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k likes | 2.78k View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 : 汪秋菊. 黑龙江工程学院. 宏观经济学课题组. E-mail: wqiuju@126.com. Tel: 13313651517. 导 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内涵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中的总量问题和总体性问题。. 1. 宏观经济学研究步骤 试图从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过程
E N D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主讲: 汪秋菊 黑龙江工程学院 宏观经济学课题组 E-mail:wqiuju@126.com Tel:13313651517
导 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内涵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中的总量问题和总体性问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步骤 • 试图从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过程 • 通过加总经济中个别家庭和企业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 • 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以赋予理论经验内容,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2.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 开放经济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经验统计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1.总量分析 • 假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道德标准)是既定的、已知的。 • 假定国民经济中的个量是既定的、已知的。就是说在微观经济学中作为变量的东西(例如,单个家庭、单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单个厂商、单个市场商品的价格等)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是作为己知量来处理的 。
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及其有关经济总量(如总供给、总需求、总就业量等)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 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宏观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动,以及有关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动,它主要对宏观经济现象发生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 • 动态分析:考察有关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及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的变动速率 。
3.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 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存在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 流量分析则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的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 当前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强调采用存量分析方法,使之与流量分量并重,并且着手用统计学来解决存量统计中的问题。
4.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理论模型,另一种是经验模型。 • 理论模型是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已有的经济理论,即完全按理论本身来建立模型,传统的作法是根据理论来选择模型所要解释与估算的变量。 • 经验模型是根据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研究来建立模型,并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的关系,注意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了解经济福利的内容。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二节 其它指标 第三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目前国际上基本上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在整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最核心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计算GDP的一些规则 •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 GDP只测定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 GDP衡量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不管国境内的生产要素是不是本国的,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GDP,这就是所谓的国土原则。 • GDP只衡量市场活动所产生的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核算时只需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Value Added)即可。
一般所国民经济划分成为各部门,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扣除相应部门的中间产品,求得各部门的增加价值。最后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所国民经济划分成为各部门,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扣除相应部门的中间产品,求得各部门的增加价值。最后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表1.1中国2007年GDP的构成(生产法)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包括四个部分:私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
私人消费(C) 私人消费(Consumption,C)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等支出。 耐用消费品包括家庭用汽车、空调、电视等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 非耐用消费品包括食物、衣服、燃料等使用寿命比较短的消费品。 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培训、旅游、理发等。
投资(I) 投资(Investment,I)是为了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需要用于购买物品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 固定资产投资是用来增加新厂房、新机械设备、新住房的支出。 • 存货投资是指厂商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动。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 •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 。
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和政府雇员的薪金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支出 • 政府购买 • 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净出口(NX) 净出口(Net Export,NX)是一国产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产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其中用X表示出口(Export),用M表示进口(Import),则(X-M)就是净出口。 • 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即产生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 • 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即产生贸易逆差(Trade Defit)。 顺差与逆差
表1.2中国2007年GDP的构成(支出法)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所有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由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的角度看就是产品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要素成本法。 1、工资 劳动者的报酬,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雇主代其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2、租金 出租土地、房屋等所获得的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3、利息 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 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及政府公债利息。政府的公债利息则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 •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 企业间接税是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周转税等税款。
5、资本折旧 • 资本折旧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 6、非公司业主收入 • 合伙企业或个人经济企业的收入。 • 7、公司税前利润 • 它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非公司业主收入
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收入,收入形成支出,而支出又决定了生产,所以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因此,利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的GDP等指标是一致的,即在任何特定时期: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派生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它是指一国国境以内在一年内创造出来的净增加值。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Nomi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以当年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它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现行价格乘积的总和。 实际GDP(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只反映实物的变化,是用不变价格(基期的价格水平)衡量的另一时期的国内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表1.4 名义GDP与实际GDP 实际增长了[(220-150)/150=46.7%] 名义增长了[(340-150)/150=126.7%]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一、 其他指标的含义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个人收入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相关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和GNP二者的关系是: 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民生产净值NNP (Net National Product),即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个人的实际收入之和。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利息收入)-(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余下部分才能由个人支配。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个人所得税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 (一)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真实产出。GDP不能反映大量生产性非市场交易及非生产性市场交易。 (二)国内生产总值未反映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 (三)GDP指标无法反映一国的产品和劳务的分配情况 (四)国民收人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福利状况
第三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 在支出法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在收入法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税前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净税收) 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收入+政府净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
C+I+G+(X-M)≡C+S+T 总需求总供给 该恒等式的右边是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形式,其初始形式是按要素划分的,也就是说是从生产或供给的角度考虑的,所以它可以理解为总供给,而恒等式的左边是总支出,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收入 金融市场 居民 厂商 消费支出 图1.1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一、 二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 假设经济中只有作为消费者的居民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两个部门 消费与投资之和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可表示为: C+I≡C+S
收入 金融市场 居民 厂商 消费支出 政府 图1.2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二、 三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 三部门经济中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由居民、厂商和政府组成。 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为: C+I+G=Y=C+S+T
收入 金融市场 居民 厂商 消费支出 政府 国外部门 图1.3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三、 四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 在三部门经济中加上国外部门就构成四部门经济。 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C+I+G+(X–M)≡C+S+T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 掌握消费与储蓄的含义及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理解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理论。。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乘数理论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就是消费支出与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 。 假设消费支出仅受收入的影响,用代表C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f(Y)
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线性消费曲线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b与Y之积是引致消费。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线性消费曲线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b与Y之积是引致消费。 如果a=100,b=0.9,则C=100+0.9Y,即收入增加1单位,其中的90%就被用于消费,只要知道了收入Y,就可以计算出消费者的全部消费量了。
消费函数曲线 C=Y C APC<1 APC>1 APC=1 +S E C=a+βY a -S 0 Y A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于消费可能大于、等于、小于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于消费可能大于、等于、小于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 •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每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由定义可知,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故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用来描述储蓄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 • 储蓄函数可以表示为: • S=g(Y) • 线性储蓄函数表达式为: • S=Y-C=Y-(a+bY)=-a+(1-b)Y S S=-a+(1-b)Y E O Y A
储蓄函数是用来描述储蓄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可以表示为: S=g(Y)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 S APC<1 +s APC=1 ΔS APC>1 C=a+βY E S=-a+(1-β)Y a -s +s ΔS 0 Y Y -s -a APS>0 APS=0 APS<0
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恒等于1 。Y=C+S,如果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可得: 边际消费倾向(MPC)与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也恒等于1。△Y=△C+△S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平均储蓄曲线倾向是递增的。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的国民收入为经济社会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此时,收入与支出相等。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为了使分析简化,在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中,把投资看作一个外生变量,一个不随着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常量,I=I0。 Y=C+I0, C=a+bY 消费——投资法 例如,消费函数为C= 2000+0.6Y,自发投资为400亿美元,则均衡收入?
450 C I E 图中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消费与投资,当然也可以认为横轴代表总供给,纵轴代表总需求。 E点为收支均衡点,这时的国民收入为Y*,Y*便是均衡国民收入。 C+I A C F B O Y Y* Y1 图2.7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构成,即: Y=C+I+G 如果定量税与比例税都存在时,消费则为: C=a+b(Y-T)= a+b(Y-t×Y-T0+Tr) Y=C+I+G C=a+b(Y-t×Y-T0+Tr)
C I G C+I+G A O Y* Y 图2.8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的决定 450 假定某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00+0.8(Y-T0+Tr),投资I为100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G为400亿美元,政府税收收入T0为2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Tr为100亿美元,求该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 当政府购买(G)和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都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反之,减少。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NX为净出口(等于出口X和进口M)的差额:NX=X-M构成,即: Y=C+I+G+NX 出口是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一般视作外生变量。进口则是本国对国外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与收入正相关,一般写作: M=M0+m×Y Y=C+I+G+NX= C+I+G+X-(M0+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