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k likes | 1.32k Views
欢 迎. 中 山市 各中小学 校 领导和师 生 们 !. welcome. 如何在中小学校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广州市环保节能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潮. http://www.gzepbm.com E-mail: hrcab@126.com Tel: 13710339713. 自 1995 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颁发的 ' 人居奖 ' 等荣誉称号。 1998 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中山市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称号。 2004 年中山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复查。. 0 0.
E N D
欢 迎 中山市各中小学校 领导和师生们! welcome
如何在中小学校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广州市环保节能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潮 http://www.gzepbm.com E-mail: hrcab@126.com Tel: 13710339713
自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等荣誉称号。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中山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4年中山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复查。自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等荣誉称号。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中山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4年中山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复查。 00
前 言 历经全球有识之士的研究,深入节能与强化减排是应对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的主旋律,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学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既有节能减排的自觉性、积极性,也满怀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应对巨大挑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1
值此我们与中山市各中小学校领导和师生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究竟怎样理解能源问题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怎样认识节能减排以及如何实施我国、我省的行动方案;如何借鉴国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学校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途径,更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值此我们与中山市各中小学校领导和师生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究竟怎样理解能源问题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怎样认识节能减排以及如何实施我国、我省的行动方案;如何借鉴国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学校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途径,更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02
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这三项,是作为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主要谈及节能降耗的内容——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这三项,是作为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主要谈及节能降耗的内容——节能减排。 03
一、什么是节能减排? 04
从字词意义上说,节能,就是节约能耗:包括电、煤、油等等;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我们的空气和水等环境。 特指的阶段性约束性目标就是: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由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SO2和 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 05-1
尽管在中国“十一五”规划当中在提高能源生产力方面有所体现,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方面有其目标,但迄今为止还不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只是满足5年之内的计划。但应该肯定的是:围绕节能减排还会不断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尽管在中国“十一五”规划当中在提高能源生产力方面有所体现,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方面有其目标,但迄今为止还不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只是满足5年之内的计划。但应该肯定的是:围绕节能减排还会不断提出新的工作目标。 05-2
参考材料: • 不久前,中科院所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2020年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 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据预测,我国的碳排放可在2030~2040 年达到顶点,之后进入稳定和下降期。这意味着我们在座这代人务必肩负如此艰巨的历史使命! • (准确地说是环保节能“双减排”,分为节能减排、污染减排)。 05-2
二、为何要节能减排? 06
(一)能源日益枯竭的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并在大气层中的聚集,而能源的使用又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何既保证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又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07
1. 能源危机的出现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煤、石油、天然气和第四种能源是——节能) 自从1969年,美国的11号阿波罗飞船飞抵月球后,返回的第一张照片引起了人类的危机感,并告诉人们:人类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能作用到的宇宙空间,只有一个人类可以生存的星球,这就是地球!然而,它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却相当有限。人类的衣食住行等行为中所使用的产品,都是资源的再生物,没有了资源,人类的生存也就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 09
2. 世界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容乐观 以石油为例, 2006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645亿吨。同年全世界合计生产原油就达39.141亿吨,如果每年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的需求,再开采30来年,石油也就枯竭了! 10
对耗用能源资源来说,如以石油消耗为例,也可窥豹一斑。截至2008年3月的统计,世界消费能源为15万亿瓦,其中86.5%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到2050年,据专家统计,需求将再增加至30万亿瓦,翻了一番!对耗用能源资源来说,如以石油消耗为例,也可窥豹一斑。截至2008年3月的统计,世界消费能源为15万亿瓦,其中86.5%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到2050年,据专家统计,需求将再增加至30万亿瓦,翻了一番! 至于全球探明储量前12位国家的排行比较,可从下“表一”中的一组数据给我们作参考。 11
表一: 12
3. 中国能源的生产、消费和人均能源消费量 从下面“表二”里的数据中知道,我国的能源人均占有量少,能耗率高。我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15%以上,而人均GDP水平与我国较为接近的菲律宾、印尼和埃及,其人均GDP能耗都远不及我国来得高,就连印度,在这里也远远地与我国拉开了差距!我国一直头戴“世界工厂”的桂冠,近10多年来,我国确实依靠国外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节能增效已经迫在眉睫。 13
表二: 2006年中国人均GDP能耗与世界比较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需求日益旺盛,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据国土资 源部统计结果,截至2006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t,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万亿M3。 从能源消费来看,2006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4.6亿t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到2006年,我国石油年净进口量增加到1.6287亿t,对外依存度已达47%! 15
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能源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2003年这一组数字为例,虽然当年我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4%,但付出的代价是: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12%,消费了世界: 水泥的 40%; 原煤 31%; 铁的 30%; 钢的 27%; 氧化铝的 25%; 原油的 7.4%。 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样地我国现在已是第二大能源消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16
我们中国人,如今人均每天消耗近10市斤的“标准煤”!我们中国人,如今人均每天消耗近10市斤的“标准煤”! 标准煤:在工业上为核算企业对能源的消耗量,统一计算标准,为便于比较和管理,采用标准煤的概念: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如今规定将发热量为:7000大卡/kg 的燃料煤称为标准煤,每公斤标准煤可产生7000卡路里(calorie)热量。 18
我国目前每万美元国民收入的能源消耗为20.5吨标准煤,是德国的10倍,降低能耗的潜力非常大。按目前的水平,中国每节电1%,就相当于80亿元的收益(以平均每度0.5元计算,实际远不止这个数),而能效产品目前平均按10%节电率计算,则预计中国至少每年有800亿元的节电潜力,节电的同时还将大幅度减少污染,例如SO2、CO2等。我国目前每万美元国民收入的能源消耗为20.5吨标准煤,是德国的10倍,降低能耗的潜力非常大。按目前的水平,中国每节电1%,就相当于80亿元的收益(以平均每度0.5元计算,实际远不止这个数),而能效产品目前平均按10%节电率计算,则预计中国至少每年有800亿元的节电潜力,节电的同时还将大幅度减少污染,例如SO2、CO2等。 18-1
4. 温室效应引发人类灾难 近年来的地球气候变化,95%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就无止境、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亿万年内蓄积的能源,并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导致能源缺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变暖已是不争事实”,人们已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干旱蔓延、农作物生产力下降、动植物行为发生变异等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近十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20
胡总书记与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常委一同参观了今年3月19日开幕的中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该展会还展出了空中清洁能源(Airbome Clean Energy)的常驻北京研究员罗伯特·维森(Robert Vincin)的研究成果——“冷室效应” 。 专家新的理论阐明:由于空间的CO2积聚增多,太阳热量没法穿透大气层,导致冷室效应。 21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环境的最大影响就是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温升率高) ,这将在全球范围内对气候、海平面、农业、林业、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地球是个极其敏感的生态系统,平均气温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剧烈的震动。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将会使海洋上层水温升高造成体积膨胀,以及使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22
目前,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约占50%,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0%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目前,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约占50%,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0%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我国环境保护部又确定中国主题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号召我们过“低碳生活”。 24
根据前天(7月10日)报载:在意大利拉奎拉市举行的八国集团领导人(G8)峰会首次确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努力,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不应超过工业化前2摄氏度。 24—1
(二)能源的浪费随处可见,节能意识有待提高(二)能源的浪费随处可见,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1. 不少公共机构浪费能源资源状况严重 根据2007年原建设部一份可靠文件中数据显示:国家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 25
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 难怪有人预测某省一政府机关年人均耗电量8000多千瓦时! 在某些公共机构中,耗水现象也相当严重,人均比居民群众多耗2—4倍! 26
有些人“花公家的钱不心疼,”导致长明灯、长流水、夏天披毛衣、冬天穿衬衣的现象。有些人“花公家的钱不心疼,”导致长明灯、长流水、夏天披毛衣、冬天穿衬衣的现象。 全国各类人群的人均耗水量对比图 注:1一全国政府机构人均用水量;2一中央国家机关要均用水量;3一全国高校师生人均用不量;4一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 27
2. 有待提高的全民节能环保意识 与国外的先进国家民众相比,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内全民环保节能意识仍然不高。如何降低能耗?我们首先要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形成节能的社会氛围,形成一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新风。一个人、一个单位的能源节约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全社会的每个人、每个单位都参与其中,就可以形成巨大的节能空间和节能潜力。 28
据统计,国内办公设备保有量,其中电脑为1600万台,打印机1894万台,如果下班后来居上全都没有关闭电源而处于待机状态,全国的待机能耗就高达6.38亿KW·h(度)。如果都在下班后注意把电源关闭了,仅此一项,就相当于建立了一座发电能力为72.8万KW的电站,而且没有任何投资和运行成本。试想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做得好呢?不难想象的是:要形成人人讲节能,事事处处讲节约的良好风尚 ,还有相当的差距,节能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 29
(三)节能减排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三)节能减排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0
2. 建设“两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两型社会”建设实质是要走又好又快的新路子。“好”与“快”、速度和质量、发展和保护并非天生就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可以成为内在统一、相得益彰的综合体。又好又快,拒绝粗放发展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再生和永续性社会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防火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新型社会的“生命线”。 “两型社会”建设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扬弃,不是全盘否定和限制;是思想解放的新高度,不是思想的新束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31
3.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才可共建和谐社会 既然建设“两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我们不难发现,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普遍接受和推崇的理念。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如果一方面,能源生产力不高;另一方面,资源节约成效不大,那么,可持续发展战略无法推进,社会也就达不到和谐。 32
(四)节能减排功德无量,但任重而道远 1. 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 (1) 明确而艰难的节能(目标)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同时又特别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33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指出: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指出: •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是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无论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艰巨,都必须完成,没有退路。” 34
(2)能源消费呈大增态势 我国的“十一五”期间的具体节能目标,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据测算,相当于全社会节约5.6亿吨标准煤。平均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大增,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 据专家们指出,中国已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国。 35
(3)复杂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据报道:由于全球金融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企求通过节能综合性技术改造达到减少耗能成本,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以求保持市场一定的份额。如今已形成变数增多的更趋复杂的政治、经济局面,国际油价不稳就是富具代表性的事 36
2. 节能减排的成效未如人意 我国所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到2010年底离达标时间还有一年多的时光,自2006年推行节能减排以来,我国年度单位GDP能耗降幅虽然逐年加大,但到2008年这3年来累计下降只有10.08%,未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而污染减排指标,3年累计分别只下降了6.61%和8.95%。讲到我省乃至我们中山市,也未必可以乐观。 37
(五)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资源相对不足,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较严重(如上述的图表数据所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居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拉动消费和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如亚运及地铁等)、市场规模扩大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和消费仍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38
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清洁生产发展、节约资源发展的道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2006年开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缓解人口资源矛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事关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39
2. 动员全民参与是实现目标的根本要求 节能减排又是一项惠民及全民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动员全民参与节能减排,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旅游)等方面入手,从生活点滴做起,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多重效益。 40
根据有关部门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及其他等六大类36项全民节能减排行为潜力测算,全国年节能可达7700万吨标准煤,可用来创造GDP约6400亿元,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相应减少约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根据有关部门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及其他等六大类36项全民节能减排行为潜力测算,全国年节能可达7700万吨标准煤,可用来创造GDP约6400亿元,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相应减少约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40-1
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涉及生产、生活、建设、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关系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重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实施节水、节油、节煤、节电、节地等等,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非常必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涉及生产、生活、建设、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关系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重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实施节水、节油、节煤、节电、节地等等,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非常必要。 40--2
3. 必须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 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节能工作面临更大压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