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98 Views
第 8 课. 笔墨丹青. 本课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 质朴与浪漫. 起源.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到唐代 ------. 发展. 文人意趣 ( 文人画 ). 宋代到明清. 民间风情 ( 世俗画 ). 繁荣. 一、质朴与浪漫 - ----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绘画起源.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 一 )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1) 地位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 源头 。 (2) 材质 : 地面、岩壁、陶器上 (3) 特点 :自然、生动、粗犷 、 浪漫 (4) 题材 : 原始集体生活. 岩画.
E N D
第8课 笔墨丹青
本课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起源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到唐代------ 发展 文人意趣(文人画) 宋代到明清 民间风情(世俗画) 繁荣
一、质朴与浪漫-----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绘画起源一、质朴与浪漫-----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绘画起源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1)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 (3)特点:自然、生动、粗犷 、 浪漫 (4)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岩画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 《黑山岩画狩猎图》
人面鱼纹盆 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六千多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所制。
鹳鱼石斧纹彩陶缸,1978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 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鸟、兽、斧的组合并非偶然。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 《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 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 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 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鹳鱼石斧图》
(二)战国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材质:绢帛 题材: 珍禽异兽、 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 古拙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的先声。《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的先声。《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三) 汉代绘画 类型:帛画和壁画。 特点:由于儒学在政治上开始占支配地位,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但浪漫幻想主题依然十分流行 总结:汉以前绘画共同点:质朴、浪漫
《轪侯妻墓帛画》 西汉、绢本,纵205cm、上横 92cm、下横47.7cm 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 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 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 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 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 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 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 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
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汉墓壁画,一汉墓壁画有一定说教意义,以通俗易懂的画面指导人们辨别是非;二墓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一些重要题材是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三汉代尚厚葬,汉墓壁画的艺术风格基本上能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绘画水平。历史故事等也是汉壁画的主要题材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时期到唐绘画的发展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时期到唐绘画的发展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一)魏晋时期 背景: 1、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2、三教合一,文化多元的趋向。3、 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 不愿流俗同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文人画 • 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唐代以前就有纯水墨形式作画的记载,但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是从南宋末年开始的,文人画的特点是: • (1)作者多是学者、诗人,又是画家,绘画文学化 (2)文人画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向和意趣。 • (3)文人画重墨轻色;重潇洒洗练,轻繁缛纤细;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 (4)在作品中将栅、兰、竹、菊、松、石等作为人格化的形象象征,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顾恺之 生平: 时代背景:魏晋时期 创作群体:文人群体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特点 : 善画人物, 代表作:《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部分 《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由于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某些侧面。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这副画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洛神赋图》第一卷 •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三国时魏的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画制的。曹植和曹丕在河北大破袁绍时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被别人谗言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于是作叙事诗《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顾恺之就以这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
(二)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曹霸、韩滉;王维
《步辇图》阎立本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步辇图》阎立本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
唐德宗时的宰相韩滉,擅长画牛,并有好用粗重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富有农家风情,传世的《五牛图》中各牛的动态不同,肥瘦有别,毛色互异,笔法简朴而又变化多趣,曲尽其妙。
韩幌的《五牛图》 (分解)
三 文人意趣-------从宋到明清绘画的繁荣 扬无咎 墨梅图之三
4 (一)宋代 时代背景:1 文人阶层壮大、2 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题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色:更加注重意境
南宋 马远《踏歌图》 马远《松下闲吟》
元朝: 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来抒发出来。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二)明清时期 特点:1、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由于社会的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墨竹图郑燮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刚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钩画,笔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四 民间风情-----从宋代到明清绘画的繁荣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一)宋代 时代背景: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 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 市井生活 特点: 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系中国宋代长卷风俗画,原作为绢本,高25.8cm,长534.6cm。系稀世奇珍,画苑瑰宝。作者张择端系宋徽宗时画院高手,字正道,山东东武(今诸城县)人。幼年离乡,赴汴梁求学,后又习绘画,本工界画,尤擅市桥郭径、舟船车较而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流传至今的唯一作品。画卷描写清明之际发生于京师汴梁(今开封)郊野汴河上土桥及东角于门市尘通街上与创新艺术相结合,不但色彩准确,而且神情逼真,精湛的制作技术与画作的迷人神韵互相辉映,弥足珍贵。该挂毯长24米,高1米,由8名织工手工打结1030万个,用时近一年完成。《清明上河图》系中国宋代长卷风俗画,原作为绢本,高25.8cm,长534.6cm。系稀世奇珍,画苑瑰宝。作者张择端系宋徽宗时画院高手,字正道,山东东武(今诸城县)人。幼年离乡,赴汴梁求学,后又习绘画,本工界画,尤擅市桥郭径、舟船车较而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流传至今的唯一作品。画卷描写清明之际发生于京师汴梁(今开封)郊野汴河上土桥及东角于门市尘通街上与创新艺术相结合,不但色彩准确,而且神情逼真,精湛的制作技术与画作的迷人神韵互相辉映,弥足珍贵。该挂毯长24米,高1米,由8名织工手工打结1030万个,用时近一年完成。
(二)明清时期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材: 1、小说中的插图——木刻版画 2、具有实用性的民间风情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小说插图 明代小说插图 红楼梦小说插图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杨柳青年画
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剪纸为“剪画”或“窗花”。
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 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课后巩固』 B 1、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开始出现的是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的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2、凸现个性的人文画首先出现在( ) A、战国 B、西汉 C、魏晋 D、隋唐 3、唐朝以水墨画著称的绘画家是(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曹霸 D、王维 C D
4、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5、下列不属于唐朝的绘画家是(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张萱 D、张择端 B D
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