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811 Views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 DNA 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 DNA 的存在形式. 三、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四、 DNA 突变及损伤的修复. 一、 DNA 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deoxyribonucleic acid). (一) DNA 的化学组成. 单核苷酸( nucleotide ). 核酸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 磷酸. 嘧啶:T、C. 含氮有机碱 (碱基). 嘌呤:A、G. 嘧 啶. 胞嘧啶 C cytosine. 胸腺嘧啶 T thymine. 碱 基.
E N D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DNA的存在形式 三、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四、DNA突变及损伤的修复
一、 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deoxyribonucleic acid) (一)DNA的化学组成 单核苷酸(nucleotide) 核酸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 磷酸 嘧啶:T、C 含氮有机碱(碱基) 嘌呤:A、G
嘧 啶 胞嘧啶 C cytosine 胸腺嘧啶 T thymine 碱 基 鸟嘌呤 G guanine 腺嘌呤 A adenine 嘌 呤
脱氧核糖 酯 键 糖苷键 核苷 糖苷键:核糖第一位碳原子与嘧啶第一位氮原子或嘌呤第九位氮原子形成N—C键 单 核 苷 酸
3’5’磷酸二酯键:一个核苷酸中戊糖的5’碳原子上连接磷酸基以酯键与另一个核苷酸戊糖的3’碳原子相接3’5’磷酸二酯键:一个核苷酸中戊糖的5’碳原子上连接磷酸基以酯键与另一个核苷酸戊糖的3’碳原子相接 3’ 5’磷酸二酯键
A = T G≡C
(二) DNA的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分子 双螺旋结构模型 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是由两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围绕一个“主轴”向右盘旋形成双螺旋状结构.
二、DNA的存在形式 基因组(genome):含3.0×109的碱基对. (一)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占基因组的60%-65% DNA序列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1个或很少几个拷贝,由800-1000bp组成,大多数为结构基因(2.5-3万)。 结构基因:单一序列中构成编码细胞中的蛋白 质或酶的基因。
(二)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 (占基因组的30%以上) DNA序列在基因组中有多个拷贝,可有几十份,几百份,甚至几十万份。 有些重复序列与染色体结构有关,大多数生物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 高度重复序列 (占10%~15%) 由很短的碱基序列重复而成,长度2~200 bp,重复次数106~108。
①卫星DNA(satellite DNA) 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 DNA): 6-25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 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 DNA) or STR: 2-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
②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反向重复序列:DNA某些部位具有方向相反但序列相同的区域。 回 文 序 列 如:…GGTACC… …CCATGG…
CAG GAC TG NN NC AG TC CTA • ②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十字结构 GTC CTG AC NNNGTC AG GAT 每个长约300bp 两个相隔平均12kb 功能:可能构成终止子 ,参与复制、 转录调控。
2 中度重复序列 (intermediate repetitive sequence) 占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20%~30%, 长度为300~7000bp,拷贝数为102~105。
短分散元件(SINE) 长度300-500bp,分散在分布基因组中,拷贝数目105。 如:人类Alu家族,由300bp构成,每个Alu 序列中含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AluⅠ的识别序列AGCT,重复达30-50万次,平均5kb就有一个Alu顺序。 功能:与基因转录的调节、hnRNA的加工、 DNA复制的启动相关。
长分散元件(LINEs) 长度5000-7000bp,重复次数102-104。 如:KpnⅠ家族,平均长度3500~5000bp,拷贝数为3000 ~4000。 存在限制性内切酶 KpnⅠ酶切位点,占基因组的3% ~6%,功能不详。
3 多基因家族 (multigene family) 一个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过复制和变异而传递下来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行使相关功能的基因。
两种类型 1、由一个基因产生多个拷贝,具有几乎相同的顺序,成簇地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这种集中成簇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簇。它们同时发挥作用,合成某些蛋白质。 2、由一个基因产生多次拷贝,序列有所不同,分散在几条染色体上,编码一组关系密切的蛋白质。
4 拟基因 拟基因(pseudogene)也称假基因,指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拟基因,常用ψ表示。
小结DNA的存在形式 1.单一序列:占基因组的60%-65% 2.重复序列: 卫星DNA 1) 高度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2)中度重复序列 3)多基因家族 4)拟基因
三、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外显子 exon:具有编码意义 编 码 区 内含子intron:无编码意义 ( 5/ GT -3/ AG 法则) 结构 基因 TATA框 启动子 CAAT框 GC框 非编码区(调控区) 增强子 mRNA裂解信号 (AATAAA) 终止子 回文结构
enhancer A A C CAAT box TATA box T A T A A T T T exon G G C A A T C A GC box intron AATAAA TATA box CAAT box (一)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 GC box GGCGGG GT — AG law
启动子(promoter) • TATA box:上游17—19bp TATAA(T)AA(T) 功能:能被RNA聚合酶Ⅱ识别并准确识别转录的其始部位,决定转录的起始点
启动子(promoter) CAAT box:上游70—80bp, GGC(T)CAATCT 功能:对转录有促进作用
启动子(promoter) • GC box: 位于CAAT box两侧,GGCGGG2个 • 功能:转录调节区,具有激活转录的 功能
增强子(enhancer) • 定义:本身不具启动子活性,但能加速基因转录的一段特定的DNA调节性序列。 • 核心序列:GGTGTGGAAA(TTT)G • 功能:与特异性蛋白结合提高转录的频率
终止子(terminator) 回文序列 + 5’-AATAAA-3’ 功能:发夹结构可阻 碍RNA聚合酶的移动, 终止转录
(二)真核基因的功能 1.贮存遗传信息 DNA分子中A、T、C、G四种碱基的排 列顺序中蕴藏着遗传信息。 2.复制DNA分子合成一个与自己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其结果DNA含量增加一倍。DNA----2 DNA
T—A T T—A T A -T G—C C—G G—C A—T C—G A-T A—T A-T A-T A—T A-T C—G A—T G—C C—G A G—C A G-C A—T T—A G—C T A G C T—A T A A-T A T C G G—C C G A T G—C C—G G C A—T A T C—G TTGCG A—T A-T T A AACGC A-T T A A-T AACGC TTGCG A—T A-T C—G A—T G—C C—G G—C G—C G—C DNA复制(replication ):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分别以2条单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与亲代DNA分子相同的两条子链。每条子链中一条多核苷酸链是亲代DNA分子即模板链,另一条是互补合成的。
2)方向性:新合成的链5’—3’ 3)半不连续复制 1、前导链 3’—5’合成 5’—3’ 2、后随链 5’—3’合成 5’—3’岗崎片段 4)需RNA引物:合成DNA时,先借助RNA聚合 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小段RNA,具 有引物作用 5)复制子(replicon):含一个复制起点, 能够独立进行复制的DNA区段。
RNA 蛋白质 3.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DNA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 翻译 DNA 逆转录 复制 复制
1)转录(transcription) 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反编码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dNTPs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一个特定基因的DNA双链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带有遗传信息,称为编码链,与之互补的称为反编码链。
编码链:5' - ATG AAA CGA GTC TTA TGA -3' 反编码链: 3'- TAC TTT GCT CAG AAT ACT -5' mRNA:5'- AUG AAA CGA GUC UUA UGA -3'
信使RNA(mRNA) 核仁以外的常染色质转录的。 转录产物 转运RNA(tRNA) 核仁内的常染色质转录的。 核糖体RNA(rRNA) 转录过程 转录初始阶段:DNA----hnRNA 转录加工阶段:hnRNA---mRNA (剪接、戴帽、加尾)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 104 外显子 3 (E3) 105146 CAAT框 RNA聚合酶结合 控制转录频率 TATA框 RNA聚合酶结合 决定转录起始点 AATAAA 内含子1(I1) 内含子2(I2)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104 外显子 3 (E3) 105 146 AATAAA 回文顺序 内含子1(I1) 内含子2(I2)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 104 外显子 3 (E3) 105 146 AATAAA 回文顺序 mGmG 回文顺序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 104 外显子 3 (E3) 105 146 AATAAA 内含子1(I1) 内含子1(I1) 内含子1(I1) 内含子2(I2) 内含子2(I2) 内含子2(I2) AAAAAAAAAAAAA DNA 转录 hnRNA 加工 剪接 带帽 加尾 成熟的mRNA
5′— 5′ 戴 帽 戴帽:在hnRNA的5'端接上一个甲基化帽,即7-甲基鸟嘌呤核苷酸(m7'GpppX)。
戴 帽 • 有效地封闭 RNA 5'端,使之不再接加核苷酸,也不受磷酸酶和水解酶的消化,增强了mRNA的稳定性。 • 为核糖体提供识别mRNA的信号,促进mRNA和核糖体小亚基的结合。
加 尾 mRNA3‘端在腺苷酸聚合酶的作用下加接一连串腺苷酸,形成多聚腺苷酸(polyA)尾,这一过程称为多聚腺苷酸化反应。 作用:保持mRNA 3‘端末端稳定,不被酶的破坏,并且可以促使mRNA由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中。
2) 翻译(translation) 将mRNA的碱基顺序转变成为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的过程。 mRNA rRNA tRNA
遗 传 密 码 表 四种碱基以三联体的形式组成一个遗传密码子64个
基因表达的特殊事件 • 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 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也称为基因组印记 (genomic imprinting)。
表现:指来自双亲的基因存在着功能 上的差异。 机制:基因在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到 不同修饰的结果。 据推测DNA的甲基化可能遗传印记的分子机理之一。
Anti -PWS Anti -PWS Anti -AS Anti -AS Prader-Willi综合征(PWS) & Angleman综合征(AS) AS 智力低下 大嘴呆笑 步态不稳 红面颊 癫痫 PWS 智力低下 身材矮小 过度肥胖 小手小足 del(15)( q11--q13)
四、DNA的突变与损伤修复 (mutation and repair) DNA突变:是指DNA的核苷酸顺序发生的可 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在结构 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 改变。
(一)突变的分类 生殖细胞突变 1.突变在个体发育阶段 体细胞突变 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tion) 2.引起突变的因素 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
转换 ①碱基置换 颠换 ② 碱基的缺失插入 3.基因突变 的方式 整码突变 移码突变 ③动态突变 ④染色体的错误配对和 不等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