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四章  道德發展與道德量測

第四章  道德發展與道德量測. 4.1  企業倫理教育的精神 4.2  道德量測的研究設計 4.3  道德發展的學理背景 4.4  道德發展的相關文獻 4.5  道德量測的實證分析. 4.1  企業倫理教育的精神. 企業倫理教育與道德意識. 企業倫理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道德推論性。學生可事先洞悉將來工作上可能遇到的倫理困境。. 企業倫理課程的目標. 學生應經由企業倫理的教學過程,瞭解何謂管理困境,不但能發現道德因素在決策過程的影響力,而且能對其潛在的助力或破壞力,產生高度警覺心。. 4.2 道德量測的研究設計. 研究背景.

ira-stua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道德發展與道德量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道德發展與道德量測 4.1 企業倫理教育的精神 4.2 道德量測的研究設計 4.3 道德發展的學理背景 4.4 道德發展的相關文獻 4.5 道德量測的實證分析

  2. 4.1 企業倫理教育的精神 企業倫理教育與道德意識 企業倫理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道德推論性。學生可事先洞悉將來工作上可能遇到的倫理困境。 企業倫理課程的目標 學生應經由企業倫理的教學過程,瞭解何謂管理困境,不但能發現道德因素在決策過程的影響力,而且能對其潛在的助力或破壞力,產生高度警覺心。

  3. 4.2 道德量測的研究設計 研究背景 現代科技的發展與移入,使臺灣得以邁入現代化歷程,唯同時衝擊著不甚穩定的專業倫理與職業道德。 研究目的 如何對目前技職體系學生的道德判斷層級多份了解與分析?又如何重新省思與定位,進而強化校園倫理教育的施行,乃是本節研究迫切想要強調與深化的議題,並賦予校園倫理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的新意涵。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整合量化與質化研究的方法,首先,試著由相關文獻、歷史檔案與個人觀察中,整理某些概念性思維架構,是為文獻分析法的應用。再者,利用深度訪談法的方式,來對某M科技大學校園內的教職員工,進行倫理觀點的訪談紀錄,以作為校園倫理教育推行的參考。 最後,利用態度量表的量測程序,且採用議題界定測驗修正版之道德判斷量表,來對M科技大學的學生,進行道德判斷層級的量測,是為問卷調查法的應用。

  5. 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深度訪談的進行上,以M科技大學校園內40位教職員為研究對象,關於學生道德判斷量測的施行,對象以日間部二技三、二技四、四技一、二專一年級生為主。另外,本節研究後續以原來四技一學生的樣本,測量其接受一年課程後,升為二年級時的道德判斷層級,以做為兩年來的比較,對象為四技二學生(前一年為四技一年級學生)。

  6. 4.3 道德發展的學理背景 • 道德發展的心理學說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道德發展,是由個人解決在本我要求滿足性與攻擊的本能,以及社會限制他們滿足的方式,兩者之間的衝突來決定。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道德發展完全在環境,是行為與情感服從於道德規則的成長,而非認知結構的變化。 認知發展理論的學者認為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一樣,其基本原理在於刺激兒童對道德問題及道德決定,從事積極主動的思考;並且視道德教育之目的是為經由道德階段的移動。

  7. 道德發展的層級階段 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 在此層級其對於行為的好壞是根據行為後,其物質的或快樂的獲得(如賞罰、互惠),或根據訂立規則者的物質控制身體力量、權力,來做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 • 道德發展可區分三個層級,即道德成規前期、道德成規期、道德成規後期,分述如下:

  8. 道德成規期(conventional level) 在此層級滿足個人的家庭、團體或國家的期望,被當作是有價值的,而忽略了立即的與明顯的結果。 道德成規後期(post conventional level) 本層級力求確定道德的價值與原則,而這些道德的價值與原則具有確實性與應用性;並且與持有這些原則的團體或個人的權威無關,也與個人是否為該團體的一員無關。

  9.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其動機為免懲罰或尋求快樂,即權威者(老闆)決定何者為好,何者為壞。 「好」的判斷乃來自於別人的贊同,避免別人的不贊同。 定義是否對的事情,乃以同事中的觀點為依據來決定。 • Black與Carroll兩位學者日後在將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應用於企業倫理的探討時,將其六個階段劃分如下:

  10. 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 第六階段 個人向其所服務的公司或機構的福祉做承諾,被視為和社會福祉同樣重要,所謂「對」的事,就是遵守公司的相關規則。 社會的權利、價值及法律契約,將超乎公司的規則、政策與實務。 正義才是關鍵(justice is the key),它超越了文化、國家、宗教所訂之所謂「對」或「錯」的資訊。

  11. 1 2 3 4 5 可團體施測。 測驗時間長短相似。 計分容易。 可看出受試者道德判斷發展分數的連續變化。 所得的結果,除各階段分數外,尚有P分數,而P分數在此測驗中,效度優於其他道德階段分數。 • 採用以Rest(1973)界定問題測驗,具有如下的優勢:

  12. 4.4 道德發展的相關文獻 • DIT量表的應用 道德認知是「如何」進行道德判斷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文化價值知識的增加。 DIT量測在道德教育方面,對於瞭解學生及教師本身在應用道德教材上,均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與意義,值得再進行深入研究與實驗。

  13. 4.5 道德量測的實證分析 • 道德判斷計分與意涵

  14. 學生道德判斷層次前測

  15. 學生道德判斷層次後測

  16. 道德量測的結果分析 現今大學生的道德層級下滑,呈現較以往大學生偏低的判斷水準。 現今學生反傳統的導向明顯,呈現多元化的倫理價值觀,且較難用道德來約束其行為規範。

  17. 韓士與藥 改過自新的逃犯 僱用技工 案例4-1 案例4-3 案例4-5 父子的故事 醫生的難題 停刊 案例4-2 案例4-4 案例4-6 請按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