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科研情况介绍及项目发布 西安交通大学 二 O 一二年七月

科研情况介绍及项目发布 西安交通大学 二 O 一二年七月. 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 优势科研领域 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校企合作 项目推介. 提 纲. 发展历程. 一、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2000 年三校合并. 1896 年创建. 1956 年战略西迁. 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首批 “ 211 工程”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 首批“ 985 工程”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知名大学( 1999 年,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

ivr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研情况介绍及项目发布 西安交通大学 二 O 一二年七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研情况介绍及项目发布西安交通大学二O一二年七月科研情况介绍及项目发布西安交通大学二O一二年七月

  2. 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 优势科研领域 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校企合作 项目推介 提 纲

  3. 发展历程 一、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2000年三校合并 1896年创建 1956年战略西迁

  4. 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首批 “211工程”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 首批“985工程”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知名大学(1999年,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 2000年,新的西安交通大学组建,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5. 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临床教学医院 • 教师2214人,正副教授1500余名 • 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工程院院士12名 •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017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3044人

  6. 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个 • 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 4 个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

  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 • 教育部工程中心 2 个 • 卫生部省重点实验室 2 个 • 陕西省重点科研基地 16 个

  8. 学校的国际交流 与美、英、日、德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 余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 聘请国际著名学者、美国三院院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 D. Joseph 教授为我校荣誉教授 多相流、传热传质与能量转化国际学术会议 美国福特公司参观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

  9. 二、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始建于1990年,以多相流非线性动力学与热质传递、能源高效和可再生转化的微多相流光化学与热化学反应理论,石油替代燃料和掺氢内燃发动机多相流燃烧及排放控制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2003、2008年评估中,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集体,并获集体金牛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

  10.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1995年建成,着重研究材料服役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薄膜及涂层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导向,开展以力学性能为主要指标的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研究,其重点为提炼表征材料基本属性的性能参量及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和判据指标,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获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强调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注重相关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和特异现象的基础研究,保持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

  11.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始建于1989年。主要在电介质(包括纳米复合、生物)材料、结构、性能、表征及其应用、电气设备及其智能化、电力设备及其绝缘系统的寿命管理、电工电能新技术及应用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研究手段完备、系统,科研条件处于国际上大学同类实验室领先水平。实验室科研成果丰硕,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主办大型国际会议9次,在国内外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163 人次,其中国际学术团体任职26人次。

  12.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以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制造信息化与制造系统工程,制造系统与设备的控制与集成,先进制造系统的管理与决策为主要研究方向,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工程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和管理工程等领域的新成果,发展制造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近年来,实验室根据国民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在先进制造及相关的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并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13.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始建于1995年。通过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和技术集成,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可控涡三元流离心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旋叶压缩机等多种新产品,形成了设计和制造一体化先进技术并成功地实施了技术转移,并在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中心还结合国防工业的需要,研制出相关设备,为神舟号飞船发射和潜艇升级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14. 快速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始建于2005年,以提高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研究开发快速反求、快速原型技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并形成产业化,在重大工程应用。为制造业提供成套的快速制造工程化研究成果和技术支持。

  15. 能源与动力领域 电气工程领域 电子信息领域 机械工程领域 材料领域 生物医学领域 管理领域 三、优势科研领域

  16. 1、能源与动力领域 5 个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 ),其中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是我国最早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 3 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 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 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其中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二级学科的评分名列全国第一。

  17. 2、电气工程领域 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4年至今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研究方向:电机与电器、高压与绝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18. 3、电子信息领域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培育) 近5年科研获奖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22项。 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 4、机械工程领域 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工程(2007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第3)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从2000年至今,共获得国家奖5项 研究方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

  20. 5、材料领域 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 2004年至今共获得国家奖5项 研究方向:材料学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

  21. 6、生物医学领域 3个国家重点学科 (法医学、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 3个临床医院。 获得5个新药证书(心荣、白葛根素、红毛新碱等)。 研制开发了一批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制剂(心脏起搏器、胃液分析仪等)。

  22. 7、管理领域 2个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 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七年获“管理学”学科门类排名第一;在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学科排名中,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双双获得第一名。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工业工程 、信息管理、技术经济、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

  23. 四、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2001年以来,我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家级成果奖的获奖质量不断提高,获得国家二等奖以上成果己达31项。

  24. 近年获得的部分重大科研项目(973)

  25. 五、校企合作 西安交大在科学研究中,结合国家和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发挥科技优势,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与政府、企业采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实体、共建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让、解决企业难题等多种灵活方式,致力于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在项目、经费、合作模式、合作范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6. 我校与陕西省科技厅为主发起人发起成立的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企业参与,各级政府推动,以市场为引导,集成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有效科技资源。主要面向陕西区域经济,从事产业技术开发和转移。我校与陕西省科技厅为主发起人发起成立的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企业参与,各级政府推动,以市场为引导,集成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有效科技资源。主要面向陕西区域经济,从事产业技术开发和转移。 原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和卢秉恒院士为 研究院揭牌 原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在研究院 成立仪式上讲话

  27. 我校与东方汽轮机厂共同发起成立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东汽是国家动力装备方面的主导企业,在西部乃至整个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更大的科研任务,为国家的自主创新作贡献。我校与东方汽轮机厂共同发起成立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东汽是国家动力装备方面的主导企业,在西部乃至整个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更大的科研任务,为国家的自主创新作贡献。

  28. 模块化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成套产品 六、项目推介 是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热能,生产和供应50-60℃生活及生产用热水的集中供热装置,适用工程规模为日产水6-400吨、北纬35度以南的地区。系统在日照充足时依靠太阳能集热单元可吸收到足够的热量而保证热水温升;当日照不足时依靠热泵装置吸收空气中的热能为系统补充能量,通过优化的系统集成和智能化中央控制技术实现整个系统全天候稳定供热。 系统年均能量来源约70%为太阳辐射能、20%为空气热能,10%为电能,年均综合能效比(COP)8-12。总投资800万元,约可实现年产值0.4-1.0亿。

  29. 控制系统和热泵机组安装 使用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住宅楼

  30. 项目发明了材料组相的高温稳定性协同控制技术,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抗磨性;发明了局部抗磨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一体化技术,解决了高温抗磨部件对硬度、稳定性和强韧性等综合要求高的技术瓶颈;发明了界面协同控制技术和复合剂技术,解决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复合稳定性等难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高温抗磨性;发明了组相形态、分布和应力协同的电磁和变速离心铸造技术,解决了高温抗磨材料制备和成型过程中偏析和开裂难题,提高了材料制备的稳定性。项目发明了材料组相的高温稳定性协同控制技术,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抗磨性;发明了局部抗磨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一体化技术,解决了高温抗磨部件对硬度、稳定性和强韧性等综合要求高的技术瓶颈;发明了界面协同控制技术和复合剂技术,解决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复合稳定性等难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高温抗磨性;发明了组相形态、分布和应力协同的电磁和变速离心铸造技术,解决了高温抗磨材料制备和成型过程中偏析和开裂难题,提高了材料制备的稳定性。 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本项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轧辊、导卫板和筛板等典型高温抗磨材料部件,并在十余家企业大批量生产,在宝钢、首钢和重钢等18家单位采用该技术,获经济效益1.7亿元。

  31.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照明灯系列技术有:太阳能照明灯设计技术,太阳能照明灯过放控制技术,太阳能照明灯光控技术,太阳能照明灯定时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照明灯系列技术有:太阳能照明灯设计技术,太阳能照明灯过放控制技术,太阳能照明灯光控技术,太阳能照明灯定时技术。 这些技术经过近两年的试验,已达到了产品的实用化要求,解决了防短时光照误动作,防水、防潮等问题,从目前太阳能照明灯的技术发展来看,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太阳能照明灯

  32. 晶体硅切片技术 提供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布置、清洗配方、工艺调试等,分析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硅片表面阴刻线(凹槽)或阳刻线(凸出)、硅片表面线痕、跳线、断线等。

  33. 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 提供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布置、工艺配方、工艺调试等,在通用硅片上实现平均光电转换效率18.5%,整线碎片率小于1%的目标。

  34.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工艺技术 提供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布置、工艺调试等,组件合格率达99.5%,整线碎片率低于千分之五,确保一次通过欧美国家的测试认证。

  35. 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技术 提供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技术,具体包括系统配置,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调试与维护等。

  36. 我国水泥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水泥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能源浪费大户。水泥生产线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技术充分利用水泥生产中的中低温余热,降低水泥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开发研制水泥生产线中低温余热利用系统,该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我国水泥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水泥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能源浪费大户。水泥生产线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技术充分利用水泥生产中的中低温余热,降低水泥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开发研制水泥生产线中低温余热利用系统,该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水泥生产线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技术 现场运行的SP余热锅炉 现场运行的AQC余热锅炉

  37. 本项目开发的逆变器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可等效为恒压源和恒流源的综合,具有独特的受光照和环境温度影响的功率曲线。系统实时检测太阳能电池端电压和输出电流,并控制母线电压,使系统输出功率始终与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匹配,以得到较高的效率。本项目开发的逆变器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可等效为恒压源和恒流源的综合,具有独特的受光照和环境温度影响的功率曲线。系统实时检测太阳能电池端电压和输出电流,并控制母线电压,使系统输出功率始终与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匹配,以得到较高的效率。 单相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装 置 照 片 装 置 照 片

  38. 本项目针对电厂煤质频繁变化状况,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锅炉变煤质运行的在线监测及燃烧优化系统。首次将煤燃烧全生命周期的各项参数进行集成在线监控,实时定量监测入炉煤煤质、制粉系统运行状况、风煤配比、炉内温度场及气氛场、燃尽状况、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等,并在此实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已建立的制粉、着火、燃尽模型,以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为综合目标函数,运用相关数学手段建立起实时的专家运行及经济性分析系统,在线指导燃烧调整,最终使得目前“黑匣子”状态下的煤粉燃烧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可控。系统中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也是自行开发设计。系统投运后提高锅炉效率1%以上,降低NOx排放10%~30%。本项目针对电厂煤质频繁变化状况,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锅炉变煤质运行的在线监测及燃烧优化系统。首次将煤燃烧全生命周期的各项参数进行集成在线监控,实时定量监测入炉煤煤质、制粉系统运行状况、风煤配比、炉内温度场及气氛场、燃尽状况、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等,并在此实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已建立的制粉、着火、燃尽模型,以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为综合目标函数,运用相关数学手段建立起实时的专家运行及经济性分析系统,在线指导燃烧调整,最终使得目前“黑匣子”状态下的煤粉燃烧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可控。系统中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也是自行开发设计。系统投运后提高锅炉效率1%以上,降低NOx排放10%~30%。 煤质多变下的燃烧优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39. 煤质多变下的燃烧优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系统主界面 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

  40.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