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问题解决 第三节 想象 第四节 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本质特征 和 内在规律性 联系的 间接 的、 概括 的反映。 它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二)思维的特点. 1 、 间接性 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或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反映。 2 、 概括性 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3 、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问题解决 第三节 想象 第四节 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一)思维的概念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 它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3. (二)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或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反映。 2、概括性 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的活动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更新和改组。

  4. 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 从反映内容看,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性; • 从反映的形式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应,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 联系: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5. 二、思维的种类 • 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 动作思维 • 又称操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进行的。 • 三岁以前婴儿的思维是以动作思维为主。

  6. 2. 形象思维 • 是指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往往是通过对表象的联想与推理来进行的。 •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

  7. 3. 抽象思维 • 又叫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所进行的思维。 • 只有到青年后期才能具有较发达的抽象思维。 •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 成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8. 根据解决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步骤和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解决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步骤和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 直觉思维: • 是指思维步骤和思维过程不明确、不清晰,对某些现象或问题直接地迅速地作出某种猜想、假设或判断的思维。 • 它具有整体性、直观性、简约性、突发性、模糊性的特点。

  9. 2. 分析思维: • 是指明确意识到思维的步骤和思维的过程,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

  10. 根据思维的方向性和多向性,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方向性和多向性,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1. 集中思维 • 又叫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 • 其主要特点是求同。

  11. 2. 发散思维 • 又叫分散思维,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12. 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常规性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13. 三、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贯串于人的整个思维过程之中,其它过程都是由其派生出来的主要环节。 •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 •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和特征结合起来考虑的思维过程。

  14.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意义;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才更加完备。

  15. (二)比较与分类 • 比较:是在头脑里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相异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 分类:分类是在头脑里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种类。 •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才能够进行科学的分类。

  16. (三)抽象与概括 • 抽象: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 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17.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 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推广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 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18. 四、思维与语言 •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19.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2.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20. (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1.本质属性不同。 • 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 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 3.表达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4.语言的语法法则与人类的思维规律不同。

  21.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 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22.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提出假设 • 检验假设

  23.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知觉情境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0元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800元买回来,再以900元卖出去。问:他赚了多少钱?

  24. (二)迁移 • 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 正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课题的解决 • 负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阻碍新课题的解决

  25. (三)定势的影响 • 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 也就是说,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同一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以后仍然用习惯了的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问题。

  26. 陆钦斯的量水实验

  27. (四)功能固着 •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

  28. (五)动机和情绪状态 • 不同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有不同的影响。 就动机性质而言,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对人的推动力越大,活动效率越高。就动机强度而言,般说来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镇静、愉悦、轻松的情绪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使问题顺利解决。

  29. 动机和情绪状态

  30. (六)原型启发 • 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 其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31. (七)个性特征 • 有良好个性特征的人,能克服困难迅速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许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32.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 (一)算法 •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 (二)启发法 • 1.手段-目的分析 • 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是: • (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 • (3)实现子目标; • (4)提出新的子目标。

  33. 三层圆盘的河内塔问题

  34. 2.逆向搜索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例: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农妇提一篮鸡蛋上街,第一个顾客买了她所有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二个顾客买了她余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以后的每一个顾客都这样买下前一个顾客买后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当卖到第7个顾客时,她的鸡蛋全部卖完,用1,2,3,4,5,6,7给顾客编号,an表示他们买去的鸡蛋,填写下表:(提示:最后一位买主“7”,必定只买了一个鸡蛋,即a7=1).2.逆向搜索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例: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农妇提一篮鸡蛋上街,第一个顾客买了她所有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二个顾客买了她余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以后的每一个顾客都这样买下前一个顾客买后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当卖到第7个顾客时,她的鸡蛋全部卖完,用1,2,3,4,5,6,7给顾客编号,an表示他们买去的鸡蛋,填写下表:(提示:最后一位买主“7”,必定只买了一个鸡蛋,即a7=1).

  35. 3.简化计划 •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简单的形式,然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再从此解决整个复杂问题。 • 4.类比迁移策略 • 类比迁移策略是个体把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上的策略。

  36. 第三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认识活动。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37. 二、想象的功能 (一)预见功能 (二)补充功能 (三)代替功能 (四)调节功能

  38. 三、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1.梦:梦是无意想象的典型形式。 2.疾病引起的不随意想象 3.药物引起的不随意想象

  39. (二)有意想象 •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可以将想象划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40.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大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大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 • 再造想象的形成依赖于两个条件: • 一是正确理解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述的意义; • 二是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特性、新颖性的特点。 3.幻想:是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41. 第四节 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深刻性 (二)思维的敏捷性 (三)思维的灵活性 (四)思维的独创性 (五)思维的批判性

  42. 二、创造性思维及特征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 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43.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 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流畅性 、变通性、独特性。 • 多有直觉思维出现 • 创造想象的参与 • 多有灵感出现

  44. 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期: • 提出课题、搜集各种材料、进行思考的过程 (二)酝酿期: • 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时期。

  45. (三)豁朗期: • 这一阶段又称顿悟期或灵感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 (四)验证期: • 是指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46. 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其创新意识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三)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47. 作业 • 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