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00 Views
台灣民間婦女團體. 名稱 關注議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 < 1922( 民 11) > 婦女成長 / 婦女教育 台北婦女展業中心 < 1984( 民 73) > 弱勢婦女二度就業、老人關懷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 < 1987( 民 76) > 受迫少女人權 台北市現代婦女基金會 < 1987( 民 76) > 受性侵害婦女人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 < 1982( 民 71) 成立, 1987( 民 76) 登記為基金會> 女性權益 中華民國終止童妓協會 < 1989( 民 78) > 國際上之少女賣淫問題 進步婦女聯盟
E N D
名稱 • 關注議題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 • <1922(民11)> • 婦女成長/婦女教育 • 台北婦女展業中心 • <1984(民73)> • 弱勢婦女二度就業、老人關懷 •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 • <1987(民76)> • 受迫少女人權 • 台北市現代婦女基金會 • <1987(民76)> • 受性侵害婦女人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 • <1982(民71)成立,1987(民76)登記為基金會> • 女性權益 • 中華民國終止童妓協會 • <1989(民78)> • 國際上之少女賣淫問題 • 進步婦女聯盟 • <1987(民76)> • 政治改革運動 • 主婦聯盟 • <1987(民76)> • 環保、綠色消費 • 晚晴婦女協會 • <1984(民73)> • 離婚及婚姻邊緣婦女的協助 • 彩虹婦女事工中心(長老教會機構) • <1986(民75)> • 原住民少女 • 基層婦女勞工中心 • <1988(民77)> • 女性勞工的工作權與健康
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 <1985(民74)> • 婦女與兩性議題研究 • 粉領聯盟 • <1994(民83)> • 從事服務業之女性、消除女性就業障礙 • 新女性聯合會 • <1991(民80)> • 婦女權益關懷 •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 <1987(民76)> • 雛妓與性虐待
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 • 這本書主要在於探討台灣的婦女運動及女性主義的普及。 • 何謂婦女運動(女性主義運動)? • 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 • 何謂女性主義理論? • 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 • 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男女間不平等的權力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 何謂女性主義? • 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台灣婦女運動發展史 • 1950至1960年代,台灣的婦女團體其組織的宗旨始終停留在維持執政者之政權穩定,或是以對老弱者救助和成員間的聯誼為目的。參加者也以經濟條件優渥的女性為主。 • 直到1970年早期,呂秀蓮提出“新女性主義”,1970年中期呂秀蓮等人籌組的拓荒者出版社曾經以媒體造勢的方式在台灣掀起第一波婦運高潮。1982年由李元貞等人創立了“婦女新知雜誌社”。新知成立時,台灣仍處於戒嚴時期,成為當時惟一的婦運機構,對所有婦女相關的議題可謂是全方位的關注,並且扮演觀念及意識上的喚醒和教育的角色。 • 1987 年解嚴之後,這些團體在從事傳統的服務和救助性的工作外,更積極的參與政治,藉著推動相關法律的修改及制定以及監督政府政策,尋求改善婦女在台灣的地位。但是與憲政改革、國家認同、國防外交、經濟發展及社會福利等議題相較,婦女議題並未能受到同等重視。 • 整體而言,相對於其他政治議題,婦女權益仍被視為“不是重大且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的問題”。 • 婦女參政–體制外的運動 • 婦女運動是一種廣義的政治運動,在衡量社會運動的政治影響力時,以運動目標獲得認可的程度及得到的政治反應為標準。改變政治氣候首要之務必須激發婦女團體與個人的政治意識(political consciousness),產生特別屬於女人的政治訴求。 • 政治意識的產生可分三個階段: • 一. 認同女性群體,認清女性所面對的共同問題 • 二. 拒絕傳統女性形象,在兩性平等基礎上為女性重新定位 • 三. 洞識性別歧視的社會結構性原因,試圖以政治方式謀求改變
呂秀蓮重要事跡 PS呂秀蓮為台灣婦女運動先驅,參與政治後較關注弱勢及環保議題
事跡 • 59提出「新女性主義」 • 63出版「新女性主義」、「尋找另一扇窗」 • 65在台北及高雄辦了「保護你專線」,並以出版社名義舉辦多種民意調查 • 68出版「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同年因美麗島事件入獄 • 79以婦女會名義進行多項活動 • 81當選立法委員 • 84訪問日本時,因不當發言引發一連串爭議 • 86當選桃園縣縣長 • 89與陳水扁搭擋參與總統大選,成為台灣第一位女副總統,致力於人權工作方面 • 90創立「台灣心會」,獲頒「2001世界和平獎」 • 93連任副總統一職 • 94民主太平洋聯盟在臺灣成立,此非政府組織是由呂秀蓮所提出 • 95邀集近30個民間團體成立藍天綠地好台灣大聯盟 • 成立小秀才學堂幫助弱勢兒童 • 在「百萬人民倒扁運動」中,出面反對民進黨黨員挺扁 • 96出面參與總統大選,但因黨員投票落後謝長廷而宣布退出 • 99成立「九六共識推動聯盟」 • 100迫於黨內壓力宣布退出總統大選 • 101成立「綠色21台灣聯盟」
李元貞重要事蹟 PS台灣婦女運動的重要領導者(受呂秀蓮的新女性影響)
事跡 • 66 • 投身婦女運動 • 71 • 婦女新知雜誌社 • 76 • 婦女新知基金會 • 華西街救援雛妓大遊行 • 83 • 民法親屬編修法萬人大連署,與女人連線反性騷遊行 • 90 • 獲聘總統府國策顧問
主要著作 • 《文學論評》 • 《婦女開步走》 • 《解放愛與美》 • 《女人的明天》 • 《愛情私語》 • 《婚姻私語》 • 《女人詩眼》 • 《女性詩學》 • 主編《紅得發紫─台灣現代女性詩選》 • 主編《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 • 經歷 •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 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 •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 •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 法務部處理性騷擾案件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 兩性工作平等法主要起草人及主要推動者 • 勞委會兩性工作平等委員會委員 • 民間團體民法親屬編修正委員會總召集人 • 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委員 • 國際婦女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理事 • 司法院家事事件法研究制度委員會委員
重要紀事 • 59呂秀蓮提出「新女性主義」 • 63呂秀蓮出版「新女性主義」、「尋找另一扇窗」 • 65呂秀蓮在台北及高雄辦了「保護你專線」,並以出版社名義舉辦多種民意調查 • 71李元貞等人創立「婦女新知雜誌社」 • 74關懷雛妓 • 75婦女工作權 • 76(解嚴)反對色情反對夫妻合併課稅反對選美 • 77兩性平等教育監督少福法通過兩岸婚姻條例--台灣優先 • 78政治改革 • 79修改民法親屬篇 • 80反對性騷擾 • 8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訂定「促進婦女就業措施」 • 84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公布 • 85民法第1089條修正,父母平等行使親權 • 86教育部訂頒「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教育部成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公布行政院成立「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 • 87內政部公布「性侵害加害人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辦法」 • 行政院核定「加強犯罪被害人保護方案」-(法務部) • 家庭暴力防治法公布
88 • 訂定「婦女人身安全政策及實施方案」 • 教育部訂頒「兩性平等教育督導考評實施要點」。 • 內政部核定「內政部推動婦女人身安全政策及實施方案執行績效評鑑及獎勵計畫」。 • 家庭暴力防治法正式實施。 • 法務部函頒「法務部加強婦幼司法保護方案」,地檢署成立「婦幼保護專組」 • 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成立。 • 刑法修正公布:修正第十六章「妨害風化罪」為「妨害性自主罪」、增列第十六章之一「妨害風化罪」、修正第二十六章(妨害自由罪)、第二十八章(妨害秘密罪)及總則,納入兩性平等觀念、性侵害加害人強制治療施以保安處分賦予法源依據等。 •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正式掛牌運作。 • 教育部訂頒「大專院校及國立中小學校園性騷擾及性侵犯處理原則」。 • 行政院核定「婦女人身安全政策及實施方案」。 • 89 • 訂定「跨世紀婦女政策藍圖」 • 訂定「婦女健康政策」 • 成立「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90建立11項性別統計指標 • 91訂定「行政院暨地方行政機關促進女性參與決策績效優良獎勵計畫」 • 訂定「婦女權益工作重點分工表」 • 訂定「婦女教育政策」 • 92訂定「新世紀婦女勞動政策」 • 93訂定「婦女政策綱領」 • 訂定「婦女政策白皮書」 • 訂定「各機關學校公務人員性別主流化訓練計畫」 • 建立中央各機關編列婦女預算審查機制 • 設置相關部會性別聯絡人 • 94成立「性別統計工作小組」 • 成立「國際參與組」 • 訂定「行政院各部會所屬委員會性別比例改善時間表」 • 訂定「行政院各部會推動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 • 設置各部會性別聯絡人及代理人 • 95推動38個部會設置各部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 • 訂定「國家重要政策性別影響評估指標」 • 通過「性別友善的交通政策」
96辦理中央婦權會與地方婦權會對話 • 公告刪除婚姻媒合業之商業登記 • 修訂建築技術規則,調整男女公廁比例為1比3 • 推動建立中央性別平等專責機制 • 推動落實普及照顧政策及長期照顧政策 • 成立「性別主流化支援小組」 • 97設立「台灣國家婦女館」 • 通過「婦女健康政策」 • 通過「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 98發表「CEDAW中華民國(台灣)初次國家報告」 • 舉辦「CEDAW中華民國(台灣)初次國家報告發表暨專家諮詢會議 」 • 將性別影響評估作業納入「各機關報院之中長程個案計畫及法律案提報與審議程序」 • 99總統公布制定「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 召開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34次委員會議,決議辦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並撰擬「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草案」 • 舉辦「整合性別觀點進入APEC提案國際研討會」(5/12-5/13) • 教育部訂定「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 • 總統公布修正「行政院組織法」,確定於行政院內設置「性別平等處」
100 •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函頒「性別平等政策綱領」 • 總統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修正重點包括新增「性霸凌」與「性別認同」之定義,並增訂學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等人之通報義務 • 總統公布「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 • 內政部召開首次由中央政府主辦之「全國婦女國是會議」(3/7-3/8) • 內政部辦理「臺灣女人特展」(3/7-3/31) • 總統公布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增訂「安胎休養請假」及「家庭照顧假」擴及所有受僱者
101 • 辦理7場次CEDAW法規及行政措施檢視講師教學工作坊 • 行政院101年11月1日函頒「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第2次國家報告撰寫計畫」 • 辦理5場次「101年地方政府及婦女團體性別平等培力營」 • 建置性別平等政策綱領、CEDAW法規檢視線上操作系統 • 辦理16場次CEDAW法規檢視種子培訓營 • 行政院101年6月21日函頒「性別平等大步走-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計畫」 • 內政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1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共同舉辦「國際同步,深耕臺灣-2012年慶祝國際婦女節記者會及鄉村婦女論壇」 •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改為「性別平等會」
心得台灣的女性主義是由呂秀蓮先提出,在一連串的挫折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元貞,一同為女性主義努力。而在戒嚴時期處處碰壁的婦女運動,在解嚴後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冒出,婦女團體也一個一個的成立,但因國際關係的緊張,加上國外對於這新冒出來的女性主義保持反對的態度,使得我國也跟著反對,女性主義的發展又再次遇到了阻礙,也因我國的女性們,除卻少數接受過知識的薰陶外,大多數人的學歷並不高,甚至是沒接受過教育,導致女性主義的參與者遠低於反對者。之後,隨著國民的教育水準逐漸的提高,女性主義的參與者逐漸的增多,將女性主義的種子散佈到各個職場各個角落,非女性主者也漸漸的對此運動有了較深刻且正確的理解,可仍是誤會的成分居多,導致此運動總遇到不明白此運動內涵,或是本身就反對此運動者的阻擋。在民國81年,呂秀蓮當選了立法委員,為女性主義的擁護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呂秀蓮的當選及往後種種在政壇或其他領域的成就,都在告訴她們女性主義是值得繼續堅持的。可惜之後因陳水扁貪汙一案,間接導致呂秀蓮的政壇路斷,退出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後,就一如最初沒參與政壇時一樣,以女性主義為期內涵創立基金會,繼續為台灣的女性主義努力。現今台灣的女性主義,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如何在父權體系下,尋得兩性平等的平衡點,或是打破父權體系再創一個新體系,這是現在我們該思考的。心得台灣的女性主義是由呂秀蓮先提出,在一連串的挫折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元貞,一同為女性主義努力。而在戒嚴時期處處碰壁的婦女運動,在解嚴後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冒出,婦女團體也一個一個的成立,但因國際關係的緊張,加上國外對於這新冒出來的女性主義保持反對的態度,使得我國也跟著反對,女性主義的發展又再次遇到了阻礙,也因我國的女性們,除卻少數接受過知識的薰陶外,大多數人的學歷並不高,甚至是沒接受過教育,導致女性主義的參與者遠低於反對者。之後,隨著國民的教育水準逐漸的提高,女性主義的參與者逐漸的增多,將女性主義的種子散佈到各個職場各個角落,非女性主者也漸漸的對此運動有了較深刻且正確的理解,可仍是誤會的成分居多,導致此運動總遇到不明白此運動內涵,或是本身就反對此運動者的阻擋。在民國81年,呂秀蓮當選了立法委員,為女性主義的擁護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呂秀蓮的當選及往後種種在政壇或其他領域的成就,都在告訴她們女性主義是值得繼續堅持的。可惜之後因陳水扁貪汙一案,間接導致呂秀蓮的政壇路斷,退出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後,就一如最初沒參與政壇時一樣,以女性主義為期內涵創立基金會,繼續為台灣的女性主義努力。現今台灣的女性主義,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如何在父權體系下,尋得兩性平等的平衡點,或是打破父權體系再創一個新體系,這是現在我們該思考的。
婦女史研究-學位論文 • http://proj1.sinica.edu.tw/~women/taiwanpaper.htm • 台灣婦女運動發展史 • 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action.htm • 婦運議題與策略(1985-1995) • 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outmov_1.htm • 台灣婦女資訊團體 • 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 http://www.gec.ey.gov.tw/Default.aspx •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 http://www.natwa.org.tw/sitemap.php • 女性主義起點站 • http://feminist-original.blogspot.tw/
謝謝大家的聽講 • 第三組組員 • 毛雯慧:編輯PPT • 楊旻靜:查資料 • 林美妤:閱讀書籍 • 蔡耕洲:報告者 • 李育靜:報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