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859 Views
绪论. 一、文字与汉字、文字学与汉字学 二、汉字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汉字学的学科分支 四、汉字学的应用 五、汉字学参考书目 六、 问题讨论. 一.文字与汉字、文字学与汉字学. 1 .文字 1.1 文字的定义 (广义)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狭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刘又辛:文字是人类用以进行交际、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我们采用刘又辛先生的定义。 1.2 文、字 、文字 许慎 《 说文解字 》 : “ 文,错画也,象交文 ” 。甲骨文作 许慎所谓 “ 错画 ” (交错花纹)是本义。
E N D
绪论 • 一、文字与汉字、文字学与汉字学 • 二、汉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三、 汉字学的学科分支 • 四、汉字学的应用 • 五、汉字学参考书目 • 六、 问题讨论
一.文字与汉字、文字学与汉字学 1.文字 1.1文字的定义 (广义)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狭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刘又辛:文字是人类用以进行交际、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我们采用刘又辛先生的定义。 1.2文、字 、文字 许慎《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甲骨文作 许慎所谓“错画”(交错花纹)是本义。 “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古文字作 形。 “字”是会意字,妇女怀孕或生孩子为其本义。
《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字形结构是独体的,叫作文。形体结构是合体的,叫作字,字是在文的基础上孳乳发展而来的。《通志略·六书一》:“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字单用都具有文字之意,对文时则略有别。 • 先秦时代汉字称作“文”、“名”、“书”或“书锲”。 • “文字”连称,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琅玡台秦石刻有“同书文字”之语. “文字”一词流行并沿用至今。“文字”连称则指全部汉字.
1.3 汉字 • 即汉语文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体系,这种称名是在需要与其它语言文字相区别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是东汉随佛教传入梵文后,如南朝梁僧祐《梵汉译经音义同异记》:“或善梵文而不了汉音,或明汉文而不晓梵音”。再有是元蒙古族入主中原传入蒙古文后,《元史·兵志》:“造蒙古汉字文册以用。”
2. 文字学与汉字学 • 2.1文字学 • 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性质分类及其发生发展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 根据研究对象范围或研究方法的不同,文字学有广狭之分: • 普通文字学,广义上的文字学,是以世界上所有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性质分类、发生、演变的共同规律的,也称做一般文字学。重要著作有前苏联学者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其不足是没有汉字材料) • 比较文字学,以某几种记录不同语言的文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结构特点、性质、发生发展规律的文字学。重要著作如王元鹿《比较文字学》,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当前国内学者纳西东巴文与甲骨金文对比研究)
专门文字学,狭义上的文字学,也叫个别文字学,以记录某一种语言的文字为研究对象。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学著述,都是个别文字学,汉字学为其中之一。专门文字学,狭义上的文字学,也叫个别文字学,以记录某一种语言的文字为研究对象。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学著述,都是个别文字学,汉字学为其中之一。 • 文字学与单纯的文字研究考证不同,它不是以具体的个别字为研究对象,而是把文字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它研究的是文字这一书写符号体系的性质、结构、功能、起源、 演变规律和前途。
2.2汉字学 • 本课程实为汉语言文字学,也叫汉字学。(英译名称有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writing ,oracle inscriptions )。 • 汉字研究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将汉字的学习研究叫“小学”,因为从周代以来,文字就是小学的重要学习科目,所以后人就连带地把研究文字的学问也称作“小学”。班固《汉书·艺文志》于“小学”之下,列文字学书目“十家四十五篇”。唐·颜师古注《汉书》说:“小学,曰文字之学也。”实质上,“小学”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位一体的学科。 • 近代章太炎接触西方语言文字及理论后,,才正式倡导“语言文字之学”这一名称(撰有《论语言文字之学》之文) 。 •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探讨汉字起源、性质、结构和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应用的学科。
二、汉字学的产生与发展 • 1.先秦萌芽时期 • 先秦时期已有对汉字的拆分讲解,如《左传·宣公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五年》:“……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 但这些分析是粗浅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 a.零碎,无系统。 • b.借助文字来阐发自己的见解或政治主张,并非为研究文字的发展或文字的构造规则而进行。
先秦出现过一些字书,如传说周宣王时代的《史籀篇》,秦代丞相李斯《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所做《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所作《博学篇》;汉代司马相如所作《凡将篇》,史游《急就篇》 ……乃用韵语编成的识字教材,是规范字体的课本,也算不得是文字的研究。
2.《说文》学时期 • 汉字的研究始于汉代. • 汉代整理用先秦六国文字写成的书,首先遇到的就是古文字的辨认问题,于是古文经学家就成为古文字的研究者。张敞、刘向、爰礼、扬雄、杜林、杜邺、贾逵、班固、卫宏、郑众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也是有名的“古文字学家”。 许慎是其集大成者,《说文解字》可以看作当时“古文字”研究的总汇,是文字学形成的标志。 • 《说文解字》以后,传统文字学中衰,至清代才又出现高峰(说文四大家)。
3.科学文字学时期 • 促使科学文字学形成的条件有: • 1.新材料的发现开阔了文字研究的视域。(清末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 2.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改进也研究方法和手段。(国外科学语言文字理论的了解和接触) • 3.社会的需要推动了文字学研究的发展。(汉字改革运动需要理论支撑) • 首先,文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突破。30年代唐兰《古文字学导论》的出版,50年〈中国文字学〉的出版,标志科学汉字学的开始形成。80年代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乃总结性研究著作。 •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文字资料开始得到全面的搜集整理,其研究成为文字学研究的重心;现代汉字研究也得到蓬勃发展;综合性通论式说文研究成果相继出现。
三、 汉字学的学科分支 • 从研究对象的范围角度,可分为三个方面: • 1.传统文字学: 以讲解《说文》为主,涉及六书、五百四十部首、形体流变等。 • 2.古文字学:以出土的古代文字资料为主,结合历史、考古,研究特殊的古文字形体变化规律、考释方法、各种古文字的特殊问题,涉及甲骨文、金文、玺印、石鼓、竹简、帛书等。 • 3.现代汉字学:研究当前汉字的学科,包括汉字的规范、简化、改革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化问题。
补充材料: • 王宁先生主张将汉字学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分支学科(参见《汉字构形学讲座》): • 1、汉字构形学 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形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就汉字的发展历史来说,不同阶段的汉字构形具有各自的特色。 而汉字构形学要能涵盖各阶段汉字构形的诸多现象,为研究各阶段汉字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汉字字体学 • 研究汉字字体风格特征和演变规律。 • 3、汉字字源学 • 汉字的形源,也叫字源。字源学就是研究探求形源的规律和汉字最初构型方式的学科。尽量找出汉字的最早字形,寻找每个字构字初期的构字意图。 • 4、汉字文化学 • 一方面是用文化的眼光来观察汉字,解释汉字;另一方面则是以汉字在构形中所携带的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对个体字符和对总体系统的文化信息的分析。
四、汉字学的应用 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对研究人类文明史及文字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学习汉字学,还有着以下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文献 出土文献的释读,无疑需要古文字学的专门知识。传世文献的正确理解,也离不开汉字学知识。 例如: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元为头。“元”何以释为“头”?甲骨文金文作 、 两种形体,为人而突出其头。 ⑵《说文》:“自,鼻也”。过去曾难以理解。甲骨文出土后,问题就明确了,甲骨文作 、 ,卜辞:“疾自”。 .
2.有助于提高辞书编纂质量 运用汉字学知识,可以提高字典辞书编纂质量。 例如:保 , 其本义各种工具书解说不一。《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词典》以为养育、抚养。其实甲骨金文保作 、 形,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保的本义是背。《尚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保、抱连用。
3 . 有助于提高汉字教学水平 各级汉字教学字量的确定,各种识字法的运用,都需要对汉字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汉字理论的科学指导 错别字的纠正,也离不开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例如:“步”不能写做 ;“却”不能写做 ,都是有道理可讲的。
4.有助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 规范整理汉字和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都必须需要研究汉字的历史发展,总结汉字发展的规律以为依据,从而择取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成分并推广之,对不符合文字发展和应用规律的成分加以妥善处理。 •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文字的信息处理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文字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既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基于汉字研究水平的提高。国家通用字表、信息交换用字表等的研制,就是这方面研究的重大工程。
主要参考书目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 唐兰 古文字学导论 • 唐兰 中国文字学
张玉金 当代中国文字学 • 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 许慎 说文解字
王宁 汉字构形学 • 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 • 王元鹿 比较文字学
王凤阳 汉字学 • 张桂光 汉字学简论 • 董琨 中国汉字源流
饶宗颐 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 • 黄德宽、陈秉新 汉语文字学史 • 刘志成 汉字学
六 问题与讨论 • 1.文字概念应包含哪些要素? • 2 .文字与汉字、 文字学与汉字学的区别。 • 3 .科学文字学得以产生的几个条件? • 4 .汉字学研究应包含哪些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