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05 Views
第四章 供应链管理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 QR 、 ECR 、 CM 产生的背景; 掌握 QR 、 ECR 、 CM 的涵义;成功的条件和实施步骤;特征和应用原则;以及成功开展 QR 、 ECR 、 CM 的因素和注意的问题 理解 QR 、 ECR 、 CM 实施的效果与战略效益分析, QR 、 ECR 、 CM 的新发展. 第四章 供应链管理方法. 4.1 QR 方法 ( 快速供应法 ) 4.2 ECR 方法 ( 有效客户响应法 ) 4.3 CM 方法 ( 品类管理法 ) 本章结构提示. 4.1 QR 方法(快速供应法).
E N D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 QR、ECR、CM产生的背景; • 掌握 QR、ECR、CM的涵义;成功的条件和实施步骤;特征和应用原则;以及成功开展QR、ECR、CM的因素和注意的问题 • 理解QR、ECR、CM实施的效果与战略效益分析,QR、ECR、CM的新发展
第四章 供应链管理方法 • 4.1 QR方法(快速供应法) • 4.2 ECR方法(有效客户响应法) • 4.3 CM方法(品类管理法) • 本章结构提示
4.1 QR方法(快速供应法) • 4.1.1 QR产生的背景和涵义 • 4.1.2 QR成功的条件和实施步骤 • 4.1.3 QR实施的效果与战略效益分析 • 4.1.4 QR的新发展
4.1.1 QR产生的背景和涵义 • 4.1.1.1 QR产生的背景 • 4.1.1.2 QR的发展 • 4.1.1.3 QR的涵义
4.1.1.1 QR产生的背景 • Kurt Salmon公司建议零售业者和纺织服装生产厂家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快速响应系统(Quick Response,简称QR)以获得销售额增长,实现投资收益率和顾客服务的最大化以及库存量、商品缺货、商品风险和减价最小化的目标。
4.1.1.2 QR的发展 • (1)初期阶段 • (2)发展阶段(3)成熟阶段
4.1.1.3 QR的涵义 • 从QR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QR是一个零售商和制造商密切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订货补充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信息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的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QR的概念的3个要点: • (1) QR以交易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为基础; • (2)建立“适当的商品、在适当的时期、以适当 的价格、并在适当的场所供给的系统”; • (3)QR的目标是在最少的供货周期和最小的风 险下,构筑最大的竞争力。
4.1.2QR成功的条件和实施步骤 • 4.1.2.1 QR成功的条件 • 4.1.2.2 QR的实施步骤
4.1.2.1 QR成功的条件 (1) 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意 识和组织结构 (2) 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3) 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4) 改变传统的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 做法 (5) 供应方必须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商品库存
4.1.2.2 QR的实施步骤 • (1)条形码和EDI • (2)固定周期补货 • (3)先进的补货联盟 • (4)零售空间管理 • (5)联合产品开发 • (6)快速相应的集成
4.1.3QR实施的效果与战略效益分析 • 4.1.3.1 QR实施的效果 • 4.1.3.2 实施QR的收益分析
4.1.3.1 QR实施的效果 • (1) 销售额的大幅度增加 • (2) 商品周转率的大幅度提高 • (3) 需求预测误差大幅度减少
4.1.3.2 实施QR的收益分析 • Kurt Salmon协会的David Cole在1997年指出:“在美国那些实施第一阶段QR的公司每年可以节省15亿美元的费用,而那些实施第二阶段QR的公司每年可以节省费用27亿美元。”他提出,如果企业能够过渡到第三阶段(联合计划、预计和补库),每年可望节约60亿美元的费用。
4.1.4 QR的新发展 • QR策略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商品的供应商和零售商通过这一策略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非增值成本。QR策略以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必将向其更高的阶段发展,必将为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4.2 ECR方法(有效客户响应法) • 4.2.1ECR产生的背景和涵义 • 4.2.2ECR的特征和应用原则 • 4.2.3ECR系统的构建 • 4.2.4ECR的战略和实施前提 • 4.2.5ECR与QR的比较
4.2.1ECR产生的背景和涵义 • 4.2.1.1 ECR产生的背景 • 4.2.1.2 ECR的定义
ECR的定义 • 有效客户响应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简称ECR) 是一个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组成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以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4.2.2 ECR的特征和应用原则 • 4.2.2.1 ECR的特征: • 4.2.2.2 ECR的应用原则
4.2.2.1 ECR的特征: • (1)管理意识的创新 • (2)供应链整体协调 • (3)涉及范围广
4.2.3ECR系统的构建 ECR系统的技术要素主要有 • 营销技术 • 物流技术 • 信息技术
4.2.4ECR的战略和实施前提 • 4.2.4.1 ECR的战略 • 4.2.4.2 ECR的实施前提
4.2.4.1 ECR的战略 ECR的四大要素 • 有效新商品开发与市场投入 • 有效促销活动 • 有效店铺空间安排 • 有效商品补充
ECR的四大要素的前3种,目前主要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谈论最多的要属“有效商品补充”。其主要策略有: • 连续补充计划(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简称CRP) • 自动订货(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简称CAO) • 预先发货通知(Advanced Shipping Notice,简称ASN) • 厂家管理库存(VMI) • 交叉配送(Cross-Docking) • 店铺直送(Direct Store Delivery,简称DSD)
4.2.4.2 ECR的实施前提 • 为变革创造氛围 • 选择初期ECR同盟伙伴 • 开发信息技术投资项目,支持ECR
4.2.5 ECR与QR的比较 • 4.2.5.1 ECR与QR的差异 • 4.2.5.2 ECR与QR的共同点
4.3 CM方法(品类管理法) • 4.3.1CM(品类管理)的含义 • 4.3.2 成功开展CM的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 • 4.3.3 实施CM的主要步骤
4.3.1CM(品类管理)的含义 • 零售商的品类管理:是以挖掘顾客需求,高效利用店内资源的一种管理工具,其核心是商品优化、货架陈列优化,是ECR(消费者高速回应)系统的核心工具;因而,零售商更擅长于基于POS系统数据集成的消费者研究、空间陈列管理等品类管理工作; • 供货商的品类管理: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来确定产品的属性,达到商品组合优化。供货商利用其专业、相对集中的研究能力而对产品市场趋势、产品的品类定义、价格和促销等方面比零售商更具优势。
4.3.2 成功开展CM的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 4.3.2.1 成功开展CM的因素 • (1)品类策略 • (2)业务流程 • (3)品类指标。 • (4)信息技术。 • (5)组织结构效能。 • (6)合作伙伴关系。
4.3.2.2 成功开展CM的应注意的问题 • (1)内部——品类优化:平衡和协调品类内部的各种关系 • (2)外部——品类竞争:使企业凭借一个品类的综合表现来赶超对手,并赢得当地的一个细分的消费者市场。
4.3.3实施CM的主要步骤 • (1)确定品类角色 • (2)制订品类策略 • (3)计划品类战术 • (4)执行计划实施 • (5)潜在的障碍
习题与思考题 • 1. QR的含义 • 2. QR成功的条件和实施步骤 • 3.ECR的涵义 • 4.ECR的特征和应用原则 • 5.ECR系统的构建 • 6.ECR与QR的异同 • 7.CM的含义 • 8.实施CM的步骤 • 9.实施CM的潜在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