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技术复核大纲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技术复核大纲. 吴舜泽. 中国环境规划院. 2004 ● 5. 主要内容. 工作要求 存在问题 验收要点 报告格式. 工作目标.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技术复核大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复核大纲 吴舜泽 中国环境规划院 2004●5

  2. 主要内容 • 工作要求 • 存在问题 • 验收要点 • 报告格式

  3. 工作目标 通过污染源水陆对应关系以及水污染物排放的分类调查,通过建立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通过模型正向模拟,得到全河段符合不同区划水域水质目标要求的水环境容量,校核、分析、确定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不同层次的水环境容量,为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总量分解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奠定基础,为制定水环境保护各专业规划提供依据。

  4. 具体目标 • 整合一套系统基础数据:通过污染源排污去向(对应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排污量的调查,获得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各个不同层次的排污状况。 • 获得一套全国容量数据:以污染源为输入,通过水质模拟,获得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各个不同层次的水环境容量状况。

  5. 四大特征 从科学研究到工作实践 从点上工作到全国铺开 从污染防治到水质水量 从定性理念到定量水平

  6. 污染源调查评价 水环境功能区评价 入河排污口 确定控制断面 工业源 生活源 面 源 控制单元划分 进行水质评价 划分达标/非达标区 参数选择 容量计算 排污口概化 模型计算 容量核定 不达标水域 达标水域 总量分配 6个系统步骤

  7. 输入 污染源排污量 水体水质 响应 2个关键 • 污染源调查(去向和数量) • 水环境容量测算 输入 响应 控制断面1 控制断面2

  8. 污染源调查 • 污染源调查实际包括对污染源排放去向(对应到水环境功能区/控制单元)和排放量(入河量)的数据调查。 • 它是水环境容量计算的输入量和校核因素,同时也为总量分配和污染源管理提供支持。 • 从分析水体上下游关系入手,水陆并重,从功能区划水域—入河排污口—陆上汇流区域三个层次,进行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域的对应关系调查,明确影响水域水质的主要入河排污口和主要污染源,以各县为基本调查范围,对向辖区内各水环境功能区排污的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污染源达标状况。

  9. 污染源调查 • 城市污水处理厂特殊污染源:不重复、实测、校核 •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要作为点源控制的重点 • 废水和水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将直接用于水环境容量正向试算的输入,应优先启动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调查。

  10. 水环境容量计算 要在水环境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为目标,划定控制单元,通过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建立基于控制单元的污染物排放与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在一定的排污条件下对各控制单元理想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结合环境管理需求,确定水环境容量,作为确定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的基础。

  11. 相互关系 • 工业、生活污染物量(入河量)作为模型正向试算的输入 • 排放去向确定了控制单元输入响应关系 • 非点源不作为输入 • 水质评价服务于水环境容量的校核以及总量分配 • 污染源数量调查服务于总量分配

  12. 边界条件 • 污染源调查点上强调重点污染源 • 非点源放在整个县(区)统一解决,不要求对应到功能区划水域,时间在容量计算后 • 统一按照最枯月流量计算 • 不考虑现状因素变化和优化 • 不要求形成图形化的控制单元 • 湖库模拟计算视各地情况而定 • 不重点讨论总量分配问题、水质评价

  13. 问题1:关于容量概念 • 3个系列的目标数据:理想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 • 2个关系系数:各控制单元中面源在入河总量中的比例+各控制单元中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

  14. 水环境容量计算基本准则 • 一般以一年中排污量大、水量最枯、扩散条件最差的条件作为设计条件 • 容量计算3要素:自然条件、排污条件、目标条件 • 单项指标选择,总体浓度或断面评价浓度 • 管理精度 • 静态容量

  15. 水环境容量计算分类指导 • 原则上推荐按照单因子、一维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 对于大江大河以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情况,可以结合二维模型进行校核计算,取模拟计算的最小结果作为确定的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二维校核) • 大江大河水环境容量也往往取决于混合区(岸边污染带)计算的水环境容量。 • 一般情况下,设计流量选择近10年最枯流量,但是有条件的地区,对于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河流,以及按照最枯流量计算没有水环境容量的情况,可以分水期(季平均)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汇总得到全年的水环境容量。

  16. 全国水环境容量内涵 全国范围内 不含地下水、近岸海域 分不同层次 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基本计算水域和水质目标 现状排污口位置、排放方式不变 默认上下边界达标,现状超标只设计到削减问题 分计算、校核、核定3个阶段(管理容量)

  17. W自净 自净容量 W W稀释 稀释容量 排放方式 容量涵义图示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本底污染物浓度低于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污染物排放方式的改变将影响水域的环境容量,因此水环境容量往往是一组数值。

  18. 容量的3个部分 W=(CS-C0)/T+KCSV+(CS-C0)V’ • CS:目标水质 • C0:进水水质 • T:枯水时段 • K:降解系数 • V:枯水库容 • V’:下泻流量 迁移容量 (引清水容量)

  19. 容量计算结果较大的单元 • 径流量大的河流单元(混合区校核) • 上游水质功能高、下游水质功能低的单元(功能区校核,上下游) • 大江大河混合区(带)长的单元(复核) • 水体容积较大的湖库(岸边-支流)

  20. 问题2:关于入河量和入河系数 • 入河量和入河系数是中心环节,要重视 • 入河系数与污染源种类、各具体污染源位置等因素有关系 • 一般应得到各控制单元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到各控制单元和各类污染源的入河系数 • 对于通过没有功能区划的小河流入河的污染源,入河系数应较小,不能直接套用指南数据

  21. 错误案例

  22. 问题3:关于举证责任 要求报告应包括数据合理性、正确性的论述说明,这些论述说明应作为各类数据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对关键的参数、数据没有有力的佐证,有关数据难以自圆其说,与已有各类用水、排水、说资源数据相互矛盾,则水环境容量测算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保证。 平铺直述的多,合理性说明的少

  23. 数据校核 • 点面结合,科学研究数据和管理需求有机结合 • 通过实际入河量监测把握总数 • 按照平时掌握的工业、生活、非点源大致比例相互校核 • 与各类统计数据有比较分析 • 参数率定、模型校核 • 模型计算结果和水质评价工作也可以互为参照 • 要求对所有数据尤其是关键的源强系数、模型计算设计参数的选取有理有据。

  24. 问题4:关于验收复核对象 • 规划院技术复核的对象是省级水环境容量核定的技术报告。 •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编制系统的水环境容量核定报告,分流域水系以及行政区2个层次逐一汇总、分析,水系为主,行政区汇总 • 处理好省内市界衔接关系,提出省界要求和依据 • 在分析过程中,还需利用各市水质目标、水量等参数对环境容量数据大的河流进行整体测算 • 在汇总分析过程中完成对省内各市的数据合理性校核。 • 各省可以省内所辖各市技术报告可以作为附件参加技术复核,但不是国家层次复核的重点,只是有关基础数据参考。

  25. 水环境容量的分区特征确定了省的核心地位 • 组织全省非重点城市培训 • 统一组织全省工作 • 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 • 确定相应的技术参数和省内的技术路线 • 指导省内县、地市工作的开展 • 校核各类数据 • 汇总上报

  26. 省级没有发挥组织核心作用,对各地市情况不掌握,省级技术报告编制容易流于简单汇总省级没有发挥组织核心作用,对各地市情况不掌握,省级技术报告编制容易流于简单汇总 • 上下游之间没有衔接,水质目标、设计流量、模型参数差异较大 • 没有以省为单位对跨市河流进行整体性计算 • 跨市排污口(大庆) • 省级有水资源总量、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各类用水排水、容量测算基础等宏观数据,可以作为本次技术复核的依据。

  27. 问题5:关于控制单元 • 水陆关系是贯穿水环境容量核定的中心环节控制单元在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的中心作用没有体现 • 污染源调查、水质评价、容量计算、入河量调查都要对应到控制单元 水质评价与控制单元脱节 污染源调查与控制单元脱节 容量计算参数和结果与控制单元脱节

  28. 以水环境功能区为基础 • 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了各水域的水质目标 • 以上下功能区均达标和相互衔接为计算前提 • 可以通过入河排污口与陆域污染源衔接 • 下游反映上游区划,省际容量资源国家调配 污染源调查必须对应到具体的功能区划水域(非点源除外),同时调查各污染源的排放去向和污染物数量,并服务于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和总量分配。

  29. 功能区—控制单元—计算单元 • 水环境功能区(水域),控制单元(水+陆) • 控制单元选择以水环境功能区为基础,因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提供了水质目标的基础 • 控制单元可以为多个水文参数基本相同、水质目标也基本相同的水环境功能区的总和。同一河流,当水质目标和河流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的,可以将若干个功能区合并为一个控制单元,而将其中的每个功能区划河段作为计算单元 • 在同一控制单元内,若存在重要的取水、排水口等,则同一个控制单元可以细化为若干个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应用单元(计算单元)

  30. 功能区—控制单元—计算单元 • 污染源对应到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直接对应到计算单元,若污染源调查也能对应到功能区,则控制单元和计算单元实现吻合最好。 • 以功能区划为基础划分控制单元,以重要的取水、排水口、河道条件变异区、行政区界等重要、敏感的断面作为划分节点确定计算单元 • 不需要计算水环境容量的功能区段可以不作为计算单元,没有污染源汇入的河段可以不作为控制单元

  31. 功能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为负 • 上游低功能、下游高功能而且功能区不长、降解作用难以达到水质目标要求时,水环境功能区容量计算结果有可能为负。 • 建议将上下水环境功能区按照较高功能进行重新模拟计算,取多种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 其中,尤其对于毗邻下功能区为饮用水水源地需要特别注意。

  32. 范围 • 严禁新增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较大的功能区 • 对于排入没有功能区划河段的污染源,必须折算、对应到功能区划河段(控制单元),避免重复统计汇总 • 严禁对排污河道进行容量测算

  33. 源头水质要实测 水域处理 • 排污河道的处理。对于没有径流量的水环境功能区或河流(即下面所说的设计流量为零),可以不进行本水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但是往往需要将该排污河道作为下游功能区划水域的支流进行处理,在满足下游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时,将本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也作为节点条件加以处理。 • 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不容许排污的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容量无法利用水域,可以不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 水环境功能区有空白、漏项等问题的处理。当一条河流的中间水域没有进行功能区划,可以直接按照上下断面的水质要求确定本水域的水质边界条件。对于某一没有进行功能区划的河流如果最终汇入一定的功能区划水域,可以将该河流作为下游功能区划水域的支流进行分析计算。

  34. 问题6:关于面源计算 注意面源高产生、低排放、少入河的特性。 面源产生—排放—入河关系 目前计算结果普遍偏高

  35. 太湖流域规划和浙江面源调查

  36. 杭州城镇径流

  37. 杭州农业面源

  38. 清华大学:常见牲畜的粪便养分排泄量

  39.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与部分物质质量分数

  40. 非点源污染流失率 化肥要对应到折纯量

  41. 非点源调查 • 非点源调查扩大区域、细化分类:以县(区)为单位(局部可以结合河流的典型调查),将非点源分为4类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类比得到全县(区)的非点源排放总量 • 在计算表格填写中可以将非点源数据依据面积、河长平均分摊到各功能区。(江西案例) • 原则上,各地非点源数据不用于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模型输入,而将作为总量分配和可以利用的水环境容量确定的基本考虑因素之一。

  42. 问题7:关于数据的系统性 • 水、陆关系 • 污染源与水质 • 现状数据与容量计算结果 • 上下游数据吻合(水质目标、设计流量、降解系数等) • 各河流的设计流量与全省水资源总量关系 • 排水和用水(水利城建用水量数据、人均综合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生活废水排放浓度、工业废水排放浓度等) • 各类污染源排放比例结构

  43. 工业污染源立足于充分利用以前的各种资料积累,同时附以必要的现场调查。工业污染源立足于充分利用以前的各种资料积累,同时附以必要的现场调查。 • 工业污染源调查以重点污染源为主,同时通过分析研究获得全口径的污染物排放量数据。 • 对于生活污染源,主要通过各类用水、排水、排污等总量和强度系数进行计算。 • 工业和生活污染源要求排放去向对应到具体的水环境功能区

  44. 注意CODCr和CODmn关系 • 实测 • 套标准 • 采用研究资料 • 类比 • 可以分类型给出不同的比例关系

  45. 问题8:关于模型参数 • 模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试验数据质量的影响,而较少受模型考虑因素不完全的影响 • 降解系数和流速对模型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 • 计算单元越小,相同的降解系数误差引起模型的输出误差越小,但计算量大 • 概化排污口越接近下游断面,输出误差越小 • CODcr一般是BOD降解系数的60~70% • 降解系数受流速、水温、水质、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在同一河流上也有一定差异。

  46. 淮河K=0.025+0.66U 一般河段(江苏)

  47. 大江大河

  48. 湖库

  49. 长江江苏段

  50. 苏南河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