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1.08k Views
政治學名著導讀 學期報告彙整. 生態政治 第一章 人口增長的幽靈 陳峻群 、 鍾昀哲 、 黃聖堯. 向人口增長宣戰. 馬爾薩斯 - - - 人口以幾何級數成長,糧食以算術級數成長。 資源增產將趕不上以幾何級數飛增的人數,終將以戰爭或大飢荒的方式解決難題 。. 保羅 ‧ 埃利希 - - - 《 人口炸彈 》 以印度新德里為例,描述過剩之狀況。 第三世界摩肩接踵的醜惡描述,讓人口氾濫的問題 成功攫取了當世人的想像。. 將人口的過度增長視為地球的一大浩劫及災難. 西方觀點的人口問題景象.
E N D
生態政治 第一章人口增長的幽靈 陳峻群 、 鍾昀哲、 黃聖堯
向人口增長宣戰 • 馬爾薩斯- - - 人口以幾何級數成長,糧食以算術級數成長。 • 資源增產將趕不上以幾何級數飛增的人數,終將以戰爭或大飢荒的方式解決難題。 • 保羅‧埃利希- - - 《人口炸彈》 • 以印度新德里為例,描述過剩之狀況。 • 第三世界摩肩接踵的醜惡描述,讓人口氾濫的問題 • 成功攫取了當世人的想像。 • 將人口的過度增長視為地球的一大浩劫及災難
西方觀點的人口問題景象 森林裡,成群結隊的移居者在刀耕火種,開山闢路。 墨西哥城一聚居區,一百來號人共用兩間浴室。”油膩污水瀰漫、臭氣撲鼻、蒼蠅漫天飛舞”…
同樣的現象 不同的解讀? 由此觀之,埃利希之論點是否僅是一種西方的文化沙文主義?
人口 已經成為問題! 無庸贅言,人口已經成為問題。它釀成了飢饉與貧困、破壞了環境,並威脅著南半球黑兄弟們飢餓的眼睛所看到的第一世界高消費的生活方式。
實 際 狀 況 人口在少數地區的確大幅度增加,但實際上並沒有保持那種幾何級數的成長。 考察主要汙染物的實際來源以及森林毀滅、物種消亡等問題的原因時,盯住人口增長不放倒為像是西方社會在為規避其國內和全球環境責任而找出一條逃遁之路。
何種人危害地球? • 人口爆炸多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可是那些具全球後果的環境破壞,卻是人口已穩定的工業國所一手造成。
何種人危害地球? • 第三世界自己所造成的多數環境破壞往往也導源於第一世界:WB和IMF鼓勵發展化學依賴型農業和旨在出口而非自足的單一作物。改變自立為主的小規模家庭農業,改以工作機會日少的大規模農業。
何種人危害地球? • 若有朝一日,第三世界這幾十億人也達到西方繁榮的程度,全球的環境不是萬劫不復? • 有統計指出,如果要讓全世界人口皆可以享受與英國人同等的生活水平… 那麼,我們至少需要三個地球的資源…
何種人危害地球? 不幸的事實是… 科技可以讓我們製造出複製生物 但是… 複製地球?? 絕對不是Ctrl+C 再Ctrl+V…!!
何種人危害地球? • “正人先正己”:鑒於是工業國家把有毒污染引向了世界,他們不僅責無旁貸而且迫在眉睫,必須努力發展一種以非污染性技術為基礎的可持續經濟,國際組織也應在全球範圍推進這種經濟,讓社會和經濟正義與人口問題、環境健康攜手共進。 但請回憶一下 一切問題的根源… 這些問題竟是誰所造成的?
何種人危害地球? • 探究原因之後我們要問的是 當我們把破壞環境與人口爆炸的矛頭指向第三世界時,我們的責任難道是一句「用科技協助解決」所能了結的嗎? 或者,這種自以為正義的說法。只是西方先國家逃避責任的障眼法?
問題與思考 • 所謂人口爆炸,第三世界國家是否如西方所言應負起較大之責任? • 第三世界人口爆炸(失衡)與其環境破壞間,存在著直接必然的關係嗎? • 究竟到底是誰再主導這一切的環境破壞? 起頭者究竟是誰?責任呢?
人口與貧窮 • 人口增長與環境破壞不過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徵,這種疾患就是:原先自立更生的人們在近現代經歷著貧困與依附。 • 埃希利所領教的“人口氾濫的滋味”。更精確的說,是領教“貧窮的滋味” • 第三世界的貧窮是被剝奪了足以維繫自生身存的經濟手段之後所呈現的困厄 • 全球市場打破了人口變遷模式,人口成長無法穩定 • 為制止人口危機,我們必須遏止貧窮,必須改變新殖民主義與自私自利的國際援助項目。
人口與貧窮 • 西方社會觀察第三世界的人口膨脹時,只看到了節制生育的必要,第三世界則看到了食物、居所、工作與經濟成長的需要。 • 西方對於本已受害的人橫加指責,認為窮人是多生濫育、咎由自取,然而把我們自身的家庭規模標準強加給無同等背景的其他民族是徒勞無益、殘忍而且荒誕不經的。
人口與貧窮 • 饑荒問題也經常被歸因於人口過剩,可是他更是個政治問題。 • 出口導向單一作物種植的農業型態,致使喪失了提供適宜營養價值和較高產的本地作物,農民辛勞不能保證其自身需要,反而流向遙遠的公司。 • 與饑荒一樣,環境汙染也跟植於一系列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因素中,單靠減少人口根本無法補救這些因素。
人口與貧窮 • 解決的方法:提高世界底階級的經濟自足水平,增強其政治自主的能力。賦予其政治權和經濟權。 • 為貧窮困苦的人們實施一項生態可持續的的經濟發展規劃。 • 雖然人口增長會加劇環境問題,但人口膨脹與環破壞往往同由另外的歷史因素造成。唯有願意觸及問題的根源才能解決。
人口與社群 • 世界各地自古以來的眾多社會,都歷盡艱辛促使人口控制手段成為其文化的內在特徵,藉此維持人口數量與可供資源的平衡。 • 對自立社群的破壞,連同對其人口控制風俗的破壞,剝離了傳統社會應變變遷的能力 • 傳統文化的喪失也標示著與地球相關一種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的喪失。 • 處於生態平衡中的社會,了解其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維持一種既保証環境存續又保證社群存續的生活方式。
人口與社群 • 當一群人的福祉有賴於當地水源供應、土壤肥力,當地的食物出產時,這些自然資源往往會被盡心呵護。即使此社群真的出現某種傷害環境之活動,影響也僅限於當地。以社群為基礎的企業活動不可能產生跨國公司經營所造成的全球環境後果。 • 環境和人口問題將須根據當代的新情況,通過建立生態平衡的新理念綜合解決。 • 為此,理解社群概念,對於建立一個向環境負責的社會舉足輕重。當工業國為自己尋找一種可持續的的自立生活方式時,也將消除全球經濟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壓力。
人口與社群 • 這與旨在鼓勵自給自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援助項目一起,將大大增強發展中國家以環保方式解決其經濟與人口問題的能力。
〈生態政治〉第七章 價值觀---有效行動的支柱 陳慧如 邱奕庭董欣睿
價值觀---有效行動的支柱 董欣睿 政一B 98114230 邱奕庭 政一A 98114101 陳慧如 政四B 95114221
有效的支柱 (前言) • 沒有個人著重點和價值觀的轉變, 便不會出現向永續社會的演變。 ─萊斯特‧布朗〈1990年世界的狀況〉 • 何謂有效性的支柱?
生態智慧 • 歐洲綠黨&美國綠黨的十大價值觀 • 生態智慧的意義 • 蓋亞假說
尊重多樣性 • 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分別 • 生態多樣性被忽略的主因 • 政治是否有尊重多樣性?
權力下放 • 權力下放的願景 • 權力下放是否可行?
未來視角與可持續性 • 可持續性的定義 • 不增長就死亡?
女性主義 • 特別致力於婦女獲得解放和得到權力。 • 從古自今,父權社會抑制了男性跟整個社會與自然休戚與共的感受能力。 • 生態女性主義把人類重新放回自然,並且主張自然世界不存在等級制度。他們認為反抗女性被壓迫與反抗地球被踐踏是一樣的。
女性主義 • 女性主義是什麼? 理論的目的? • 女性主義政治行動挑戰? • 是否有可能真的展現女性主義?
社會主義 社會正義兩特點: (一)平等自由權 (二)照顧社會和經濟上最差階級的利益 • 社會正義主張每個人每個社群每個民族都有權享受社會報酬和生活機會。按最理想的狀態來說,在一個實現了社會正義的社會裡,沒有人會損人利己的追求地位或財富,因為大家都充分認識到全體的福祉會促進個人的福祉,而反之亦然。
社會正義 • 正義的制度和政策為必要條件? • 民主社會的成員可自由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生活方式,但是要想永遠保有這份自由,必須以正義感節制利己心,使個人的自私不致於危及社會正義,否則社會的臍帶關係會因自私所產生的相互敵意而斷裂。
社會正義 • 已開發國家是否真的有實現社會正義? • 政治能否實現正義? • 正義是為階級利益…還是??
非暴力 • 非暴力所指的是? • 非暴力帶給我們的政治認識?
個人與全球責任 • 美國為發起者與污染製造者 • 各國願意釋出主權? 國際組織? • 共同維護地球?
全球組織與責任 • 全球的思考 (整體的思維) • 改變公共政策與公民行為 • 改變第三世界的<經濟>與<政治> 潛能,真實現對生態有益的事?
基層民主 • 透過公民參與、社群活動來實現 • 民主真的能夠實現?
社群為本的經濟 • 國際化的競爭與經濟效應…? • 地球村是問題所在…還是?
心中裝著大局 • 統一的世界觀? • <十大價值>看似矛盾也為實現指南?
小結 • 民主真的有用? • 這是一個以生態為名的大謊言? 其目的是要求中共走向開放?
「Eco-capitalism」 綠色資本主義 董欣睿 黃聖堯 陳峻群
What is Eco-capitalism ? • Lynn Margulis claimed that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humans make a living, while ecology studies how other species make a living. • Definition
What is Eco-capitalism ? • Example • Another theory :Eco-socialism
傳統的資本主義 • 「Capital」一詞來源於對動物的買賣及佔有。 • 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社會學的制度,在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歸私人所有,並藉著雇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
基本特色 • 對生產工具的私人所有權 資本主義的必要特徵是以法規制度來確立和保護私人的財產,尤其是對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 • 私人企業 絕大多數的生產能力都屬於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公司組織所有 • 利潤 個人對私利的追求能使整個社會變的更為富裕。 • 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的概念在於所有針對貨幣、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決定都以自願為基準。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是由買賣雙方的價格協議所決定的
現行資本主義的觀點 • 在生產和分配自由的市場經濟裡,經濟能得到最好的發展,而在這種條件下再投資的利潤,將使勞動力和資本的生產率擴大提升。 • 規模更大、效率更高的工廠位日益擴大的市場製造更多產品時,即可贏得市場競爭優勢 • 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增加,可使人類福祉達到最大化 • 任何資源短缺,都將引發替代品的發展。 • 自由的經濟市場,可使人力資與資源配置發揮最佳效率及功效。
現行的資本主義,是一種在商業上有利可圖,而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連續的畸變現行的資本主義,是一種在商業上有利可圖,而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連續的畸變 • 和整體產出相較之下,綠色資本和人力資本只具有微薄的經濟價值--->產品出售後即可創造利潤(從市場循環圖中流出)、只要有錢,就可抵買到充足的資源 • 顯而易見的是,長期以來我們把綠色資本當成沒有價值的東西對待,已將人類帶往災難邊緣
綠色資本主義的核心論點 • 環境不是生產鏈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因素,而是包容、供應和支持等個經濟體系的外殼。 • 未來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綠色資本的可利用性和功能性,特別是那些目前還沒有市場價值卻無可取代的維生條件。 • 構思不全的商業體系、與日俱增的人口、毫無節制的消費模式是綠色資本耗損的主因
綠色資本主義的核心論點 • 未來的經濟進步必須發生在民主的、以市場為基礎的生產和分配體系中。所有形式的資本都會獲得充分的評價,包括綠色資本 • 對於人力、貨幣和環境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從根本提高資源生產力 • 增進人類福祉,是透過品質和流量來改善,而非提高整體資金流量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