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41 Views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热学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逯怀新 2011 年 10 月 28 日. 热学课程建设. 一、教学队伍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条件 四、方法手段 五、教学效果 六、教学特色. 一、教学队伍. 1 、课程负责人:逯怀新
E N D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热学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逯怀新 2011年10月28日
热学课程建设 一、教学队伍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条件 四、方法手段 五、教学效果 六、教学特色
一、教学队伍 1、课程负责人:逯怀新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曾作为公派留学人员前往澳大利亚等多国访学。从事教学工作近四十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市级优秀教师。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学院学科带头人,院聘特别岗位教授,全国高校量子力学研究会理事。潍坊市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科研情况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有27篇。 主持和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2、主讲教师: 马竹青,副教授 ,198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周立友,副教授,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工学硕士。 何卫东,高级实验师,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
4、教改与教研成果 教改项目: • 1).量子力学疑难问题研究,潍坊学院,2005-2007 • 2).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潍坊学院,2007 • 3). 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山东省教育厅,2008 • 4).量子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潍坊学院,2007-2009 • 5).《基于学科大类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2010-2012 • 6).《电磁学》课程建设与探索性教学研究 教研论文: • 1).Relative entropy as a measure of entanglement for Gaussian states, Chin. Phys. 2006 • 2). A generalized microscopic model of quantum jump superoperators,Optics Communication,2007 • 3).Dynamics of the entanglement witness for three qubits in common environment,Chin. Phys,2007 • 4).Experimental high-intensity three-photon entangled source,Phys. Rev.A,2008 • 5).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intensity three-qubit GHZ state using state tomography and Gisin’s inequality,Physics Letters A,,2011 • 6). 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02 • 7).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3
获奖: • 1).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2004 • 2).山东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教育厅,2004 • 3).山东省师德先进个人,潍坊协作片,2005 • 4).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教育厅,2007 • 5).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政府,2008 • 6). 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山东省教育厅,2009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 1、理论课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理论课 《热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不断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热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设置,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和能力: 1、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的实验基础; 2、了解《热学》的发展方向及《热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5、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养成刻苦踏实、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 6、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7、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教学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课 重视基本实验项目,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热学实验,使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训练,实验能力和素质逐步提高。通过热学实验,学生要达到下列要求: (1). 训练学生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和装置,包括了解原理、精度等级,学会正确调节、操作和读数,要注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学会用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以及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3). 学习一些物理量的常用的测量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某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5). 在测量误差方面,要求掌握随机误差的统计性质、系统误差的性质及其对实验的影响,学会一种直接测量误差和间接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6). 学会运用有效数字,掌握用作图法、逐差法、简单情况下的一元线性回归和二元线性回归处理数据,学习运用估算,建立数量级的观念。 (7). 在整个课程中,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进行实验时的动手能力。 (8). 通过整个课程,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实践教学 1、实行“半开放性实验” 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实行“半开放性实验”。对于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我安排教程上选做的实验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创新活动,近年来学生通过自制实验仪器、改革实验项目等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学生通过实验锻炼了动手能力,开拓了创新思维,在历年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学生通过实验锻炼了动手能力,开拓了创新思维,在历年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参考材料 理论教材: 《热学》 李椿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实验教材: 《普通物理实验》(一、力学及热学部分) 杨述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三版)
推荐参考书: 1、《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 赵开华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热学教程》 黄淑清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 秦允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二版) 4、《基础物理教程丛书·热学》 张玉民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 2000年5月 5、《热学》 徐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4月 6、《普通物理学(热学)》 包科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9月 7、《热学教程》 吴瑞贤等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年 8、《热学教程》 顾建中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 9、《普通物理》 福里斯、季莫列娃, 梁宝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第一卷) 10、《热学》 栾宝芝主编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4年 11、《普通物理实验》山东大学出版社, 朱俊孔等 12、《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林抒、龚镇雄
其它资料: 在教学中,我们也注重学生知识的扩充,提供了很多课外学习的途径。本院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学校的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
2、实践教学条件 热学实验室是我院最早建立的普通物理实验室之一,特别是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扩充建设,一次是1998年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最近一次是2006年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期间的建设,使实验室的设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先进程度上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到目前为止,拥有实验设备200余台套,固定资产50万余元,实验室使用面积240平方米。
3、网络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境 目前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课程网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习题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已经全部上网,发挥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学录像已经部分上网,其余录像正在录制中,一年内将全部上网。
四、方法手段 1、教学设计理念 • 加强基础理论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 《热学》作为普通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物理学专业学生而且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因此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我院物理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采用了大平台建设模式,加大了这些专业的普通物理学时。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解时注意板书与课件的有机、合理结合 (2)、精选例题习题,讲解见缝插针,穿插于授课过程 (3)、课堂教学进行基础理论系统讲解的同时,注重对物理问题和概念的理解 (4)、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6)、重视实验教学
五、教学效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王传奎教授 山东交通学院数理系 原所佳教授
2、校内评价 (1)校内督导组评价 热学课题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业务水平高。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及辅导教师已能胜任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优秀。 (2)校内学生评教指标 从学生近几年来的网上评教结果反馈来看,《热学》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满意率在90%以上,主讲教师评教结果均为优秀。
2010-2011学年热学课程组成员校内评价统计 2009-2010学年热学课程组成员校内评价统计
六、教学特色与政策支持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教案组织和课堂实施的重点放在物理概念和物理思想上,注重物理思想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堂课都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科研成果及时引用到教学中。
2、政策支持 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龙头,我院充分认识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了以下制度并已经落实。 (1)在师资的管理上,要求学术水平高,教风严谨,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精品课的主讲教师。该主讲教师能够带动本课程的师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2)在教材的选取上,根据主讲教师的建议,经教学督导组进行充分论证,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国家规划教材。 (3)教学督导组定期对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并听取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对该课程的建设规划进展情况。对精品课程实行动态管理。 (4)充分利用每学期的学生评价机制,把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通知授课教师,并把合理化建议尽快利用到日常教学中去。 (5)提高精品课程的课程系数,奖金发放给与一定的倾斜政策。 (6)鼓励精品课程教师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优先支持。
3、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我校物理学专业有40年的办学历史,热学开设在同类学校中是较早的,90年代由我校开发的《热学》试题库获得了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2)、本课程负责人从事《热学》和其它相关物理课程教学已19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热学》等课程的理论体系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比较充分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本课程组有一个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学队伍。 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程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具有领先水平,具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