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36 Views
新课程教学与高考.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孙利平. 主要话题 ——. 一、新课程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二、从新课程国家高考试卷看,新课程高考要考查什么? 三、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及建议。. 为了学生的发展 —— 是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 高考是高中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地理教学内容的标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 新课程国家高考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与题型:
E N D
新课程教学与高考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孙利平
主要话题—— 一、新课程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二、从新课程国家高考试卷看,新课程高考要考查什么? 三、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及建议。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 高考是高中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地理教学内容的标准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国家高考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I、II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满分44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满分56分。共计10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010年开始增加选修部分的试题,三选一(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07年宁夏卷: 主体信息呈现 :经纬网洋流分布示意图 主干知识内容: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3.该地区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4.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3~4题。 07年宁夏卷: 主体信息呈现 :文字材料和集镇分布示意图。 主干知识内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07年宁夏卷: 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9~11题。 9.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主体信息呈现 :城市温线图和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 主干知识内容:城市热岛效应;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和天气系统的特点等。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 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6.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08年宁夏卷: 主体信息呈现 :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分布图和区域差异。 主干知识内容: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09年宁夏、辽宁卷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主体信息呈现 :地理位置 主干知识内容:降水特点及形成原因;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
09年宁夏、辽宁卷 图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1,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 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 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 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14分) 主体信息呈现 :土地利用结构随时间变化图;区域位置图。 主干知识内容:根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推断区域特点、生态建设措施的选择和理由。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09年宁夏、辽宁卷 南极中山站(,)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3-5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主体信息呈现 :时区计算。 主干知识内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09年宁夏、辽宁卷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 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主体信息呈现 :文字材料鄱阳湖是候鸟栖息地;冬夏水面变化及水面减少。 主干知识内容: 外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长江开发。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
07年宁夏卷: 36.(32分)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6分)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 )日( )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 )风。(6分)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8分)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4分)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主体信息呈现 :两岛略图。 主干知识内容:地图与地球;全球风带的分布;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布局的影响等。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07年宁夏卷: 37.(24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10分)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4分)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主体信息呈现 :某区域经济规划略图和机场建设提示。 主干知识内容: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区域工业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等。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08年宁夏卷: 主体信息呈现:区域气候特征,等高线图。 主干知识内容:等高线图的判断能力;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09年宁夏、辽宁卷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7分)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10分)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 (11分) (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主体信息呈现 :我国不同地区间钢铁厂的区位分析材料,我国东南部沿海区域图。 主干知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生产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主要能力考核: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高考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选修内容在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中选择一个模块的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 地球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试题概况—— 2007—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宁夏卷地理科)共有两部分。第一卷为11个选择题,分值为44分;第二部分有两道综合题,分值为56分。共计10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没有跨学科综合的题目。
以09年宁夏~辽宁试卷为例,整体感受——优点 1.从命题情境来看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试题多从现实材料人手,创设新的命题情境,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强调学以致用,是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考查生活中常见到的、常听到的、常接触到的情景较多。有些试题取材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依托教材,但不依赖教材。 2.从命题的立意看 注重基础、强调能力。突出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试题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一些新题目突出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难度并不大。 3.从命题的趋势看 (1)稳中有变、稳中有新、稳中有活、试题平稳、难度适中。试题结构、题型、难易度比例、题量都比较稳定;充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更加注意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抛弃死记硬背,对一些地理事物重在理解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过程。 (2)试题信息图表数据化,各科近年来图表数据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大。 (3)新题、活题频现,热点话题明显。时代感强,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焦点,但也不过分追求热点、焦点,试题关注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回顾近3年高考,这一 趋势愈显突出。 (4)命题的导向出现新的变化:“算”考得少,“想”考得多;“结论”考得少,“过程”考得多;特殊解题技巧考得少,大众性思维考得多等。
整体感受——特点 1.有些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试题更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迁移跨度减小,减轻了学生负担,值得借鉴。 2.关注生态、循环经济、能源问题等越来越多 3.课改实验区某些试题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 这类试题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参与实践的能力。宁夏、辽宁卷37(2)等。 4.突出社会热点 如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注体现突出(1~2题)、南极科考(3~5题)、湿地保护(9~11题)、西部生态(37题)
三、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正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最热门的口号和实践之一。人们对有效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衷和关注,“有效教学年”、“有效教学月”、“有效教学竞赛”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学校的工作重点。 然而,热潮之下,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评价教学效率,以及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等问题,人们却好像并不是特别在意。
认识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与训练式教学 反复练习、操练式的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早期的算术教学理论的基人——桑代克写的书都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进行反复练习的。 现在提倡导的另一种学习是探索、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 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名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 有效教学主要涉及两面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 ? 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 组织、效率与散漫、草率 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
转变教学观念 关注学生的核心: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 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原来的备课主要是根据原苏联教学法的一些环节,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好好研究、积极实践的问题。 • 实施的策略,比如说,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那么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另外,练习设计的策略,还有提问的策略,都应该以有效教学为原点设计安排。 • 评估策略,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程和他们解决总是的思考过程。同时也应该有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如学生反馈、评价统计等。
课堂教学的四个方面分别是: • 教学目标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三个规律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无效”的最大问题在于不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1、 情意原理: 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2、 序进原理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3、 活动原理 学生外部的行为结构与内部的心理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化关系,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4、 反馈原理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地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关于有效学习可以这样来概括 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思考勤”,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但不重,思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教学。 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进程式,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针对高考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 把握基本方法 • 运用地理语言 • 构建地理思维
对教学内容的启迪——基础知识 自然地理部分——基础知识及基本规律 (1)四种运动: ● 地球的运动 ● 大气的运动 ● 地壳的运动 ● 海水的运动 (2)三种循环:●大气循环(环流) ●水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3)两种作用:●热力作用 ●地质作用 (4)各种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人 文 地 理 部 分 • 农业与地理环境 • 工业与地理环境 • 城市与地理环境(宏观位置与微观结构) • 地域联系与地理环境 • 人口与地理环境 • 地域文化 • 环境问题与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区域地理部分
基本方法 • 地理位置分析 • 区域特征分析 基本地理思维 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合理推理地理事物的发展,关注课程标准。 地理语言的掌握