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978 Views
第二章 CRM 策略 . 數位世紀顧客關係管理. 本章學習重點. CRM 執行的七個步驟 CRM 執行的五種構成要素 CRM 執行的五個有效要素 分析 CRM 環境:總體環境與產業環境 建構 CRM 願景 CRM 策略 CRM 就是溝通. 根據 《EMBA 世界經理文摘 》 的報導,有一半以上的 CRM 專案推動失敗,五分之一的使用者完全丟棄 CRM 科技工具 做好 CRM ,答案不在一套昂貴的高科技系統,而在於你的顧客策略是什麼 . 在擬定 CRM 策略之前,有兩個必須事先思考的議題.
E N D
第二章 CRM策略 數位世紀顧客關係管理
本章學習重點 • CRM執行的七個步驟 • CRM執行的五種構成要素 • CRM執行的五個有效要素 • 分析CRM環境:總體環境與產業環境 • 建構CRM願景 • CRM策略 • CRM就是溝通
根據《EMBA世界經理文摘》的報導,有一半以上的CRM專案推動失敗,五分之一的使用者完全丟棄CRM科技工具根據《EMBA世界經理文摘》的報導,有一半以上的CRM專案推動失敗,五分之一的使用者完全丟棄CRM科技工具 • 做好CRM,答案不在一套昂貴的高科技系統,而在於你的顧客策略是什麼
在擬定CRM策略之前,有兩個必須事先思考的議題在擬定CRM策略之前,有兩個必須事先思考的議題 • CRM策略的一致性:是指CRM策略方向需要與整體企業策略一致,否則策略方案的執行,會有相互抵消的效果 • CRM策略的重要性:是指CRM策略在企業所扮演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要決定CRM的位階
大體來說,CRM策略的執行分為以下三種 • 1. 漸進式:每個步驟與環節一步一步進行。 • 2. 革命性:將整個體制做重大的改變。 • 3. 整合性:提供顧客多樣化的完整輔助。
企業訂定CRM策略的七步驟 • (1) 分析CRM環境 • (2) 建構CRM願景 • (3) 制定CRM策略 • (4) 展開CRM與企業流程改造 • (5) 建置CRM系統 • (6) 運用CRM資料、資訊、知識 • (7) 利用CRM知識管理形成完整的執行週期
步驟1:分析CRM環境 1. 總體環境: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人口統計 2. 產業環境:顧客、競爭者、供應商、替代品、潛在進入者等。分析CRM產業環境可以3C為分析基礎: (1) 顧客(Customer) (2) 競爭者(Competitor) (3) 企業本身(Company) 3. 內部環境:公司本身的優勢與劣勢。
步驟2:建構CRM願景 1. 重新界定事業領域 2. 檢討CRM願景的選項。在思考CRM願景前,應先分析與思考下列問題: (1) 我們的顧客是誰? (2) 顧客的需求是什麼?或者顧客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 顧客想要的價值是什麼?我們能夠提供給顧客的價值又是什麼? (4) 我們具有什麼資源?能力?核心能耐(核心競爭力)? 3. 制定CRM的願景、使命、目標與目的。 (1) 願景(Vision):值得長期追求、可實現的理想。 (2) 使命(Mission):企業存在的理由。 (3) 目標(Goals):企業努力想要達成的一般化結果。 (4) 目的(Objectives):特定且量化的目標。
如果以顧客利益為核心的角度來看願景 1. IBM 並不是製造電腦的公司,而是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公司。 2. 露華濃公司並不是銷售化妝品的公司,而是提供希望的公司。 3. 通用汽車不是製造汽車的公司,而是提供行的便利的公司。
Blanchard & Stoner (2001)認為,願景若要能夠落實,必須經過「願景創造」、「願景溝通」與「願景實踐」三個步驟
步驟3:制定CRM策略 1. 活用顧客分析工具,例如: (1) 顧客滿意度調查 (2) 顧客忠誠度調查 (3) 顧客接觸管道分析 (4) 顧客服務流程分析 2. 制定CRM的策略體系,主要工作包括: (1) 經營模式 (2) 策略模式 (3) 策略選擇 3. 制定CRM的戰略體系,主要工作包括: (1) 操作模式 (2) 效益評估模式
步驟4:展開CRM與企業流程改造 • 當CRM的策略制定完成後要展開推行,企業勢必進行企業流程重整以配合策略的推展。例如藉由顧客服務流程分析,重新檢討各個接觸點(電話、傳真、人員拜訪、網站、客服信箱等)的最佳設定
步驟5:建置CRM系統 1. CRM科技工具的檢討、評估與選擇。 2. 利用CRM科技雛型進行模擬。 3. CRM科技正式運轉/運用。
步驟6:運用CRM的資料、資訊、知識 • 在運用顧客關係管理的資料、資訊、知識方面,主要工作包括: 1. 分析既有核心顧客。 2. 分析潛在顧客(非顧客)與前顧客(原核心顧客)。 3. 建立資料倉儲,並利用資料探勘工具來規則化與回饋化。
步驟7:利用CRM知識管理形成完整的執行週期 • CRM的知識有三種週期化,必須在企業組織內流通,以供隨時查詢的動態循環,不能阻塞不通: 1. 建立CRM的合作架構。 2. 建構與活用顧客知識。 3. 建立以CRM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HRM)與人力資源發展(HRD)體系
CRM執行的五種構成要素 • 制定CRM方案,必須由五個構成要素來配合執行: • 要素1:顧客關係管理的主要相關者。 • 要素2:顧客關係管理的接觸管道(接觸點)。 • 要素3:顧客關係管理的資訊科技工具。 • 要素4:顧客關係管理的一對一資料庫。 • 要素5:顧客關係管理的合作關係。
要素1:顧客關係管理的主要相關者 顧客關係管理的主要相關者,主要指的是「顧客」,包括有: 1. 外部顧客—最終顧客。 2. 外部顧客—企業夥伴。 3. 內部顧客—企業員工。有滿意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顧客。
要素2:顧客關係管理的接觸管道(接觸點) • 顧客關係管理的接觸管道,等於是企業與顧客聯繫的窗口。 • 大致可分為三大主軸: 1. 利用的工具。例如:電話、傳真、郵寄、電子郵件、個人電腦(PC)、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銷售人員、線上智慧型代人等等。 2. 利用的媒體。例如:類比式的聲音(人聲)、文字與數字(書寫)、肢體語言,以及數位式的聲音、影像、多媒體等。 3. 利用的模式。例如:完全自動化、半自動化、全人工服務、自助式服務等。
要素3:顧客關係管理的資訊科技工具 • 1. 電話客服中心(Call Center) • 2. 電腦電話整合(CTI) • 3. 行動自動化(MA) • 4. 銷售人力自動化(SFA) • 5. 商務網站(Commerce Site) • 6. 資料庫(Database)、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資料超市(Data Mart) • 7. 資料探勘(Data Mining)與知識管理(KM)
要素4:顧客關係管理的一對一資料庫 • 現今CRM不只是工具的集合體,而是象徵制定一對一行銷的資訊科技解決方案
要素5:顧客關係管理的合作關係 1. 顧客對企業:例如詢問、商量、要求、抱怨等 2. 企業對顧客:例如行銷研究、行銷、銷售、顧客服務等 3. 顧客之間:例如網路社群、同好社團、會員專區等
CRM執行的五個有效要素 • 策略 • 區隔 • 技術 • 過程 • 組織結構
CRM是企業內一連串不斷改進的漫長歷程 • 因為CRM涉及「人」和「流程」 • 如果要成功,必須有三方面的配合: 1. 取得高階主管的認同 2. 孕育出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文化 3. 孕育出以顧客為中心的觀念
分析CRM環境:總體環境 • 政治法律力量 • 經濟力量 • 社會力量 • 科技力量(電子商務)
網際網路衝擊下的新經濟法則 • 1. 數位資產法則 • 2. 虛擬規模經濟 • 3. 虛擬範疇經濟 • 4. 交易成本被壓縮 • 5. 供給與需求重新均衡
建構CRM願景:分析顧客價值鏈 • 先轉變原有的策略思維 • 分析顧客價值鏈以建構CRM願景 • 顧客在與產品或服務的互動過程中,對於所獲得價值有何看法(亦即顧客對互動的評價) • 要留住顧客必須提供最低限度的顧客價值為何 • 顧客可以預想的最高價值為何 •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顧客的行為、忠誠度與企業的成長
CRM策略思維之省思 1. 企業是否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 2. 企業是否考慮了顧客的生命週期? 3. 顧客的終生價值為多少? 4. 誰是您企業最有價值的顧客(Most Valuable Customer, MVC)? 5. 企業是否已建立了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顧客關係? 6. 企業與這些最有價值的顧客之間的關係深度及廣度是否足夠? 7. 如何加強企業與最有價值顧客之間的關係? 8. 是否整合了顧客散落在企業內各部門的資訊? 9. 是否有足夠的資訊能為顧客量身訂做其所需的產品及服務?
80/20原理:企業在談策略之前,應先自我檢視下列幾個重要的議題 • 1. 企業80%的利潤是否來自20%的顧客? • 2. 這20%的顧客是誰?在哪裡? • 3. 企業「認得」他們嗎? • 4. 他們有受到特別的待遇嗎? • 5. 誰代表企業在服務他們?在與他們接觸? • 6. 這些代表有受過特別的訓練嗎? • 7. 企業有對這20%的顧客提供量身訂做的產品或服務?還是為這20%的顧客設計不同的產品或服務? • 8. 企業真的知道這20%顧客他們的需求嗎?
CRM策略新思維--超越現有需求 • 藍海策略的第三原則--超越現有需求 • 將「非顧客」轉為「顧客」 • 1. 第一層非顧客「即將成為」,這些準備掉頭而去的非顧客,始終在尋找更好的產品,然而為了需求不得不勉強使用現有市場產品,但只要發現更好的替代品,他們會立即轉向。 • 2. 第二層非顧客「態度抗拒」,指他們不採用或負擔不起當前市場提供的產品,這些採取拒絕態度的非顧客通常蘊含有待開發的龐大需求。 • 3. 第三層非顧客「未經開發」,通常少有業者曾針對這些非顧客下功夫,也從未想到他們可能是潛在顧客,因為他們的需求和有關的商機,向來被視為屬於其他市場。
CRM的功能性策略有四大步驟 1. 策略背景:策略背景係為了瞭解CRM要如何融入企業整體策略 2. 功能評估:針對目前企業的CRM的功能進行全面而完整的評估,以瞭解目前這些功能的表現離目標還有多遠,並且試圖找出未來發展的延伸性目標。 3. 業務案例發展:建立一套完善的業務案例發展來支援CRM。首先評估企業如何增進營收與成本相關要素—顧客維繫、新顧客取得、顧客中心每單位處理成本等,再與業界標準表現相比較,將兩者差異數量化,以清楚顯示正面的投資報酬狀況,然後依照優先順序來進行特定CRM功能 4. 創立執行計劃:係創造出一份CRM發展藍圖,清楚標示出如何達到目標,例如技術、流程、組織結構與評量要素等等
重整您的CRM策略 1. 第一階段:以企業的角度,您達成目標了嗎? 2. 第二階段:以員工的角度,員工是否覺得您的CRM策略合用? 3. 第三階段:利用內外部取得的資訊來重整CRM策略。
調整您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追隨策略 • 傳統「功能性組織結構」有礙於企業建立緊密的顧客關係,其主要可能遭遇的問題有: 1. 以功能劃分的部門和散佈在各地域的企業分支,將會使得許多企業企圖服務顧客的活動無法彼此整合與推動。 2. 許多與顧客有關的資訊難以進入企業組織深處,提供有效地回饋,也因而導致提供顧客個人化需求的服務變得十分困難。 3. 由於企業功能性組織結構大多習慣採取同一模式的做法來經營市場,因此對於與特定區隔顧客建立較密切的關係,就形成一大阻力。
導入CRM是所有部門應共同奮鬥的事 • 顧客關係管理並非任何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企業體內,任何一個有機會與顧客接觸的部門均須是CRM組織結構的一部份,每個部門除了與顧客應對之外,還擔任了資訊蒐集和發出行銷訊息的工作
再次強調:CRM就是溝通 以溝通的角度來看CRM的實踐步驟
為實現顧客關係管理的溝通戰略 1. Why:企業為了什麼樣的目的? 2. Who:企業鎖定何種顧客為目標? 3. What:以怎樣的企業訴求滿足怎樣的顧客需求? 4. How:企業利用怎樣的手法? 5. When:在什麼樣的時候、什麼樣的時機? 6. How Much:企業預計投下多少成本?
Amazon—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 • 1. 從本篇的報導中,Amazon在CRM策略方面有何值得學習的地方?又有何需要改進之處? • 2. 這樣就夠了嗎?假設您是CEO,請從本章所介紹的概念,提出您對Amazon的CRM策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