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39 Views
第六章 成本计算. 资产取得成本. 耗费资产成本.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 一、材料取得成本计算. 运费、挑选整理费、保险费、定额内损耗等. (一)外购材料. 买价 + 附带成本. 注:运费、保险费等费用的分配. (二)自制材料. 等同于生产材料,类似于产成品的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 借. 借. 贷. 贷. 二、固定资产. 1 、外购. 买价 + 附带成本. 运费、安装费、保险费、装卸费等. 请思考:如果固定资产的购入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话,该如何处理?.
E N D
第六章 成本计算 • 资产取得成本 • 耗费资产成本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 • 产品生产成本
一、材料取得成本计算 运费、挑选整理费、保险费、定额内损耗等 (一)外购材料 买价+附带成本 注:运费、保险费等费用的分配 (二)自制材料 等同于生产材料,类似于产成品的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 借 借 贷 贷 二、固定资产 1、外购 买价+附带成本 运费、安装费、保险费、装卸费等 请思考:如果固定资产的购入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话,该如何处理? 归集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成本转出 减少 增加
例1: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买价32,500元,另外支付运费300元。例1: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买价32,500元,另外支付运费300元。 借:在建工程 32 800 贷:银行存款 32 500 库存现金 300 例2:上述设备又支付安装费5,000元后投入使用。 借:在建工程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借:固定资产 37 800 贷:在建工程 37 800
外包 自制 2、自建 例1:企业委托某建筑公司建造一厂房,一次性支付款项545,000元。 借:在建工程 545 000 贷:银行存款 545 000 例2:又拨付材料85,000元。 借:在建工程 85 000 贷:原材料 85 000 例3:上述厂房完工,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借:固定资产 630 000 贷:在建工程 630 000 例4:企业自行建造厂房,拨付产品98,000元。 借:在建工程 98 000 贷:库存商品 98 000 例5:又支付建筑工人工资215,000元。 借:在建工程 215 000 贷:银行存款 215 000 例6:上述厂房完工,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借:固定资产 313 000 贷:在建工程 313 000
以材料为例 一、总体思路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二、存货盘存制度 物价变动的影响 (一)永续盘存制 根据账簿记录计算增加数、减少数和结存数 1、优点:信息详细,便于检查和管理 2、缺点:需要设置详细的明细账 (二)实地盘存制 根据实地盘点先得出实存数,再计算其它数据 1、优点:不需要记录发出材料信息 2、缺点:不能全面反映信息,倒挤成本不一定可靠
三、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 存货计价方法 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
先购进的先发出 (一)先进先出法 账面结存价值接近市价
思考:在物价变动时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影响 (二)后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价值接近市价
存货平均单价 (三)加权平均法 10.71 4284 10.71 3216 工作量减少,但只能在期末计算
期初结存存货 实际成本 本期增加存货 实际成本 + 存货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 数量 本期增加存货 数量 + 1000 + 6500 存货平均单价= + 100 600 = 10.71(元)
每购进一次,算一次存货平均单价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 工作量增加,但可以分散计算
分批别保管,悬挂标签,设明细 (五)个别计价法 发出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数量x该批存货实际单价 期末存货价值=期末存货数量x该批存货实际单价
以前结存存货 实际成本 本批增加存货 实际成本 + 存货平均单价= 以前结存存货 数量 本批增加存货 数量 + 1033 1000 + + 2100 4400 存货平均单价= 存货平均单价= + + 100 100 400 200 第一次购入: = 10.33(元) 第二次购入: = 10.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