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说 “木 叶”

说 “木 叶”. 林庚.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 1910 年 2 月生于北京, 192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0 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 《 文学月刊 》 。早年和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情谊深厚,并称 “ 清华四剑客 ” 。 1933 年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朱自清 先生助教。曾先后在北京民国学院、 厦门大学、燕京大学任教。 1952 年, 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6 年, 任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至 1986 年退休,仍任北大中文系博 士生导师。 2004 年任北大诗歌中心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说 “木 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说 “木 叶” 林庚

  2.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1910年2月生于北京,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早年和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情谊深厚,并称“清华四剑客”。 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朱自清 先生助教。曾先后在北京民国学院、 厦门大学、燕京大学任教。1952年, 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6年, 任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至1986年退休,仍任北大中文系博 士生导师。2004年任北大诗歌中心 主任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 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 《夜》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 起”。林庚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 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3. 木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4. 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野田黄雀行》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答柳恽》

  6. 满树叶子吹动 叶子很多 枝繁叶茂 饱满 秋风叶落 叶子越来越少 空阔 落叶

  7.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飘零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饱含水份,繁密 ——微黄但不干燥, 无飘零之意

  8. 说 “木 叶” 林庚

  9. 比较 落叶-落木 落叶:以曹植的《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 洗干净了。

  10. 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4—6段) 第三部分:(7段) 发现问题: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木叶”为诗人们所钟爱。而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 “木”字。 分析问题:“木叶“被诗人喜欢的原因,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总结全文,说明“木 ” 与 “树”在概念上的差别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11. 木:   适用场合为秋天 含有落叶的因素 颜色上透着黄色 触觉上干燥而非湿润 感觉上很干爽 意境上空阔

  12. 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性,由其本体的质感,颜色等性质而引申出来的。而且暗示性是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的,要根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它给予读者的暗示和启发是无限的,在理解时,还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个性。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性,由其本体的质感,颜色等性质而引申出来的。而且暗示性是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的,要根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它给予读者的暗示和启发是无限的,在理解时,还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个性。

  13. 谈谈是否可以将标题该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呢?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14. 课外延伸 松 月 雪 杜鹃菊 柳 梧桐 燕 酒

  15. 质疑探究 梅 花

  16.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

  17.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