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00 Views
環境教育創意教學法. 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學務長 暨中央環境教育輔導團中區輔導團委員 林 明 瑞. 環保小統計 ( 2002 年). 台灣地區人口密度 624 人 / 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4800 多人,台灣人口密度目前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孟加拉。 台北市機動車輛密度方面,每平方公里達 5976 輛,而台北縣、北部地區及 台灣地區的機動車輛密度 則分別為 1211 輛、 1524 輛及 471 輛 。 93 年 11 月底台灣地區毛豬在養頭數為 682 萬頭 ,豬隻 飼養密度 189.4 頭 / 平方公里 。
E N D
環境教育創意教學法 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學務長 暨中央環境教育輔導團中區輔導團委員 林 明 瑞
環保小統計(2002年) • 台灣地區人口密度 624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00多人,台灣人口密度目前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孟加拉。 • 台北市機動車輛密度方面,每平方公里達5976輛,而台北縣、北部地區及台灣地區的機動車輛密度則分別為1211輛、1524輛及471輛。 • 93年11月底台灣地區毛豬在養頭數為682萬頭,豬隻飼養密度189.4頭/平方公里。 • 屆至90.6.30台灣地區公共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平均僅7.5%(台灣省0.4%、台北市50.6%、高雄市17.2% ) 。 • 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12756 美元。
學校經常採用的環境教育及活動方式 1.中小學適合採行多科融入、延伸式環境教學法 2.認識校園植物、花木領養、票選校花校樹 3.舉辦各種環境教育主題(水資源保育、節約能源、自然生態保育)之學藝競賽、跳蚤市場 4.校園學習棲地(如生態(物)教材園、環境學習步道、生態池、自然觀察區)之教學 5.班級學習棲地(如班級花圃、花檯、走廊)之經營及教學 6.校園生物棲地(ecological habitats;biotope)
北市溪山國小營造校園學習棲地 • 校園環境議題:移除籃球旁的龍柏,改種山櫻花之議題討論及執行 1.引起學生興趣 2.融入各科教學 與日常生活結合 3.動手做,師生一同參與 4.以討論的方式處理問題 5.持續棲地營造學習
高雄市加昌國小運用校園中的小角落佈置成觀賞表演區及小小生態池高雄市加昌國小運用校園中的小角落佈置成觀賞表演區及小小生態池
環境教育課程經常採用之教學法 1.一般講述 2.實驗活動 3.分組討論 4.班級討論 5.腦力激盪 6.辯論會 7.角色扮演 8.模擬遊戲 9.價值澄清法 10.議題討論 11.兩難困境 12.行動研究學習 13.戶外教學(校外參觀、校園內戶外活動、野外觀察) 14.STS教學法(科學、技學、社會) 15.探索式教學法
利用分組討論進行各種形式教學 1.實驗教學 2.腦力激盪:各組就某一環境議題,由與會每個人依所學、經驗、認知,提出觀點、建議、或解決方法,而各種方案則經由反覆批評、檢視之過程,討論出最佳決策及方法。 3.STS教學法(科學、技學、社會):各組成員就某一環境議題,進行任務編組,利用各種科學方法收集與議題相關的資訊,包括:專家訪問、資料查詢、現場探勘、問卷調查等方式,以各種民主程序進行辯論、討論及決策,決定出最佳的議題解決方式,以作為後續行動準繩,或提供給行政單位作參考,這也是環境議題調查經常採用的方法。 4.探索式教學法:整個學習的歷程是以各小組學生的探索及討論為中心,教師僅居於提問、引導的地位。 5. 行動研究教學法
辯論會、角色扮演、兩難困境、價值澄清 • 若某一環境議題較具有爭議性,教師一時之間難以說明清楚,或不想強輸自己的價值觀給學生,經常會採行辯論會、角色扮演、兩難困境、價值澄清等方式進行教學,最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 1.辯論會:就議題正反意見,分成兩組進行辯論 2.角色扮演:教師就某一環境議題選出各適當角色進行扮演,演一齣話劇,或仿2100開講的方式,進行辯論,未參與演出者或安靜觀賞,或參與討論。 3.兩難困境:由教師就某一環境議題提出正反兩種令人難以決定想法,想藉此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環境價值決擇。 4.價值澄清:利用兩難困境的環境議題,導引學生對某項環境資源在其內心作出價值高低之判斷。
環境戶外教學 • 環境戶外教學是最常採用、最有效的環境教育教學法。 1.校外參觀 2.校園內戶外活動:可結合校園學習棲地營造及學習活動單的使用,使成為最有效、安全的環教學習方式。 3.野外觀察
模擬遊戲 • 「遊戲」本身具有「趣味性」和「活動性」,模擬遊戲以一環境概念為主題,由參與者模擬各種環境角色,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自然環境教育,不僅能在各種年齡層實施,同時也具有相當的成效,也是推行自然環境教育經常用到的方法之一。 1.荒野保護協會:正宗愛台灣10個遊戲 :其中如「台灣黑熊求生記」和「小小魚兒要回家」等為一連串的「模擬遊戲」,透過動態或是靜態的活動方式,帶領參與者模擬、體驗自然生態。 2.約瑟夫‧柯內爾:與孩子分享自然:流水學習法:和樹做朋友-化身為樹。 3.擁擠地球的遊戲(人口過度膨脹)、野狼吃山羊、山羊吃草的遊戲(自然生態平衡)
金米斯 (Kemmis)的計劃、行動、觀察、反思、修訂改進之螺旋模式
Elliot模式:構思之問題意念可隨行動研究歷程而改變Elliot模式:構思之問題意念可隨行動研究歷程而改變
如何開始校園環境永續行動研究計畫 第一部分:規劃、陳述所關注的校園環境及環境教育問題。 1.你關心什麼事?問題的背景與性質為何? 2.你為何會對此事有興趣?問題的重要性如何? 3.你想你能做些什麼?可行性如何?預期目標為 何? 4.你能收集到什麼證據、資料來幫助你暸解╱判斷這些問題? 5.要如何收集那些證據、資料? 6.如何能確認你對事情的判斷是正當、正確的?
上述問題的答案可以協助你產生一個有可行性的行動研究計畫以及幫助評估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再依行動螺旋圖歷程發展成一完整行動研究:上述問題的答案可以協助你產生一個有可行性的行動研究計畫以及幫助評估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再依行動螺旋圖歷程發展成一完整行動研究: 1.關注問題,2.研擬策略,3.採取行動,4.反省評鑑,5.再度關注與修正。 *水環境行動研究實例 1.關注問題:當校園水環境發生問題或在實施水環境教育的過程遭遇問題;例如:我們校園的水池嚴重優養化,到底問題出在哪呢?經同學們初步討論的結果,可能是:(1)同學餵食魚兒時,丟了太多的食物呢?或(2)流入水池的水太髒的緣故?或(3)水流循環不良,形成死水呢?
2.研擬策略:構想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之策略」2.研擬策略:構想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之策略」 先進行任務編組,利用各種科學方法收集與議題相關的資訊,(包括:專家訪問、資料查詢、現場探勘、問卷調查等方式),(以各種民主程序)進行(辯論、)討論及決策,決定出最佳的議題解決方式,以作為後續行動準繩(,或提供給行政單位作參考)。例如:同學們討論出的:(1)解決方案:同學餵食魚兒時,少丟些食物,以維持水池水質清澈;(2)解決方案:設法不讓髒水流入水池;以避免水池水質受到污染;(3)解決方案:在水池內裝設循環馬達,以避免水池形成水流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