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6 Views
華碩品牌代工分家. 華碩品牌代工分割分家. 2009 年 12 月 11 日,華碩宣佈將代工事業 - 和碩公司,正式以和碩股票減資作價方式,獨立分割. 投資人. 減資爭議. 罕見的 『 兄弟分割 』( 水平分割 ) 華碩由原本 424.7 億股本,減資至 63.7 億,減資幅度 85% 華碩對和碩持股減低至 25% ,其餘 75% 股權改由原華碩全體股東取得 投資人因分割持有未上市股票,承擔流動性風險 部份外資機構、投信法人不得持有未上市股 票,引發機構投資人賣壓. 宣告反應. 華碩創始背景. 主機板起家 1989 年童子賢、廖敏雄、徐世昌、謝偉琦,華碩四傑創辦
E N D
華碩品牌代工分割分家 • 2009年12月11日,華碩宣佈將代工事業-和碩公司,正式以和碩股票減資作價方式,獨立分割 投資人
減資爭議 • 罕見的『兄弟分割』(水平分割) • 華碩由原本424.7億股本,減資至63.7億,減資幅度85% • 華碩對和碩持股減低至25%,其餘75%股權改由原華碩全體股東取得 • 投資人因分割持有未上市股票,承擔流動性風險 • 部份外資機構、投信法人不得持有未上市股 票,引發機構投資人賣壓
華碩創始背景 • 主機板起家 • 1989年童子賢、廖敏雄、徐世昌、謝偉琦,華碩四傑創辦 • 創始人背景均為宏碁工程師 • 專攻『主機板專業公司』
時代背景 • 1985年 Intel 386電腦 + Microsoft MS-DOS 1989年Intel 486電腦 + 1990年Windows 3 1995年Windows 95 • 電腦產業興起,主機板需求遽增 • 舊有廠商以美國及宏碁等自組電腦需求為主 • 其他代工廠商規模不大,技術落後
華碩優勢 • 技術、品質優勢 • 以舊版386晶片組改裝,領先發表486主機板 • 重研發:創業前8個月燒掉一半以上資本額在研發 • 開始以組裝市場(Clone、DIY)為主 • 毛利高 • 避開宏碁、精英等既有國際代工 • 順利獲利並建立品牌知名度
施崇棠加入 • 四大創始人股份相同,意見難以整合 • 均為工程師背景,無大型組織經驗 • 1994年邀請宏碁老長官-施崇棠加入 • 童子賢讓出董事長及總經理職位 • 施崇棠帶來完整組織與策略規劃 • 確立華碩以品質、技術出發的品牌定位
突飛猛進 • 1992年起個人電腦產業走向專業分工、委外代工的趨勢 • 華碩1994年起營運成績: • 1994年毛利率由15%跳至25%,之後持續在30%以上 • 稅後淨利率躍昇至22.3%,1998年達33%
股票上市 • 1996年華碩股票上市,股價快速上升,隔年股價達890元,取代國壽成為台灣新股王 • 後續股王:廣達、敦陽、威盛、禾伸堂、聯發科、宏達電 • 高科技產業正式成為台灣經濟重心
多角化策略 • 1995年開始多角化策略 • 個人電腦 • 筆記型電腦 • 光碟機 • 網通、伺服器產品 • 2002年因應低價電腦,成立華擎公司主攻低價品牌
筆記型電腦品牌茁壯 • 同時兼營自有品牌 + 代工業務 • 2001年起,筆記型電腦銷售迅速成長 • 2003年後超越傳統主機板業務,成為華碩最主要收入來源
小筆電旋風 • EeePC:2007年推出,開創小筆電浪潮 • 小筆電最早概念為OLPC計畫之百元電腦 • 各媒體評為年度風雲產品 • Amazon該年度最想要聖誕禮物 • 與Apple iPhone並列為最具影響力產品 • Intel針對小筆電推出Atom處理器 • 2007第四季全球NB排名 No. 9,2008第一季躍昇為 No. 5,首度擠入全球前五大
產業概況 • 筆記型電腦逐漸替代桌上型電腦產品 • 2009年NB出貨量已超越桌上型電腦 • NB平均售價逐年下降 • NB代工產業逐漸成熟、毛利降低
【表2】2005-2009年全球電腦製造業主要產品出貨量比重【表2】2005-2009年全球電腦製造業主要產品出貨量比重 單位:%
【表3】2005-2010年筆記型電腦平均售價 平均售價單位:美元
【表4】2009年主要筆記型電腦製造廠商營運狀況【表4】2009年主要筆記型電腦製造廠商營運狀況 營業收入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宏碁模式 • 2000年底宏碁宣佈轉型與再造,分成泛宏碁集團的「宏碁、緯創、明基三集團」 • 宏碁:品牌 • 緯創:代工 • 明基:手機、網通 • 大獲成功:宏碁、緯創同時成長 • 母子分割型式:垂直分割 • 洽特定人釋股 • 分批多次稀釋股權
兄弟分家 • 華碩2008/1亦分家為和碩,但仍100%持股 • 代工利益衝突 • 2009/01華碩錯估庫存,首度單季虧損 • 法人預估虧損達30億 • 原本預估賺40億,相差高達70億 • 同時期宏碁、緯創仍成長
事件發展 • 2009年12月證交所修改規定 • 放寬子公司簡易上市門檻,豁免6個月掛牌規定 • 華碩、和碩得以同時減資上市 • 2010/ 6/ 24 華碩、和碩正式同時上市 • 華碩、和碩能否追上競爭對手?
問題1:為何華碩與宏碁最後均選擇將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家?代工產業有什麼特性?品牌產業有什麼特性?兩者結合有何優劣與衝突?問題1:為何華碩與宏碁最後均選擇將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家?代工產業有什麼特性?品牌產業有什麼特性?兩者結合有何優劣與衝突?
問題2:華碩的筆記型電腦代工事業,處於筆記型電腦產業鏈中的哪個部份?該行業之競爭結構為何?華碩於代工行業中競爭地位為何?主要競爭對手及上下游產業為何?同產業鏈中,EMS(電子組裝廠)積極進行垂直整合,為何與華碩分割策略不同?問題2:華碩的筆記型電腦代工事業,處於筆記型電腦產業鏈中的哪個部份?該行業之競爭結構為何?華碩於代工行業中競爭地位為何?主要競爭對手及上下游產業為何?同產業鏈中,EMS(電子組裝廠)積極進行垂直整合,為何與華碩分割策略不同?
問題3:宏碁之品牌代工事業分割方式為何?與華碩有何差異?兩公司分割方式各有何優點及缺點?問題3:宏碁之品牌代工事業分割方式為何?與華碩有何差異?兩公司分割方式各有何優點及缺點?
問題4:投資人為什麼對於華碩股權分割有所爭議?如果您是華碩CFO,要怎麼消除投資人疑慮?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問題?問題4:投資人為什麼對於華碩股權分割有所爭議?如果您是華碩CFO,要怎麼消除投資人疑慮?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