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1.93k Views
單元七 宋詞 指定作品 齊天樂 (綠蕪凋盡臺城路). 學習重點. 1. 理解 《 齊天樂 》 (綠蕪凋盡臺城路) 的寫作背景. 2. 從 《 齊天樂 》 (綠蕪凋盡臺城路) 賞析格律派的藝術技巧. 3. 從 《 齊天樂 》 (綠蕪凋盡臺城路) 認識周邦彥的詞作特色. 課前討論. 1. 這首詞寫於哪個季節?. 暮秋(「秋晚」、「鳴蛩」、 「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課前討論. 2. 這首詞抒發了哪些情感?. 懷念故人. 遲暮之悲. 課前討論. 3. 詞中哪個字能把上述的情感加以概括?. ‧ 詞末句的「愁」字.
E N D
單元七 宋詞 指定作品 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
學習重點 1. 理解《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的寫作背景 2. 從《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賞析格律派的藝術技巧 3. 從《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認識周邦彥的詞作特色
課前討論 1. 這首詞寫於哪個季節? 暮秋(「秋晚」、「鳴蛩」、「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課前討論 2. 這首詞抒發了哪些情感? • 懷念故人 • 遲暮之悲
課前討論 3. 詞中哪個字能把上述的情感加以概括? ‧詞末句的「愁」字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詞人。北宋詞人。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詞人。北宋詞人。 周邦彥少年落魄不羈,後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栗)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 徽宗時仕途較坦蕩,先後為校書郎、議禮避榆討、大晟(盛)府提舉,為朝廷制禮作樂。晚年任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卒,贈宣奉大夫。
他精通音律,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現存詞二百餘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他精通音律,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現存詞二百餘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 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典雅含蓄,且長於鋪敘,善於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診)密的特色。如《瑞龍吟》(章臺路)、《西河》(佳麗處)等。其寫景小詞,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調,如《蘇幕遮》等。
周邦彥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葵)、張炎一派詞風,對後世影響很大。周邦彥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葵)、張炎一派詞風,對後世影響很大。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有《片玉詞》。
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 臺城路兩旁的綠草已全部凋謝了,我客居異鄉,在深秋時節獨自度過這淒清的晚上。
暮雨生寒,鳴蛩(窮)勸織,深閣時聞裁剪。 黃昏時下的雨,帶來陣陣寒意,蟋蟀不停鳴叫,彷彿在催促婦女織布;樓閣深處,不時聽見裁剪布匹之聲。
第1層(上片):先寫晚秋,再寫寂寞 內容分析:漂泊異地,孤寂沉鬱 綠蕪凋盡臺城路 點出了季節和地點 「又」字道出兩種悲意︰ ‧身處異鄉 ‧又遇到秋晚 殊鄉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 烘托作者客居他鄉的 寂寥和無依之感
雲窗靜掩。嘆重拂羅裀(因),頓疏花簟(甜5)。 我靜靜地關上繪有雲狀圖案的窗戶,輕嘆着要重新鋪上絲織的被褥,並趕快收起織有花紋的涼席。
尚有綀(梳)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我尚有一個粗麻製成的布袋,裏面裝著螢火蟲,在這淒清的秋晚照著我讀書。
內容分析:漂泊異地,孤寂沉鬱 第1層(上片):先寫晚秋,再寫寂寞 雲窗靜掩。 暗寄獨居寂寞之情 寄寓人情疏遠、 世態炎涼的悲感 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尚有綀囊, 露螢清夜照書卷。 寄寓自己不追求功名富貴的高潔之志
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 我年輕時曾在荊州滯留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那裏有我的老朋友,也許此時他們正在和我對望著,想到這裏真使我有無限的離愁別緒。
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 汴京正當清秋,西風起,落葉亂舞,我只能回憶和老朋友委婉曲折的詩情啊!
內容分析:漂泊異地,孤寂沉鬱 第2層(下片):懷念故人,傷感遲暮 從故人遙望自己 著筆,抒發對故地 故人的懷念之情 荊江留滯最久, 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 追憶往日與友人 結伴唱遊,悲嘆 如今只成一場空幻 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
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抽),蟹螯(遨)初薦。 我登高遠望的時候,美酒剛釀好,螃蟹也剛上巿。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但願我可以像西晉的山簡一樣大醉一場,可惜夕陽西下,已收斂了餘暉。
內容分析:漂泊異地,孤寂沉鬱 第2層(下片):懷念故人,傷感遲暮 指出對兩地故人之追憶乃登高所思,也帶起下文對現狀的描寫 憑高眺遠 蟹螯初薦 點出自己借酒消愁 醉倒山翁
無計可消除的「愁」 內容分析:漂泊異地,孤寂沉鬱 第2層(下片):懷念故人,傷感遲暮 作者雖求一醉忘卻懷念之憂,但卻忽見夕陽西下,勾起遲暮之感 但愁斜照斂。
一 層次井然,章法緊密 指出時令、地點,點明游子悲秋之意 將景物添上蕭條落寞的氣氛 引入暮雨、鳴蛩、深閣裁剪、靜掩雲窗種種冷落蕭颯的景象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綠蕪凋盡臺城路 上片寫景 殊鄉又逢秋晚 條理分明 精要簡潔
自然景象 作者所聞 作者的行動 和歎息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一 層次井然,章法緊密 綠蕪凋盡臺城路 由遠而近由人及己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 深閣時聞裁剪 雲窗靜掩,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簞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一 層次井然,章法緊密 上應「殊鄉又逢秋晚」,下開懷念之情和日暮之悲 下片抒情 荊江留滯最久 將懷人之意、游子之思收束在一起,兼有日暮之悲 但愁斜照斂 結構完整情景相輝渾然天成
沉鬱蒼涼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二 描寫細緻,情景交融 綠蕪凋盡臺城路 景 情 蕭條的 晚秋之景 客居異鄉的惆悵心情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二 描寫細緻,情景交融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 深閣時聞裁剪 景 情 寫出秋晚的寒意 暗寓客居者無人預備新衣
直接寫出作者對時光飛逝、世態炎涼的感歎 表示沒有人與自己來往,烘托獨居寂寞之感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二 描寫細緻,情景交融 雲窗靜掩,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簞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二 描寫細緻,情景交融 但愁斜照斂 景 情 描繪夕陽斜照之景 暗示懷友之情無法排遣及 日暮之悲
華麗而不濃豔 清麗而不庸俗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三 遣詞造句精確清麗 「雲窗」、「羅裀」、「花簟」、「玉液」 「暮雨」、「鳴蛩」、「露螢」、「清夜」、「西風」、「亂葉」
道出身處異鄉兼逢秋晚的雙重悲意 反映對季節更換的敏感,對人情疏遠、世態炎涼的悲感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三 遣詞造句精確清麗 殊鄉又逢秋晚 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四 對句工整,流動灑脫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 (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無呆板之感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 渭水西風,長安亂葉
《晉書》車胤以布囊盛螢火蟲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五 巧用典故,渾然天成 表示詞人在異鄉百無聊賴,故借讀書排遣心中鬱悶 尚有綀囊, 露螢清夜照書卷 表示不汲汲於功名富貴的高潔之志
《世說新語˙任誕》中畢卓的論說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五 巧用典故,渾然天成 說出自己登高不見故人,所以想借美酒佳肴來消愁 玉液新篘,蟹螯初薦
晉人山簡「置酒輒醉」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五 巧用典故,渾然天成 自擬山翁,說明自己已屆暮年,並想仿效山翁般一醉解千愁 醉倒山翁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六 善於融化前人詩句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渭水西風,長安亂葉 擷取詩意配合音律
‧一韻到底 ‧用韻和諧 ‧富音樂性 作法評賞:清麗細緻,語言精煉 七 音律精妙,用韻和諧 「晚」、「剪」、「掩」、「簟」、「卷」 上片 「限」、「轉」、「遠」、「薦」、「斂」 下片
選篇探究 1. 試結合寫作背景,簡述周邦彥撰寫此詞時的思想感情。 ‧想起昔日荊州和汴京的故人,心中無限惆悵。 ‧周邦彥經過金陵,時值深秋,看見衰敗的秋景;
選篇探究 2.試以《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為例,闡述周邦彥怎樣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上片寫景為主,景中注情; ‧起句刻畫蕭條秋景,寄寓客居的惆悵; ‧「暮雨」、「鳴蛩」、「裁剪」等均緊扣「殊鄉」、「秋晚」; ‧下片「西風」、「亂葉」、「斜照」均寫景繫情。
選篇探究 3. 周邦彥善於融化古人詩句於自己的詞中,借用自然而無痕跡。試以《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為例,簡要說明周詞融化前人詩句入詞的特色。 ‧ 「渭水西風,長安亂葉」化賈島詩句「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跨篇探究 1. 試分析《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和《詩經‧秦風‧蒹葭》兩篇作品的開首兩句,分別在詩詞中起著甚麼作用?試分別析述之。 ‧ 兩篇起句均寫秋景,並奠定全篇感情基調。 ‧《齊天樂》刻畫綠草凋零,抒發客居異鄉的惆悵,奠下沉鬱蒼涼的情調。 ‧《蒹葭》描寫蘆葦上霜露凝結,渲染淒迷氣氛,烘托不見伊人的淒涼惆悵。
跨篇探究 2. 根據《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和唐代高適《除夜作》,回答所附問題。 (1) 從兩篇作品中的哪些字眼可知周邦彥和高適寫《齊天樂》和《除夜作》時正身處他鄉?他們怎樣帶出自己羈旅的寂寞? ‧《齊天樂》中「殊鄉又逢秋晚」;《除夜作》中「旅館」、「客」。 ‧《齊天樂》用寓情於景手法,「綠蕪凋盡」、「暮雨」、「鳴蛩」、「裁剪」等。 ‧《除夜作》直接描寫除夕夜感受,並想到時間流逝。
跨篇探究 2. 根據《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和唐代高適《除夜作》,回答所附問題。 (2) 《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與《除夜作》在抒發思念之情時,所運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試比較之。 ‧ 均用由此及彼、由彼見此的寫法。 ‧《齊天樂》從故人遙望自己的角度,反寫對故人的思念。 ‧《除夜作》亦從故鄉親人的角度,反寫對思鄉之情。
跨篇探究 3.根據《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和郁達夫《故都的秋》(節錄),回答所附問題。 (1) 《齊天樂》和《故都的秋》分別選取了哪些自然景物來描述秋天?這對表現作者各自的情感有何幫助? ‧《齊天樂》選取寥落、冰冷的景物,加重冷清氣氛,為抒情奠定基調。 ‧《故都的秋》選取色調慘淡的景物,表現北平秋意,與所抒之情統一。
跨篇探究 3.根據《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和郁達夫《故都的秋》(節錄),回答所附問題。 (2) 《故都的秋》的秋景在氣氛上與《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有甚麼不同?試比較之。 ‧《故都的秋》氣氛沉靜、淡然、優美。 ‧《齊天樂》氣氛蕭瑟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