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03 Views
存储器 —— 用以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器件 。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两大类: ( 1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也叫做读 / 写存储器。既能方便地读出所存数据,又能随时写入新的数据。 RAM 的缺点是数据易失,即一旦掉电,所存的数据全部丢失。 ( 2 )只读存储器( ROM )。其内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存储的数据不会因断电而消失,即具有非易失性。 存储器的容量:存储器的容量 = 字长( n ) × 字数( m ).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一. RAM 的基本结构
E N D
存储器——用以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器件。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两大类: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也叫做读/写存储器。既能方便地读出所存数据,又能随时写入新的数据。RAM的缺点是数据易失,即一旦掉电,所存的数据全部丢失。 (2)只读存储器(ROM)。其内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存储的数据不会因断电而消失,即具有非易失性。 存储器的容量:存储器的容量=字长(n)×字数(m)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一.RAM的基本结构 由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器、输入/输出控制、片选控制等几部分组成。 7.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图中,1024个字排列成32×32的矩阵。 为了存取方便,给它们编上号。 32行编号为X0、X1、…、X31, 32列编号为Y0、Y1、…、Y31。 这样每一个存储单元都有了一个固定的编号,称为地址。 1. 存储矩阵
2.地址译码器——将寄存器地址所对应的二进制数译成有效的行选信号和列选信号,从而选中该存储单元。2.地址译码器——将寄存器地址所对应的二进制数译成有效的行选信号和列选信号,从而选中该存储单元。 采用双译码结构。 行地址译码器:5输入32输出,输入为A0、A1 、…、A4, 输出为X0、X1、…、X31; 列地址译码器:5输入32输出,输入为A5、A6 、…、A9,输出为Y0、Y1、…、Y31, 这样共有10条地址线。 例如,输入地址码A9A8A7A6A5A4A3A2A1A0=0000000001,则行选线 X1=1、列选线Y0=1,选中第X1行第Y0列的那个存储单元。
3. RAM的存储单元 例. 六管NMOS静态存储单元
当选片信号CS=1时,G5、G4输出为0,三态门G1、G2、G3均处于高阻状态,输入/输出(I/O)端与存储器内部完全隔离,存储器禁止读/写操作,即不工作;当选片信号CS=1时,G5、G4输出为0,三态门G1、G2、G3均处于高阻状态,输入/输出(I/O)端与存储器内部完全隔离,存储器禁止读/写操作,即不工作; 4. 片选及输入/输出控制电路 当CS=0时,芯片被选通:当 =1时,G5输出高电平,G3被打开,于是被选中的单元所存储的数据出现在I/O端,存储器执行读操作; 当 =0时,G4输出高电平,G1、G2被打开,此时加在I/O端的数据以互补的形式出现在内部数据线上,存储器执行写操作。
读出操作过程如下: (1)欲写入单元的地址加到存储器的地址输入端; (2)加入有效的选片信号CS; (3)将待写入的数据加到数据输入端。 (3)在 线上加低电平,进入写工作状态; (4)让选片信号CS无效,I/O端呈高阻态。 二. RAM的工作时序(以写入过程为例)
1.位扩展 用8片1024(1K)×1位RAM构成的1024×8位RAM系统。 三. RAM的容量扩展
2.字扩展 用8片1K×8位RAM构成的8K×8位RAM。
RAM的芯片简介(6116) • 6116为2K×8位静态CMOSRAM • 芯片引脚排列图: • A0~A10是地址码输入端,D0~D7是 • 数据输出端, 是选片端, • 是输出使能端, 是写入控制端。
(2)一次性可编程ROM(PROM)。出厂时,存储内容全为1(或全为0),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编程,但只能编程一次。(2)一次性可编程ROM(PROM)。出厂时,存储内容全为1(或全为0),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编程,但只能编程一次。 7.2 只读存储器(ROM) 一. ROM的分类 按照数据写入方式特点不同,ROM可分为以下几种: (1)固定ROM。厂家把数据写入存储器中,用户无法进行任何修改。 (3)光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采用浮栅技术生产的可编程存储器。其内容可通过紫外线照射而被擦除,可多次编程。 (4)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2PROM)。也是采用浮栅技术生产的可编程ROM,但是构成其存储单元的是隧道MOS管,是用电擦除,并且擦除的速度要快的多(一般为毫秒数量级)。E2PROM的电擦除过程就是改写过程,它具有ROM的非易失性,又具备类似RAM的功能,可以随时改写(可重复擦写1万次以上)。 (5)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也是采用浮栅型MOS管,存储器中数据的擦除和写入是分开进行的,数据写入方式与EPROM相同,一般一只芯片可以擦除/写入100次以上。
二.RO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 ROM的内部结构 由地址译码器和存储矩阵组成。
2. ROM的基本 工作原理: 由地址译码器 和或门存储矩阵组成。 例:存储容量为4×4的ROM
二极管固定ROM举例 (1)电路组成: 由二极管与门和 或门构成。 与门阵列组成 译码器,或门 阵列构成存储 阵列。
(2)输出信号表达式 与门阵列输出表达式: 或门阵列输出表达式: (3)ROM存储内容的真值表
1.作函数运算表电路 【例7.2—1】试用ROM构成能实现函数y=x2的运算表电路,x的取值范围为0~15的正整数。 三. ROM的应用 【解】(1)分析要求、设定变量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15的正整数,对应的4位二进制正整数,用B=B3B2B1B0表示。根据y=x2的运算关系,可求出y的最大值是152=225,可以用8位二进制数Y=Y7Y6Y5Y4Y3Y2Y1Y0表示。 (2)列真值表—函数运算表
Y7=m12+m13+m14+m15 (3)写标准与或表达式 Y6=m8+m9+m10+m11+m14+m15 Y5=m6+m7+m10+m11+m13+m15 Y4=m4+m5+m7+m9+m11+m12 Y3=m3+m5+m11+m13 Y2=m2+m6+m10+m14 Y1=0 Y0= m1+m3+m5+m7+m9+m11+m13+m15 (4)画ROM存储矩阵结点连接图 为做图方便,我们将ROM矩阵中的二极管用节点表示。
【解】 (1)写出各函数的标准与或表达式: 按A、B、C、D顺序排列变量,将Y1、Y2、Y4扩展成为四变量逻辑函数。 2.实现任意组合逻辑函数 【例7.2—2】试用ROM实现下列函数:
五.ROM容量的扩展 (1)字长的扩展(位扩展) 现有型号的EPROM,输出多为8位。 下图是将两片2764扩展成8k×16位EPROM的连线图。
用8片2764扩展成64k×8位的EPROM: (2)字数扩展(地址码扩展)
§7.3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一、 PLD的 特点:结构灵活、性能优越、设计简单。 二、PLD的电路表示法: • 1、连接方式: 1)组成:PLD电路由与门和或门阵列两种基本的门阵列组成。 2)结构图: 3)连接方式:A、硬线连接:硬线连接是固定连接,不可以编程改变;B、可编程“接通”单元:它依靠用户编程来实现“接通”连接;C、可编程“断开”单元(被编程擦除单元):编程实现断开状态。
PLD连接方式 (b)
2、PLD的主要类型:1)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结构:固定连接的与或门阵列和可编程连接的或门阵列。2)PLA(可编程逻辑阵列)结构:组合和时序电路。3)PAL(可编程阵列逻辑)结构:可编程的与门阵列和固定连接的或门阵列。4)GAL(通用阵列逻辑)结构:一个与门阵列、一个或门阵列以及一个输出逻辑宏单元。 • 3、采用PLD进行数字系统逻辑设计,不仅可以使逻辑功能的实现变得灵活方便,而且可减小系统体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三、可编程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 • 1、PAL的不足:1)不能改写。2)不同输出结构的PAL对应不同型号的PAL器件,不便于用户使用。 • 2、GAL的优点:具有可擦除、可重新编程和可重新配置其结构等功能。 • 3、GAL的基本结构: 1)GAL器件分两大类:一类为普通型GAL,其与或阵列结构与PAL相似,另一类为新型GAL,其与或阵列均可编程。 2)按门阵列结构分类:A、与门阵列可编程,或门阵列固定连接。B、与门阵列和或门阵列都可编程。
§7.4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ISP(在系统编程):是指可以在用户自己设计的目标系统上,为实现预定逻辑功能而对逻辑器件进行编程或改写。 一、ISP技术的特点:1)实现了硬件设计软件化;2)简化了设计与调试过程;3)有利于硬件现场升级;4)有利于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5)器件制造工艺先进,工作速度快,功耗低,集成度高,使用寿命长。
二、ISP器件的种类: ISPLSI(在系统编程的大规模集成电路),ISPGAL(在系统编程的通用阵列逻辑); ISPLSI:具有集成度高、工作速度快、可靠性好、灵活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数据处理、图形处理、空间技术、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 ISPGAL:具有传输时延短、工作速度快、输出单元容纳的乘积项多等优点。适宜于状态控制、数据处理、通信工程、测量仪器等。
三、ISPLSI逻辑器件的结构: ISPLSI逻辑器件是基于与、或阵列结构的复杂PLD产品。芯片由全局布线区、通用逻辑块、输出布线区、输入输出单元、巨块输出使能控制电路、时钟分配网络等主要功能块组成。 四、设计步骤: 1)逻辑设计规划;2)设计输入;3)设计检验;4)布局布线;5)逻辑模拟;6)熔丝图生成;7)下载编程。它们均是在ISP器件开发的硬、软件环境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