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70 Views
中国农村统计调查改革思路. 赵建华. 农村统计调查主要内容. 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统计 耕地、劳动力 农机、水利等 农业生产成果统计调查 农作物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渔业生产 农业经济核算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 农产品生产中间消耗调查 农村住户调查 农村社区及区域经济统计 农村劳动力及流动调查. 农村统计调查项目概览.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E N D
中国农村统计调查改革思路 赵建华
农村统计调查主要内容 • 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统计 • 耕地、劳动力 • 农机、水利等 • 农业生产成果统计调查 • 农作物生产 • 畜牧业生产 • 林业生产 • 渔业生产 • 农业经济核算 •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 • 农产品生产中间消耗调查 • 农村住户调查 • 农村社区及区域经济统计 • 农村劳动力及流动调查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生产受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使农产品供给的增长在受到资源约束的同时,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村劳动力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将继续呈现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外出就业较快增加的基本态势。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但收入增长的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四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全面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五是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开始有所打破,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六是国家与农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维系农村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和行政依附开始转换为市场法则、法律规章和道德规范;农村的权力主体,由党政机构、事业站所、自治组织开始扩大到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
认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 七是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已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加入WTO,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与压力并存,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农产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面临的挑战 • 农村统计调查指标体系还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指标体系不健全,宏观决策急需的信息还不能满足需要,直接为市场、为农民服务的信息仍是薄弱环节。 • 农村统计调查方法不适应繁重的调查任务。 • 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更加复杂,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调查对象日趋多元化,加上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加大了统计调查的难度。 •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调查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方法的转换不彻底,机动灵活、反映快捷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面统计范围不全,抽样调查方法还显笨重。 • 目前的抽样调查还不能满足分级决策的需要。
当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面临的挑战(二) • 基层统计力量薄弱,调查任务压力加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三农”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农村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的基层统计调查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基层统计调查队伍还不稳定。 • 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外部环境更加困难,出现了严重的力量与任务不匹配的情况,也存在统计数据受到人为干扰情况;基层行政记录不健全、质量不高,一些从村级起报的报表数据质量不高 ;抽样调查网点老化,调查网点很难突破现有抽中县的范围,使一些重要调查数据出现了偏差。
农村统计改革的目标 •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地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农村统计调查抽样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村统计调查样本轮换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加快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努力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农村统计改革的原则 • 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 中国具体情况同国际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 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 普查与常规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统计改革的思路 • 一要完善现有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反映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指标体系,满足“三农”发展变化的需要。 • 二要改革调查方法,利用普查成果,研究建立农产品产量对地抽样调查体系、畜牧业监测调查体系、农民工流动监测调查体系等,提高“三农”统计能力,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 • 三要不断完善统计预警监测制度,对农村重大问题进行统计监测,及时提供准确的预警监测报告。 • 四要探索建立两次普查之间的大样本调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变化,以及我国“三农”的较快发展变化,10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宏观决策的需要,统计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两次普查之间的大样本调查,以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农村统计改革的思路(二) • 在数据分析与管理上,完善国家和省级超级汇总相结合的数据处理体系,常规评估方法与事后质量抽查相结合的数据评估体系。建立抽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坚持和完善国家、省、地、县分级管理、核定和发布的数据管理体系。
改革现行报表制度 • 研究适应决策部门和市场经济主体需要的农村统计调查内容、指标体系 • 调整现行指标结构,细化主要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指标 • 按照国际标准统一指标分类、指标口径和统计标准 • 加快报表制度的整合 • 研究、提出一套国家、地方共用的指标体系,加强报表制度的管理和协调,减少重复劳动 • 建立科学的、适用的、具有特色的地方农村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 研究、完善农村抽样调查基础工作规范化规程,增强现场调查的科学性 • 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研究原始数据插补和权数调整等质量控制办法 • 完善数据采集、上报、评估、使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 建立调查样本核查制度和原始帐表抽查制度,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检查
完善农村抽样调查方法 • 要通过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建立比较完备的抽样框,进一步完善农村统计调查抽样体系,构建新的农村统计调查平台 • 研究、建立定期轮换和常年轮换综合运用的一体化样本管理体系 • 总结、完善抽样方法,研究、提出满足分级决策需要的抽样方法 • 通过国家863科技研究项目,逐步建立对地抽样体系
总结、完善农村住户调查 • 精简指标数量,完善指标结构;研究、完善常年记帐和一次性访问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式,提高数据采集手段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整合国家住户调查网点与地方住户调查网点;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住宅抽样方式。
建立我国农作物对地调查体系 • 总结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抽样调查,完善样本网点、调查方法和推算方法,积极探索使用国际上在农业抽样调查中普遍采用的对地调查方法,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土地利用调查资料和国家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资料,以及卫星遥感影像资料,逐步建立我国农作物对地调查体系
完善畜牧业抽样调查 • 完善畜牧业抽样调查,利用农业普查结果,通过科学分层分类,建立我国以生猪生产统计监测为主的主要畜禽监测调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畜牧业生产统计调查制度。
实现统计手段的现代化 • 大力加强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统计制度改革和工作模式的进步,努力实现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应用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记帐器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调查手段,保证数据质量。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快速传输通道和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为各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要做好历史数据修正 • 普查是所有的统计调查方法中,最全面、最准确的一种。通过普查可以验证常规统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矫正由于抽样代表性等原因形成的系统性偏差。所以,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普查结束后,要根据农业普查结果,对常规统计调查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正,确保统计数据能真实反映经济社会运行状况。
基层统计力量和经费问题 县级统计部门工作如何让地方政府认可 普查数据与常规统计数据差距比较大,数据已经发布,怎么和上级和社会交待。 农普经费问题,目前有些普查员的经费还没有落实,后面的普查怎么干 建议:解决基层基础工作应该是从上而下的 科学合理的分级使用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财政负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