒸发水则,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g 则: 63.2:(200- y)=110:100 y=142.6 g
练习: 1. 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57.5克,蒸干后得到固体物质82.5克,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157.5-82.5):82.5=100: S S=110g 2.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 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解析:前段蒸发10 g H2O 后段蒸发 10 g H2O 析出晶体不等,说明原100g 溶液未 达到溶解平衡,不是饱和溶液。后阶段蒸发水为饱和溶液的蒸发。 所以 10:6=100:S S =60g 3. 已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克,现有90克KNO3固体,求在600C需加入多少克水可使其正 好饱和? 解析: 110:100=90:m H2O m H2O =(90×100)÷110=81.8 g 4. 已知60℃时KNO3溶解度为110克,现有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求能得到多少克溶液? 解析:设75 g H2O 能溶解KNO3质量为m1 75:m1 =100:110 m1=82.5g<90g 说明90 gKNO3不能全部溶解,则 m液=82.5+75=157.5g
5、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5、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解:500 g溶液中有H2O:500-137.4=362.6 g 蒸发90 gH2O后剩余H2O: 362.6-90=272.6 g 则: 272.6: m质=100:45.8 m质=124.9 g 可析出KNO3为:137.4-124.9=12.5 g 6、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 g水,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溶液蒸发掉45 g水,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 分数( ) D A : 10 % B : 15 % C : 20 % D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