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k likes | 1.69k Views
第二部分 矿物学通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矿物的化学组成 第三章 矿物的形态 第四章 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五章 矿物的成因. 第一章 绪论. 1. 矿物和矿物学 矿物 -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它们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种数有 3000 多种,基本上都产自地壳中,但目前的研究已经扩大到地幔和宇宙中的其它天体 。.
E N D
第二部分 矿物学通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矿物的化学组成 第三章 矿物的形态 第四章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五章矿物的成因
第一章绪论 1.矿物和矿物学 •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它们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种数有3000多种,基本上都产自地壳中,但目前的研究已经扩大到地幔和宇宙中的其它天体。
(2)矿物学-是研究天然矿物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和用途,还研究矿物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和变化历史。(2)矿物学-是研究天然矿物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和用途,还研究矿物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和变化历史。 矿物学是地质学科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它是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与结晶学、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科学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学好本门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2.矿物学发展简史 矿物学是一门古老而近代又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学科。它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几次深刻的变革,其发展与变革都是与生产的发展以及新理论、新方法的引进密切相关。矿物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早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矿物和岩石制作生产工具和装饰品。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开始应用金属,并由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说明当时各种金属矿产以大量开采,矿冶事业得到发展。世界上最早技术矿物原料的书籍首推中国的《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即公元前475年前后),该书中提到80多种矿物、岩石、矿石的名称。这个时期的总特点是对矿物肉眼鉴定外表特征为主。
(2)描述矿物阶段:19世纪中叶,在化学元素学说、原子-分子学说、组成化合物原子的配比定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提出之后,借助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及晶体测角仪等方法开始系统的研究矿物,使矿物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立的科学。这个阶段矿物学总的特点是对矿物种的描述和鉴定,且基本上是宏观的研究。(2)描述矿物阶段:19世纪中叶,在化学元素学说、原子-分子学说、组成化合物原子的配比定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提出之后,借助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及晶体测角仪等方法开始系统的研究矿物,使矿物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立的科学。这个阶段矿物学总的特点是对矿物种的描述和鉴定,且基本上是宏观的研究。 (3)从宏观研究进入到微观研究的新阶段:19世纪末(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1912年劳埃用晶体作为光栅,发现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使人们获得了用实验方法研究晶体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使矿物学从宏观研究跃进到微观研究的新领域。
(4)现代矿物学阶段:最近二十年来,由于物理学、化学中的一些近代理论如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带理论被应用于矿物学研究;一系列电子光学和激光测试技术的引入;各种波谱手段的建立;矿物热力学性质数据测定新技术,特别是高温超压等实验技术的实现;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使用,等等,促使矿物学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导致矿物学的第四次变革,使矿物学进入近代矿物学阶段。(4)现代矿物学阶段:最近二十年来,由于物理学、化学中的一些近代理论如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带理论被应用于矿物学研究;一系列电子光学和激光测试技术的引入;各种波谱手段的建立;矿物热力学性质数据测定新技术,特别是高温超压等实验技术的实现;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使用,等等,促使矿物学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导致矿物学的第四次变革,使矿物学进入近代矿物学阶段。 中国自建国以来,矿物学得到迅速发展。1950年发现了我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至今陆续发现并被国际矿物学会(IMA)通过的中国新矿物已达数十种。
地球化学 岩石学 矿床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胶体化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物理化学 地学原理 普通化学 3、矿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矿物种的概念 矿物种是指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的一种矿物。人们给予每一种矿物的名称,就是矿物的种名。矿物亚种(亦称变种或异种)是指同属于一个种的矿物,但在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变异者。国际和国内均有相应机构- “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来规范矿物种名。
几个需要强调的问题: 化学成分不同即为不同矿物种; 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不同,亦为不同矿物种; 类质同象:端员矿物为独立矿物种,对过渡组份, 通 常按其两种端员组份比例的不同范围而划分为几个不 同的矿物种, 但近来趋向于按50%来二分; 同质多象:不可逆—独立矿物 可逆——同一矿物种的不同亚种; 多形:同一矿物的不同多形作为一个矿物种; 混杂矿物(混合矿物),不是独立矿物种(如褐铁 矿、铝土矿等)。
5、矿物的命名 依据成分: 钨锰铁矿(Mn,Fe)WO4,自然金(Au),自然铜(Cu) 重晶石(相对密度大)、方解石(具菱面体解理)、孔雀石(孔雀绿色)、电气石(具有焦电性) 黄铜矿(CuFeS2、铜黄色),磁铁矿(Fe3O4、具强磁性) 石榴子石(四角三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状似石榴子),十字石(具十字形双晶) 方铅矿(PbS、立方体晶形及解理) 绿柱石(绿色、柱状晶体) 香花石(发现于我国香花岭),高岭石(我国江西高岭地方产者最著名) 章氏硼镁石(或鸿钊石,hungchsaoite)(为纪念我国地质学家章鸿钊而命名) 志忠石(纪念我国矿物学家彭志忠) 依据物性: 结合成分及物性: 依据形态: 形态与成分: 形态与物性: 地名: 人名: 10
矿物名称后缀的含义: 矿 具有金属光泽或从中提炼金属 黄铜矿 石 非金属光泽的矿物 方解石 正长石 砂 以细小颗粒产出的矿物 辰砂 硼砂 玉 宝玉石石料 刚玉 黄玉 华 地表次生的并呈松散状的矿物 钴华 钼华 矾 易溶于水的硫酸盐 明矾 胆矾
6、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分类体系: 矿物种是基本单元, 分类体系的级序是: 大类-类-(亚类)-族-(亚族)-种-(亚种) • 矿物的分类方案: • 化学成分的分类: Dana的分类, Strunz的分类 • 晶体化学的分类: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类 • 地球化学的分类:前苏联 • 矿物成因的分类:前苏联 • 矿物结构的分类:王濮的“系统矿物学”
推荐使用的分类 • 以晶体化学分类为基础,既考虑矿物的化学组成的特点,也考虑晶体结构的特点。首先根据化学组成的基本类型,分为五个大类。大类以下,根据阴离子(包括络阴离子)的种类分为类,有时在类以下再分为亚类,如硅酸盐。类以及亚类以下,一般即为族。具体为: • 第一大类 自然元素矿物 • 第二大类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单硫化物, 双硫化物, 硫盐) • 第三大类 卤素化合物 (氟化物, 氯化物) • 第四大类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简单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氢氧化物) • 第五大类 含氧盐 包括(硅酸盐,硝酸盐, 碳酸盐, 硫 酸盐, 铬酸盐, 钨酸盐, 钼酸盐, 磷酸盐, 砷 酸盐, 钒酸盐, 硼酸盐)
类 别 划 分 依 据 举 例 大类 化合物类型 含氧盐矿物大类 类 阴离子或络阴离子种类 硅酸盐矿物 (亚类) 络阴离子结构类型 族 晶体结构型式(化学组成类似结构类型相同) (亚族) 阳离子种类 种 一定的晶体结构和一定的化学成分 钠长石 (亚种) 化学组成/物性/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简介 架状结构硅酸盐 长石族 斜长石亚族 肖钠长石
思考题 • 矿物种的概念。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C,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矿物种?α-石英和β-石英是否属于同一个矿物种?褐铁矿和铝土矿是独立的矿物种吗? • 矿物按晶体化学分为哪几大类? • 矿物的命名可以依据很多因素。黄铜矿的命名依据什么?石榴子石的命名依据什么?方铅矿、方解石、香花石、高岭石的命名分别依据什么? • 在矿物的名称中:矿、石、砂、玉、华、矾分别有什么含义?
第二章 矿物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 基本固定的矿物 如NaCl,Mg(OH)2 化学 组成 变化 类质同象矿物 化学组成 不固定的矿物 含层间水和沸石水矿物 胶体矿物 非化学 计量矿物 如Fe1-xS
一、地壳的化学成分 矿物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所以地壳的化学成分限制了矿物的化学成分。 丰度是元素在低壳中的平均含量。美国的克拉克和华盛顿1882年提出了地壳中50多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表。把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重量百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O、Si、Al、Fe、Ca、Na、K、Mg这八种元素占地壳总重量的98.59%,其中O占地壳重量的一半,Si占地壳重量的1/4多。 O占地壳体积的93%以上。可以说地壳由O的阴离子组成,金属阳离子(Si、Al、K、Na、Ca等)充填其空隙中。
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在地壳中都可以找到,但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却相差很大。 原因在于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内质子间的斥力的增加大于核力的增加,核内的结合能降低,原子核趋于不稳定,元素的丰度也要降低。丰度高的元素分布于周期表的开端,自Co(Z=27)以后,元素的丰度有显著降低。 对于微量元素,可分为两类: 聚集元素:丰度虽低趋向集中,可形成独 立矿种。Au、Ag、Hg、Sb等。 分散元素:丰度虽高趋向分散,不易形成 独立矿种。以类质同象方式存 在于其它矿物中。Cs、Se、In等。
二、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 矿物按化学成分可分成两种类型: 单 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自相结合组 成的, 如金刚石,自然金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化学元素的原子 组成的。又可分为: 简单化合物: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 NaCl、PbS 单盐化合物: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络阴离子组成。 Ca[CO3]、Mg[SiO4] 复化合物(复盐):由两种以上阳离子与同种 (络)阴离子组成。CuFeS2、CaMg[CO3]
矿物的化学成分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并不是绝对不变的,通常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变化。变化的原因:矿物的化学成分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并不是绝对不变的,通常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变化。变化的原因: 对晶质矿物而言,主要是元素的类质同象代替; (Mg,Fe)[SiO4] 对胶体矿物来说,主要是胶体是吸附作用。 含沸石水或层间水的矿物。 非化学计量的矿物,化学组成不符合定比定律和 倍比定律。(F1-xS)磁黄铁矿。 通常所说的某种矿物成分中含有某些混入物,除了因类质同象代替和吸附而存在的成分外,还包括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的机械混入物。
三、胶体矿物的成分 1. 胶体矿物的概念 胶体是一种物质的微粒(10A-1000A)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所形成的不均匀的细分散系。前者称为分散相(或分数质),后者称为分散媒(或分散介质)。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是分散相,也可以是分散媒。按照分散系统中分散相和分散媒的量比关系,将胶体作如下划分:
1)胶溶体 分散相的量远少于分散媒的胶体系 统。分散相的质点呈悬浮状态存在 于分散媒中。 2)胶凝体 分散相的量远多于分散媒的胶体系 统,整个胶体呈凝固态。 胶体矿物中微粒的排列和分布是不规则和不均匀的,外形上不能形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在光学性质上具非晶质体特点,故通常将胶体矿物看成非晶质矿物。但它的微粒可以是结晶的,因粒径太小,是一种超显微的晶质(如粘土矿物 )。
2、胶体的基本性质 (1)胶体质点带有电荷 胶体质点带有电荷主要是由于破键机理。多数无机胶体的分散相质点是晶质的,其表面电荷不饱和,这个微粒叫胶核。胶核要吸附一些存在于介质中,而为胶核成分中所含有的某种离子,在胶体外面形成一个吸附层,构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为了平衡吸附层的电荷,带电的胶粒还要吸附介质中其它离子团,这种离子被吸附得比较松,在介质中有一定的自由移动能力,形成一个扩散层。以胶体带有正负电荷的不同,可将胶体分为正胶体和负胶体。
(2)胶体对介质中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 是指胶粒在不同溶液中仅能吸附一定的与胶粒电荷相反的离子,而对其它物质则不吸附或吸附程度很小。 胶体对离子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对一些离子吸附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而表现为被吸附离子之间的交换。通常,阳离子电价越高,置换能力越强,一旦被胶体吸附,就难被置换;在电价相等时,置换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强。 金属阳离子置换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减: H >AL >Ba >Sr >Ca >Mg >NH4 >K >Na >Li
(3) 胶体微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 晶质的胶体微粒内部原子排列是有序和周期重复的,每个原子的力场是对称的,但表面边界上原子力场的对称性破坏,出现剩余键力,即表面能。胶体矿物微粒表现的静电力和吸附现象就是这种表面能的表现和作用。胶体的吸附就是一个降低表面能的过程。具有巨大表面能的胶体矿物,总是要把能量传给周围物质,使其能量降低到与周围物质相平衡状态,也即从无序向有序过渡,最后形成矿物结晶相的趋势。这表现为胶体微粒的凝聚,分散相与分散媒分离,即脱水作用。
3.胶体矿物的形成 地壳中的水胶凝体矿物,绝大部分都形成于表生作用中,表生作用中形成的胶体矿物,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1)形成胶体溶液 原生矿物 (物理风化)磨蚀 胶体微粒 原生矿物 (化学风化)分解 离子或分子 这些物质进一步饱和聚集,形成胶体溶液,它是形成胶体矿物的物质基础。 2)胶体溶液的凝聚 胶体溶液在迁移过程中或汇聚于水盆地后,或因不同电荷质点发生电性中和而沉淀,或因水分蒸发而凝聚,从而形成各种胶体矿物。
胶体及胶体矿物的特点 胶 体 细 分 散 系 极大比表面积 带电荷 选择性吸附 非晶质 无规则几何外形 可变性和复杂性 胶体 胶体的特点 胶体矿物的特点 胶体矿物形成 ——海滨地带和岩石风化壳中 矿物/岩石 胶体溶液 胶体矿物 风化 凝聚 蒸发/中和
四、矿物中的水 水是矿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物的许多性质都与水有关。 根据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参加晶格的,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统称吸附水。另一类是参加晶格或与矿物晶体结构密切相关的,包括结晶水、沸石水、层间水和结构水。 1、吸附水 不参加晶格的吸附水,是渗入在矿物集合体中,为矿物颗粒或裂隙表面机械吸附的中性的水分子。不属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写入化学式。常压下,在100—110 ℃时,吸附水就会全部从矿物中逸出而不破坏晶格。吸附水可以呈气态、液态或固态。
2、结晶水 以中性水分子存在于矿物中,在晶格中具有固定的位置,起着构造单位的作用,是矿物成分的一部分。水分子数量与矿物的其它成分之间常成简单比例。 不同矿物中,结晶水与晶格联系的牢固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其逸出温度也有所不同。通常在100-200 ℃,一般不超过600℃。当结晶水失去时,晶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和重建,形成新的结构。 3、沸石水 是存在于沸石族矿物中的中性水分子。沸石的结构中有大的空洞及孔道,水就在这些空洞和孔道中,位置不十分固定,水的含量随温度和湿度而变化。在80-400℃范围内,水即大量逸出,但不引起晶格的破坏,只引起物理性质的变化。脱水后的沸石还可以重新吸水,并恢复原有的物理性质。沸石水具有一定的吸附水的性质,但其存在与结构有关,且含量有一定的上限和下限范围。
4、层间水是存在于某些层状结构硅酸盐的结构层之间的中性水分子。水分子也联结成层,加热至110 ℃时,层间水大量逸出,结构层间距相应缩小,晶胞轴长C值减小,在潮湿环境中又可重新吸水。 5、结构水又称化合水。是以(OH-)、H+、(H3O+)离子形式参加矿物晶格的“水”。结构水在晶格中占有一定位置,在组成上具有确定的含量比。由于与其它质点有较强的键力联系,需要较高的温度(大约在600-1000℃)才能逸出。当其逸出后,结构完全破坏,晶体结构重新改组。
五、矿物的晶体化学式 晶体化学式(或结构式)既可表明矿物中各组分的种类,又能反映矿物中原子的结合情况。其书写方法如下: 1)阳离子写在先,复盐中阳离子按碱性强弱排列。 2)阴离子写在后,络阴离子用方括号[ ]括起。 3)附加阴离子写在主要阴离子或络阴离子的后面。 4)含水化合物的水分子写在最后,并用“·”与其它组分分开。当含水量不定时,用nH2O或aq(aquq—含水的缩写)表示。SiO2·aq或Ca[SO4]·2H2O。 5)互为类质同象代替的离子用圆括号()括起来,它们中间以“,”分开,含量较多的元素一般写在前面。Ca(Mg,Fe,Mn)[CO3]2 - 铁白云石
六、矿物的化学性质 1、矿物的可溶性 固体矿物与某种溶液相互作用时,矿物表面的质点,由于本身的振动和受溶剂分子的吸引,离开矿物表面进入或扩散到溶液中去的过程称为矿物的溶解。 2、矿物的可溶氧化性 含有变价元素的矿物,暴露地表或处于地表条件下,受空气中的氧和溶有氧、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使处于还原态的离子变成氧化态,导致原矿物的破坏,并形成在氧化环境中稳定的矿物。
3、矿物与酸碱的反应 大部分自然元素矿物易溶于硝酸; Au、Pt溶于王水。 硝酸易溶解硫化物矿物,并有游离硫析出。 大部分氧化物矿物可在盐酸中溶解; 所有的碳酸盐矿物都溶于酸,盐酸的效 果最好;剧烈起泡,放出二氧化碳。 硅酸盐矿物大部分易溶于氢氟酸。
第三章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的单体、连生体及集合体的形态。其中单体形态是研究的基础。 晶体形态是其成分和内部结构的反映,一定成分和内部结构的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形态特征。当然,还要受其生长时的外部环境的影响。矿物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晶形和形态特征,这是我们识别矿物的一个基本准则。研究矿物的形态,在鉴定矿物、研究其成因、指导找矿及利用矿物资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则 理想形态 晶面条纹 单体形态 晶面特征 不规则 蚀象 矿 物 形 态 结晶习性 双晶 规则 平行连晶 粒状 柱状 集合体形态 显晶质 片状 不规则 结核体 隐晶质 分泌体 鲕状体 钟乳状
一、矿物单体的形态 只有晶质矿物才能呈现单体,所以矿物的单体形态是指矿物单晶体的形态。 1.理想晶体与实际晶体 在结晶学中,主要讨论的是理想晶体。所谓理想晶体,是指它的内部结构严格地服从空间格子规律,外形应为规则的几何多面体,面平、棱直,同一单形的晶面同形等大。 实际上晶体在其生长过程中或晶体长成之后,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复杂因素的种种影响,致使晶体不能按理想形态发育;此外,晶体在形成之后,还可能受到溶蚀和破坏。因而,实际晶体和理想晶体相比,相差很远,不能表现出理想晶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 实际晶体就内部结构而言,并非严格按照空间格子规律所形成。其外形与理想晶体也常有一定的差距。晶面也非平面,同一单形的晶面也非同形等大,从而形成“歪晶”。
2. 晶体习性 晶体习性:其含义一是同种晶体所习见的形态;二是晶体在三维空间延伸的比例。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总是有它自己的常见形态,矿物晶体的这种性质与其成分、结构和形成环境密切相关。 晶体上出现某种或某几种单形,是因为晶面应平行强键,且是面网密度最大的面网。但由于结晶时的环境不同,不同面网的相对生长速度会有变化,以致最后保留在晶体上的晶面可能不同或有所增减。我们可以利用单形出现的情况来鉴定矿物及分析矿物形成的条件。
不同温度下形成的方解石的形态 不同成因的锆石形态
晶体的另一个习性,是其在三维空间延伸的情况。有以下三种:晶体的另一个习性,是其在三维空间延伸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1)三向等长:晶体沿X、Y、Z轴大致相等发育,呈等轴状或粒状。即 a=b=c,晶体结构在三维空间是相等或差异很小。如石榴子石、黄铁矿。 2)二向延展: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而另一方向发育较差,a=b>c,呈板状、片状等。如石墨、云母等。这些矿物常具有坚强的构造层。 3)一向伸长: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即有a=b<c,呈柱状、针状等,如辉石、角闪石等。这些矿物在晶体结构上常具有一个方向键力很强。
晶体习性 两向延展 板状/片状 一向延长 柱状/棒状/针状 三向等长粒状
影响晶体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分、结构对矿物晶体延伸习性起制约作用 A成分简单、对称程度高的矿物,一般成粒状。如自然金、金刚石、方铅矿、石盐。 B晶胞形状对低级晶族矿物晶体延伸习性的影响。低级晶族矿物晶体的形状是沿最小轴长方向延伸,或沿最大轴长方向缩扁的。 C晶体习性晶面常平行结构中化学键最强的方向。 (2)生成环境对矿物晶体习性的影响 结晶温度、结晶速度、介质的酸碱度和杂质的存在、介质的流动方向和形成晶体的空间部位等都会对晶体习性产生影响。
3.晶面花纹 除了结晶习性外,还要了解晶面的特征。 实际晶面不是理想的平面,常出现各种花纹,即晶面花纹。晶面花纹对不同的矿物来说都有着各自特色,因此,它可作为矿物的鉴定标志。
晶面花纹有以下三种: (1) 晶面条纹:是指晶面上可以见到的一系列平行或交叉的条纹,它们严格地沿着一定的晶体学方向排列。根据形成机理不同可以分成聚形纹和聚片双晶纹。 聚形纹 它是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由相互邻接的两个单形的狭长晶面交替发育而形成的。在一个晶体上,同一单形的各晶面,只要有条纹出现,它的样式和分布状况总是相同的。因此,利用晶面条纹的特征,不仅可以鉴定矿物,而且还有助于作单形分析和对称分析。
聚片双晶纹 是由聚片双晶所引起的条纹。和聚形纹相比,聚片双晶纹较平直、细密而均匀。聚形纹只出现在晶面上,晶面消失也随之消失;而聚片双晶纹贯穿晶体内部,故晶面消失后它不随之消失。
(2)晶面螺纹 晶面上的螺旋纹是晶体螺旋状生长的结果。它与形成条件和晶体的成分结构有关。高温比低温生长的晶体具有更圆的螺旋纹,成分和结构简单的晶体常简单圆形螺旋纹,而成分和结构复杂的晶体则呈现多边形螺旋纹。
(3)蚀象 是晶面受到溶蚀而遗留下来的一种具有一定形状的凹斑。蚀象的形状和分布主要受晶面内质点排列方式的控制。 不同种类的晶体,蚀象的形状和位向一般不同,同一晶体不同单形的晶面上,也不一样。 晶体上性质相同的晶面上的蚀象相同。 同一晶体上属于一种单形的晶面其蚀象才相同。
二、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同种矿物的多个单体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叫做矿物集合体。自然界的矿物大多数是以集合体的形式出现的,其集合体形态主要取决于单体的形态和它们集合的方式。根据集合体中矿物颗粒大小可分为三种:肉眼可以辨认单体的为显晶集合体,显微镜下才能辨认单体的隐晶集合体,在显微镜下也不能辨认单体的为胶态集合体。
按单体的结晶习性及集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粒状、片状、板状、针状、柱状、棒状、放射状、纤维状、晶簇状等集合体按单体的结晶习性及集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粒状、片状、板状、针状、柱状、棒状、放射状、纤维状、晶簇状等集合体 显晶集合体形态 片/板状集合体 粒状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