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k likes | 1.54k Views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向雯涵. 經濟學研究主題.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EX :消費者如何使用它的所得去獲得最大滿足感 廠商應生產多少產量及如何決定售價追求最 大利潤。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個經濟體 ( 社會、國家 ) 的現象。 EX :社會的失業人口、物價水準、政府預 算 、 貿易順、逆差。. 想想看. 現在有 A , B 兩個地點。 經過科學家經年測量的結果,發現 兩 個地點的年平均溫度皆為 20 °C 。 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資訊判斷這兩個 地區氣溫相似嗎?. 不行!.
E N D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向雯涵
經濟學研究主題 •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EX:消費者如何使用它的所得去獲得最大滿足感 廠商應生產多少產量及如何決定售價追求最 大利潤。 •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個經濟體 (社會、國家) 的現象。 EX:社會的失業人口、物價水準、政府預 算、貿易順、逆差。
想想看 • 現在有A , B兩個地點。 • 經過科學家經年測量的結果,發現 兩 個地點的年平均溫度皆為20°C。 • 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資訊判斷這兩個 地區氣溫相似嗎?
不行! 台北 • 台灣中北部的某個城市 (溫度分布-10°C~30°C) B. 美國沙漠的某個區域 (溫度分布-20°C~60°C) 因為,這有可能是: 美國沙漠中的不夜城—拉斯維加斯
如果想進一步分辨A與B,我們至少得知道 「日溫差」這項資訊。 • 因此,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氣溫,一般人至 少會蒐集兩個數字,可能是平均溫度及溫 差,或者是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 上述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我們所討論的標的 --- 總體經濟指標。
總體經濟指標 • 要衡量一個國家在一定期間整體經濟表現 ,需要使用一些經濟指標,這些指標不僅可 以呈現當年經濟現況,也表示過去多年來國 家經濟的變化與成長情形。 • 常見的基本經濟指標: 國民所得、GDP、GNP、失業率、通貨膨 脹與緊縮等。
國民所得 • 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引起前後10年的全球 • 性經濟大恐慌,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 • 具體數據可以告訴人們當時情況到底壞到什 • 麼程度。美國政府委託經濟學家顧志耐 • (Simon Smith Kuznets)去估計美國的國民所得 • 大小。 在政府授命之下,顧志耐於1934年提出了全 球第一套的國民所得帳,其中仔細分析當時 全美國的國民所得大小。
基本經濟指標 國民所得 • 定義: 一國(國內或國民)在一定期間內,生產 的最終產品的市場交易總價值。 最終產品: 指產品作為最終使用,而不是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材料之用。
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 阿基師到市場去採購食材,買了兩顆 高麗菜。 *一顆要帶回家炒高麗菜給家人吃 此顆高麗菜為最終產品 *另一顆高麗菜要做成生菜沙拉 ,拿去自己新開的早餐店賣 此顆高麗菜為中間產品
基本經濟指標 國民所得 • 國民所得以「一國國內」定義,就是【國內生產毛額 】 (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 • 國民所得以「一國國民」定義,就是 【國民生產毛額 】 (gross national products,GNP)
─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GDP) 國境 是指在一國的境內居民在某一單位,所生產的 所有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 *國民生產毛額(GNP) 國籍 是指一國的國民在某一單位時間裡, 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
在判斷一個經濟的表現是好或壞時,檢視經濟 體系中每一個人賺取的總所得是很自然的。 在都市化、全球化的浪潮下,以設籍地做為衡 量生產活動的標準,已無法真實地反映一地區 或一國的經濟實況 所以現在各國通常使用的是 國內生產毛額 (GDP)
國內生產毛額GDP 意義: 衡量總體經濟表現最重要的指標。 是指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 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 一國國內 不同的經濟體系通常以國家行政區域來加 以區隔,不過也可能為某一地區,只要計算 的基礎是以國境而非國籍為標準。 • 如泰國勞工、外商在本國國內之投資生產所得到 的報酬都計入。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 一段期間 國內生產毛額主要針對一固定時期,如 一年或一季的資料來計算,其餘時間的產 出資料則不能採計。 不計入本期GDP的部份有 *非本期產品 ex: 移轉性支出、往年的存貨、二手貨買賣等
最終商品(含商品及勞務)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 定義: 這是指做為最終用途而非中間投入的商品。 *在衡量國內生產毛額時,應去除中間投入而 僅計入最終商品,避免重複計算的錯誤。 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及出口四項
麵包店做出麵包賣給消費者 買小麥15元 買麵粉25元 進口種子10元 農夫出售小麥給麵粉廠 工廠加工成麵粉賣給麵包店 $35 $15 $25 $10 中間產品 最終產品 中間產品
不計算中間產品的原因 小麥15元 麵粉25元 重 複 計 算 麵包35元 重 複 計 算 重 複 計 算
市場總價值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SNA定義:「供自身最終使用之產出(自己生產自己消費)」 定義: 市場總價值所指的是最終商品(含商品及 勞務)的產出是透過市場交易產生的貨幣價值 排除: 1. 非市場性的生產活動 EX:家務 2. 非法交易(地下經濟)EX:毒品交易 3. 投機性資本利得。 EX:股票買賣 例外 ①自有房屋的設算租金 ②農民留供自用的農產品
來練習看看吧! 試判斷下列各項活動,何者須列入當年GDP 中?何者須列入GNP中? • 1. 921大地震,救濟金支付了兩千萬元 • 2. 家庭主婦的勞務付出 • 3. 台商在泰國投資工廠的利潤 • 4. 色情、走私、販毒等地下經濟交易所得 GNP
產品 產品 收益 消費 所得 成本 要素 要素 支出面 生產面 產品市場 廠商 家戶 要素市場 所得面
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方式 1.支出面 2.所得面 3.生產面
1. 支出面( 需要面or消費面 ) ( 最終用途衡量法 ) 意義: 當經濟體系所有市場都結清(clearing) 時,所有廠商生產的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 場價值,恰好等於家計單位購買這些商品 與勞務的總金額。
一般而言, 經濟體系有四個部門會購買最終商品 • 由消費者所消費稱之為民間消費C • 由廠商所消費的部分稱為民間投資I • 由政府單位所消費稱之為政府購買G • 由國外購買者的部分稱為出口X
最終用途 1. 消費 C (consumption) 2. 投資 I (investment ) 3. 政府購買 G (government purchases ) 4. 出口 X (export ) GDP =C+I+G+(X-M) { 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出口-進口)} 淨出口
進口種子10元 買小麥15元 買麵粉25元 農夫出售小麥給麵粉廠 工廠加工成麵粉賣給麵包店 麵包店做出麵包賣給消費者 $15 $10 $35 $25 GDP = C + I + G + (X-M) 消費 + 投資 + 政府購買 + (出口-進口) = 35 + 0 + 0 + (0-10) = 25
2. 所得面 意義: 將一國內之四種生產要素的報酬加總 來計算GDP。 生產要素報酬: 1.工資 2.地租 3.利息 4.利潤
公式: GDP = w + r + I + π+ 折舊 +企業間接稅淨額 w:工資 r:地租 I:利息 π:利潤 ◎ 企業間接稅淨額 = 企業間接税–政府補貼 營業稅、關稅、貨物稅等等
已知某國民所得會計資料如下: 工資 250 利潤 50 補貼 10 租金 40 折舊 28 利息 20 間接稅 20 GDP = 250+50+40+28+20+(20-10) = 398
3. 生產面 ( 附加價值法 ) 意義: 將不同部門各級產業所提供的最終產品 (含商品及勞務)的市場價值加總。 附加價值: 產出額扣除它所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部分 後,即為創造產出的增加部分,稱為附加價值 ( Value-added)
麵包店做出麵包賣給消費者 進口種子10元 買小麥15元 買麵粉25元 農夫出售小麥給麵粉廠 工廠加工成麵粉賣給麵包店 $35 $10 $15 $25 附加價值 =15-10=5 附加價值 =25-15=10 附加價值 =35-25=10 GDP=25
GDP = 2800
─ GDP的三種估算方式: 1.加總不同部門的支出,稱為支出法 2.加總各種生產要素的報酬,稱為要素所得法 3.加總各個廠商的產出的,稱為最終產出法 附加價值
大家來找碴 GNP GDP
比較起來,在日本的薪水要是沒有台灣的兩倍的話,相對來說是比較窮,因為可以消費的麵包變少了。比較起來,在日本的薪水要是沒有台灣的兩倍的話,相對來說是比較窮,因為可以消費的麵包變少了。 一個國家所得高就比較富有?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所得是「相對」的概念,不能用「絕對」 的概念來比較 同樣一個麵包,在日本賣70元台幣;但是在台 灣賣35元台幣。 代表同樣70元台幣在日本只能買一個麵包;但在台灣可以買兩個麵包。 所以我們可以說日本的物價是台灣的兩倍
「所得」和「購買力」之間並不是等號 其次,「所得」分為「名目所得」和「實質所得」 • 「名目所得」 指的就是薪水條上的數字。 • 「實質所得」 考慮物價水準後的所得,指的就是購買力。 名目所得和實質所得
名目GDP (nominal GDP) - 以當期價格計算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 實質GDP (real GDP) - 以固定價格計算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反應的是真正的購買力。 當期物價來計算 某一基期的物價來計算
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 • 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在06年 七月所公布的研究「世界快樂 地圖」(World Map of Happiness),不丹的快樂,在 全球排名第八。不丹人均國民 所得僅一千四百美元,卻比人 均所得三萬一千五百美元的日 本高出八十名,也比四萬一千 八百美元的美國高出九名。而 台灣,在這份排行榜上,列名 六十三名(編按:六十三名共 八國同分)。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祉 GDP 被視為衡量社會經濟福利的單一最佳指標。 GDP 的上升實際上可以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 但GDP 並非是衡量快樂和生活水準的完美指標, 產出價值愈高或國民所得愈高未必代表一國的 經濟福祉(economic welfare)愈高。
產出價值愈高或國民所得愈高未必代表一國的 經濟福祉(economic welfare)愈高,以其評估一國經 濟福祉所產生的問題,至少有以下幾點: 1.未能表現所得分配狀態(無法反映貧富差距) 2.不計入家務價值 3.不計入休閒價值 4.未扣除污染等負產品的價值 5.未能考慮產品品質內涵
1.未能表現所得分配狀態(無法反映貧富差距) 原因: GDP計算只能反映整個社會的總生產價值,至於這 些生產價值在國民之間如何分配,則無法反映出來 舉例來說: 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很高,但國內貧富差距嚴重, 並不能表示全國人民的真正生活水準
2.不計入家務價值 原因: 因為非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資料不易取得 ,因此無法反映在國內生產毛額中。 影響: 這些勞務沒有經過市場交易,不算在GDP中 ,會使GDP被低估。 兩項要計入本期GDP的例外: (1)自有房屋的設算租金 (2)農夫自產自用的農產品
3.不計入休閒價值 原因: 它沒有衡量大部分在市場以外的活動,比如 說父母和孩子一起享用的時間, 或是義工活動。 影響: 會使GDP被低估
4.未扣除污染等負產品的價值 災害損失、汙染損害等 原因: GDP只計算正面的產品價值,因經濟活動造 成的公害卻不計算,忽略了負生產所造成的社會 損失 。 即使一國國內生產毛額快速成長,卻很難從這 個數字瞭解,該國為了經濟發展是以多少的自然 生態破壞做為代價。 影響:會使GDP被高估
5.未能考慮產品品質內涵 原因: GDP所統計的產品,隨著技術、品質進步而 價格便宜,這種福祉增加現象無法在GDP中反 映出來 影響: 會使GDP被低估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GDP未考慮: • 1.所得分配狀態 • 2.家務價值 • 3.休閒價值 • 4.污染等負產品的價值 • 5.產品品質內涵 *綠色GDP考慮以上因素
綠色國民所得 目前國際間編製綠色國民所得帳之基礎理論,係以SEEA及NAMEA系統為主,其中SEEA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發展及倡導,引用的國家最多 綠色GDP(green GDP) 原因:傳統的國民所得帳因受限於市場交易機能,僅 包括市場及少數無市場交易行為,並未將環境污染及 自然資源耗損列入,故造成污染愈大,防治污染費用 愈高,而無法正常衡量一國之國民生活福祉。 聯合國於十幾年前開始研究一套整合環境及經濟之 綠色國民帳,而將自然資源耗損及環境品質變化等從 國民所得中扣除,作為衡量國民生活與福利水準、生 態平衡及環境發展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