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35 Views
影响养猪生产 的主要因素.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学院 邓昌彦. 2005.12.02. 目 录 我国养猪现况 影响养猪生产的因素 猪的育种与养猪生产 猪病防治与养猪生产. 一、我国养猪生产现状. 我国养猪现状. 2003 年我国生猪存栏 4.70 亿头 年出栏肥猪 5.86 亿头 猪肉产量 4604.7 万吨 2003 年人均消费肉类 49 公斤 猪肉 33 公斤( 67.5% ). 发展前景 “ 十五 ” 畜牧业发展纲要指出:
E N D
影响养猪生产 的主要因素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学院 邓昌彦 2005.12.02
目 录 我国养猪现况 影响养猪生产的因素 猪的育种与养猪生产 猪病防治与养猪生产
我国养猪现状 • 2003年我国生猪存栏4.70亿头 • 年出栏肥猪5.86亿头 • 猪肉产量4604.7万吨 • 2003年人均消费肉类49公斤 • 猪肉33公斤(67.5%)
发展前景 “十五”畜牧业发展纲要指出: • 按2.5%的增长需求计算,2015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达61公斤,猪肉人均需求量38公斤,肉类总产量达8832万吨,猪肉5497万吨,猪肉仍将占全国肉类总量的62%。按每头猪胴体重82公斤计算,需要6.7亿头生猪。
影响养猪生产的因素 • 种:遗传育种-养猪生产的基础 • 料:营养饲料 • 管:饲养管理 • 病:疾病防治-养猪生产的关键 • 生产性能 = 遗传 + 环境 • 生产性能 = 能力 + 机遇 • 遗传:反应较慢,但持久 • 环境:反应较快,但短暂
问题 •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品种 • 猪肌肉品质下降 • 影响猪繁殖障碍因素多,生产水平低 • 适应性不强,疫病威协大 • 环境污染严重
1. 猪品种遗传改良方法 •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类基因资源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 遗传评定 • 分子标记 • 标记辅助选择
猪遗传育种效果的评价 • 遗传纯度 (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 个体间的最小亲缘系数?) • 遗传进展 • 生产性能 • 品种特色
影响猪种遗传改进的因素 遗传变异性:遗传改良的基础,相对稳定 选择强度、世代间隔:依据育种措施和育种方案 选择的准确性:取决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和利用的信息量
影响遗传改良效果的因素 改良成效= 选择强度×遗传变异度× 选择准确性 世代间隔
准确选择优秀种猪的方法 • 依据血统、系谱 • 凭经验、印象和“ 理想型” • 根据性状的表型值 • 通过科学的遗传评估
猪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 • 猪绝大多数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 • 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 受多个基因的作用 • 一般不能对单个基因进行分析 • 需要使用表型记录 • 通过估计个体育种值
育种值的概念 • 个体作为种猪的种用价值 (对后代生产性能的遗传贡献) • 决定性状所有微效多基因平均效应之和,即 “加性效应” • 衡量个体遗传素质的最主要指标 • 不能被观测,只能根据各种来源的表观信息(表型值)估计
估计育种值的基本思路 • 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表型记录; • 将加性遗传效应从表型值中剖分出来 基因 • + 表型值数据库统计分析估计育种值 • 环境
P = G + E 表型值= 基因型值+环境效应 G = A + D + I 基因型值=加性效应(育种值)+ 显性效应值+上位效应值 性状表型值的构成 P = A + D + I + E 育种值
影响估计育种值准确性的因素 • 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取决于: • 可利用的生产性能记录的质量(亲缘关系) • 使用的亲属生产性能记录的数量 • 采用rAI(估计与真实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 表示,取值0-1
估计育种值方法-选择指数法 • 基本公式
育种值估计方法-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 BLUP的主要优点 • 能校正环境效应 • 能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 • 能校正由于非随机交配造成的偏差 • 能对不同群体进行联合遗传评定 (前提: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联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 • 主效基因(Major Gene) • 有较大效应且可以准确测定其基因型的QTL • MAS •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 标记辅助选择 • 借助(分子)遗传标记信息选择种用个体
分子分子遗传标记优点 • 高度多态 • 覆盖整个基因组 • 测定不受年龄、性别和环境的影响 • 目前猪上可利用的分子标记已多达近2000余 个(主要是微卫星标记),分布于整个基因组, 由这些标记可以构造标记间隔不超过10cM的连 锁图谱。
本教研室目前筛选到的分子标记 • 在GENBANK上登录新基因序列87个 • 经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获得了40多个与繁殖性状、肉质性状、生长性状相关的DNA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MAS) • MAS: 借助标记信息进行个体遗传评估 • 优越性 • 增加遗传评估的准确性 • 进行早期遗传评估 • 减少遗传评估的成本 • 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尤其对于低遗传力性状、限性性状、抗病性状等)
2.规模化猪场生物学防治 • 集约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点是猪群的疫病控制,在目前疫病复杂的形势下,猪群的健康、卫生防疫、兽医管理等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猪场生物安全,这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主要措施 • 猪场环境 • 防疫 • 主要措施有:消毒、隔离、预防注射、疫病监测、化学药物预防等。
消毒 生物(天敌)、化学 物理(紫外线、干燥、火) • 猪群免疫水平的监控 20份/次、大群体0.5%左右、1个季度1次 • 免疫注射 免疫失败的因素: 疫苗保存、注射时间、注射剂量等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上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