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78 Views
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孔炯炯. 学习目标. 熟悉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 了解迪尔多夫模型和伯格斯模型等修正的服务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掌握服务贸易条件下比较优势的特殊性 熟悉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了解马库森理论和弗兰克斯理论 熟悉邓宁理论在服务业跨国公司中的适用性 了解三阶段理论 熟悉服务外包的概念 了解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 基本上存在三种学术观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E N D
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孔炯炯
学习目标 • 熟悉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 • 了解迪尔多夫模型和伯格斯模型等修正的服务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 掌握服务贸易条件下比较优势的特殊性 • 熟悉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
学习目标 • 了解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 了解马库森理论和弗兰克斯理论 • 熟悉邓宁理论在服务业跨国公司中的适用性 • 了解三阶段理论 • 熟悉服务外包的概念 • 了解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 一、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 • 基本上存在三种学术观点: • (一)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 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无本质差别,因而不存在两套理论,比较优势论合乎逻辑地适用于服务贸易。
代表人物有辛德利(B.Hindley)、史密斯(A.Smith )、萨皮尔(A.Sapir)、卢茨(E.Lutz)、劳尔(S.Lall)等人。
(二)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 这一观点认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源于不同的概念范畴,应有不同的理论渊源。
(三) 应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 • 大多数国际经济学家秉承这一观点,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已改变或正在改变传统服务商品的特性,国际贸易原理的合理内核适用于服务贸易,但由于服务自身客观存在的特性确实使得商品贸易理论的解释力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套用,需要进行模型的扩展和修正。
1.迪尔多夫模型 • 迪尔多夫(1985)率先成功地利用传统的2×2×2赫克谢尔一俄林模型探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在他的含有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的模型中,迪尔多夫认为,可从下述三方面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剖析:
(1)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 (2) 服务要素贸易 • (3) 不可移动要素的贸易
2.伯格斯模型 • 伯格斯(1990)认为,对标准的赫克谢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H一O一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可以获得适用于描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在提供服务技术上的差别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二、关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决定因素的讨论 • 有的学者认为,鉴于服务业经常处于政府严格管制之下,管理体制优劣松紧可能是比较优势的来源之一。 • 某些学者认为,比较优势是行业特有的,各个行业的比较优势来源不同。
某些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量的增加,认为比较优势可能来源于文化。 • 一些学者认为,服务业的投入要素以人力资本为主,人力资本的发展和配置方式也能决定一个国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因此,教育质量可能是一个决定因素。
凯卡巴斯(1987)认为,传统的要素分析模式已不适用 ,至少,应当在传统的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熟练水平、工资水平和资本成本等要素之外,增加考虑公司策略与新服务基础设施两项要素。 • 波特和米勒(1985)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和特殊性分析三、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和特殊性分析 • (一) 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 1.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制约服务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 2.比较优势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格局 • 3.比较优势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价格
(二) 服务贸易条件下比较优势的特殊性 • 1.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比较短暂 • 2. 某些服务行业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征 • 3.许多服务实际上是不可以贸易的,生产者必须移动去提供服务而不是出口服务
四、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局限性四、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局限性 • (一)仅从资源禀赋角度探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 (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难以获得长期的独占性
(三)与商品贸易相比,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具有不确定性 • (四)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条件在服务贸易领域难以成立
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 • 一、国际商品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竞争优势 • (一)国际商品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 国际商品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可分为三个方面: • 1. 由资源禀赋决定
2. 由产业的规模经济决定 • 3. 由企业的营销条件所决定
(二)国际投资中的竞争优势 • 1. “垄断优势”或“所有权优势” • 2. 区位优势 • 3. 企业的经营优势
二、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投资在竞争方面的对比二、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投资在竞争方面的对比 • (一)共同之处 • 1.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共同之处 • 2.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共同之处
(二) 不同之处 • 1.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不同之处 • 2.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不同之处
(三)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特点 • 1. 形成知名度的竞争因素在服务贸易理论中占重要地位 • 2. 从服务产品中反映出来的文化特色要比商品中的文化特色更多地影响产品竞争力
3. 在服务岗位上,人的因素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起的作用很大。 • 4. 提供服务的过程,比售卖商品的过程更加依赖规范。
三、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就是他所提出的用以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度 结构与竞争 机遇 生产要素 需求状况 相关产业及支撑 产业 政府 图4-1 迈克尔·波特(Porter)的钻石模型
四、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 迈克尔·波特将服务贸易给予厂商或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分解为六个: • (一) 服务技术要素 • (二)服务资源要素 • (三) 服务管理要素
(四) 服务市场要素 • (五) 服务资本(投资)要素 • (六) 服务产品要素
第三节 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理论 •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 琼斯和基尔考斯基(1990)提出了“生产区段和服务链" ( Production Blocks and Service Links)理论,来探讨企业通过服务链连结各个分散生产区段的生产方式。
当生产过程逐渐分散到不同国家的区段进行合作生产,以利用各国不同的成本优势时,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就会明显上升,从而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当生产过程逐渐分散到不同国家的区段进行合作生产,以利用各国不同的成本优势时,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就会明显上升,从而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生产区段PB 消费者 PB PB 消费者 (一)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SL SL SL PB PB PB PB 消费者 PB 消费者 PB PB PB SL SL •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总成本 O 产出
(二)国际贸易中的服务链 • 假设世界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中间产品和服务而非最终产品,一国将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形下,专业化生产将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引起企业对于分散化生产的重视。
总成本 O 总产出 总成本和总量:外国服务链的影响
二、马库森理论 • 马库森( Markusen,1986) 根据服务部门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熟练服务业劳动生产的替代弹性不变(Constant-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函数,得出的结论是,生产企业和特殊专业化服务的生产规模收益不变,而服务业与其所提供的服务总量则呈规模收益递增。
三、弗兰克斯理论 • 与马库森强调提出的服务部门内部专业化(内部积聚)模型相反,弗兰克斯则强调服务在协调和联结各专业化中间生产过程中的(外部积聚)作用。他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张伯伦垄断竞争特征的产品差异模型(一个部门、两个国家),讨论了生产者服务由于专业化而实现的报酬递增,以及生产者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 一、邓宁理论在服务业跨国公司中的适用性研究 • (一)邓宁理论的主要内容 • 1. 所有权优势 • 2. 内部化优势 • 3. 区位优势
(二)邓宁理论在服务业跨国公司中适用性的讨论 • 邓宁(Dunning, 1989 )自己在《跨国公司与服务业的增长:一些概念与理论的阐述》中指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框架是适用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
Grubel(1977),Rugman(1981),Gray (1981), Yannopoulos (1983),和 Pecchioli (1983)等均以银行业为基点分析了内部化理论的适用性,阐述邓宁折衷理论在解释跨国银行业发展方面的合理性。
20世纪80年代末,有些学者已经开始对邓宁理论的适用性提出疑问。 •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邓宁理论在服务业跨国公司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经典跨国公司理论的前提及其讨论 • 三、服务业跨国公司扩张理论 •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扩张的动因研究 • 1. 特殊资源的重要性 • 2. 经验的重要性 • 3. 外部因素的重要性
(二)三阶段理论 • Contractor等人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国际化扩张分为三阶段,在最初阶段公司业绩是下降的,随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逐渐向外扩张,公司绩效与国际化程度从最初的负相关转为正相关,而当服务业跨国公司过分扩张时,公司的绩效又开始下降,如此形成了S形曲线效果
阶段1: 负相关 海外负债 初期学习成本 不充分的规模经济 阶段2: 正相关 资源增长/利用 交易成本内部化 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 产品生命周期延伸 低成本资源的获取 阶段3: 负相关 文化差异 高度市场分散的协调成本 外围市场的扩张 早期国际化企业 中期国际化企业 过度国际化企业 • 图4-6:三阶段理论(S)模型
阶段一,向下倾斜的曲线:最初国际扩张的成本和壁垒。 • 阶段二,向上延伸的曲线:国际扩张的收益逐步实现。 • 阶段三,向下倾斜的曲线:国际扩张超出了最优范围。
第五节 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 一、外包及服务外包的定义 • (一)外包 • “外包”源于英文(Outsourcing) 。 • 外包是指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其他(专门)公司完成。简单来说,外包(Outsourcing)是“使用外部资源”。
(二)服务外包 • 1. 有的认为,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简称ITO)、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BPO)和知识处理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K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