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二)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挪用或者毁坏公私财产的行为。 (三)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四)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 二、侵犯财产罪的种类.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的主要犯罪. 一、抢劫罪 (一)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2.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 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 (一)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 (二)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挪用或者毁坏公私财产的行为。 • (三)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 (四)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 • 二、侵犯财产罪的种类

  3.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的主要犯罪 • 一、抢劫罪 • (一)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 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属复杂客体。 •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 • 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自然人。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4. (二)转化型抢劫罪 • 转化型抢劫罪,也叫准抢劫罪,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本不构成抢劫犯罪,但由于具备了法定的某种事实,而以抢劫罪论处的犯罪。 • 1.刑法第269条规定的准抢劫罪。这种转化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 第一,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中的任何一种行为。 • 第二,必须是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过程中,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第三,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必须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5. 2.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准抢劫罪。这种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2.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准抢劫罪。这种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抢夺犯罪行为; • 二是必须携带有凶器。 • (三)司法认定 • 1.要划清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 2.要划清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 3.要划清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 4.要划清抢劫罪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罪的界限。 • (四)处罚

  6. 二、盗窃罪 • (一)盗窃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 主体是一般主体。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二)司法认定 • 1.要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 2.要划清本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 3.要划清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三)处罚

  7. 三、诈骗罪 • (一)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主体是一般主体。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二)司法认定 • 1.要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 2.要注意把握普通诈骗罪与特殊诈骗罪的关系。 • (三)处罚

  8. 四、抢夺罪 • (一)抢夺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主体为一般主体。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 (二)司法认定 • 1.要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 2.要划清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 3.要注意罪数的认定。 • (三)处罚

  9. 五、侵占罪 • (一)侵占罪概念和构成要件 •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 • 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 • 主体是一般主体。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二)司法认定 • 1.要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 2.要划清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 (三)处罚

  10. 六、职务侵占罪 • (一)职务侵占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 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目的。 • (二)司法认定 • 1.要本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 2.要注意共犯的认定。 • (三)处罚

  11. 七、挪用资金罪 • (一)挪用资金罪概念和构成要件 •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 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 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 主观方面是故意。 • (二)司法认定 • 要划清本罪与职务侵占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 (三)处罚

  12. 八、敲诈勒索罪 • (一)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 •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主体为一般主体。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 (二)司法认定 • 1.要划清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 2.要划清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 3.要划清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4.要划清本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 5.要划清本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 (三)处罚

  13. 第三节 侵犯财产罪的其他犯罪 • 共有4个罪名,对一些罪名的特别规定作提示,由学生自学为主。

  14. 思考题 • 1、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 2、简述盗窃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3、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

  15. 案例讨论 • 1、1998年4月,甲(35岁)、乙(22岁)、丙(15岁)三人共谋前往丁某家行窃。甲、乙二人入户,丙某在门口“望风”。恰逢户主丁某(女)外出回家,在门口放哨的丙某给在室内的甲乙二人发出“有人,快跑!”的信号之后,急忙逃走。丁某进家,甲乙二人来不及躲避,甲某便从卧室窜出,捂住丁某的嘴将其捺倒在地。乙某拣起一个酒瓶朝丁某头上砸了一下,见酒瓶破碎后,又从地上拣起一把菜刀,用刀背朝丁某的脖子、背部连砍两下,致丁某当场昏迷。携带物品及现金人民币105元仓皇逃走,被害人住院花去3200元。经法医鉴定构成轻伤。甲某曾在1988年5月因犯盗窃罪而被处5年有期徒刑,1994年1月刑满释放。另甲某主动交待曾经在1988年3月诈骗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犯罪事实。 • 甲乙丙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处罚(结合总则的知识)?

  16. 案例讨论 • 2、李某约无业游民王某于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二人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二人撞个正着。王某随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二人一起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后又交代还有同伙王某。 • 试结合总则内容,分析李某、王某的行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