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k likes | 1.74k Views
第五章 连续梁桥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连续梁桥的体系与构造特点. 一、体系特点 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大大减小,恒载、活载均有卸载作用 由于弯矩图面积的减小,跨越能力增大 超静定结构,对基础变形及温差荷载较敏感 行车条件好. 二、构造特点 1 、跨径布置 布置原则:减小弯矩、增加刚度、方便施工、 美观要求 不等跨布置 —— 大部分大跨度连续梁 边跨为 0.5~0.8 中跨 等跨布置 —— 中小跨度连续梁 短边跨布置 —— 特殊使用要求. 2 、截面形式 板式截面 —— 实用于小跨径连续梁 肋梁式 —— 适合于吊装
E N D
第一节 连续梁桥的体系与构造特点 一、体系特点 • 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大大减小,恒载、活载均有卸载作用 • 由于弯矩图面积的减小,跨越能力增大 • 超静定结构,对基础变形及温差荷载较敏感 • 行车条件好
二、构造特点 1、跨径布置 • 布置原则:减小弯矩、增加刚度、方便施工、 美观要求 • 不等跨布置——大部分大跨度连续梁 边跨为0.5~0.8中跨 • 等跨布置——中小跨度连续梁 • 短边跨布置——特殊使用要求
2、截面形式 • 板式截面——实用于小跨径连续梁 • 肋梁式——适合于吊装 • 箱形截面——适合于节段施工 • 其它
3、梁高——与跨径、施工方法有关 • 等高度梁——实用于中、小跨径连续梁,一般跨径在50~60米以下 • 变高度梁——实用于大跨径连续梁,100米以上,90%为变高度连续梁
4、腹板及顶、底板厚度 • 顶 板——满足横向抗弯及纵向抗压要求一般采用等厚度,主要 由横向抗弯控制 • 腹 板——主要承担剪应力和主拉应力 一般采用变厚度腹板,靠近跨中处受构造要求控 制,靠近支点处受主拉应力控制,需加厚。 • 底 板——满足纵向抗压要求 一般采用变厚度,跨中主要受构造要求控制,支点 主 要受纵向压应力控制,需加厚 • 横隔板 —— 一般在支点截面设置横隔板
5、配筋特点 • 纵向钢筋 • 悬臂施工阶段配筋 • 主筋没有下弯时布置在腹板加掖中 • 需下弯时平弯至腹板位置 • 一般在锚固前竖弯,以抵抗剪力 • 连续梁后期配筋 • 各跨跨中底板配置连续束 • 顶板——配制横向钢筋或横向预应力钢筋 • 腹板——下弯的纵向钢筋需要时布置竖向预应力钢筋
第二节 连续梁桥常用施工方法 一、满堂支架现浇 二、简支变连续 三、逐跨施工——现浇、拼装 四、顶推施工 五、悬臂施工——现浇、拼装
第三节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 必须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体系转换,不同的荷载作用在不同的体系上 1、满堂支架现浇施工 所有恒载直接作用在连续梁上 2、简支变连续施工 一期恒载作用在简支梁上,二期恒载作用在连续梁上
3、逐跨施工 主梁自重内力图,应由各施工阶段时的自重内力图迭加而成
4、顶推施工 • 顶推过程中,梁体内力不断发生改变,梁段各截面在经过支点时要承受负弯矩,在经过跨中区段时产生正弯矩 • 施工阶段的内力状态与使用阶段的内力状态不一致 • 配筋必须满足施工阶段内力包络图
最大负弯矩——与导梁刚度及重量有关 • 导梁刚接近前方支点 • 刚通过前方支点
5、平衡悬臂施工 • 分清荷载作用的结构 • 体现约束条件的转换 • 主梁自重内力图,应由各施工阶段时的自重内力图迭加而成
二、活载内力 1、纵向——某些截面可能出现正负最不利弯矩,必须用影响线加载 2、横向 • 箱梁——专门分析 • 多梁式——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等刚度法
三、超静定次内力计算 1、产生原因——结构因各种原因产生变形,在多余约束处将产生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或称二次力) 2、连续梁产生次内力的外界原因 • 预应力 • 墩台基础沉降 • 温度变形 • 徐变与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