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78 Views
安徽省和县第三中学 李应机. 第四单元 第 11 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说 教 材. 说 教 法. 说课思路. 说 过 程. 2. 说 教 材. 课 标. 立 意. 教学重、难点. 说 教 材. 课 标.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2. 说 教 材. 立 意.
E N D
安徽省和县第三中学 李应机 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说 教 材 说 教 法 说课思路 说 过 程
2 说 教 材 课 标 立 意 教学重、难点
说 教 材 课 标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2 说 教 材 立 意 历史向我们述说过去,昭示我们走向未来。本课不是一堂科普课。如何上出历史课的厚重感,是着力点。横看是社会,丛看是历史。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科学精神。对科学的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用生命拓展人类的知识空间。自新文化运动以降,至当今社会,科学精神的匮乏,已是我民族文化的硬伤,通过思维引领,或可让学生有所体悟。
2 说 教 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引领学生体悟大师们身上蕴含的科 学精神
2 说 教 法 学情分析——以学定教 文科生在高二物理基础薄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语言是最好的材料。重新整合教材,关注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理念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最优化
2 重点突出 说 教 法 以科学精神的传承为线,整合教材,实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教学目标 难点突破 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神入历史,以“人”的鲜活化解“理论”的繁琐。
2 说 过 程 说文解字:科学精神 导 入 “文化精深, 城市精美, 作风精细的 精致淮北”
2 2 说 过 程 讲 授 新 课 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伽利略 创 设 情 境 历史的现场感悟——1615年冬,罗马……
说 过 程 材料展示: 1、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2、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自幼聪明好学,遇事好寻根问底。从不迷信教会权威或盲从他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神入历史体会感受。 你会怎么做?可能面对的困境。
2 2 说 过 程 二、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牛顿(创立) 创 设 情 境 剑桥,1693年…… 合 作 探 究 整理牛顿主要成就,经典力学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的方法。思考:是最完美的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 说 过 程 三、思索远未停止 ——爱因斯坦(宏观)与普朗克(微观) 展 示 视 频
①19C末-20C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①19C末-20C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一些新问题 ②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解释 20C初,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1900,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③发展了牛顿力学 ④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①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 说 过 程 设问:如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创 设 情 境 1921年10月16 日早晨,爱因斯坦宅院…… 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相对论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2 说 过 程 小 结 图示大师们不断将人类知识的疆界拓展史实
说 过 程 你能回答“钱学森”疑问吗? 为什么社会上大师横行? 设计意图:历史向我们诉述过去,昭示我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