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76 Views
青少年「自殺」死因居第二 通報關懷防自殺 傾聽年輕的聲音 珍愛青春的生命.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2009.06.29. 前言. 根據 97 年國人死因統計數據顯示年青少年 (15-24 歲 ) 自殺死亡率降低 然而「自殺」在青少年死因中仍位居第二 究竟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什麼問題絆住了青少年的腳步,無法繼續前進?. 擁抱迷惘的心靈 通報關懷防自殺. 95 年到 97 年自殺通報關懷系統資料發現, 15-24 歲青少年自殺通報人次逐步增加。 同期, 15-24 歲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並未隨之升高, 97 年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更下降為 201 人。
E N D
青少年「自殺」死因居第二 通報關懷防自殺傾聽年輕的聲音 珍愛青春的生命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2009.06.29
前言 根據97年國人死因統計數據顯示年青少年(15-24歲)自殺死亡率降低 然而「自殺」在青少年死因中仍位居第二 究竟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什麼問題絆住了青少年的腳步,無法繼續前進?
擁抱迷惘的心靈通報關懷防自殺 95年到97年自殺通報關懷系統資料發現,15-24歲青少年自殺通報人次逐步增加。 同期,15-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並未隨之升高,97年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更下降為201人。 自殺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6.1人,較96年下降14.0%。
95年至97年台灣15至24歲 自殺死亡與自殺通報數據資料 % =該年齡層於所有類別之占率
擁抱迷惘的心靈通報關懷防自殺 自殺未遂者再次企圖的比率較高,是自殺的最高危險群,故通報關懷成為指標性防治策略工作。 自殺通報關懷系統自95年至今,青少年自殺通報人次的增加,以及自殺死亡率的降低,顯示醫療衛生單位的警覺性提高,積極關懷自殺個案,可能有助於自殺死亡率的降低。
青少年自殺及自傷問題的特性 • 全國15歲至24歲自殺通報個案中,探究其自殺企圖之原因 • 情感及人際因素(60%) • 感情因素(34.1%) • 家人間情感因素(17.3%) • 有精神疾病、憂鬱或物質濫用(31.7%) • 工作/經濟壓力(6.7%) • 而一般認為最易影響學生族群的課業壓力 • 所引發自殺企圖之比例相對較低 • 其單獨之佔率不到3%。
全國15歲至24歲自殺通報個案中自殺企圖之原因全國15歲至24歲自殺通報個案中自殺企圖之原因 2.6%
自殺防治網網相連 自殺報導宜謹慎 • 自殺行為絕非單一因素可造成 • 自殺的成因複雜而多樣,往往包含了精神疾病、心理學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家庭因素、人際關係問題、以及生物性體質因素等。 • Hawton K., BMJ 1998;317:156-157.
危險因子 (何時浮現?) • 曾經自殺 • 精神疾病 • 生活失落事件 • 喪親 • 創傷 • 媒體報導與模仿 • 物質濫用 • 人格特質 • 家庭結構&親子關係 • 社會疏離 • 生物因子 • 遺傳(家族史)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媒體自殺報導之「六不」及「六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媒體自殺報導之「六不」及「六要」 六不 六要 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用「自殺身亡」而非「自殺成功」的描述 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 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 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 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 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 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 不要過度責備
個人危險因子 • 精神病理 • 自殺史 • 認知、人格因子 • 生物因子 • 物質濫用 • 家庭危險因子 • 家族史 • 父母的精神疾病 • 父母離婚 • 親子關係 • 獨居、移民 自殺成因概念架構 壓力事件 失落:學業工作健康愛情 婚姻理念自由經濟 喪親:配偶,至親 創傷:身體或性虐待 媒體傳播與模仿 • 支持系統 • 家庭親友 • 專業體系 • 民間社團 • 保護因子 • 家庭凝聚 • 宗教信仰 • 人格特質 • 壓力因應策略 致死性:方法,年齡,醫療
推廣校園自殺防治守門人之概念與實務 • 校園自殺防治宣導試辦計畫 • 校園內進行多次簡式健康量表(BSRS-5)之檢測 • 自殺意念的盛行率首次檢測的結果為22.5% • 進行自殺防治課程的推廣,並進行輔導轉介後 • 自殺意念的盛行率逐次下降至11.43% • 有自殺意念的學生,經簡式健康量表檢測後得分大於6分的機會,是沒有自殺意念者的14倍 • 憂鬱傾向更是無自殺意念者的21倍 • 顯示在校園中,心理困擾程度和自殺意念的關係相當密切。
心情溫度計 請您仔細回想一下,在最近這一星期中(包括 • 感覺緊張不安 • 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 •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 覺得比不上別人 • 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 • 有自殺的想法 今天),下列敘述讓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
心情溫度計 • 完全沒有 = 0 • 輕微 = 1 • 中等程度 = 2 • 厲害 = 3 • 非常厲害 = 4 1~5題得分加總 「自殺意念」題獨立計分
心情溫度計分數說明 • 1至5題之總分: • 0-5分: 身心適應狀況良好。 • 6-9分: 輕度情緒困擾,建議找家人或朋友談 談,抒發情緒。 • 10-14分:中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心理諮商或 接受專業諮詢。 • 15分以上:重度情緒困擾,需高關懷,建議尋求 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
3轉介 1問 2應 自殺防治守門人123步驟-就像 CPR • 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 To Ask • 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 To Persuade (Respond) • 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 To Refer
煩惱勇敢說出口 專業諮詢解憂鬱 • 自殺行為原因多重,絕非單一因素可造成 • 建議發現親友有情緒困擾時 • 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步驟主動關心 • 積極傾聽與陪伴 • 利用「心情溫度計」評估情緒困擾程度 • 如困擾狀態仍無法獲得緩解,可協助至各地心衛中心或專業系統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煩惱勇敢說出口 專業諮詢解憂鬱 青少年自殺及自傷行為相關之危險因素包括家庭型態因素、精神疾病、認知型態、性格因素、負面生活壓力事件等因素。 重視青少年的發出的求救警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陪伴外,青少年是否能夠找到適當的紓壓管道及方式。 有無法承受的煩惱時,應尋求傾聽的對象如師長、親友,或是專業的諮商人員 訴說心中的憂愁,有助於紓解心理的壓力 多走出戶外,培養運動習慣,也是重要的紓壓管道
自殺防治 人人有責 網網相連 面面俱到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