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likes | 2.66k Views
認識心肺復甦術救活後低溫治療. 澄清醫院急診醫療團隊 台大醫院急診復甦醫療研究團隊 指導. 從發生猝死到開始心肺復甦術的時間極為重要. 四分鐘:腦死開始 十分鐘:腦死已成定局. 時間拖越久,救活機會越低. 摘自 BL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AHA. 生命存活之鏈. 早點 CPR– 買時間. 四分鐘內給予基本心肺復甦術 ( CPR ) 八分鐘內給予高級心臟救命術 ( ACLS ) 存活率可達 43 %. 腦低温療法的歴史. 古羅馬時代 - 發現在頭骨上開洞及降低體 温有利於頭部外傷的預後
E N D
認識心肺復甦術救活後低溫治療 澄清醫院急診醫療團隊 台大醫院急診復甦醫療研究團隊 指導
從發生猝死到開始心肺復甦術的時間極為重要 • 四分鐘:腦死開始 • 十分鐘:腦死已成定局
時間拖越久,救活機會越低 摘自BL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AHA
生命存活之鏈 早點CPR– 買時間 • 四分鐘內給予基本心肺復甦術 ( CPR ) • 八分鐘內給予高級心臟救命術 ( ACLS ) • 存活率可達 43 %
腦低温療法的歴史 • 古羅馬時代-發現在頭骨上開洞及降低體 温有利於頭部外傷的預後 • 1940-Fay:腦瘤手術後留下冷卻管 • 1954-Rosomoff:使用冷水槽將體溫降 至25〜30度 • 1959-Miller:低體溫療法治療新生兒猝 死症
低溫治療的起緣案例 • 1963,1975-Norway:在慎重的回溫及急救下無後遺症的就活了5歲的溺水男孩 • 1989-Busto:由動物實驗發現34度的輕度低體溫對腦有保護的作用 • 1993-林成之:對重度腦損傷病患進行輕度腦低溫療法
腦神經表現分級CPC: Cerebral Performance Class • CPC 1: 無神經學障礙 • CPC 2: 輕度神經學障礙獨立生活可自理,可部份工時工作 • CPC 3:中度殘障需住慢性復健或養護機構 • CPC4: 植物人 • CPC5: 死亡
實施低溫治療後神經學無障礙者大幅增加 Sunde (2006)- Protocol includes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2005 美國心臟學會--使用輕度低溫治療的共識 • Class IIA (建議採用,利多於弊) • 對因為心室顫動(VF)致院外心跳停止病患救活後仍然昏迷者 • 將體溫降至32-34°C 持續 12 - 24hrs • Class IIB(可以採用,至少無害) • 對因為非心室顫動(VF)致院內或院外心跳停止病患救活後仍然昏迷者 • 將體溫降至32-34°C 持續 12 - 24hrs
Just do it ! • 操作簡單 • 冰塊、冰毯、或大靜脈冰水導管 • 體溫維持 34°C達24小時(不足24小時也可接受) • 逐漸升溫: < 1°C/hr • 注意是否出現抽搐 (不到10%)
作法 —摘要 • 開始降溫 • 冷的塩水注射 • 可用鼻胃管灌冷水 • 冰袋 • 維持體溫 • 冰毯便宜又有效 • 靜脈導管感覺很科技
低溫治療- 國內經驗 台大已完成20例 10 例為體內降溫– 降溫模式穩定 10 例體外降溫– 與體內者效果接近 死亡原因為心臟病與呼吸問題者預後較好 敗血症或其他原因者效果不佳 台大雲林分院 澄清綜合醫院 執行3例低溫治療 2位病患至今存活超過1個月 12
復甦醫療(resuscitation medicine) • 當病患發生任何突發疾病/傷害而心跳停止,或病情危急生命徵象不穩定而隨時可能心跳停止時,所提供之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高級心臟救命術(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或其他急救治療(resuscitation effort)之總稱。 • 復甦醫療應用的範圍除了病患發生心跳停止的情形之外,也可將任何原因或病情的惡化,而即將面臨心跳止的危險時。 • 復甦醫療之努力也可延伸至社區民眾與社區的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加強社區面臨心跳停止情況時的自我照顧能力。
生命存活之鏈– 還缺什麼? • 未達成「早點 CPR」 • No good CPR • Early Defibrillation after AED in EMS • Cost-effectiveness of PAD? • 尚無法Early ACLS • Promising from current EMS policy • Poor ACLS performance in IHCA • Early hypothermia
康健雜誌專題 • 特別報導:那一個城市最會急救? • 台中市緊急救護救活率僅次於台北市 • 存活率均偏低 • 全國民眾中只有不到5%學過CPR • 台南市有17% • 西雅圖:> 70%
社區型復甦醫療的作法 • 加強急診與全院醫護人員面對病患發生心跳停止情形時急救能力 • 改善急診流程及相關品質管理措施如各種重大疾病標準作業流程 • 院內不預期急救反應系統之建立 • 提昇其他重症病患的處理效率,及避免這些病患發生心跳停止
社區型復甦醫療發展的策略 • 當前實証分析後的缺口: • 低溫治療已確認有效,該落實服務面 • 已知何謂好的CPR品質,但真正落實仍有空間 • 在台灣;< 5% 民眾接受過CPR訓練 (台南17%) • 大部份個案為non-VF/pulseless VT;疾病型態? • 官方EMS進展已停滯,短期不易太突破
社區型復甦醫療發展之重點 • 改善「早點CPR」 • 提高社區民眾CPR訓練比例 • 只壓胸之心肺復甦術教學 • 推行低溫療法 • 改善治療模式 • 改善院內心跳停止復甦急救品質 • 資料庫建立 • 運作模式 • 重視預防面-- 警訊之安全管理 • 人員訓練
只作心臟按摩而不做人工呼吸 • 若只作心臟按摩而不給人工呼吸,主動脈的血壓會在8至10下之後持續維持足夠的壓力。 • 比較最後的結果,模擬到院前死亡但無旁觀者實施CPR的情形下,存活超過24小時且神經學方面無異常的比率最差,而只作心臟按摩而不做人工呼吸的情形與理想的CPR模式比較,在存活率方面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