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大黄.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功效 附注 习题. [ 来源 ] 蓼科植物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 . tanguticum 或药用大黄 R . officinale 的干燥根及根茎。. [ 采制 ] 10-11 月间地上部位枯萎时,或 3-5 月末开花前采挖生长三年以上的植物地下部分。. [ 植物形态 ].

jax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黄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2.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功效 附注 习题 [来源]蓼科植物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的干燥根及根茎。 [采制] 10-11月间地上部位枯萎时,或3-5月末开花前采挖生长三年以上的植物地下部分。

  3. [植物形态] 掌叶大黄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茎直立。基生叶长柄,叶片心形或近圆形,掌状中裂,裂片3~7; 茎生叶互生,较小,托叶鞘状,膜质;大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红紫色。瘦果三棱状。

  4. 唐古特大黄 形态与上种相似, 主要区别为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做羽状浅裂。裂片披针形。 药用大黄 叶片掌状浅裂,一般 仅达叶片1/4处,裂片宽三角形; 花较大,白色。

  5. 叶分裂程度: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6. [性状] 1.掌叶大黄 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红)棕色,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髓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根横切面无星点。 星点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掌叶大黄根茎 掌叶大黄根茎横切片

  7. [性状] 2.唐古特大黄根茎呈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圆柱形。 3.药用大黄根茎为圆形或类圆的横切段或块片,似马蹄形。 根茎横断面星点凸起,成环或散在。 药用大黄根茎横切片 唐古特大黄根茎横切片

  8. [显微特征] 髓部异型维管束 射线 木栓层 木质部 皮层 形成层 韧皮部 韧皮部 草酸钙簇晶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与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射线1~4列细胞;形成层环明显。髓宽广,散有多数外木式异形维管束(星点),形成层类圆形,射线星芒状。 形成层 木质部 射线

  9. [显微特征] 异型维管束(星点放大图) 导管 韧皮部 形成层 射线

  10. [显微特征] 根茎粉末:棕黄色1.草酸钙大形簇晶众多2.网纹、具缘纹孔导管 3.淀粉粒大多圆球形。 1.大型簇晶 2.导管 3.淀粉粒 1 2 3

  11. [化学成分] 1.含蒽醌类化合物2~5%,其中: 游离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 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12. [化学成分] 2.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以及双蒽酮苷,为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双蒽酮苷作用最强,包括番泻苷(sennoside)A~F,其中番泻苷A泻下作用最强。

  13. [理化鉴别] 1.将大黄的95%乙醇提取物 点于滤纸上,置紫外灯下显 浓棕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 色荧光(检查土大黄苷)。 2.微量升华得黄色针晶,高温则得羽状结晶。 伪品荧光 正品荧光 针状结晶 羽毛状结晶

  14. 3.加氢氧化钠等碱液溶解并显红色( 羟基蒽醌类反应) 功效 性寒,味苦。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祛瘀血。

  15. [附注] 同属植物河套大黄R. hotaoense. 华北大黄R. franzenbachii. 及天山大黄R. wittrochii.等的根及根茎曾作大黄用。根茎均无星点。 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的根及根茎为藏药(根茎有星点),用于胃肠炎症;外用止血、消炎、愈伤口。 河套大黄 华北大黄 天山大黄 藏边大黄

  16. 习题:1. 大黄来源于哪几种植物? 简述这些植物的形态特点? 2. 大黄主含何种成分,如何鉴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