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常见疾病预防和处理

常见疾病预防和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邵 洁 主任医师. 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预防.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单一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居高。资料显示 , 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 20 %- 25 %,我国儿童铁缺乏症的发病率在 50 %以上,而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 30 %左右。.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铁缺乏会对人体产生全身性的影响,例如:贫血、胃肠道功能紊乱、运动能力的损伤、注意力减退、注视时间下降、焦虑增加、嗜睡症等等。 更重要的是铁缺乏对儿童认知和行为改变的影响.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见疾病预防和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见疾病预防和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邵 洁 主任医师

  2. 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3.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单一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居高。资料显示,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20%-25%,我国儿童铁缺乏症的发病率在50%以上,而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30%左右。

  4.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铁缺乏会对人体产生全身性的影响,例如:贫血、胃肠道功能紊乱、运动能力的损伤、注意力减退、注视时间下降、焦虑增加、嗜睡症等等。 更重要的是铁缺乏对儿童认知和行为改变的影响

  5. 铁的来源:铁储备和饮食

  6. 缺铁发生的不同时间 出生前: 母亲铁营养状况、 胎盘功能,糖尿病、母亲吸烟、宫内生长迟缓、早产 出生前 出生后 出生后: 4~5月 铁储存 〉5月 饮食来源

  7.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母孕期铁的摄入量不足, 胎盘功能,糖尿病、母亲吸烟、宫内生长迟缓、早产 生后5~6月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少量失血:如寄生虫、鼻衄、 慢性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结肠炎

  8.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 贫血(Anemia) • Hb < 103 g/L at 6 mo; 110 g/L at 12 mo • 缺铁(Iron deficiency): 2 项或以上异常 • MCV < 74 fl, • RDW > 14%, • ZPP/H > 69 μmol/mol, • SF < 12 μg/L • 缺铁性贫血: 缺铁 + 贫血

  9.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小婴儿仅面色苍白; 活动时易感累,不活泼、易哭闹,反应较慢及记忆力减退 睡眠不好 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 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缺铁还影响孩子的运动、智力和情绪发育,对孩子的记忆力也有长期的影响 提醒父母们要给予充分关注。

  10.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 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 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 • 从妊娠3月龄起,按元素铁60mg/d 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 • 补充小剂量叶酸(400u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 • 纯母乳喂养: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1~2mg,直至1周岁 • 人工喂养: 采用铁强化配方乳 • 足月儿: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可按1mg/kg/d补充铁剂

  11.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如 强化铁的米粉类食物, 逐步添加肝泥、肉泥及动物血等, 动物血红素铁较植物和蛋黄中的铁吸收率高 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 、黄瓜、番石榴 选择含铁烹调用具

  12. 铁剂治疗和预防性补充铁剂 • 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 (血红蛋白<110克/升) • 铁剂2 mg/kg(3~4mg/d/kg),每周口服一次,连续12周 • 贫血治愈后,按预防铁缺乏方案服用铁剂并监测铁营养指标 • 补充铁剂同时,儿童口服叶酸50μg/日 • 监测铁营养指标 • 服用VitC 50~100 mg促进铁吸收 • 遵循医生指导,包括服用的量, 复查时间、服用的方法 防治儿童营养性铁缺乏症参照方案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6,11(11):46

  13. VitD 和VitD缺乏性佝偻病 • Vit D : 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类固醇激素 • VitD受体:除骨、肾、肠外,还存在于机体生殖、内分泌、免疫、上皮等全身其他组织器官 • 功能:维持矿物质平衡 其他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调节细胞分化、增生以及免疫功能等 • VitD缺乏: 胎儿期: 影响胎儿长骨生长 儿童期: VitD缺乏性佝偻病 可能与成年期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哮喘、多发性硬化、肿瘤,预期寿命缩短

  14. 维生素D的来源 • 人类Vit 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照射 • 循环血液中主要形式是:25-(OH) 维生素D • 大部分天然食物中很少含维生素D 纯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仅 20~40 IU /1000ml • 含VitD的食物仅有: 深海鱼油、肝,如三文鱼、鲸鱼、鳕鱼油 • 野生三文鱼: 500~1000IUVit D/100g • 养殖三文鱼:100~250IU Vit D/100g • 多种维生素营养剂: 400 IU Vit D/片

  15. 与VitD缺乏相关的浓度 • Vit D缺乏:25(OH)D < 50 nmol/L, 或<20ng/ml • Vit D不足:25(OH)D 50~74 nmol/L, 或21~29ng/ml • Vit D适宜:25(OH)D >30ng/ml (>80nmol/L or 32ng/ml) • Vit D中毒:25(OH)D >375nmol/L or >150ng/ml • 绝经后妇女Vit D浓度逐步降低至 30~40ng/ml • 儿童:适宜的25(OH)D > 80nmol/L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D过量会中毒

  16. 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 综合防治措施:宣教育儿知识,科学保健 • 系统管理:定期随访,按计划进行佝偻病防治监测 • 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 • 母亲孕期预防: • 妊娠后期:补充VitD400~1000U/d(10~25ug/d) • 妊娠最后3个月:监测25-(OH)D 浓度 • VitA<1万U/d

  17. VitD缺乏性佝偻病好发的原因 • VitD 缺乏的危险因素: • 胎儿期储存不足 如早产, 母亲维生素D缺乏 • 缺少日光照射(空气污染,防晒用品) •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快 • 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VitD含量少,乳类、禽蛋黄、肉类等含量均少,谷类、蔬菜、水果类几乎不含

  18. 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 婴幼儿预防: • 户外活动:1~2小时/d • Vit D补充: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生后2周~2岁 VitD 400U/d(10ug/d) 婴儿摄取配方奶500ml , 可摄取VitD 200U • 高危人群: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双胎 VitD 800~1000U/d(20~25ug/d), 3个月后改为VitD 400U/d(10ug/d)

  19. 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 •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 早期:多见于3~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 非特异症状 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 骨骼改变不明显,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 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0. 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 •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 激期:骨骼体征: 头(方颅)、胸、四肢、脊柱 血生化和X线表现:血清25-(OH)D3下降,血钙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高。 • 恢复期 • 后遗症期

  21. 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防至骨骼畸形 • 原则: 口服为主 • 个体化给药,遵循医生指导,不能盲目补充 • 剂量:VitD2000~4000IU/d (50~100ug/d) 一个月 1个月后改为400IU/d(10ug/d) • 口服困难或腹泻: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 VitD15~30万U(3.75~7.5mg)/次肌注 1~3月后以400U/d(10ug/d)维持 • 用药1月后随访: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22. 儿童每天钙需要量MED J AUST 2006

  2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 呼吸道感染 • 腹泻病(消化不良和肠炎)

  24. 常见感染性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或喉部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俗称“感冒”。常见病因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 •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继续发展的结果。治疗主要是:对因:抗菌或抗病毒;对症:止咳 、祛痰 • 传染性疾病:如冬春季流行的流行性脑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

  25. 上呼吸道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是小儿常见病,据统计低龄幼儿每年平均感冒次数可高达6~10次。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咽痛、眼红等,过程一般需3~5天。 • 感冒的防治: • 增强宝宝抵抗力,平时多食用增强免疫力、富含维生素A、铁、锌等的食物; • 感冒时宝宝要多饮水、多休息,注意合理营养; • 注意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 • 感冒时不要滥用抗生素。 • 感冒时可服用维生素C、清热解毒中药。

  26. 上呼吸道感染预防要点 • 适时增减衣服: 根据不同季节增减衣服,如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孩子活动时,注意减衣,避免出汗后受凉。 • 注意卫生: 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 • 避免交叉感染机会: 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等。

  27. 上呼吸道感染预防要点 •  合理膳食:均衡膳食-适量鱼、肉、鸡、蛋、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补充鱼肝油和钙片。 •  充足睡眠:保证孩子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  加强室外活动:春和日丽,万物生发,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孩子造血及免疫功能。 •  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常见传染病。

  28. 传染性疾病 麻疹 风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29. 水痘、腮腺炎 • 冬春季是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 • 水痘: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出现疱疹,可有发热 • 从起病到发疹约1周时间。 • 水疱发痒、易破,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 流行性腮腺炎 • 腮腺部肿痛,以耳垂为中心 • 发病时不一定伴有发热,病程7~10天 • 如果患儿有高热不退、腹痛、呕吐频繁、头痛、精神萎靡等需警惕并发脑膜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30. 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治 • 保持皮肤清洁,多卧床休息,多饮水; • 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宜,避免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 • 避免抓破水疱,会引起皮肤感染; • 未抓破,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清洗消毒;如已抓破或感染,可在患处涂抹百多邦消炎药膏 • 腮腺肿胀部位可采取局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保持口腔卫生 • 用白醋煮沸后消毒房间空气;平时注意开窗通气 • 注意应隔离患病孩子。

  31.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 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 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32. 手足口病 • 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 临床表现: •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伴咽痛。 • 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33.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 在疾病多发或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 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多在空气新鲜的户外活动,但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 应做好室内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督促、指导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 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食物,多饮水。 • 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34. 手足口病护理 • 要定时让孩子用温水冲漱口腔; • 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 • 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 • 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 • 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 如有发热,精神差,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5. 婴儿腹泻 • 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但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求高,胃肠道负担很重 • 一旦喂养不当、感染病毒或细菌,容易发生腹泻 • 病毒感染性肠炎 • 细菌感染性肠炎 • 饮食性:喂养不当、气候变化等 • 对牛奶蛋白过敏或对乳糖不耐受,也容易发生腹泻 • 食物过敏

  36. 秋季腹泻 • 多见于秋冬季 • 腹泻多见于1-2岁的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 • 病初1-2天发生呕吐 • 而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多以水样便为主,颜色为淡黄色呈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 一些伴有发热,体温37-38度,有时有咳嗽,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 • 伴有腹痛的患儿会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的表现。 • 自限性疾病。 腹泻持续3-8天,少数达一周以上。 • 大便镜检多数正常或有很少量的白细胞。

  37. 细菌性痢疾 • 多见于夏季 • 起病急, 发热, 全身症状重(如精神差) • 便次多, 量少, 大便呈稀便、水样便,有粘液、脓血 • 严重时有惊厥或抽搐 • 如出现腹泻, 精神差, 高热, 应及时看儿科医生 • 检查大便, 并送大便培养

  38. 腹泻处理 • 90%的腹泻病儿都不需要输液治疗,只需用口服补液盐即可; • 抗生素对病毒性腹泻没有任何治疗效果,还会导致肠道菌群 紊乱 • 处理宝典: • 尽量多饮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糖盐和水分; • 可继续母乳喂养; • 还可以口服肠道黏膜保护剂 • 口服乳酸菌活性剂和双歧杆菌制剂等,抑制引起肠道疾病的病原菌 • 应注意孩子的大便次数、量和性状,尿量,口唇、精神状况等; 如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上医院就诊。

  39. 如何预防腹泻 • 加强食品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 •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 • 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应逐步进行。 • 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发育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40. 发热 • 孩子正常体温随年龄、日常活动和每天的时间而改变。 • 一般正常肛温<37.8度, 口温<37.2度 • 本质上发热不是疾病,是机体对抗感染的积极征象,可刺激如白细胞的防御机能 • 发热会使孩子不舒服,使心率和呼吸加快 • 对液体需要增加 • 发热是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表现,如咽炎、喉炎、肺炎, • 中耳炎、消化道、泌尿道和神经系统感染,都会有发热

  41. 发热 • 发热可触发6月~4岁的儿童发生惊厥,称发热性惊厥。一般在4岁消失。 • 热休克:是周围环境高热引起。是急性病,严重会导致脑损伤 • 什么时候必须马上看儿科医生? • 孩子<2个月,肛温(直肠温度)>37.9度 • 3-6个月的孩子, 体温>38.3度 • >6个月, 体温>39.4度 • 孩子可能患需要立即治疗的疾病,如感染或脱水 • 当然,还要观察孩子表现的症状,如精神状况

  42. 发热的家庭处理 • 轻度发热: • 保持孩子房间的温度适当, 可以穿少量的衣服 • 鼓励孩子多饮液体(如水, 稀释的果汁, 母乳) • 避免进食油腻食物或其他难以消化的食物, 因为发热使胃肠活动下降,食物消化缓慢 • 使房间内空气流动 • 发热时可以起床并在房间内走动,但不应该跑动或过渡运动 • 如果是发热性传染性疾病(如水痘), 应让孩子远离其他孩子或成人

  43. 发热的家庭处理 • 发热时的物理降温 • 将孩子放在常规沐浴的地方(澡盆) • 放入5厘米左右深的温水(水温32-35度) • 不要用冷水擦洗 • 可以让孩子坐在水中 • 用干净的温水浸湿的毛巾或海绵在孩子的躯干、四肢擦洗 • 将室温保持在25度左右

  44. 发热的家庭处理 • 高热惊厥时的处理: 如果发生惊厥,应立即行动减少损伤 • 将孩子放在平坦的地板或床上 • 保持孩子的气道通畅,将他的头转向一侧, 以便唾液或呕吐物顺利流出口腔 • 不要将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口中, 因为舌头不会运动 • 如果孩子紧咬牙关,甚至下颌 抖动,可用布包筷子或木棍垫在上下牙齿间,以避免舌咬伤 • 立即呼叫医生或转送医院

  4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